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模范在初中生道德选择能力培养中的运用研究

2022-01-11 23:27冯予露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模范初中生道德

国家十分重视榜样的作用,进行了一系列榜样评选表彰活动,比如“全国道德模范”“改革先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共和国勋章”等等。他们高尚的道德品质和道德行为对初中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道德模范的宣传弘扬,实际上就是榜样教育法的一种。榜样教育法是我国的传统教育方法,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一线教师经常把它运用在日常的教学中。在初中生的道德选择能力培养中,道德模范的先进事迹和优秀品质,有利于引导初中生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从而有利于提升其道德选择能力。因此,如何充分发挥道德模范在初中生道德选择能力培养中的作用,使教育效果最优化,是教育工作者培育和提升初中生道德选择能力需要思考和探析的问题。

一、道德模范在初中生道德选择能力培养中的价值

(一)示范和激励作用

道德模范具有示范作用和激励作用,对培养初中生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道德模范具有示范作用。道德模范具有崇高的思想品德以及高尚的道德情操,通过他们的示范作用,可以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可以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可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为初中生提供一个良好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环境。道德模范因为独特的人格魅力以及宝贵的精神财富,对初中生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起到一定的示范作用。

道德模范具有激励作用。因为道德模范是优秀道德品质的承载者,是主导道德价值的弘扬者,是理想道德实践的开拓者,所以道德模范对初中生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具有示范与激励作用。在日常的学习及生活中,提高初中生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的不是道德规条或者法律,而是具体真实的感人事迹,他们的事迹使初中生由内而外地产生情感共鸣,进而提高其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

(二)引导和自律作用

道德模范具有引导作用。遴选表彰符合社会道德原则的道德模范,不仅是社会对道德模范价值的认可,也是对道德模范引导社会主流价值观方向的肯定。我们要宣传道德模范的事迹,弘扬道德模范的品质,引导初中生的思维方式及道德行为的正确选择。在道德模范的引导作用下,提高初中生学习道德模范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道德思想水平,引导他们正确的思想行为方式,使他们按照正确的方向进行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弘扬社会正能量。

道德模范具有自律作用,自律即自己严格要求自己。道德模范具有高尚的德行及品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道德文明建设的需要,在精神文明的建设中发挥着一定的指导作用,因而具有道德自律效应。道德模范在社会道德原则要求下,将社会道德原则内化为他们自己的道德法则,进而约束他们的思想行为习惯,在实践道德法则时,形成道德信仰,进而约束他们的道德判斷与道德选择,使他们的道德判断与道德选择符合社会道德规范要求,在自律作用的影响下,帮助初中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使他们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不断提高,成为一个道德品质高尚的人。

(三)调整和矫正作用

道德模范具有调整作用。以人为鉴可明得失,就是说以道德模范为借鉴,可以及时自我反省,发现自身的问题,进而及时解决问题,进行自我调整,促进自我完善与进步。道德模范展现的是其理想形象,是初中生尊崇的对象,他们也希望成为像道德模范那样的人,进而会产生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在差距中,初中生学习道德模范,调整自己,进而不断提高和增强道德判断能力、道德选择能力。

道德模范具有矫正作用。社会道德代表着一定的社会正能量,人的道德观念是在社会生产关系及社会舆论中形成和完善的,可以通过评价等方式,指导和纠正初中生的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从而提高其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道德模范通过自己的高尚品质和行为熏陶初中生,使得初中生能够认识并发现自身的内在潜能,主动地学习道德模范,在学习中发现缺点并及时矫正,从而提高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

二、初中生道德选择能力的现状及其原因

准确地把握初中生的道德选择能力现状及原因,是加强初中生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其道德选择能力的重要前提。

(一)初中生道德选择能力的现状分析

1.道德认知水平不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初中生的独立意识和自主选择意识越来越强。他们开始崇尚自我实现,开始追求独立人格,开始注重自身感受。且随着实践的进一步深化,初中生逐渐意识到自己具有道德主体地位,并能及时对自己的道德意识及道德行为进行反思。由此可见,初中生的选择意识正在不断加强。尽管初中生的道德主体意识不断增强,但他们的道德认知水平还不够高,因此他们的道德选择行为还有许多非理性成分。由于社会经验和判断能力的局限,初中生的道德选择行为具有不确定性和盲目性的特点,在进行道德选择时经常会有不知道孰是孰非的感觉,所以就会经常变换道德立场。

2.道德选择能力还不够高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初中生对社会价值取向和社会道德现象的敏感程度及接触程度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了很大的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初中生的道德选择内容越来越丰富,而道德选择内容的丰富也意味着道德选择的可能性的扩大。然而我们需要注意的是,虽然初中生的道德选择空间越来越大,但其道德选择能力还不高。在道德选择的问题上,有很大一部分初中生缺乏必要的道德认知和自我判断能力,他们的自主选择能力不高,在面对道德选择时,会出现摇摆不定或随大流的心理,甚至有的初中生还会作出非理性或者不道德的行为选择。

3.常面临道德选择的困境

社会各界开展的道德实践活动,如志愿者活动、募捐活动等,许多初中生也积极参加了这些活动,道德实践能力得到提高。但仍有部分初中生缺乏按自己的道德观念来进行道德选择的能力,有的初中生受环境影响,不知怎样进行选择;有的初中生为了维持良好的同伴关系,只能放弃自己的想法与信念;有的初中生不敢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而做了一些不应该或不道德的事情。因此,尽管初中生的道德实践机会不断增加,但由于他们道德选择的迷茫,导致其非理性道德行为依然存在。

总之,随着社会的前进,尽管初中生的道德选择空间不断扩大,道德实践行为也不断增加,道德选择的自我意识也不断增强。但当前初中生掌握的道德知识仍然不够全面,道德选择的认知水平也还不够高。所以初中生仍缺乏自主判断能力与正确选择的能力,特别是在遇到复杂的道德问题时,他们道德选择能力就显得十分不足。

(二)初中生道德选择能力不强的原因

1.社会环境的影响

(1)文化市场的影响

在现实社会生活中,文化市场的道义性与功利性很难真正实现统一,文化商品的管理者、创造者与经营者等为了达到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通常会把文化的内容赋予一些功利性的目标,甚至扭曲文化本身所蕴含的道德内容。由于初中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文化市场的功利性不仅会淡化其道德意识,而且还会扭曲其道德行为,从而不利于其道德选择能力的发展。文化市场的多样性特点,也可能会导致初中生的价值观念取向不一致,进而造成道德评判标准的相对性和削弱道德的权威性。这不仅会使初中生处于难以抉择的困境,而且有可能使初中生形成错误的道德观念和做出错误的道德选择,进而养成不正确的道德行为习惯。

(2)网络和社会信息化的影响

网络社会信息丰富,但也存在信息良莠不齐的问题,有道德的信息、非道德的信息及不道德的信息,这些信息会对身心尚未成熟的初中生产生复杂的影响。由于一些初中生的辨别信息能力较低,所以很有可能成为网络不良信息的承载者和传播者,甚至成为最大的受害者,他们身心健康发展也会受到一些不良影响。与此同时,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也加快了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从而使初中生处在一个开放的社会大环境中。初中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快捷地获取大量的信息。这不仅会导致我们很难了解到初中生受哪些信息影响,而且也很难知道他们在网络中做了什么,进而加大了我们对初中生思想状况及行为的把握难度。

2.自身因素的影响

初中阶段是个体身心发展的特殊时期,由于生理发育的急剧变化与心理发展的过渡性,使得初中生在一些方面会表现出一定的两极性和矛盾性。第一,初中生的价值观具有独立性和从众性。由于知识经验的增加以及自我意识的快速发展,初中生在认知能力方面和对事物的认识评价方面,都表现得更加自主和独立。然而,由于社会的复杂多变性,以及初中生知识经验与认知能力的局限性,导致他们对某些事物及现象的认识和感受比较浅显,表现出一定的盲目性与从众性。第二,初中生的情感具有丰富性和冲动性。由于其身心迅速发展,精力日益旺盛,情绪情感也变得更加丰富。初中生的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及道德行为容易受到情绪情感的影响,带有明显的冲动性与情感色彩。第三,初中生的自我评价具有理智性和矛盾性。初中生的自我意识和社会意识不断加强,他们的评价标准已经逐渐合理化和理智化。然而初中生在进行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时,通常过分追求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的一致。倘若不一致,他们的自我意识就会出现分化,对他们自己的评价就可能会表现出一定的矛盾性。

三、道德模范在初中生道德选择能力培养中的引领策略

(一)合理选择道德模范

首先,道德模范的选取要贴近学生的生活。道德模范的事迹,是学生能够接触到的。选取的道德模范与学生实际生活比较相接近,不仅可以缩小道德模范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感,而且更能发挥道德模范对初中生的示范和引导作用,从而有利于增强初中生的道德选择能力。

其次,选取的道德模范要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变化。我们在选取道德模范时要考虑初中生的年龄和心理特征,要选择初中生易于接受道德模范的事迹,能够引起他们的情感认同。

再次,道德模范的选取要符合社会发展需要。我们对初中生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要适应社会发展需要,所以我们要选取符合社会发展趋势的道德模范。只有这样,道德模范的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才能引导初中生也做出正确的道德判断与道德选择。[7]

最后,道德模范的选取要从实际出发,具有针对性。教师在选取道德模范时,要考虑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提高道德选择能力培养的针对性,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和道德需求,這样道德模范才能得到初中生的喜爱和认同,进而充分发挥道德模范引领在初中生道德选择能力培养中的价值。

(二)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

道德与法治课是培养初中生道德判断和道德选择能力的主渠道,初中生道德选择能力的提升与道德与法治课的优劣密不可分。将道德模范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的课程资源与初中生的道德选择能力提升有机结合,是一线教师需要考虑的方向。如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教育者可以通过对道德模范事迹的讲述,展示道德模范的人格魅力、优良的道德品行,激发初中生的道德情感,提高初中生的道德选择能力。在列举相关的道德模范时,充分将现代多媒体技术在课堂上运用,运用现有的电影、电视、记录片等进行道德模范介绍,打造多元化、趣味性、信息化相结合的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使课堂教学充满的吸引力与感染力。

(三)落实道德实践活动

道德选择能力养成需要不断强化,因而,学校要为初中生提供更多的实践锻炼平台。

其一,组织以道德模范为主题的课外实践。学校可以开展一些道德实践活动,比如可以定期邀请一些道德模范到学校来为学生做一些讲座。初中生在课堂上学到的道德理论知识,不能马上充分吸收,需要通过结合实践活动,才能把在课堂上学到的道德知识转换为道德选择能力。因此,学校如果能够采取创新实践活动的教育方法,学生会产生极大的道德自豪感,进而使自己的道德选择能力加以提升。

其二,建构初中生公益"道德平台"。对初中生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的最终目的还是在其要用行动去落实。学校与社会可以共同合作来提供一些公共服务场所,如敬老院,孤儿院等,让初中生在课余时间能够主动并且有平台去做贡献。他们在奉献自己的汗水,感受助人为乐的同时,提升自身道德选择能力。教育者还可以定期组织义务清扫街道、组织义卖活动、捐助衣物等活动,号召学生主动参与并分享感悟,提高学生道德选择能力实践的长期性、广泛性,进而有效提升其道德选择能力。

总之要培养学生道德选择能力需要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以家庭为核心营造正确的道德家风、学校为主场落实教育责任、以社会为舞台营造积极的社会风气,三者协调发展共同提升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社会道德的社会历史性,要适时的调整道德内容和标准与社会发展要求相协调,不断探索道德培养方式,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心理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道德培养,使学生的道德选择能力有效提升。

(作者冯予露,广西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模范初中生道德
实在看不懂
跟踪导练(五)(2)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道德
实在看不清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没人选它当模范
浅谈如何有效地学习初中语文
探究初中生数感的培养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