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医疗,“运动康复”给予人们对抗病痛的力量

2022-01-14 16:43赵彦
祝您健康 2022年2期
关键词:运动康复康复疼痛

赵 彦  医学博士,南京体育学院运动健康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高级健康管理师;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中国老年医学会运动健康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康复医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康复医学会理事、江苏省康复医学会呼吸康复委员会常务委员。长期从事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运动干预研究。

如今,中老年人的健康意识越来越强烈,越来越多人养成了每天运动的好习惯。除跳广场舞、散步、登山等活动,甚至有很多人愿意像年轻人一样在健身房“撸铁”,中老年人的运动方式远比我们想象的更加丰富。“运动”一词在体育学中指的是“健身运动”和“体育锻炼”,它与竞技运动的区别很大,它不要求进行比赛,不需要和对手们竞技,而是追求自我效益,完善自我的体适能、健康和全面健康生活。近年来,“运动康复”一词常被人提及,但国人对它却并不熟悉。

美国运动医学院曾提出过“运动即良药(Exercise is medicine)”的概念,但“运动即良药”这句话是不够严谨的,“medicine”一词的翻译意思虽是“药”,但在英文中也可以被解释为“毒药”。生活中,经常有人因运动而造成某些身体组织的损伤,甚至还有人因为运动而突发死亡。可见,运动并非适合所有人。在盲目运动的“刺激”下,已经出现脊柱不适或疾病的人,很可能因此加快病程发展;而已经因脊柱疾病接受过手术治疗的患者,在康复时也需要注意运动方式和强度,稍有不慎便可能让治疗前功尽弃。因此,不管是日常运动还是康复运动,都是一门需要大家详细了解的学问。

“运动”成为“良药”,这还需要一些条件的支撑。大家都知道,适量的运动能给人们带来身心的健康,但不同主体的运动标准是天差地别的。因此,想要通过运动来改善身体状况之前,一定要对自己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进行全面的诊断评估。身体的健康问题很容易被发现,也容易引起大家的注意,但很多人会忽视心理健康问题。有些人很较真,每天不登顶微信运动不罢休;有些人很内向,举哑铃还要躲在角落里,生怕有人看到他,这些都是心理问题,看似与运动无关,却都有可能导致运动伤害。没有诊断评估,就盲目进行运动,是对自己、他人不负责任的表现。得到身体状况各项量化指标以后,才能确定适合个人身体和心理的运动方式、有效又不过大的运动强度、持续时间、运动频率等,为自己制订出一份科学有效的训练计划。并且,在不同的运动阶段,依然需要定期进行诊断评估,时刻监测自己的状态,不管是训练计划还是用于康复的运动处方,都要根据当下个体的情况及时修改。简而言之,运动不是一成不变,每个人都要时刻量化自己的身心状态,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制定科学的运动量,保持对运动的敬畏之心。

对中老年人而言,适合年轻人的运动项目显然与他们格格不入。这就需要中老年人群在运动前判断自己的身体、精神状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多数老年人由于慢性病和关节劳损、退化等问题,无法进行强度较大的运动;但如钟南山院士那样,一些有着多年运动习惯的老人,在七八十岁高龄仍能像年轻人一样进行体育锻炼。“广场舞、散步、登山等,都是当下中老年人群比较中意的活动方式,我认为这些都属于健身运动。通过这些运动,帮助中老年人改善身体机能,同时又可以进行社交,起到了促进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作用。”这些简单的活动更能让中老年人们找到运动的快乐,从尝试运动到感知运动,最后到享受运动。

以往谈到康复,必然就是卧床休息,生怕牵一发而动全身;而运动康复学的出现,让人们对“伤筋动骨”有了不一样的认识,一味地卧床,往往会导致失用性肌萎缩等其他问题的出现。

运动康复的本质是“运动”与“医疗”的融合,是一条不断前进的新道路。我国的“运动康复之路”可以简单地分为三个阶段:2008-2011年,是我国运动康复的准备阶段,北京奥运会的举办,让国人产生了运动康复的意识和需求,但当时提供运动康复服务的仍多为国外医师;2012-2017年,是我国运动康复的起步阶段,逐漸诞生了专门的运动康复服务机构,运动康复领域得到越来越多学者和企业的关注,有越来越多的高校设立运动康复专业;2018年至今,是我国运动康复的产业化推进阶段,成立了运动康复产业联盟,从面向运动员的小众市场向大众市场发展,运动康复服务开始涌入医疗和健身场所。目前运动康复面向的人群十分广泛,如术后患者、运动人群、儿童、女性、老年人群、企业、高端商保、高端社区等;同时,也针对不同的人群开展多样化的服务内容,如运动损伤、肌骨疼痛、体态调整、运动表现、慢病康复、产后康复等,大众对运动康复的需求越多,这个产业发展也越发全面。

看了这么多关于运动康复的宏观介绍,大家一定对“运动康复到底是干什么的”感到好奇。“运动康复”属于体育学的分支,它不同于临床医学下的二级学科“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是一门运用传统和现代的体育运动方法及手段,促进疾病或损伤患者各种功能恢复的学科,是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的交叉结合,其突出特点就是“医体融合”。运动康复的主要内容包括骨科术后康复、运动损伤康复、肌骨疼痛康复、姿势体态矫正、运动表现改善、慢病康复和产后康复等。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为例,当患者进入恢复阶段,以非手术的方法可以帮助患者的身体进行功能恢复和运动训练,以此改善身体功能,帮助患者重回正常生活状态,这就体现了医疗和体育的有机结合。

腰部疼痛一直让许多中老年人备受折磨。很多人在面对腰部疼痛和活动受限时,总是不知如何是好,疼了就卧床休息,不疼了就继续干活,最终导致耽误治疗。而造成腰痛的常见疾病有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压缩性骨折等。针对这些疾病,治疗方法无非就是“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腰肌劳损的患者往往只需要在日常中注意生活习惯和站姿、坐姿,加强腰背部肌肉的锻炼,即可减轻症状;病情严重时,可以通过注射抗炎药或进行封闭治疗以缓解症状。显然,与腰肌劳损相比,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椎压缩性骨折更让患者感到力不从心。我推荐两个自测小方法,可以帮助大家及时发现疾病,及时治疗。

(1)两脚与肩同宽,弯腰双手尽量触地,并咳嗽,咳嗽时腿部出现放射性疼痛;

(2)做“仰卧直腿抬高”动作:平躺放松,双腿并拢、伸直,自己或者找人帮忙抬起一条腿,膝关节不能屈,踝背伸(即绷脚尖)看能抬多高。抬高在60度以内,如果出现大腿后部、小腿后外侧和足部发麻或者疼痛,则可能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对“腰突”患者而言,临床上有这几种情况必须接受手术治疗:①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经过非手术治疗无效超过半年,效果差且经常反复发作,疼痛症状加重;②剧烈发作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因疼痛难以行动及入眠,被迫屈髋屈膝侧卧位,甚至跪位;③出现单根神经麻痹或马尾神经麻痹,表现为肌肉瘫痪或出现排便排尿障碍;④剧烈疼痛影响工作和生活,但希望早日返回工作岗位及恢复正常生活。有临床数据显示,最终只有约10%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必须接受手术治疗,有近九成患者只需要进行非手术治疗便能缓解症状。

(1)站立时背部呈现圆弧或难以站直;

(2)拍背时明显感受到背痛。

压缩性骨折的患者,多数是70岁以上的老年人。他们在确诊后是否进行保守治疗,要看每个人的具体情况。如果疼痛明显, 伴有肿胀淤青,已经使日常活动严重受限, 这种情况要以微创手术治疗为主;术后配合运动康复,尤其是针对背部伸肌的运动治疗,能使患者疼痛感降低,身体功能和生活质量都得到改善。并且,术后进行运动康复可以减少骨折复发,如腰背肌康复训练可有效降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患者手术后早期IL-1、IL-6炎性因子表达水平,能达到抑制炎症、平衡脊柱应力分布、恢复小关节功能、提高腰部和肢体活动的柔韧性、减少摔跤、改善神经损伤等效果。

那么,“非手术方式”是否就是运动康复治疗?其实,并非如此。非手术方式不能笼统地认为就是运动康复治疗,因为非手术方式包括卧床、药物治疗、牵引治疗、整脊治疗、药物治疗、针灸治疗、物理治疗、运动治疗、心理治疗等。而运动康复属于物理治疗下的一条重要分支,是通过系统且具有针对性的功能运动训练,并在充分考虑个体组织生理恢复周期的情况下,对患者的相关组织结构以及身体整体器官产生刺激,让相关组织恢复生物形态和功能的适应性训练。简单而言,就是用有针对性的运动,帮助患者重塑身体的正常机能,或提高身体机能,以达到恢复活动能力的目的。

减轻患者痛苦,是运动康复所带来的最直接的影响。运动康复还能增加患者关节活动度,提高肌肉肌力和耐力,改善异常运动模式,帮助预防各种临床并发症,从根源上减少疾病的再次发生。

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医生往往会用一些方法避免手术部位的关节发生活动;同时,向患者出示疼痛分级表,以评估患者的疼痛情况。运动康复训练会在患者觉得无痛或微痛的前提下进行。“当然,运动康复并非如大家想象的那样是接受手术治疗之后才需要做的事。现代康复治疗提倡早期介入,患者在术前就可进行运动康复,且不仅局限于骨关节疾病。例如肺移植手术之前,我们要教会患者如何进行腹式呼吸”,赵彦主任介绍道。运动康复的优点也不止于此,它还能科学指导大众进行运动,预防运动损伤。同时,针对功能障碍的患者,康复师往往会实施运动功能的再学习训练,帮助他们改善神经肌肉功能,改善心脏等内脏器官的功能;强化患者体力,改善全身功能状态,提高患者日常活动能力;鼓舞增患者增强康复信心,使患者更好地回归家庭和社会。同时,运动康复治疗的普及也能有效节约医疗成本,为患者家庭减轻经济负担。

对已经出现腰部不适,但还未发展为疾病的人群,我推荐大家在平日里加强腰背部肌肉力量训练,如循序渐进地练习臀桥、小燕飞等动作;还可以做一些有氧运动,如快走、倒走、慢跑等,增强肌肉力量的同时也能够减少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同时腰部不适的人群也要注意胸椎和颈椎问题,这两者与腰椎属于同一个“动力链”,可在生活中多做头部环绕动作、颈部牵引、胸椎钟摆运动、扩胸运动、肩胛骨伸缩运动等。

针对已经接受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或压缩性骨折患者,在这里给大家提出几个要点,能夠让治疗“事半功倍”。

首先,保持康复的信心是关键。其次,为减少关节僵硬、下肢肌肉萎缩等问题,患者在术后休息3~5天就应该循序渐进地恢复活动。在腰围保护下,以不累为原则做早期的功能锻炼,每次锻炼30分钟左右,每天尝试3~4次;尝试独立完成日常起居动作,如刷牙、洗脸、下床、翻身等。然后,度过适应阶段后,患者需要积极配合康复师开始腰背部肌肉的训练,出现轻微疼痛时也不要放弃,跟随康复师的指导,坚持下去就能够重回健康状态。此外,患者可以多了解学习术后运动康复的知识,在增强信心的同时,也能够与康复师配合得更好。我推荐两种康复方法,患者可根据自身的情况在家进行锻炼:

1.骨盆后倾腹部回缩:仰卧位身体放松,膝关节略微屈曲,足跟着地,慢慢收腹,深吸气,让脐部尽可能地靠近脊柱。保持上述姿势,像准备防止重拳击打腹部一样激活腹肌。主动将骨盆后倾,尝试伸直腰椎,同时使背部尽可能少地接触地面。保持上述姿势1分钟,休息30秒,总共重复10组。

2.单腿上举腹部回缩:仰卧位身体放松,骨盆后倾腹部回缩作为起始姿势,弯曲双腿直到膝关节呈90度屈曲,缓缓弯曲右腿直至髋关节呈90度屈曲,伸直左腿,慢慢地抬高直至离地面10~12.7厘米,保持上述姿势30秒,然后对侧腿重复上述相同动作,双侧完成为1组,重复10组。

(编辑    姚宇澄、周逸宁)

猜你喜欢
运动康复康复疼痛
疼痛不简单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疼在疼痛之外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
运动康复治疗心力衰竭的作用机制研究
推拿与运动康复治疗腰肌劳损的疗效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补阳还五汤联合康复治疗脑卒中35例
康复治疗对周围神经修复再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