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营林造林技术及运用分析

2022-01-18 12:27郑巍
江西农业 2021年24期
关键词:营林桉树森林资源

郑巍

(浮梁县林业局,江西 浮梁 333400)

森林资源是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影响较大。基于全球森林面积不断减少的情况,加强森林经营管理,运用科学营林造林技术提高森林覆盖率,能够有效控制森林资源过度消耗的局面,对促进林业事业稳定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据调查,截至2020年我国人工造林与森林修复面积达到677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3.04%,森林蓄积量达到175.6亿立方米,连续30多年呈双增长发展态势,这些成就离不开营林造林技术支持。“十四五”规划对生态环境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提出更高要求,面对新时期的新要求、新目标、新挑战,有必要加强营林造林技术及其运用的研究。

1 我国林业发展现状分析

森林资源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是社会经济建设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我国作为木材、木制品生产与消费大国,对森林经营管理具有较高要求。虽然我国森林资源丰富,但人均占有量极少,加之计划经济发展时期森林资源的过度开发与利用,导致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供给矛盾突出、生态环境严重受损。为守住林业生态红线,控制森林资源过度消耗局面,解决森林资源供给与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之间的矛盾,我国对森林经营管理给予了高度重视,从天然林保护、人工林营造等方面发展林业,经多年努力取得较好成果[1]。例如,目前我国森林面积达到2.2亿公顷,森林覆盖率由第八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的21.63%提高到23.04%,森林蓄积量由151.37亿立方米增加至175.6亿立方米,净增24.23亿立方米;2018年,林业产业总产值由2010年的24000亿元增长至76000亿元,木材产量由2010年的8089万立方米增长至8811万立方米(见表1)。我国森林总量的持续增长、森林质量的不断提高、天然林的稳步增加、人工林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营林造林技术支持。

表1 我国2010年-2018年林业发展情况

营林造林技术是天然林保护工程、人工林营造工程实施过程中重要的应用技术,要求相关人员在工程项目开展过程中,以相关规定、标准与要求为指导,根据当地情况(包括森林经营管理现状,营林造林技术水平,营林造林地质条件、水文条件、气候条件等)合理制定种植栽培管理方案,贯彻落实优质营林造林措施,推动林业优化发展[2]。

2 营林造林技术应用要点分析

营林造林技术涉及内容众多,在实施营造林工程时,为保证工程质量,实现工程建设目标有效达成,需全面了解与掌握营林造林技术应用要点。基于经验归纳总结,营林造林技术应用要点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2.1 适地适树

植物生物学、生态学特征决定其生长受区域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在实施营造林工程时,应充分考虑树木品种与生长环境之间的关系。通常情况下,为提高营造林成功率,应树立适地适树的营林造林意识,降低引种区与天然生产区的环境差异对树木生长的不利影响。在此过程中首先需要加快构建营造林稳定性评价指标体系,准确找到适宜引种苗木生长的环境;其次做好环境调查工作,全面掌握营造林建设地地质条件、水文条件、气候条件、现有植被数量、现有植被品种等。在此基础上制定科学、合理的营造林技术应用规划,包括种植品种、移栽时间、栽种条件等。营林造林之前需要做好场地清理工作,减少杂草、灌木、垃圾等对树木生长的影响。以种植品种为例,火烧迹地多选用抗病虫害能力强、生存环境适应力强的树种,如樟树、桉树等;酸性土质适宜种植耐酸品种,如秋枫、蒲桃木等;气温偏寒地区适宜选种抗寒耐冻品种,如雪松、白杨树等[3]。

2.2 基肥管理

营林造林过程中,为保证树木健康生长,需要根据种植地区土壤情况,结合树木生长营养需求,合理选择基肥品种与施肥方法。以桉树造林为例,桉树属常绿高大乔木,具备生产速度快、生命力强、材性好等优势,适生于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排水良好地区。营林造林过程中需要做好基肥管理工作,通常栽植前15天用表土回穴至种植穴10 cm高的位置,之后按照500 g/株标准施加磷肥,施肥需均匀,最后回土至土面。如果种植区土壤养分较差,要先在种植穴底部施加复合肥,回土至坑穴三分之一位置后,再针对性地施加钙、磷、镁等肥料,再回土至土面。

2.3 合理密植

合理密植是保证营造林质量的前提与基础,在此过程中需要综合考虑树木种类、品种特性、土壤养分、气候条件等多种因素,合理控制栽植树木密度,合理确定株行距[4]。例如:桉树造林中,株行距通常为2.0 m×3.0 m,每666.67 m2种植数量控制在110~112株;樟子松造林中,株行距通常为1.0 m×3.0 m或1.0 m×2.0 m,每10000 m2种植数量控制在3300~5000株,若采用簇植法造林,则株行距为3.0 m×3.0 m或4.0 m×4.0 m,每簇3株时每10000 m2栽种3333株或1750株,每簇5株时每10000 m2栽种5555株或3125株。

2.4 移栽造林

营林造林过程中,移栽时间与移栽方法对营造林成功率、营造林质量存在较大影响,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移栽时间,科学选择移栽方法。常规情况下,移栽时间以初春、深秋时节为主,此时土壤松动,温度适宜,树木内部水分蒸腾小,移栽后成活率高;移栽时带土球于根部,埋于地下后分层夯实土壤,以便固根;培土后浇透水,并配置木桩支架,以免受风力或其他外力因素影响导致树木歪斜、倾倒。

2.5 抚育管理

抚育管理是保证种植树木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涉及除草、施肥、松土、定株、萌芽更新、间伐等多个环节。以桉树造林为例,基于巡视检查确定除草时间,以保证桉树周围干净整洁,无杂草干扰;每年追加3~4次肥料,每次间隔时间保持在14~35天,首次追肥时间为造林30天后,以尿素为主,每株剂量控制在3~5 g,在距离植株5 cm位置进行圈施,第二次、第三次以复合肥为主,剂量保持在6~10 g/株;树头萌芽前需要开沟松土,一方面释放土壤肥力促进树木成长,另一方面促进根系透气、呼吸,促进树头新须根生长;遵循“合理密植、去弱留强、去密留疏”原则,在砍伐后3~6个月进行定株[5]。

2.6 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是森林经营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营造林质量保障、效益提升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过程中,需要根据营造林类型,制定系统、全面的病虫害防治措施,尽可能减少病虫害发生率,控制病虫害大规模爆发。较为常见的防治方法有加强管理、药物防治、土壤消毒、病害区监控等。

3 结论

新时期林业建设与发展要求提高,如何做好森林经营管理工作成为相关部门、企业以及工作人员关注与思考的重点问题。营造林工程作为森林经营管理重点内容,其质量、效率对森林经营管理质量、效率存在直接影响。对此,在加强森林经营管理、大力发展林业事业时,应不断完善营林造林技术,科学有效地解决营造林技术运用问题,最大化发挥营造林技术作用。

猜你喜欢
营林桉树森林资源
森林资源及其保护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促进生态环境建设
如何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与措施研究
绿水青山里的奋斗足迹之森林资源督查
关于营林前期准备及栽培技术研究
桉树生态效益与经营方式探究
提高营林生产效益的有效措施
彩虹桉树
桉树茶饮
营林绿化的重要性及营林绿化规划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