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本位的研学课程初探

2022-01-11 23:27顾亚金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泥塑文创研学

顾亚金

研学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是基于学生本位初探“家乡的缆船石”研学课程的经验总结,论述了跨学科教师如何开发实施研学课程,以及在这一过程中的一些思考。

研学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研学和学科教学不同,从地域上看,研学不局限于校内,它更多的是让学生贴近生活、走进自然;从知识层面分析,研学不仅仅是单一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是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和获得各种能力。近年来,在T态教育理念的引领下,吴江区黎里小学基于古镇资源的利用,尝试开发富有当地特色的研学课程。

作为黎里小学的一名数学教师,跨学科承担“家乡的缆船石”这一研学课程的开发与实施对我来说是一次极大的挑战。在校领导主导,综合实践活动老师指点之下,我进行了为期一学期的研学课程初探。

一、课程源起

1.依托古镇资源,确立研学主题

国家相关政策明确小学阶段的研学以乡土乡情为主。适逢黎里古镇开发,黎里政府规划打造研学小镇,黎里小学把握契机,依托古镇资源,尝试开发家门口的研学课程。乘船游览黎里古镇市河,你会在两岸河埠头上见到一方方形态各异的石头,或简洁或雕刻繁复,但均有两孔,不禁疑惑:这些怪异的石头是什么?那就是江南水乡特有的“缆船石”。江南水乡,河流众多,这些曾经系过千舟百舸的缆船石是历史的见证者,向人们诉说着一段段陈年往事。黎里的缆船石数量、种类均属江南古镇之最。研究黎里的缆船石对于黎小学子们来说是个不错的选择,因此选定“家乡的缆船石”这一研学主题。

2.发挥头脑风暴,搭建主题框架

研学主题确定后,接下来便要思考各阶段主题:想让学生研究些什么、获得些什么?鉴于本人是个“门外汉”,“缆船石”于我也是只认其字,不知其为何物,所以不妨暂时摒弃老师这一身份,把自己放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什么是缆船石?别人知道缆船石吗?它为什么会出现在黎里古镇市河两岸?研究缆船石能知道些什么?怎样去研究?研究的意义何在?……一系列的问号便出现在我脑海中。我带着这些问题去班级跟学生进行了首次交流,学生也产生了五花八门的想法:老师,我们可以去问问别人什么是缆船石;可以上网查查;老师,我在我奶奶家门口见过缆船石......在大家的七嘴八舌中,我的头脑里渐渐有了框架雏形:问别人那不如做个调查,上网查那就是收集资料,有人见过那大家都去看看,最终整理成三个阶段主题:问卷调查、资料收集、实地考察,就此搭建出“家乡的缆船石”研学课程的初步框架。后来在问卷调查后发现大多数人对家乡的缆船石不太关注,于是增添了文化推广环节,完善主题框架。

3.结合学生特长,初设分工小组

小组合作学习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基本组织形式和主要活动方式,“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小组分工,可以更好地发挥组内每个成员的独特作用,形成积极合作。由于参与“家乡的缆船石”研学课程的学生并非我任教班级里的,我并不了解这些学生的长处是什么?兴趣点在哪?因此,在向学生介绍本次研学课程的课程目标与阶段主题后,我采取自愿报名的方式了解学生特长、意愿,进行初步分组,并为接下来的任务安排做准备。

二、课程实施

“家乡的缆船石”研学课程的具体实施校内采取整班大课和分组小课相结合的方式,校外通过实地考察辅以亲子活动的方式进行,在实施过程中体现以下3个特点:

1.任务驱动,研学单助力

“家乡的缆船石”研学课程坚持学生本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鼓励学生自主探究,但学生本位并不意味着学生可以自由发散。分阶段主题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框定了任务范畴,在各阶段任务的驱动下,学生有选择、有针对性的去完成,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率。在收集资料阶段,为了让学生查阅资料更具有目的性,更是设计了研学单1和研学单2,助力学生查找到与课程相关的有用资料。

2.资源整合,校内外联动

研学课程是一门社会实践性课程,这意味着学生的学习阵地不局限于校内。因此,为了确保校外实践活动能够顺利开展,我们要积极寻求校外资源助力。例如在实地考察环节,为了确保安全性,我们寻求家长的帮助,希望家长能够参与进来,一方面能够顺利完成考察内容,另一方也提供家长与学生的亲子活动时间。又如在文化推广环节,我们有一个推广小视频的拍摄,拍摄前期我们积极寻求黎里古镇展示中心的协助,让我们能够免费进去完成拍摄。

研学课程是一门综合运用知识的课程,这意味着单一学科知识并不能满足研学的需要。因此,为了实现多学科知识融合,我们要寻求校内各学科老师的帮助。例如问卷调查环节,在整理、分析数据方面数学老师及时点拨;在设计文创产品环节,美术老师在绘画技巧、泥塑技艺方面提供了指导;在演绎“定胜糕——韩世忠抗击金兵的故事”时更有擅长教师帮助修改故事的呈现方式,使其更加完善。

由此可见,“家乡的缆船石”研学课程的顺利开展是校内、校外两方资源整合,共同努力的结果。

3.实践体验,反思中成长

研学是一种实践性很强的教育教学活动,强调学生在行动中学习,在体验中学习,那我们应该让学生切实的去想、去做、去体验。“家乡的纜船石”研学课程从最初的主题框架搭建到后来的实施开展随处可见学生参与的影子,课程的开发考虑学生的想法、兴趣,课程的实施更是让学生在实践体验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例如,在设计文创产品环节,我们采用了制作泥塑的方式,由学生自主设计泥塑产品,想办法把自己喜欢的缆船石纹饰留在泥塑作品上。在实际操作前学生奇思妙想了很多设计方案,但在具体制作中发现了问题:一是纹饰过于复杂的话很难清晰地呈现在泥塑作品上;二是制作好的泥塑作品由于没有烧制,时间久后很容易开裂;三是制作的成品由于技艺有限在美感和实用性上有欠缺。基于问题,同学们开始反思如何更好地制作文创产品,提出了几个方案,最终在讨论后选择摒弃泥塑这一呈现方式,采用白色布袋、白色T恤这样的载体把缆船石纹饰拓印或绘制在上面,既有美感又增加了实用性,更让文创产品具有商品流通的可能。在这个发现问题,提出改善方案的过程中,学生的经历、体验、反思是不可多得的收获,利于学生个人成长发展。

三、课程效果

回顾“家乡的缆船石”研学课程的整个开发实施过程,我这个“假学生”和一群真学生一起摸索一起成长。在跌跌撞撞中我们探出了一条研学之路,一路走来虽有遗憾,但也收获颇丰。

1.从未知到已知,拓展眼界

这是一条充满智慧的路,在这条路上我们跨学科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在探索中收获课本之外的知识。例如在问卷分析环节,我们从绘制的条形统计图、饼图中分析得出了一些有用的结论,了解到了探究家乡缆船石的必要性,知悉了一些研学资源,切实感受了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又如在资料收集环节,我们借助研学单,了解到了家乡缆船石的历史、现存数量、种类以及缆船石纹饰背后的内涵等等。学生的知识不再局限于课本,开拓了眼界。

2.从课本到实践,锻炼能力

这是一条锻炼能力的路,在这条路上我们团结协作、互帮互助,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综合能力。实践具有很多的不确定性,在实践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在实地考察环节,学生免不了要去跟别人交流、询问,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交际能力得到锻炼:胆小的学生在同伴的鼓励下第一次对陌生人张开了口,把“喂”挂嘴巴的学生知道了礼貌用语的重要性等等。又如在文创产品设计环节,同学们学会了合作,我的想法加上你的点子,我的雕刻手艺加上你的绘图技巧共同成就了一件件特色文创产品;同学们学会了观察反思,发现泥塑的局限性,反思如何更好地制作文创产品推广家乡文化,在发现问题、反思改进的过程中锻炼了思维能力。

3.从个人到家国,立德树人

这是一条富有情感的路,在这条路上我们寻记忆、探文化,在感知家乡文化和传播家乡文化的过程中,培养乡土情结。通过“家乡的缆船石”研学课程的开展,我们知道了古人的智慧:“葫芦吐蝙蝠”缆船石巧妙地用来预测水位,“瓶生三戟”缆船石寄托着读书人的美好愿景,“五色旗”缆船石见证了黎里人的爱国情怀......同学们在自己了解的同时以“小小介绍人”的身份向家人传达,更是选举代表拍摄“推广小视频”寻求网络的帮助,希望将家乡的文化传播得更远。在这个过程中,同学们为传承家乡文化而自豪,为身为黎里人而骄傲。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黎里小学)

猜你喜欢
泥塑文创研学
刘力萍文创作品
The Visit to Youth Science and Education Center研学是最美的相遇
文创雪糕
民间美术——泥塑
快乐研学之旅
宋志浩作品赏析
《长沙茶馆文创产品设计》
铧芯文创
基于研学旅行的地理综合思维培养例析
紧绕目标定位 开发研学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