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进阶探究突破高中物理实验教学难点①
——以“向心力”教学为例

2022-01-05 06:01施生晶郑昌洋
物理之友 2021年10期
关键词:向心力角速度乒乓球

施生晶 郑昌洋

(福建省三明市第二中学,福建 三明 365000)

向心力是高中物理的重点和难点,教材要求通过实验探究影响向心力大小的因素。在实际教学中,因实验器材的制约,有时很难达到教材的要求。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定性、半定量、定量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突破教学困境,可帮助学生理解向心力,对影响向心力的相关因素有更加清楚的认识。在实验探究过程中,教师要制订探究方案,促进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发展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探究能力。

1 自制教具,定性感知

实验:利用乒乓球提矿泉水瓶

实验器材:如图1所示,乒乓球1、乒乓球2(装沙子)、圆珠笔套、细绳、多个矿泉水瓶(水的质量不同)。

图1

学生演示:手握笔套,使乒乓球在水平面内做圆周运动(表1)。

表1

师生互动:让两个学生转动乒乓球,在实验中感知向心力。学生观察到提起矿泉水的难易程度不同,跟转动的技术有关吗?学生交换实验装置,转动乒乓球,观察到:刚才容易提矿泉水的同学,现在却做不到。学生会思考:是什么原因影响了提矿泉水效果?他们急切想知道结论,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现象分析:矿泉水瓶被提离桌面,是受到绳子的拉力,拉力使乒乓球做圆周运动。

设计意图:利用乒乓球提矿泉水瓶,实验简单、有趣,通过演示实验,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初步体验向心力;调动学生好奇心,当学生发现乒乓球质量(装沙子)不同,产生拉力不同,对探究向心力大小的愿望强烈。

引导探究:学生讨论交流,提出用控制变量的方法研究影响向心力大小的因素,设计“影响提矿泉水拉力大小的因素”探究方案(表2),并动手进行实验探究。

表2

教师设置利用乒乓球提矿泉水实验,创设物理学习情境,确定学习进阶目标,学生积极参与3级进阶活动:看→猜→做,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的关键能力,领会科学探究方法,提高科学思维能力,让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在探究过程中落地生根。

2 分组实验,半定量探究

分组实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小组合作完成实验的教学形式,学生动手操作,观察现象、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在实验过程中一直处于主动学习的状态。分组实验使学生产生探究物理现象与规律的兴趣,能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实验器材:向心力演示器、铁球、铅球(图2)。

图2

实验探究:介绍演示器的结构和功能,学生动手操作,熟悉仪器的使用,进行猜想。

通过实验操作,学生体会到:做圆周运动的物体需要向心力,会更有根据猜想影响向心力大小的因素。学生通过思考、讨论、交流,提出猜想。

本实验采用什么研究方法?如何进行控制变量?需要记录什么数据?如何比较向心力的大小?引导学生设计探究方案(表3),小组分工合作进行实验探究。

表3

师生互动:小组展示数据,分析数据,交流探究成果,得出结论。

提出问题:各小组的实验数据为何存在差异?对实验装置的改进有什么建议?

学生回答:不同小组摇手柄的速度不同,该装置只能粗略读露出格子数。在实验中,测出力、线速度或角速度大小,就能定量研究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

提出问题:为了测量力、线速度或角速度大小,需要哪些器材?

改进方案:测量力用弹簧测力计、力传感器;测量线速度用计时器与纸带、光电门传感器。

提出问题:测力和线速度的装置要如何安装?

师生互动:学生提出不同的安装方案,教师要及时针对可能出现的问题,指导学生解决。

在师生交流过程中,学生领悟了科学探究的方法;在思维的升华中,提升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布置课题,让能力强的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感受研究的乐趣。

利用向心力演示器进行分组实验,可操作性高,学生积极参与,并乐于探究,能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在探究中发现问题,层层递进,进行深度学习,敢于质疑,思考更好的解决方案,并表达自己的想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科学探究能力。

3 创新实验,定量探究

3.1 实验创新

近些年,很多教学研究者对定量探究向心力大小进行了探索,自制了各类实验装置,实现对角速度和向心力的测量。具有代表性的新式测量装置把单片机、蓝牙无线、步进电机、手机投屏、电机遥控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应用到向心力实验仪中,[1][2]在实际教学中达到了预期效果。这些开发的新仪器,个人制造困难、器材较笨重、实验操作繁琐、测量原理不直观、测量精度有待提高,在处理数据时都用到Excel软件,师生需要一定的时间绘制图像,才能得出结论。DIS系统可视性强、操作方便、效率高、测量误差小、数据处理简洁,可以提髙实验的质量,有效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3]

3.2 DIS应用

实验器材:向心力实验器、力传感器、光电门传感器、电机控制器、计算机(图3)。

图3

测量装置:标有质量的槽码若干个;标有刻度的旋臂,能直接读出转动半径;电机控制器直接显示转动的角速度(图4),能灵活准确地改变槽码做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用力传感器测槽码做圆周运动的向心力大小。

图4

3.3 实验过程

探究实验一:保持物体的质量、转动半径不变,探究向心力大小F与角速度ω的关系。

(1) 打开“DISLab向心力Ⅱ”软件,点击“研究向心力与角速度的关系”。

(2) 设置槽码质量为0.02kg,转动半径为0.1m,调整电机控制器旋纽,使物体转动的角速度为6.07rad/s。

(3) 物体转动稳定后,点击“开始记录”,数据框实时显示向心力F随t变化的动态图像,依次点击“停止记录”“选取F值”,在图线显示区中,选取F稳定的一段(图5);再点击“记录数据”记录第1组数据(表4);最后点击“清除本次记录”。

图5

(4) 调整电机控制器旋纽,改变物体转动的角速度,重复(3)的操作,记录第2组数据,共记录6组数据(表4);

表4 向心力与角速度的关系(m=0.02kg,r=0.1m)

(5) 点击“F-ω图像”,在图线显示区中得到数据点在坐标系内的分布图,显示F和ω的关系,数据点的分布具有抛物线特征(图6)。如何将非线性图像转化为线性图像?

图6

用“化曲为直”的方法,引导学生把ω转为ω2后,点击“F-ω2图像”,在图线显示区中得到数据点在坐标系内的分布图,显示F-ω2的图像,图像清晰、直观(图7),数据点的分布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图7

探究实验二:保持物体的转动半径、角速度不变,探究向心力大小F与质量m的关系。

(1) 设置转动半径为0.1m,调整电机控制器旋纽,使物体转动的角速度为10.12rad/s,槽码质量为0.01kg。

(2) 重复探究一实验(3)的操作,记录第1组数据(表5)。

(3) 改变槽码质量,重复(2)的操作,记录第2组数据,共记录6组数据(表5)。

表5 向心力与质量的关系(r=0.1m,ω=10.12rad/s)

(4) 数据处理,点击“F-m图像”,在图线显示区中得到数据点在坐标系内的分布图,显示F-m的图像(图8),数据点的分布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图8

学生得出结论:当物体的角速度、转动半径不变时,向心力大小F与质量m成正比。

探究实验三:物体的质量、角速度不变,探究向心力大小F与转动半径r的关系。

(1) 设置槽码的质量m=0.02kg(图9),调整电机控制器旋纽,使物体转动的角速度为20.11rad/s,转动半径为0.03m。

图9

(2) 重复探究一实验(3)的操作,记录第1组数据(表6)。

表6 向心力与半径的关系(m=0.02kg,ω=20.11rad/s)

(3) 改变槽码转动半径,重复(2)的操作,记录第2组数据,共记录6组数据(表6)。

(4) 点击“F-r图像”,在图线显示区中得到数据点在坐标系内的分布图,显示F-r的图像,发现图像没有过原点。

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图像不过原点?师生就实验误差进一步讨论,学生思考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力或半径的测量有误差,进而找出槽码有一定形状,不能当成质点,导致半径测量误差较大(图9)。学生得出结论: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数据点的分布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当物体的质量、角速度不变时,向心力大小F与转动半径r成正比(图10)。

图10

实验探究能力是物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方面,利用DIS系统,实验操作简便、灵活、快捷,实验机构反应灵敏,能实时对数据进行采集,学生只需点击鼠标,软件就能快速进行数据处理,结果以图像的形式显示,直观地呈现各物理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学生对所研究的问题会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感受到信息技术的魅力,体验到科学探究的乐趣。学生经历了定量实验探究过程,养成了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发展了科学探究的能力,养成了良好的科学思维习惯。

猜你喜欢
向心力角速度乒乓球
乒乓球悬浮术
马向明:双“星”交汇,打造湾区最强向心力!
为谱写新篇章提供强大“向心力”——党的十九大以来陕西省精神文明建设综述
跳舞的乒乓球
乒乓球瘪了怎么办
靠拢的乒乓球
圆周运动角速度测量方法赏析
半捷联雷达导引头视线角速度提取
基于构架点头角速度的轨道垂向长波不平顺在线检测
一种无角速度信息的挠性航天器姿态控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