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反馈治疗联合目标导向式康复护理对产后 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

2022-01-08 09:08于瑞香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21年20期
关键词:生物反馈盆底康复训练

于瑞香

烟台市烟台山医院妇女保健科 264001

女性产后常出现盆底结构损伤和肌张力减弱,导致出现一系列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elvic Floor Dysfunction,PFD),可造成盆腔器官脱垂(Pelvic Organ Prolapse,POP)和压力性尿失禁(Stress Urinary Incontinence,SUI)等盆底损伤与缺陷〔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2〕,PFD病因多见于妊娠和分娩,妊娠期子宫增大造成对盆底的慢性牵拉使软组织受损;妊娠期激素水平改变造成盆底结缔组织胶原代谢异常;分娩时胎头挤压造成盆底结缔组织分离;妊娠及分娩造成盆底神经机械性损伤。因此,对产后妇女给予盆底康复训练(Pelvic Floor Rehabilitation,PFR)对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国内外文献显示,产后盆底肌锻炼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盆底功能障碍,促进组织康复,目前临床常用的一线的非手术治疗方法主要有生物反馈治疗〔3〕。有研究显示,对产妇产后进行生物反馈治疗,可以促进盆底肌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4〕。目标导向理论是一种激励理论,是研究为了达到目标所表现行为的一种管理理论〔5〕。目标导向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既机体对刺激的反应,任何行为都具有动机,继而需要寻找和选择目标,目标导向即为达到目标的过程〔6〕。这种理论强调,要达到目标,进入目标行为,势必通过目标导向行为;一个目标完成后,提出进一步的目标,进入新的目标导向,始终保持动机强度〔2〕。有研究显示,对产后妇女盆底康复训练中应用目标导向式康复护理,可以提高产妇的认知水平和依从性,促进产妇的自我管理,从而提高盆底康复训练效果〔7〕。本文拟探讨生物反馈治疗联合目标导向式康复护理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烟台市烟台山医院2019年1~10月收治的初产妇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纳入标准:①单胎妊娠初产妇,②经产后盆底肌检测,需进行盆底康复治疗者,③沟通能力正常,对本调查知情同意,愿意配合本研究。排除标准:①伴有严重妊娠并发症者,②伴有盆腔感染或阴道异常出血者,③伴有肿瘤或其他系统严重疾者,④伴有严重认知障碍或精神疾病者。对照组实施产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生物反馈治疗联合目标导向式康复护理。两组产妇在年龄、职业、文化程度、经济收入及产假时间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的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1.2.1对照组 实施产后常规护理:严密观察产妇的生命体征,做好健康宣教及心理护理,包括母乳喂养指导、运动指导、饮食指导、用药指导、产后盆底肌训练〔8〕。

1.2.2观察组 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生物反馈治疗联合目标导向式康复护理,具体内容如下。

1.2.2.1组建康复护理小组 由产科医师1名、康复医师1名及责任护士3~5名组成,上述人员需掌握丰富的孕产期相关知识,并接受专业的生物反馈治疗方法及目标导向式康复护理理论培训。产科医师负责检查评估产妇产后盆底功能情况,为制定和实施护理方案和具体措施提供依据;康复医师负责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训练制定和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应用生物反馈疗法对产妇进行康复管理;责任护士负责产妇入院、分娩后至出院的日常护理,重点强调产后盆底功能的康复训练,配合产科医师和康复医师完成产妇的产后盆底功能康复训练,提供优质的责任制护理。

1.2.2.2生物反馈治疗 ①设置盆底康复室:为产后需要进行盆底康复训练的产妇设置专门的盆底康复室,由培训后的护士承担盆底康复护理工作,使用神经肌肉刺激仪器,利用电刺激及生物反馈,帮助产妇进行盆底康复治疗。②仪器使用:采用SOKO9003盆底肌肉训练治疗仪,对产妇进行盆底肌电值测量和治疗。频率15~20 min/次,2次/w,持续治疗≥6 w。③测量方法:将电极置于产妇阴道,设定仪器为收缩5 s放松10 s,3次为一组。测量位于截石位时盆底肌表面电信号,测算出肌电值,从而分析产妇盆底肌的活动功能。

1.2.2.3目标导向式康复护理 (1)制定目标:护理人员通过与产妇共同讨论,针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具体症状和表现,共同制定盆底康复训练的目标和计划,为提高目标的导向性和持续性分别制定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并以表格形式详细设定各项训练内容的具体方法、时间及目标种类,见表2。指导产妇进行渐进、有效的行为训练,从日常基本生活入手,如站立、行走、提重物、抱孩子等的正确姿势,最终实现能够合理使用核心肌群,减轻盆底压力的目的。(2)互动达标:根据制定的护理目标单,护理人员有针对性地对产妇进行循序渐进的达标护理干预,共同努力,促进目标实现。具体护理措施包括:①康复治疗护理目标单一式两份,护理人员和产妇各执一份,每次治疗时,双方共同就目标单内容进行讨论,保持干预措施的有效性,为顺利完成并进入下一目标打好基础;②产妇需严格执行康复护理目标单的具体内容,护理人员应通过电话或微信及时了解产妇在家中练习的状况和效果,对存在的疑问和困难给予及时帮助和指导,主动询问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并与产妇共同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③根据目标种类及时对目标完成情况和盆底康复效果进行评价,提出护理建议,与产妇共同探讨修改方案,及时对康复护理目标单进行调整和完善。(3)目标评价:在盆底康复训练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始终保持对目标完成情况的实时评价,对达到预期目标的护理程序可以按时或提前结束,进入下一目标训练;对未能如期达标的护理目标,应重新评估产妇盆底功能情况,并对护理干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逐一进行分析,找出影响目标实现的原因,制定更加详细有效,具有针对性的护理目标单,继续给予目标导向式康复护理。

表2 盆底康复训练实施单

1.3 观察指标

1.3.1知识认知水平 采用产后盆底肌肉康复治疗认知问卷〔9〕对两组产妇进行评价,包括盆底康复知识、康复训练内容等12个条目,5级评分法,>36分为合格,评分越高提示产妇的知识认知水平越高。

1.3.2康复治疗依从性 采用产后盆底肌肉康复治疗的遵医行为调查表〔10〕对两组产妇进行评价,包括康复训练动作、定期复查、适当运动等12个条目,5级评分法,>36分为依从,评分越高提示产妇康复治疗依从性越高。

1.3.3盆底肌恢复 采用国际通用会阴肌力测试法(GRRUG)〔11〕对产妇产后6周盆底肌恢复情况进行评价,共6个等级,分别为0级(0S)、Ⅰ级(1S)、Ⅱ级(2S)、Ⅲ级(3S)、Ⅳ级(4S)和Ⅴ级(≥5S),评级越高代表会阴肌肉收缩能力越强。

1.3.4自我效能感 采用德国心理学家Schwarzer等研制的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GSES)〔10〕对两组产妇干预前后自我效能感水平进行评价,共10个条目,满分为40分,评分越高提示自我效能感水平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干预前后知识认知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产妇认知水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知识认知水平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干预前后知识认知水平比较(分,

2.2 两组产妇干预前后康复治疗依从性比较

干预前两组产妇康复治疗依从性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康复治疗依从性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产妇干预前后康复治疗依从性比较(分,

2.3 两组产妇盆底肌恢复情况比较

干预后观察组产妇产后6 w GRRUG分级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5。

表5 两组产妇盆底肌恢复情况比较(n)

2.4 两组产妇干预前后自我效能比较

干预前两组产妇GSE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GSES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6。

表6 两组产妇干预前后自我效能比较(分,

3 讨论

产妇产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即为盆底肌功能障碍性疾病,轻者影响产妇的生活舒适度,若不及时干预可造成生活质量明显下降,并带来一系列由盆底肌功能不良导致的疾病。本次研究探究生物反馈治疗联合目标导向式康复护理对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

本次研究结果提示,对产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联合目标导向式康复护理,可以提高产妇对盆底康复的认知水平和依从性。分析原因为:建立康复护理小组,由产科医师、康复医师和责任护士共同为产妇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并通过生物反馈治疗联合目标导向式康复护理理论培训,能够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康复训练进行专业的健康宣教和操作指导,帮助产妇提供盆底康复相关知识,提高整体认知水平。在制定、执行、评价康复护理目标单的过程中,护理人员始终贯彻与产妇沟通、互动、共同探讨的模式,充分尊重产妇,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从而提高产妇的依从性。有研究显示,对产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联合目标导向式康复护理,可以提高产妇盆底康复知识认知水平和依从性〔12〕,这一论述与本次研究观点一致。

本次研究结果还提示,对产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联合目标导向式康复护理,可以促进产妇产后盆底肌功能恢复。分析原因为:生物反馈治疗为非侵入性检查和治疗,操作简便、易于接受、重复性高,可通过阴道壁表面电极与信号处理系统连接,测量盆底肌浅表肌电,对提升盆底Ⅰ、Ⅱ类肌纤维肌力具有治疗作用。康复护理小组运用导向式康复护理理论,与产妇共同制定护理目标单,并鼓励和监督产妇努力实现目标,促使其有效进行产后盆底功能康复训练,制定近期和远期目标,使产妇能够持续坚持训练6 w以上,从而促进了盆底肌的功能恢复。有研究显示,对产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联合目标导向式康复护理,可以促进产妇盆底肌功能恢复〔13〕,这一论述与本次研究观点一致。

本次研究结果还提示,对产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联合目标导向式康复护理,可以提高产妇的自我效能。分析原因为:依据目标导向式康复护理理论制定康复护理目标单,分别制定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指导和鼓励产妇坚持生物反馈治疗和康复锻炼,实现近期目标以获得成就感,肯定自我能力,提升自我效能。护理人员通过电话或微信随访,及时评价产妇护理目标单完成情况,建立监督奖励机制,对顺利完成任务,达到预期目标的产妇,给予鼓励和表扬,指导其进入下一目标训练;对未能如期达标的产妇,应重新评估盆底功能情况,并对护理干预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逐一进行分析,找出影响目标实现的原因,制定更加详细有效,具有针对性的护理目标单,继续给予目标导向式康复护理。有研究显示,对产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联合目标导向式康复护理,可以提高产妇的自我效能〔14〕,这一论述与本次研究观点一致。

综上所述,对产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联合目标导向式康复护理,可以提高产妇的盆底康复训练认知水平和依从性,促进产后盆底肌恢复,提高自我效能。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生物反馈盆底康复训练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老年焦虑症应用生物反馈治疗的效果观察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脑电生物反馈联合米氮平治疗焦虑障碍的临床对照研究
盆底三维超声在盆底器官脱垂女性中的应用效果
60例阈下抑郁人群在脑电生物反馈干预后的转归及P3b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