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阶段教学法在5 岁以下儿童家长和保育员气道异物梗阻急救法培训中的应用

2022-01-11 09:56郭爱敏沈言喜
当代临床医刊 2021年6期
关键词:海姆考核成绩保育员

沈 永 郭爱敏* 沈言喜

(1.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北京 100730;2.霍山县妇幼保健院,安徽六安 237200)

气道异物梗阻是生活中常见的意外事件,它可快速进展为窒息、昏迷甚至导致心跳骤停[1]。儿童是气道异物梗阻的高发群体。据调查,与1990 年相比,2017 年中国5 岁以下儿童、男童和女童因气道异物死亡的人数占相应人群总死亡的比例均有大幅度上升;气道异物在全死因顺位中均上升了6 位[2]。“海姆立克急救法”(Heimlich Maneuver)是针对于气道异物梗阻引起窒息的急救方法[3]。为此,笔者设计“培训学习-巩固练习-回访强化”三阶段教学法,针对需求强烈,依从性好的5 岁以下儿童家长及保育员进行“海姆立克急救法”培训,受到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20 年7 月安徽省霍山县某早教中心40 名未参加过“海姆立克急救法”培训的保育员和儿童家长为培训对象。其中保育员10 名,均为女性;大学及以上学历7 名,高中及以下学历3 名。5岁以下儿童家长30 名,男12 名,女18 名;大学及以上学历19 名,高中及以下学历11 名。以上对象均有意愿参加培训并完成后续练习和回访。

1.2 方法三阶段教学法共分为培训学习、巩固练习、回访强化三部分。(1)培训学习:在安徽省霍山县某早教中心线下开展;包括理论知识讲授、实操动作演示和培训对象分组练习。由5 名医护人员共同教学,参与培训的医护人员均有相关急救和培训经验,以保证培训的专业性。(2)巩固练习:培训结束后,向家长发放自主设计的电子版“海姆立克急救法”宣传手册(含有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具体应用范围和操作图解)。要求培训对象回家后在家庭成员之间持续进行巩固练习,鼓励培训对象在“海姆立克急救法”学习微信群中进行学习打卡。(3)回访强化:培训结束两周后,医护人员再次在早教中心对培训对象进行面对面回访评估其操作水平,应用自制操作评分表评分,对操作不当之处再次进行纠正,达到强化目的。

1.3 评价指标与方法自行设计“海姆立克急救法”知识水平问卷,内容包括海姆立克征的识别、急救法具体操作步骤、不同情景下急救法的选择等,问卷共10题(每题5 分,满分50 分)。培训开始前三天、培训完成后当天均采用本问卷测评培训对象“海姆立克”急救知识掌握情况。在培训后两周进行面对面回访,让培训对象在提前设计好的三种不同“海姆立克”急救法应用情景中抽取一种,采用自制的操作考核表进行评分(满分100 分),评分标准包括其操作顺序、操作准确度等;测评80 分以上为合格,90 分以上为优秀。

1.4 统计学方法用SPSS 25.0 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描述,全体培训对象在培训前后理论知识考核成绩比较采用配对t 检验;培训后理论知识考核成绩不同人口资料对象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计数资料用人数(构成比)描述。检验水准P=0.05。

2 结果

2.1 培训前后的考核成绩培训后儿童家长和保育员的理论知识成绩较培训前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培训前后海姆立克急救法理论知识成绩对比情况(得分,±s)

表1 培训前后海姆立克急救法理论知识成绩对比情况(得分,±s)

?

2.2 不同组别培训对象考核成绩分析大学及以上学历培训对象(26 人)在培训后的理论知识成绩优于高中及以下学历(14 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学历培训对象理论知识成绩对比情况(得分,±s)

表2 不同学历培训对象理论知识成绩对比情况(得分,±s)

?

2.3 培训后效果 100%的儿童家长和保育员对本次培训方式感到满意。认为通过培训,其海姆立克急救法知识水平、操作水平均得到提升,并增强了正确实施海姆立克急救法的信心和实施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意愿。见表3

表3 三阶段教学培训反馈问卷结果[n=40,人(%)]

3 讨论

有关研究显示,我国普通民众对“海姆立克急救法”的掌握程度很低[4-6]。对于5 岁以下儿童而言,一旦发生气道梗阻意外,家长、保育员等是主要的施救者。本次培训后,学员对海姆立克急救法掌握程度明显提升,提升了正确实施“海姆立克急救法”的信心和对气道异物梗阻的预防意识。向培训对象强调无论是否施救成功,均要及时就医。因为异物可能排出不全;“海姆立克急救法”也可能对被施救者造成二次伤害,如意识障碍、食管穿孔等[7]。同时鼓励学员向身边的人宣传“海姆立克急救法”,增加知晓率。

刘琳[8]在研究中发现在对培训对象进行“海姆立克急救法”教学时,应依据教学目标对教学步骤进行设计,鼓励学生由过去的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探索。李佳等[9]研究表明,在进行海姆立克急救法培训时可采取分模块教学,不同模块的侧重点不同,能多角度实现教学目标。本次培训旨在帮助家长提高“海姆立克急救法”知识水平和操作水平,在培训设计中强调分阶段教学和实操练习,保证培训对象的参与度和上手操作,使家长能更好的掌握本急救法。

“海姆立克急救法”培训内容设置的关键点为(1)内容浅显易懂:培训对象主要为儿童家长和保育员,缺乏医学背景。在教学时须多结合实例,借助图片和视频,做到生动浅显、易于理解。例如说到急救原理为利用膈肌的力量时可使用“气球模型”的例子帮助理解。(2)强调重点内容:“海姆立克征”的识别和“腹部冲击法”的定位方法是本培训的重要内容,在讲授过程中要反复强调,帮助记忆。

在培训学习中的分组练习阶段发现了培训对象的以下易错点:(1)在实施婴幼儿急救法时经常会出现自身膝盖弯曲程度不够的情况,导致被施救婴儿的头部和地面角度未达到45 度,不利于异物在重力作用下排出;(2)在拍击婴儿背部时,应当以掌根部拍击婴儿的两肩胛骨之间,有培训对象直接用手掌拍击,可能会导致手指在拍击时误伤婴儿后脑部;(3)在成人急救法中有培训对象会忘记“丁字步”,导致不能有效支撑施救对象。以上易错点在回访时要重点观察,如出现则及时纠正,有利于提高培训对象的操作准确性。

综上,三阶段教学法在“海姆立克急救法”培训中的应用提高了培训质量,对儿童家长和保育员的知识水平和操作水平提升均有帮助,提高了其实施急救法的自信心,值得在教学中推广。

猜你喜欢
海姆考核成绩保育员
骨科临床教学中实施PBL教学法联合情景体验对教学质量、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的影响
“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整合教学模式在内分泌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对综合考核成绩的价值
漳州市幼儿园保育员队伍现状探究
推动幼儿园保育员专业化成长的有效路径探索
协作式见习带教模式在护理本科生中的应用效果
护理学基础教学中高仿真模拟人技能训练系统的有效运用分析
“海姆立克急救法”发明者病逝
“急救之父”海姆立克辞世,世上救人最多的医生走了
“正当红”的德国赛道霍根海姆
德国汉堡市将增加幼儿园保育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