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背景下构建职业院校思政课程线上实践教学基地的路径探索

2022-01-08 07:29贺彩霞罗仁才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2年1期
关键词:职业院校思政基地

贺彩霞 罗仁才

[摘           要]  全媒体以其基于移动网络技术的高效率社会传播力和基于大数据海量信息的深层次媒体渗透性,将人类社会的方方面面都裹挟进全媒体时代漩涡之中,从而对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产生极大影响,学校对于智能教学的新基础设施的开发与建设呼声也日益高涨。职业院校内部课程体系的改革应当借助全媒体背景下的现代化技术与设备,帮助其凸显实践性。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指出:职业院校思政课应突出其职业特色。因此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应不断推进思政课程实践教学的建设与创新,充分利用全媒体时代丰富的资源,利用云平台实现广泛的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促进职业院校思政课程的提质增效。以职业院校思政课程线上实践教学基地的构建为目标,探索思政课线上实践教学基地的开发与建设。

[关    键   词]  全媒体;思政课程;实践教学;线上实践教学基地

[中图分类号]  G71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2)01-0010-03

一、线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一)职业教育特殊性要求思政教学加强实践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在创新中提高。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印发《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的通知指出:大学阶段重在增强学生的使命担当,高等职业学校课程还要体现职业教育特色。职业教育作为一种与普通教育同层不同类的教育形式,是衍生于工作体系的教育类型,是以培养职业性人才(技术型和技能型人才)为目标的教育形式,其主体是培育大国工匠,课程内容以工作过程为主,教学方式应注重实践性。简言之,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应遵循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的建设依据。

马克思明确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实践是思想之基,学生通过亲身实践能够更直接、真切、深刻地感受和理解书本的理论知识,进而认同、接受和自觉运用。思政课程作为职业院校中立德树人的主阵地,首先应当明确“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职业院校的“提质增效”解决的就是“怎么培养人”的问题。职业院校思政课程紧密围绕职业教育育人目标进行课程的优化改革,强调实践性,不断推动思政课程入脑入心、推动思政课程与职业人才需求高度契合,才能完成职业教育推动地区产业转型升级、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时代使命。

(二)当前职业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开展效果不佳

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改革一直备受关注,其中关于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的探索成果較多。本人所在工作单位为职业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就是培育“德技双修”的大国工匠,这就对人才素质构成中的实操性与技能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就目前而言,部分高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开展举步维艰,部分高校则在繁杂的尝试中掉入重形式轻内涵的误区。究其原因,在于思政课实践教学缺乏稳定性高、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统筹管理到位、组织便利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目前常见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常见于红色旅游文化景点、博物馆、法院等,虽尽量本着就近选择,但是思政教师在实际组织时不可避免会遇到批量学生往返基地的安全问题、交通调配、经费保障、人员协调等各方面困难。同时因为长期缺乏稳定有效的上一级统筹指导,这些基地在配合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热情上并不高。也有部分高校为避免上述困难,耗巨资在校内打造了校史馆等场所,但由于场地、经费有限,往往存在形式单一、内容不全面等问题,效果甚微。

(三)全媒体时代为职业院校思政课程实践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形式与素材

技术进步带来了学生认知内容和学习模式的巨大变化,除了传统的文字与传统课堂讲授,视频、游戏、VR等都成了新的信息内容;口语、音乐、绘画、影视、文字、图表、地图、VR、AR、MR等都成为现代学生的“表达”方式。数字认知能力正在成为学生必备的技能,伴随而来的就是各级各类型学生与时俱进地对学习工具、学习形式和学习模式的升级换代。数字化教育资源的表达形式、内容组织结构、出版应用模式等重大变革,对教学场景、设备、内容产业等都带来一系列新的发展机会。新应用所带来的数据格式和数据流,将成为未来智能教学的新基础设施。开展传统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形式需要大量人力、物力的投入和保障,同时其教学场域多为校外,存在交通安全、人身意外等潜在风险,这些客观因素导致思政课实践教学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影响了思政课实践教学的顺利开展。

二、线上实践教学基地类型探索

在全媒体背景下,教师的教学设计变成了一项融专业、现代化技术于一体的开发创造过程,思政课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重使用多媒体教学技术,将文字、声音、图片和视频灵活合理地运用,把纯文字的教材内容转换为动态、活泼的多种实践形式展示给学生,以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参与、体验、感悟与升华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特征,身临其境的体验是课堂教学环境所无法提供的,所以,本文从全程管理、全息呈现、全员参与、全效监测等角度考虑,探索全媒体视域下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的开展,结合思政课程教学目标,分别探索构建思政课程实践教学线上参观基地、真人秀基地、在线互动教学基地、VR实景体验基地和线下对接基地,力求搭建可行度相对高、匹配度相对准、教学效果相对明显的思政课线上实践教学平台。

(一)线上参观基地

该平台主要服务于思政课程爱国主义教育、政治认同感培育、家国情怀培养的教学目标。当前职业院校的思政课主要集中于大一开设,基本实现大一新生全覆盖,传统的思政实践教学是组织学生前往参观伟人故居、博物馆、纪念馆、革命圣地等红色景点,对开展思政课实践教学带来了时间、空间的多重困难,而线上参观基地可以将实景场馆通过手机、电脑等搬到校园中进行,不仅为思政教师解决了组织前往实景基地的交通、安全与组织难度,也很好地填补了出校门开展实践教学的现实风险。现在各类型伟人故里、纪念馆、党史馆都已经开发了线上参观渠道,如彭德怀故居就开发了手机链接的“彭总故里”公众号,思政教师只需要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搜集好相对应的线上参观平台,组织学生在教室里运用手机进行学习参观,就可以了解彭德怀故居的基本情况。这一实践平台的建设,当前需要完成的工作就是基地素材的搜集与整理,思政教师需要根据相应章节的具体教学目标,搜索对应的基地开展线上实践教学。此类形式的线上参观时间,笔者已在自己所在学校的思政课堂中加以运用,教学效果良好。

(二)真人秀基地

此类实践基地主要服务于思政课程中培养中国精神、劳模精神、道德法治素养等教学目标。鉴于职业教育的特殊性,如果在进行思政课程的讲授中穿插进真实模范人物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对于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治观等的培育具有很好的教化作用。鉴于各类型典型人物、模范人物等工作生活安排,邀请他们来学校实地讲学往往难度较大,但是在全媒体时代直播渠道火热发展的情况下,针对不同教学目标邀请相应模范人物开展线上真人秀、线上直播互动,与学生隔着屏幕进行交流互动,现场解决学生所思所想的实际困惑,让学生感受到身边真实存在的正能量与活榜样,不失为思政课程案例教学的一种最鲜活的支撑。此类型实践基地建设开发的难度在于需要对照思政教学目标搜集选取匹配度较高的“模范真人”,并与之建立对接预约,然后由教师组织学生参加他们的现场直播连线。这里可能涉及邀请“模范真人”相应的经费问题,且需要不断开发更新模范人物数据库,保持信息的及时更新。

(三)在线互动教学基地

这其实是对传统第一课堂的线上补充,改革第一课堂即教学课堂,探索混合式教学,积极推广参与式、互动式、辩论式等实践教学环节,能够充分实现学生主体作用与教师引导作用的结合。此处的在线互动教学基地主要是指容纳思政类微辩论、微演讲、微竞赛等思政教学的教学辅助活动。在个别思政实践教学活动开展得比较好的职业院校,此类型的在线教学活动已经有所涉及,他们大多通过思政公众号的建设,将之作为一项常规工作开展。在已经开展的学校经验基础上,各校思政部可以互相借鉴,取长补短,不断丰富形式、充实内容。此类基地建设的难点在于对平台的及时维护,不断更新充实。

(四)VR实景体验基地

随着人工仿真技术的发展,VR技术日渐成熟,将该技术应用于思政课教学领域,能很好地还原历史场景、重温革命岁月。当前个别学校已经开设了本校内的VR体验馆,如湖南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就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VR体验,他们将学生分批次组织进入VR场馆,仿真感受炽热的革命岁月。VR实景体验基地对于党史教育、概论课堂中的史实还原,具有良好的匹配性,如重走长征路VR体验、中共一大VR体验、五四运动VR体验……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革命精神,培养爱国热忱。该类型基地教学效果很好,但也有其建设难处,VR技术打造还原革命场景需要最先进的电脑制作技术,需要思政教师与VR专业人员共同制作,同时还需要硬件设备的配合,是一个涉及作者、制作者、发布平台、读者的复杂系统。

(五)线下对接基地

按照教育学规律,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可以有机结合,但是线上教学始终是线下教学的辅助,全媒体时代极大地丰富了线上实践教学基地的内容形式,然而純粹的线上实践教学无法独自承担起国家赋予的新时代职业院校思政课程教学重任。“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按照知情意行的认知发展规律,线上实践形式归根结底只能是知识、共情、意志的培养,最终要落到实际行动上。因此,将线上的“知、情、意”对接到现实生活中的“行”,是实现思政课程教学效果的最后一环。线下对接基地就是帮助学生了解、选择、预约线下实践机构、义务劳动机构,让学生在火热的现实社会活动中根据自身特长与兴趣爱好选择自己适合的社会实践类型,自行预约、参与实践,最后在平台提交相关实践佐证材料,教师进行评价考核。这类线下实践对接基地尊重学生的独立个性,同时注重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既能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也能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其建设难度在于需要对接好学校附近的实践教学点,如养老院、孤儿院、社会福利组织、法院等各类型机构,让学生有机会亲自走进社会生活感受爱国主义、道德品质、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及法治意识。根据职业教育的自身特点,还可以利用优质社会创投机构和优秀校外企业资源,借助优秀企业实践平台,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扎实专业知识、过硬实践动手能力的职业技术人才,力求帮助学生用思政课“大道理”有效解决学生现实生活中的“真问题”。

三、线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之下建设思政课程实践教学基地,应当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联通性,实现各兄弟院校、各级相关单位在资源上的优势互补。本文中探索的线上参观基地、真人秀基地、VR实景体验基地、线下对接基地,都可以广泛发动区域内的兄弟院校,通力合作,共建共享资源,共同维护改进,这样不仅大大减少了建设的周期与难度,减少了运营与维护成本,而且有利于兄弟院校之间取长补短,增强沟通,促进职业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然而不论教学资源如何丰富,教学手段如何现代化,思政课线上实践教学的设计切忌本末倒置。线上教学落实于线下教学、实践教学服务于理论目标,这是思政理论课这一课程特征亘古不变的规律,一切基地、手段、资源最终都是为了服务于思政课程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因此,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应当始终遵循“内容为王”,在对线上实践教学基地的构建时应当做好缜密的教学设计,让每一次线上实践与教学目标紧密对接。

参考文献:

[1]李必新.职教课程体系构建依据:职业性、开放性和实践性[J].中国职业教育技术,2021(20):27-32.

[2]朱良平.应用型本科院校实践基地云平台的建设与利用[J].黑河学院学报,2021(8):84-86.

[3]王庆.云计算环境下的区域性高校实验教学资源共享[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9):187-191.

[4]于春梅,潘贺男,邵奇.黑龙江省高校思政课片区实践教学基地共建共享思考[J].黑河学院学报,2021(7):83-86.

[5]顾家乐,戴阳阳.基于云计算环境下的软件工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信息化建设,2015(11).

[6]王庆.云计算环境下的区域性高校实验教学资源共享[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9).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职业院校思政基地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超星二号维修基地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