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迅云:让瑶医瑶药走出大山

2022-01-06 05:24余玮
国际人才交流 2021年11期
关键词:医药医学患者

文/余玮

半夜里电话铃响了,习惯性地起来,一边接电话一边穿衣服。医院,就是家的方向;病人的问题,就是家人的问题。患者将生命重托,信任是给他最大的力量。

他就是曾经踏遍瑶山尝百草、走遍瑶寨寻瑶方的瑶医覃迅云,系民建中央人口医药卫生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瑶医药分会会长、覃氏瑶医第十三代掌门人、北京瑶医医院院长、中国瑶医减法医学生态模式创始人、黑龙江省德坤瑶医药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博士后合作导师。同行都说他是最忙的医生,也是最“不务正业”的医生。

武汉战“疫”中的瑶医力量

2020年年初,一场新冠肺炎疫情突袭大江南北。国有大疫,四万医者“逆行”,解武汉于危难,扼住了疫情的“咽喉”,让武汉复苏,让中国安全。

北京瑶医医院响应中国非公医疗协会、中国民族医药协会号召,组建21名医疗队员于2月15日誓师出征武汉一线,成为全国首个民营医院援鄂医疗队。

这次抗击疫情任务之重、风险之高、难度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工作环境之复杂,都是前所未有的。武汉市江汉区抗疫指挥部把瑶医医疗队安排在疫区的最核心——最早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武江市红十字会医院。经过50天的奋战治愈患者152名,并通过远程会诊和社区治愈228名,共治愈380名新冠肺炎患者。

覃迅云说,在这次战“疫”中,瑶医药用疗效证明了实力。初到武汉一线,患者和医生对瑶医药的反应不一。有的满心欢喜,有的半信半疑,有的直接拒绝。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些重症、危重症患者经过瑶医药治疗后,病情迅速改善。实践证明,瑶医药是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有效手段。

这次战“疫”,北京瑶医医院与公立医院不同,没有政府要求,而是主动进军,是自筹资金,带去大批的药和防护物资。援鄂途中的曲折、质疑、阻力、艰辛可以用惊心动魄来形容。面对疫情不畏艰险、面对阻力顽强不屈,覃迅云对大家说:“所有的阻力都已经是过去,现在我们必须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我们必须跑得更快,才能从病毒手里抢回更多病人。”

进入病房后,覃迅云和医疗队医生每天工作达十几个小时。因为患者对瑶医药并不了解,要为每一位患者讲病理病机,把瑶药如何用药、如何治疗的方案给患者讲透,再针对每一个人的情况制定专人专方。

覃迅云说:“我觉得中医和西医还是缺乏深度的沟通和碰撞,大家凭先入为主的印象,是很难认可中医的。患者的从医度在治疗上至关重要,只有患者从内心相信了才能治得好病。怎样才能让患者相信呢?那就是病理病机、用药方案原则要讲透。”

很多患者因为惧怕新冠病毒,特别是年前,患者开始是拒绝瑶医治疗的,再加上“国家六版方案里没有瑶医药的品名”,很多医疗队也不愿意配合瑶医药治疗。在瑶医医疗队参与管辖的患者中,有几位是尿毒症患者。这些病人每周要三次透析,体质很差,合并基础病多。对这些因无尿而不能输液、不能服用汤药治疗的新冠肺炎重患,覃迅云马上调整治疗方案。中医讲“肺与大肠相表里”,采用灌肠的方法治疗,每次灌200毫升,留腹中40分钟到1小时不等,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位尿毒症阿姨自己走下病床高兴地说:“瑶药真的太棒了,仅仅一次灌肠身体就排出很多毒素,我都怕马桶给漫出来了,并且自身感觉很舒服,现在喘憋、腹胀的情况都消失了,明天千万别停我的瑶药!”

让瑶医医疗队很自信的是,他们救治过的患者在用了瑶山清瘟饮、瑶山清瘟口腔喷剂、瑶山清瘟肚脐贴后,症状明显改变:大便通畅,腹泻停止,胃口变好,不再发烧了,睡眠和呼吸窘迫也改善了,这些都发生在喝药后的短短几天之内,由于病房内的口碑相传,绝大多数的患者主动要求用瑶医治疗。

“多救一个是一个”是覃迅云对每一位瑶医战士下达的命令。

覃迅云所在的病区里,有一位39岁的危重症患者。经瑶医配合西医治疗后,患者从九楼ICU转入普通病房时,紧紧地拉住覃迅云的手说:“谢谢你们的不放弃。”

为了让患者时刻感觉到医生的陪伴和支持,覃迅云和队员们把手机号都留给了他们。队员们经常在凌晨时分接到患者的求助电话,帮助他们缓解内心的焦虑和不安。不仅如此,每一位治愈患者出院后,覃迅云都会把他们的康复案例编辑成生动的“励志小故事”,分享给病房内的患者们,增加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北京瑶医援鄂医疗队50个日日夜夜坚守在武汉红十字会医院。队员们用精湛的医术和高度的责任心,一面紧急有序救治新冠肺炎患者,一面应武汉红十字会医院推荐,为区内16个福利院人员做新冠病毒防护,为国家抗疫作出重要贡献。

记者采访时,覃迅云说:“我相信在疫情暴发之时,中国每一位医生都想上一线。瑶医医疗队到武汉一线过程虽然曲折,但我们冲破阻力来了。我们用多救一个是一个的信念和必胜的信心,抢救了多位患者,这是瑶医人的使命与担当。”

“东北华佗”享誉全国

瑶族先民长期居住在条件极其艰苦的环境中,为了本民族的生存繁衍,不得不千方百计地寻找能够防病治病的天然药物,探索治疗伤病的方法。在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实践中,瑶族先民逐步总结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这些掌握治疗疾病的方法和经验的人,被人们称为瑶医。瑶医所用的药物称为瑶药,并以师传徒、父传子、母传女的口传方式代代相传,为本民族的健康作出了贡献。瑶医药是中国传统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历史悠久且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覃迅云说,瑶族人健康高度自治,家家户户都有祛病养生的方法,“小病不出家门,大病不出山寨”的健康自治模式,让瑶族人成为世界上最长寿的民族之一,瑶族人生活的地方被称为长寿居住带。

广西覃氏瑶医于1693年由覃氏瑶医鼻祖覃承新开创,并定下“救死扶伤,利济乾坤”的行医宗旨。第三代传承人覃文宣发明了治疗红斑狼疮症原始处方并为此付出了生命代价;第五代传承人覃文宣在瘟疫流行期间根据覃氏药理配置改进药方,大锅煮药,施药救民;第十一代传承人覃孝章医术出众,奠定了“北有同仁堂,南有覃孝章”的口碑。在覃迅云的讲述中,可以清晰地看出覃氏瑶医320多年经验的积累、充满着斑斑血泪的传承,从而磨炼出这个民族医家特有的坚强不屈、悬壶济世的医德家风。

进入新时代后,覃氏瑶医第十二代传承人覃德坤因在桂林行医时治愈了大庆油田黎姓工程师的肝癌,后受黎姓工程师多次邀请在黑龙江大庆办院。1985年,覃德坤老先生带三子覃迅云北上大庆创立了第一家瑶医医疗机构。

第十四届世界中医药大会现场,覃迅云(右二)为泰国前副总理功·塔帕朗西介绍瑶医“减法生态医学模式”

很快,覃氏瑶医凭借突出的治疗效果在大庆站住了脚跟,因为擅长治疗肿瘤、红斑狼疮等疑难病重病,很快在东北就有了“东北华佗”的美誉。覃氏瑶医也由一家诊所发展成为大庆德坤瑶医特色医院。

然而,正当覃氏瑶医在东北事业发展如日中天的时刻,覃氏瑶医第十二代传承人覃德坤突然不幸罹难。原本人满为患的医院突然门可罗雀,患者的信任直接考验着覃氏瑶医第十三代传承人。

1998年春,正在大庆出诊的覃迅云接到了上海打来的求救电话。打电话求救的是上海17岁女孩陶某的父亲。陶某突患红斑狼疮生命垂危,深度昏迷。家人、邻里、师生、社会,无数人在为她捐款奔忙,唯一希望就是把天真、活泼的女孩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覃迅云接到电话后问清症状,当即用特快专递发出10服瑶药。瑶药到了!覃院长千里之外遥控指导服药,女孩症状慢慢好转。连服几日,神奇的瑶药竟让昏迷11天的女孩睁开双眼,喊出“爸爸”。因此,瑶医千里遥控抢救女孩的事迹在上海传开。1998年3月4日,上海《解放日报》以大幅版面刊登报道《为了花季不凋落》,一时间大庆瑶医在上海引起很大反响。

这期间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的全国多家媒体纷纷来到大庆走进德坤瑶医特色医院,对覃迅云进行采访报道。一时间,大庆德坤瑶医特色医院收到了全国无数患者的来信来电,都是请覃迅云治病的。本来是一次再平常不过的救助,没想到在社会上引起了巨大反响,让覃氏瑶医第十三代传承人不仅摆脱了患者信任危机,更让大庆德坤医院的声誉在全国打开。

北京瑶医医院21名驰援武汉“战士”出征前合影

“大孝爱国”

因为瑶族是没有文字的民族,瑶医几千年传承都是靠口传心授的模式。覃迅云为了使这些宝贵的瑶医药经验能够及时得到抢救和继承,决心编撰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瑶医学专著。

15年时间,覃迅云深入瑶乡,走村串寨,收集了大量第一手瑶医药资料,并加以整理、提高,主编了《中国瑶医学》这部瑶医学巨著,不但结束了瑶医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更使瑶医药理论及经验更具科学性与实用性。全书从瑶族医药的历史起源与沿革谈起,追溯其发展形成的历史,突出其医药与民俗相结合的特点,并在瑶医病因、病理、病症、治则、治法等方面首次全面系统地加以论述,将一些瑶医特色诊法、技法以及用药特色一一展现出来,将疗效确切、临床效果显著的瑶医治疗专科专病的经验详细推介给广大读者。全书首次全面地将覃迅云15年来收集到的几千条瑶医秘方、验方,按疾病分类一一列举,以供临床和研究取舍。

为了让瑶医学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展,覃迅云自筹资金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联合举办瑶医辅修专业。学习不能没有教材,覃迅云又先后主编了《瑶医史》《瑶医基础概论》《瑶医审病学》《瑶药学》《瑶医蟒针学》等13部教材,并被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创新教材。

2014年,覃氏瑶医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联合开办瑶医药博士后工作站。目前已经有6位瑶医学博士后研究出站。

胸怀仁德、利济乾坤,是覃氏瑶医320多年行医历史的宗旨与社会担当。在覃迅云的心目中,瑶医药要担当起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展现出瑶医“大孝爱国”的价值理念。从1998年松嫩平原抗洪救灾,到2003年抗击“非典”,再到2008年汶川地震;从举办“全国肿瘤健康教育万里行”,再到“全国掌握不得癌症的智慧”健康教育公益巡讲。覃氏瑶医在这么多年的发展历程中累计为社会捐款已经超过6000万元。

覃迅云常说,没有慈善胸怀的人不能办医院,没有仁德爱心的人不能当医生。覃迅云的心中装的是患者,心里想的是大众。2003年春,“非典”疫情肆虐,他将祖传治疗“瘟痧”和“热瘴”的秘方连夜整理出来,迅速开发出防治“非典”的两种瑶药方剂,积极请缨到救治“非典”第一线。当时,人们闻“非”色变,北京成了重灾区,而覃迅云竟专程闯入北京。从大庆到北京,整列车只有6名乘客。后来,覃迅云成为第一个进入“非典”病房的民族医生,用祖传秘方治愈了31位“非典”患者,并且没有出现一例股骨头坏死的情况。作为民营医院医生是不用去一线的,而他却主动请缨。这到底是为钱还是为名?覃迅云坦承:“大家都知道‘非典’期间医生是最危险的职业,也是死亡最多的。要说为钱,人都死了要钱还有什么用?要说为名,当时我已经是瑶医最有名的医生了,根本用不着拿自己生命去博名气。”他只是淡淡地说:“我是医生,我有祖传秘方和多年治疗类似病症的经验,我不去救人于心不忍,良心不安啊!”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特大地震。确认灾情后,覃迅云第一时间组织了50人的医疗队,驱车第一时间赶赴灾区抗震救灾。当时震区余震不断,在赶往灾区的路上一块马路宽的巨石从天而降,就落在离他车几米的地方,在惊魂过后,他率队绕路而行,奔赴灾情最严重的地区。

因为震区需要救助的受灾群众太多,带去的100多万元医药物资很快就要用尽了,覃迅云立即飞回北京组织第二批医药物资,运回灾区。在整个抗震救灾期间,50人的医疗团队分头奔赴在最需要救助的重灾区现场,捐助救护车5辆、价值200多万元的药品。

打破传承枷锁育英才

覃迅云说:“现在很多的医生还认为谁的病人多,就证明谁的本事大。我行医几十年,每天都在拼命看病,结果病人不仅没有减少,反而越治越多。作为一名医生,一点成就感都没有。”他擅长治肿瘤,患者纷纷慕名而来,一号难求。他出诊从清晨到深夜,“只要你们能等,不管多晚我都给你们看诊”,这是他对患者最抱歉的承诺。

为倡导源头抗癌,他自筹资金举办“全国掌握不得癌症的智慧”健康教育公益巡讲。覃迅云说:“医生越来越多、医院越来越多、设备越来越先进,而病患却越来越多,古人云:上医治未病。意思是说,医术最高明的医生并不是擅长治病的人,而是擅长防病的人。我希望通过我的影响和宣传,让更多的人掌握不得癌症的智慧,一个家庭中只要有一个人听过我的课,我相信他就能挽救一个家庭。为此有人说我是最不务正业的医生我很高兴,今后我还会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抗癌公益的活动中,打造无癌中国,是我美好的祈愿。”

有一年,覃迅云注意到似乎“各行各业都在评选‘十大英雄’‘十大标兵’,树立学习的榜样,我想如果在生命攸关的治癌领域评选‘中国十大抗癌英雄’,那会给多少病人和家庭带来生的希望”。想到就做,经过认真筹划,覃迅云启动了 “中国十大抗癌英雄”的大型公益评选活动。他说,该活动旨在呼吁更多的人科学认识癌症、科学抗癌,告诫大家癌症不等于死亡,是一种可防可治的慢性疾病。令覃迅云没有想到的是,首届“中国十大抗癌英雄”评选活动经网络公布出来后, 就有85人报名参加,微信投票平台共收到来自全国300多万人次的投票支持和关注。各站的抗癌英雄们在演讲过程中分享了自己的康复疗法、康复心得,以及在抗癌路上走过的弯路和遇到的困境。可以说,这是一场场用希望与爱铸就生命传奇的催泪演讲,每次会场都座无虚席,充满了希望、温暖、感人的正能量。抗癌英雄们的榜样力量为那些正在与癌魔搏斗的患者重新点燃了生命之光。

起源于中国广西大瑶山的覃氏瑶医,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好政策,走出大瑶山。覃氏瑶医凭借“养生为要,疗效为王”的临床治疗优势,受到了无数患者的信赖。特别在肿瘤、红斑狼疮等重病领域,为无数被“判处死刑”的患者带去了希望。

墙内开花墙外香。作为瑶医减法医学生态模式创始人,覃迅云多次受邀参加国际医学学术会议。覃迅云每一次在国际会议期间发表的“减法医学”主旨演讲,都能引起大会专家学者的共鸣。也正因如此,覃氏瑶医与世界上众多前沿医学组织建立了学术交流合作。

“每一次医学的进步,都是拿无数人的生命换来的。”这是覃迅云多次在演讲中提到的。在讲到“瑶医减法医学生态模式”时,他指出:医学上的每一次进步,都是因疾病谱的改变而倒逼医学的进步。当今在强大的西医面前,人们越来越不信任传统医药,认为传统医药见效慢,疗效不好。其实并不是传统医药治疗效果不好,是因为人们致病的原因出现了改变,也就是疾病谱发生了改变。以前的中国人一生都在和饥饿作斗争,得病也是因营养不良造成的,因此扶正用补药的医学模式自然管用。而当前人们普遍营养过剩,致病因素也是因为体内毒素垃圾太多不能清除,阻塞经络窍道形成的。瑶医有“半通为病,不通为癌”的认识。因此,现代人在疾病治疗上,用加法反而会增堵,治疗效果当然不理想。在瑶医减法生态医学模式出现之前,其实就是“加”“减”的差别就花去了我们100多年的时间来理解这样一个理念。

按照祖训,覃家的瑶族医药秘方只传男不传女,只传媳妇不传女儿。覃迅云清醒地认识到这种传承方式的不足,很有可能令十几代人努力积累下来的宝贵经验中断传承,好的医学应该让各民族共同拥有,让人类都能从中受益。“我们十三代人加上我一共能看几个人?全国有多少病人?我们的力量是多么的微不足道,所以必须打破这个规矩。”为此,覃迅云作出了大胆的革命:违背祖训,向所有愿意学习瑶医的人敞开大门!

覃迅云深深知道,振兴瑶医离不开人才的培养。2018年,以覃氏瑶医第十三代掌门人覃迅云为核心的覃氏瑶医专家团队决定将一家一族的医学财富变成一个国家的财富,让想学瑶医的人都能学到。覃氏瑶医也为传统医药门派类别打破故步自封现状开了先河,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振兴瑶医。

相较于之前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广西中医药大学联合举办的瑶医辅修专业,和瑶医博士后工作站的建设,可以说这次瑶医特色培训班的建设是面向社会的。他破除了医学院校的门槛,就算是本着养生目的来的人也能学,真正做到只要想学的人都能学。

覃迅云认为:“当今社会老年化、疾病谱变化、专科化、费用攀升、过度医疗、医患关系紧张等,是当前国内外医疗卫生体系出现的问题。未来传统医学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所在,并会在未来医学中脱颖而出。”他说,传统医学已经护佑中华民族几千年,不仅是中国文化的基石,更是人们健康的保障,这是连续性的、综合性的、人性化的、协调性的医学,是解决未来医学面临的各种问题的重要力量。展望未来,他希望中国传统医学能够成为世界医学领跑者。

猜你喜欢
医药医学患者
王振义 放弃专利为患者
2021年家庭医学(下)总目录(1~11期)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安徽医学》稿约
欢迎使用《安徽医学》在线投稿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WELLNESS TODAY
痛风患者怎么吃才健康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振兴中国医药事业
恐高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