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蜂油茶种植与无蜂油茶种植对油茶产量影响的对比实验

2022-01-18 12:27罗福云
江西农业 2021年24期
关键词:油茶树果率鲜果

罗福云

(福建省清流县城关林业站,福建 清流 365300)

本次试验在9年生的长林品种系列混交油茶树林试验基地1区(面积50亩)放养大分舌蜂,土壤类型主要以黄壤为主,选择遮阴、避风、土壤湿度在20%~35%之间的适宜地点筑巢。从放蜂后第二年(2018年)花开授粉期开始观测记录,随机调查10000棵油茶树,测算它们的座果率、成果率和产量。在条件相同的另一个山头油茶林基地选择实验基地2对照区(面积50亩)在自然条件下不放蜂,试验基地2区与试验基地1区的直线距离为3公里。实验2区与实验1区是同龄级长林品种系列混交油茶树林,随机调查10000棵油茶树,进行座果率、成果率调查,从2018年-2020年连续监测3年,进行对比分析。授粉期大分舌蜂授粉区以及在3公里以外的无蜂授粉区,授粉进行两个半月后进行清点座果数,计算座果率,根据9月实摘油茶果计算成果率。同时在9月份进行油茶果实产量调查:在试验1区和试验2区随机选择450棵油茶树,称量单株油茶树的油茶果产量,计算单位面积油茶的鲜果产量以及油茶果的出油量。

1 实验材料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清流县赖坊镇马坊村山场,地理坐标为北纬25°92′40″,东经116°89′80″,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冬少严寒、夏无酷暑、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8.6℃,年平均无霜期300天,年平均降雨量1769 mm,相对湿度79%,低山地貌,海拔504~620 m。土壤为黄壤,土层厚度约60~80 cm,腐殖质层厚度10~20 cm,坡向东南,平均坡度为25°~45°,造林小班为:016-02-029,小班面积21.46 hm2(详情见表1)。

表1 试验地概况

1.2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是9年生油茶林(油茶树品种为长林系列)、大分舌蜂。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两个处理,连续测3年。

1.4 试验操作

在有蜂试验1区的盛花期随机选择油茶树枝,清点被选择树枝上的花朵,进行编号并挂牌标记花朵数。在对照2区随机选取花枝,进行编号并挂牌标记花朵数。

2 观察调查结果和数据整理计算

对两种处理的座果数逐株进行监测、记录,对试验结果进行整理分析(见表2、表3)。

从表2可以看出:有蜂区各处理的平均座果率均高于对照无蜂区,有蜂试验1区3年的的座果率分别为49.30%、68.10%、87.20%,无蜂对照2区3年的座果率分别为27.60%、32.80%、40.80%,与有蜂试验1区相比,座果率提升效果不明显。

表2 有蜂区和无蜂区对油茶座果率的影响

在试验1区、试验2区油茶树中各随机选择标定10000朵油茶花,经三年观测,座果率逐年提升,有蜂区在放蜂后第三年座果率比无蜂区同年座果率提高了46.40%。

从表3可以看出:此次有蜂试验处理1的平均成果率为51.23%,放蜂3年后12年龄的油茶的成果率为75.10%。无蜂自然授粉对照处理2的平均成果率为24.07%,无蜂授粉12年龄的油茶成果率为32.20%,效果不明显。

表3 有蜂区和无蜂区对油茶成果率的影响效果

在这些油茶树中随机选择标定10000朵油茶花,在油茶花座果率的基础上计算成果率,放养3年的有蜂区比无蜂区成果率增长了42.90%。

无蜂区:经过营养施肥、品种混交搭配、合理种植密度等措施使得其自然授粉座果率为27.60%~40.80%,成功率为16.90%~32.20%。比单纯单一品种的自然授粉的油茶座果率8%以下、成果率3%以下有所增长。说明,虫媒花因油茶林昆虫少,无蜂区比有蜂区受孕率低。

有蜂区:培育繁殖蜜蜂为油茶花授粉,座果率是49.30%~87.20%,成果率是28.50%~75.10%,这种方式提高了油茶产量,可以打破严重制约油茶产量和经济效益的现状。

按50亩实验面积的油茶林测定计算平均每亩的油茶果产量,有蜂区与无蜂区相比较,有蜂区逐年增长率为68.06%、91.68%、133.1%(见表4)。

表4 有蜂区和无蜂区对油茶果产量的影响(50亩)

随机选择450株油茶连续3年测算总产量、平均每株产量、增长数、增长率、每株产量变幅。结果显示有蜂区比无蜂区增产明显(见表5)。

表5 有蜂区和无蜂区对油茶果产量的影响(450株)

放蜂1年后,第二年(2018年)起连续3年测定总产量、平均每株产量、增长数、增长率、每株产量变幅。有蜂区比无蜂区增长率更高,2018年、2019年、2020年增长率分别为:58.13%、78.36%、106.06%。

表6 油茶树蓬底下挖坑的引蜂效果

按面积50亩实验测定计算的增长率与按株数450株实验测定计算的增长率对比分析:由表4、表5两个表格比较可见,按50亩油茶林测算的增长率高于随机选择450株油茶树测算的增长率。取株数数量多的油茶林计算的结果,显示有蜂区增产效果更明显。

3 实行引放蜂策略

在无蜂区,于适宜地点在梯埂上壁或土壤疏松的树冠下挖坑、洞,在其壁上打1~1.5 cm宽、30~40 cm深的引蜂孔,然后引放正在交尾或已交尾的雌蜂,每孔1只。在引蜂区平均引来蜂坑数是挖坑数的三分之一以上,每坑平均蜂孔数是3个以上。按第一年每坑平均能引成功3个孔计算,第二、第三年每孔以10 n倍数增长,每孔1只。每50亩集中引放50孔,3~4年就可以满足油茶授粉的需要(50亩油茶林大概需要5000只蜂以上)。黄壤土的林地,宜引放大分舌蜂;红壤土的林地,宜引放油茶地蜂。同时,在土蜂羽化前期大量捕捉,及时引进新区,以帮助其繁殖。

蜂量越大证明效果越好。挖马蹄坑是一种比较好的引蜂方式,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土壤,选择在油茶树蓬隐蔽而且避风的位置挖马蹄坑。

人工引大分舌蜂,对于蜂群的繁殖扩散、解决油茶授粉媒介不足问题效果明显。通过挖坡面小坑或马蹄坑等措施都可以加速蜂群的扩散。

3.1 鲜果晒成干籽、干籽的出油量的测算

干籽由鲜果晒干而成(干籽重量依据表4鲜果的数据晒干计算求得),晒干率约为25%,干籽出油率约为25%(依据干籽出油量计算求得)。

表7 有蜂区和无蜂区油茶连续三年鲜果、干籽、出油量三者的相关数据

无蜂区10年龄油茶平均每亩的出油量为11.94 kg,按1 kg油的单价为120元计算,可获得1432.80元。有蜂区的10年龄油茶平均每亩的出油量为20.07 kg,按市场价120元/kg油计算可获得2407.8元。10年龄级有蜂区与无蜂区获利相差975元。无蜂区12年龄油茶平均每亩的出油量为22.57 kg,按市场价120元/kg计算可获得2718.6元,有蜂区12年龄油茶平均每亩出油量52.82 kg,可获利6337.8元。无蜂区12年龄油茶平均每亩的收入与有蜂区12年龄油茶平均每亩收入相差3619.20元。无蜂区11年龄油茶平均每亩收入2208.6元与有蜂区的10年龄油茶平均每亩获收入2407.8元相差甚微,说明无蜂区的油茶经济效益低,有蜂区的油茶经济效益明显。

3.2 有蜂区与无蜂区连续三年的单株产量、干籽含油率、鲜果出干籽率的变动系数

单株产果量变动系数较大,受外界环境影响较强,果重含量有较大波动。虽然随着年份的增加,单株产果量有

表8 有蜂区与无蜂区的连续三年的单株产量、干籽含油率、鲜果出干籽率的变动系数表

蜂区比无蜂区会波动小一些,蜂量的增加,对油茶果大小重量的波动系数限制在一定范围,波动区间更小,使得油茶果更均匀。干籽含油率和鲜果出干籽率变动系数较小,这两个性质受遗传基因的控制,性质较稳定。

研究结果表明:此次有蜂试验处理1区是这次试验效果较好的处理,引种大分舌蜂可以提高油茶的授粉座果率,能达到稳产丰产的效果,提高油茶产量,所以,可以大力推广运用引蜂措施。

一只雌蜂要授粉2000~3000朵花,大概等于一株油茶树的花朵总和。为了保证授粉的覆盖率,必须要求一树一只蜂或者一树两只蜂,因为蜂的多寡决定结实率和产量的显著差异。

4 结语

4.1 结论与讨论

油茶是异花虫媒授粉树种,单纯的单一品种的自花风媒授粉座果率低,仅8%以下,无蜂多品种混交异花自然授粉的座果率一般也只有27.6%~40.8% ,座果率的高低与授粉昆虫的多寡成正相关。因此,充分利用、保护有益昆虫,可以提高油茶授粉受精效率,是促进油茶增产的重要措施。据研究表明,多蜂的油茶林座果率为49.3%~87.2%,成果率为 28.50%~75.10%,可见引放油茶蜂可较大幅度地提高油茶产量。

为了保证昆虫的蜜源充沛,可以配合种植晚秋开花的植物如茶叶树、菊花等。在油茶林中,授粉的昆虫有蝇、蚁、虻、蛾、蝶蜂等多种昆虫,其中授粉效果最好的是土生野蜜蜂,这类蜂分布广,数量多,抗性强,在生理、生态、生活和繁殖等方面能适应油茶林环境和油茶花授粉的特性。在本土野蜂中选择大分舌蜂、油茶地蜂为好,因为他们不会出现像其他蜜蜂群采蜜后易发腹胀、腹泻等情况。

油茶花多果少是困扰种植油茶农民的一个切实问题,影响了种植油茶的经济效益。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授粉条件的改善,提高了成果率,也就提高了油茶单株和单位面积的产量,油茶产量增长率从放蜂开始年份可达到 30%以上,到达蜂数量高峰期甚至可以超过100%的增长率。油茶引蜂这种方法操作省工省时,成本低,适宜在油茶种植产业推广。

4.2 油茶种植政策补贴建议

油茶是一种长寿树种,一次种植多年受益。一个家庭种植5亩油茶配合养蜂授粉,从引蜂初年到丰产年,5亩油茶每年约有12039~31689元的收入。油茶低产林引蜂繁殖授粉的筑巢建造,建议政府按亩给予补助,分年兑现到位,该补助针对使用来源清楚、适于油茶花的蜂种,并且种植相对集中连片面积20亩以上的蜂农。鼓励蜂农将零星土地以流转或入股的形式种植油茶,通过合作社或企业向所在地林业主管部门汇总申报,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后兑现补助。

猜你喜欢
油茶树果率鲜果
山楂树
浅谈油茶树炭疽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90°拉枝下刻芽摘心处理提升核桃新梢抽生率和着果率
花芽和叶芽配置影响南方高丛Misty 蓝莓的着果、叶果比和产量
基于区块链技术在鲜果与健康领域结合的应用探究
含水量对澳洲坚果带壳果浮选效果的影响
茶耳
苹果套纸袋和摘袋时期精细管理
老家的油茶树
9月槟榔市场监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