亲子依恋对高中生生命意义感的影响:网络成瘾和心理资本的链式中介作用

2022-01-04 05:26薛培培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亲子资本个体

薛培培,张 野

(沈阳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沈阳 10034)

生命意义感是指个体对自身生命意义的感知,生命意义感高的个体相信他们的生活是有目的的、有意义的[1]。生命意义感不仅是个体心理健康的预测因子,而且也伴随着个体心理健康问题[2]。研究发现,生命意义感是心理功能的积极指标,个体生命意义感越强,其生活满意度、自尊水平就越高,正性情感也越多[3],而生命意义感缺失则会导致个体焦虑、迷茫、痛苦,甚至自杀[4]。青少年期是个体身心发展的加速期,发展的不平衡性带来了一系列心理危机。因此,对青少年生命意义感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的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家庭是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场所。研究发现,个体的生命意义感最初是在与父母依恋关系的构建中产生并逐渐发展[5]。依恋理论认为,亲子互动对个体成长发展具有一定潜在影响,依恋不仅会影响个体身心发展及社会化进程,而且对于个体的情绪体验、人格形成和人际关系发展都有重要意义[6]。此外,Heine等提出的意义感维持模型(meaning maintenance model)也指出,个体会采用补偿行为来缓解违反意义的经历以及刺激引起的厌恶性情绪[7-8]。当个体模糊性较强时,他们通常会选择从亲密关系中寻找归属感,进而提升生命意义感[9]。因此,本研究提出假设1:亲子依恋对高中生生命意义感具有正向预测作用。

心理资本是指个体所拥有的积极心理状态,具体包括自信或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和坚韧性四个核心成分[10-11]。研究表明,亲子依恋能有效增加个体的内部资源[12],而心理资本作为个体的积极心理资源,是对环境和成功可能性的积极评价[13],也能促进个体心理健康,并且从本质上来看,生命意义感是一种个体对自己生活的主观体验[14],也与个体心理健康密切相关。实证研究也发现,亲子关系对青少年的心理资本具有直接影响[15],良好的亲子依恋有助于提高青少年的心理资本[16]。此外,当个体拥有高水平心理资本时,他们不再缺少生存的目的感和价值感,而这种对人生意义追求和实现的过程就是对生命意义感的体验[17]。研究指出,积极心理资源有助于人们积极评价生活事件,进而使其拥有更多的生命意义感[18]。据此,本研究提出假设2:心理资本在亲子依恋与生命意义感之间起中介作用。

近年来,网络渐趋普及,青少年网络成瘾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议题,关于网络成瘾的心理机制研究大量出现。其中,亲子依恋、问题家庭亲密度、家庭适应性均与青少年网络成瘾密切相关[19]。研究发现,亲子依恋对青少年问题性网络使用具有直接预测作用,不安全型依恋的个体因适应不良,倾向于将互联网作为依恋对象,或者通过网络寻找依恋对象,进而沉溺其中[20]。还有研究发现,依恋型亲子关系青少年的网络成瘾倾向最低,高亲子冲突下建立的良好亲子依恋有利于降低青少年网络成瘾水平[21]。此外,青少年的网络滥用或网瘾会给个人造成严重的问题,特别是心理方面、人际关系、身体健康等[22]。尤其网络所带来的负性生活事件可能会导致人际关系不协调、生活习惯发生大的改变等,这些都有可能导致网络成瘾青少年幸福感的降低[23]。有学者认为心理资本包含了人际型心理资本(尊敬礼让、包容宽恕、谦虚诚稳与感恩奉献)[24],并且生活满意度与生命意义感之间存在特别紧密的联系[25-26]。据此推测,青少年可能会因沉溺网络导致人际关系不协调,降低人际型心理资本,从而导致生命意义感的降低。而且Simsek和Sali的研究也指出,心理资本可以通过网络成瘾来预测,随着网络成瘾的增加,心理资本会降低,并且指出网络成瘾可能阻碍了个人的幸福,而不幸福的原因通常与缺乏自信、希望、兴趣和人际关系有关[27]。据此,本研究提出假设3:网络成瘾和心理资本在亲子依恋与生命意义感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江苏省某市1所高中的学生作为调查对象,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共发放调查问卷481份,回收有效问卷448份,问卷有效率为93.1%。被试中男生199人(44.4%),女生249人(55.6%),高一363人(81.0%),高二85人(19.0%),年龄在15-1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16.38±0.58岁。

1.2 研究工具

1.2.1 亲子依恋

采用Armsden和Greenberg编制、张迎黎等人[28]修订的父母同伴依恋问卷。该问卷由父子依恋、母子依恋、同伴依恋三个分问卷组成,每个分问卷25个题目,共75个题目。问卷采用从1(完全不符合)到5(完全符合)的5点计分方式。每个分问卷均包含信任、疏离、沟通三个维度,信任得分加沟通得分再减去疏离得分,即为每个分量表的总分,分数越高表明依恋质量越好。本研究采用父子依恋及母子依恋两个分问卷,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分别为0.95、0.94。

1.2.2 网络成瘾

采用由Young和Abreu[29]编制的网络成瘾测验问卷。该问卷总共20个题目,采用从1(几乎不会)到5(总是)的5点计分方式。将各题得分相加计算出的总分作为网络成瘾的指标,得分越高,被试的网络成瘾倾向越严重,基于网络使用而带来的问题行为也越多。根据Young的标准,40-60分为轻度网络成瘾,60-80分为中度网络成瘾,80-100分为重度网络成瘾。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3。

1.2.3 心理资本

采用张阔等[30]编制的积极心理资本问卷。该问卷总共26个题目,采用从1(完全不符合)到7(完全符合) 的7点计分方式。该问卷包含韧性、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四个维度,计算所有项目的平均分,得分越高表示个体正向心理资本越高。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2。

1.2.4 生命意义感

采用Steger等[31]编制、王鑫强等[32]修订的生命意义感量表(The meaning in life questionnaire, MLQ)。该问卷总共10个题目,问卷采用从1(完全不符合)到7(完全符合)的7点计分方式。该问卷包含拥有意义感、寻求意义感两个维度,对需要反向计分的项目进行反向计分后,计算项目平均分,得分越高则代表生命意义感越高。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5。

1.3 数据处理

录入有效问卷数据之后,采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相关数据处理与分析,使用Hayes开发的Process程序来进行中介模型检验,使用偏差校对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法对中介效应的显著性水平进行检验,研究选择Hayes提供的模型进行分析。

2 研究结果

2.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采用自我报告法来收集数据很有可能存在共同方法偏差,因此本研究采用了在程序方面匿名以及部分条目反向计分等的方式。数据回收后,研究又采用Harman单因子法对共同方法偏差进行检验[33],结果发现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共22个,第一个因素解释的变异量为27.21%,小于40%。表明本研究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2.2 描述性统计和各变量间的相关分析

如表1所示,亲子依恋、心理资本和生命意义感两两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亲子依恋、心理资本和生命意义感三者均与网络成瘾呈显著负相关。

表1 亲子依恋、网络成瘾、心理资本和生命意义感的相关分析结果(N = 448)

2.3 中介效应检验

采用Hayes编制的SPSS宏程序Process进行中介效应分析,在控制了性别的条件下,分析网络成瘾和心理资本在亲子依恋与生命意义感关系间的中介作用如表2所示。回归分析显示,亲子依恋对生命意义感(β=0.34, p<0.001)有显著正向预测作用。将网络成瘾和心理资本纳入回归方程后,亲子依恋对网络成瘾(β=-0.35, p<0.001)有显著负向预测作用;亲子依恋对心理资本(β=0.46, p<0.001)具有正向预测作用。网络成瘾对心理资本(β=-0.20, p<0.001)具有负向预测作用。心理资本对生命意义感(β=0.66, p<0.001)具有正向预测作用。此时亲子依恋、网络成瘾未能显著预测生命意义感(β=0.01, p>0.05; β=0.06, p>0.05)。

表2 变量间的回归分析

采用偏差校对非参数百分位Bootstrap法对中介效应进行进一步检验(结果见表3)。结果表明,网络成瘾和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显著,中介效应值为0.33。中介效应由以下三条路径的间接效应构成:第一,由亲子依恋→网络成瘾→生命意义感组成的间接效应1(效应值-0.02),Bootstrap 95%置信区间为[-0.05,0.01],包含0,说明网络成瘾的中介作用不显著;第二,由亲子依恋→心理资本→生命意义感组成的间接效应2(效应值0.31),Bootstrap 95%置信区间为[0.23,0.39],不包含0,说明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显著;第三,由亲子依恋→网络成瘾→心理资本→生命意义感组成的间接效应3(效应值0.05),Bootstrap 95%置信区间为[0.02,0.08],不包含0,表明网络成瘾与心理资本在亲子依恋与生命意义感间的链式中介作用显著。由此可知,亲子依恋对生命意义感的影响是通过网络成瘾与心理资本的链式中介效应以及心理资本单独的中介效应实现的。亲子依恋作用于生命意义感的具体路径如图1所示。

表3 网络成瘾和心理资本在亲子依恋与生命意义感关系间的中介效应

图1 链式中介作用图

3 讨论

与以往对高中生的研究结果一致[5],本研究发现亲子依恋能显著正向预测生命意义感。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引入网络成瘾和心理资本这两个中介变量后,亲子依恋对生命意义感的直接预测作用不显著,而是通过网络成瘾和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间接预测对生命意义感。这一结果说明亲子依恋并不能使个体产生生命意义感,而是能通过网络成瘾和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生命意义感,揭示了网络成瘾和心理资本在亲子依恋与生命意义感间的重要桥梁作用。可能是因为青少年正值自我认同发展和自我意识的关键时期,他们开始尝试“思想独立”,试图摆脱对于父母的依赖,可能转向从同伴甚至网络中获取归属感与亲密感。

本研究表明,亲子依恋不能通过网络成瘾的中介作用间接影响生命意义感,但亲子依恋能通过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间接正向预测生命意义感。有关亲子依恋的研究表明,由于良好的亲子依恋会给个体提供更好的心理环境,这种良好的心理环境会促进心理资本的提高,这也意味着个体将拥有更多的心理资源以及心理能量,也就是说亲子依恋能够正向预测个体的心理资本[16]。因此亲子依恋程度越高,个体的心理资本水平也越高。心理资本水平高的个体,心理健康指标也更高,也会因为个体对于生活事件更积极、更乐观的评价而产生生命意义感。所以亲子依恋可以通过心理资本的中介作用间接对生命意义感产生影响。

在考察亲子依恋与生命意义感的关系时,研究表明网络成瘾能与心理资本形成链式中介,在亲子依恋和生命意义感的关系中起链式中介作用。相关研究指出,家庭是青少年成长生活的重要场所,亲子之间良好的依恋关系对青少年心理健康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良好的亲子关系以及积极的亲子沟通都能对青少年的网络成瘾有保护作用,而频繁的亲子冲突会增加青少年网络成瘾的倾向[19]。所以积极的亲子依恋对青少年的网络成瘾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亲子依恋水平高的青少年,网络成瘾的水平较低。网络成瘾与逃避现实有关,当亲子依恋水平不高,青少年可能会转向网络以寻找其他依恋对象,而逃避会使人产生绝望感,社交活动则是会增加希望以及满足感。研究还表明,网络成瘾会损害自尊和其他社会心理因素(如自我效能感)的水平,导致更高的抑郁风险,因为网络成瘾者在感受到网络使用失去自控能力时可能会对自己进行负面评价,并遭受失去控制所带来的负面后果[34]。本研究结果具体阐明了青少年亲子依恋如何影响生命意义感的内部作用机制,即青少年亲子依恋水平低会转向通过网络来寻找其他的依恋对象继而沉迷于网络,而网络成瘾降低了个体积极的心理状态(心理资本)水平,损害其对于个体心理健康的保护能力,进而降低个体生命意义感水平。

为充分发挥青少年亲子依恋对生命意义感的积极作用,建议家长要建立好与青少年的亲子依恋关系,通过满足青少年的情感需要来降低网络成瘾水平,这不仅有利于青少年拥有更高的心理资本水平,而且也有助于获得更高的生命意义感水平,从而提高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

结论

本研究的结论如下:(1)亲子依恋、心理资本、生命意义感和网络成瘾之间两两显著相关,且亲子依恋能显著正向预测生命意义感;(2)网络成瘾与心理资本在亲子依恋与生命意义感中起显著的中介作用。具体为两条中介路径:一是心理资本的单独中介作用;二是网络成瘾和心理资本的链式中介作用。

猜你喜欢
亲子资本个体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关注个体防护装备
资本策局变
第一资本观
VR 资本之路
个体反思机制的缺失与救赎
How Cats See the World
亲子脸
亲子脸
亲子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