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文化旅游“场域—资本—行动”逻辑
——以东至县木塔乡传统村落为例

2022-01-20 03:25王乃举
关键词:红豆杉场域红色旅游

王乃举

(合肥学院 旅游与会展学院,安徽 合肥230601)

文旅融合从战略思维上升到战略实践,全国各地掀起文化与旅游融合实践的热潮,学界对文旅融合的研究热度不减。红色旅游是本义上的文化与旅游融合,对其研究可追溯到上世纪90年代。概况起来,红色旅游研究主要包括以下四方面,其一是对策研究,针对特定区域给出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产品、产业、营销等宏观层面的对策[1-3]。其二是思政研究,重点探查红色旅游在党建与在校学生研学思想教育方面的作用[4-6]。其三是市场研究,消费者满意度、消费者行为及营销策略、营销路径是研究的重点[7-10]。其四是协同发展研究,涵盖区域内红色旅游与其他旅游的协同共进,以及区域之间的联动发展等[11-13]。

红色旅游紧跟时代脉搏,如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研学旅游等关系研究备受关注[14-16];上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初期,区域红色旅游开发是研究的重点,近年来,红色旅游研究视角不断扩大,研究方法不断改进,如网络关注度,文本分析等[17-18]。

红色旅游研究总体上理论支撑不足,案例研究同质化现象较为明显。特别是在红色旅游产品开发、项目策划、市场营销、品牌设计等方面相似度较高。

一、场域理论的创新运用

红色旅游归属于文旅融合的范畴。文旅融合首先是基于一定的空间载体,然后才能探讨文化与旅游在资源、产品、产业、市场等方面的融合,以及由基础层面的要素融合升华为价值层面的高级融合。本研究引入布迪厄场域理论,认为场域即红色旅游承载空间,在场域内围绕文化资本中心,与经济资本、社会资本、符号资本、消费资本等相互转化,资本转化既有客观性定律,也受人的主观能动性深刻影响[19]。

“场域—资本—行动”逻辑由三部分组成:其一是场域,对象区域为中心场域,对象区域周边一定的范围即为外围场域。外围场域与中心场域的关系是彼此影响,互为依存,相互关系遵循距离衰减规律。其二是资本,文化资本是场域核心资本,文化资本存在的形式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文化资本之外还有经济资本、社会资本、符号资本和消费资本等。其三是行动,场域的客观性不能因为资本的运作而忽略人类行动的主观性。资本是权力的象征,是行动发端。红色文化资本中具有历史研究价值及旅游开发价值的,特别是革命遗址、遗迹,一般纳入政府管理范畴,持有者为政府;内化为人民群众心中的红色文化精神、艺术、故事,则深耕于人民大众。资本决定权力,以红色文化资本为中心,各类资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形成场域[20-21]。

二、传统村落的红色旅游场域

(一)红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

红色旅游的资源空间分布具有广泛性和相对集中性。就广泛性而言,木塔乡有黎痕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住址,荣胜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医院遗址,中共秋浦县第五、六、七区委机关旧址,农会旧址,红军战壕,黎痕、木塔、大田、畲狮革命烈士纪念碑,黎痕红色纪念馆等。从集中性而论,木塔乡红色革命文化遗址、遗迹,以及后人建立的红色文化纪念碑、馆,主要集中分布在交通位置便捷的木塔村、荣兴村(黎痕)、大田、横山等村。木塔村系乡政府驻地,206国道与018县道(木泥公路)交汇处,区位优势凸显,横山位于206国道,黎痕位于018县道(木泥公路),交通较为便捷(图1)。

图1 木塔乡红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

空间分异特征明显。乡人民政府驻地或国道县道中心村村址→周边山区→山区中心村或自然村,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属性空间分布特征变化为红色文化广场、红色纪念馆、名人故居→纪念碑、墓地、战壕、战场、碉堡→红军医院、红军制硝厂、红军枪械厂(图2)。

图2 木塔乡红色文化旅游资源圈层分布

空间重叠性较为普遍。木塔乡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古徽州文化底蕴深厚;木塔乡山林茂密,地形复杂,加之地处皖赣边区,近现代以来,红色革命历史遗迹、遗址众多。二者在空间分布上重复叠加现象明显。如黎痕老街、木塔村、横山红军驻留场所多与传统村落历史建筑重合;茶溪岭古徽道又是著名的红军道。

(二)红色旅游资源时间分布

土地革命前期,方志敏不但派遣一些地下党员到木塔乡开展革命斗争,而且自己多次到木塔指导工作、深入农会演讲。土地革命后期木塔乡成为闽浙赣省的大后方,重设中共秋浦县的8个区委机构就有3个设在木塔乡,县武装八中队也是由原木塔乡汪老大游击队改编而成。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先遣队曾到黎痕休整扩军。是当年中央(红七军团)、省(老、新红十军)、地(独立团、独立师)、县各级红军都曾战斗或休整过的重要根据地之一,共有500多先烈为革命壮烈牺牲(图3)。

图3 木塔乡红色文化旅游资源时间分布

(三)红色旅游场域特点

木塔乡红色旅游起步晚、规模小、等级低,红色旅游资源空间分布决定了红色旅游场域的基本格局。具体表现为红色旅游景点广泛分布全乡各地,相对集中在黎痕及木塔乡驻地等处。旅游活动形式单一,以参观游览为主,主要活动对象为党建及研学团体。红色旅游与其他旅游、其他产业缺乏纵向和横向产业链延伸。

红色旅游空间载体为木塔乡全境。红色旅游景点位置固定,属于空间不可移动物,随着村村通工程的完成,红色场域网络关系也基本形成。但南部山区的畲狮、茶溪等部分行政村或自然村,因受地形阻隔相互联系还不够紧密。

红色文化资本,特别是显性的物质文化,如红色革命历史时期的旧址、遗址、遗迹、活动场所等,其持有者掌握在地方政府手中,由木塔乡人民政府统一支配。革命精神、文化艺术、传说故事等非物质文化传统等却散落在民间,持有者为本地居民。红色旅游开发建设是长线投资,需要经济资本前期投入运营。目前,木塔乡红色旅游场域基本设施修建、旧址修复、景点新建等均由地方政府投入,外来投资者及投资额极其有限。由于皖西大别山区、皖南其他地区及周边鄂、赣、浙等省红色旅游开展较早,红色旅游品牌效应较为突出,对木塔乡红色旅游遮蔽效应较为明显,木塔乡皖赣边境红色旅游小镇的品牌资本尚未建立。当前旅游活动以党建及研学旅游为主,接待游客群体单一,旅游消费总量及增长较慢,消费资本形成的收益短期内还不明显。

总而言之,木塔乡红色旅游场域基本骨架已经形成,文化资本、经济资本、消费资本和符号资本还没有形成有序、规模化转化。

(四)竞争场域及战略选择

与周边城市相比,木塔乡红色旅游资源数量较多、等级不高,加之资金限制,红色旅游产品大多数处于待开发状态,产品质量方面处于明显劣势。

池州市内,青阳、石台、贵池等处红色旅游与传统村落(太平山房)、自然保护区(牯牛降)、生态风景区(霄坑)有机结合,但影响力不高;黄山市红色旅游作为黄山风景区及徽州文化各景区的有机补充,但黄山及徽州文化的遮蔽效应明显;安庆市红色旅游景点可识别度不高,尚未形成知名品牌;景德镇市红色旅游因交通问题,可进入性差;九江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但资源整合不够。

针对木塔乡外部竞争环境,战略选择路径有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一是打破行政壁垒,与周边省内外县市协同开发,共建皖浙赣红色旅游区。二是拓宽视野,强化红色文化引领,与徽州文化、尧乡文化、地方民俗文化、绿色生态文化互促共进。三是创新思路,突出红色创意、文化创意、红色体验、红色研学、红色教育、红色体育、红色休闲、红色养生旅游产品系列开发,满足旅游消费的不同需求(表1)。

表1 木塔乡红色旅游市场竞争场域

进一步从微观层面考量,木塔乡红色旅游应该选择重点区域,以点带面,以红色旅游融合其他产业,推进产业链纵横向延伸。木塔村为乡人民政府驻地、全乡行政文化中心、国家级传统村落;黎痕古街(荣兴村)为木塔乡政府旧址,历史街区古韵犹存,省级传统村落;横山村为省级传统村落,交通便捷,自然生态优良。上述三个传统村落与红色旅游资源空间重叠,区位优越,便于开展红色旅游与其他旅游、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便于空间上以点带面,形成集聚与扩散效应。

三、传统村落的红色旅游行动逻辑

传统村落的红色旅游,要以自然生态为依托、以绿色产业为引擎、以红色文化为灵魂,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社区参与,带动乡村社会与产业互动发展;做到红(红色文化、红土云尖、红豆杉)+旅、茶(油茶、品茗茶)+旅、农+旅、文+旅、生态休闲与生态购物、传统村落保护发展(或美丽乡村建设)与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协同共进与融合发展。

(一)木塔

木塔村为国家级传统村落,乡政府驻地。围绕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凸显“皖赣红旅边镇”特色。场域内,即木塔村范围内,以红色文化系列产品开发为主导,包括文昌阁、木塔烈士塔、木塔口战壕、程家畈战斗遗址等。突出木塔口保卫战的革命精神传承。场域外,向南方红色大田及生态畲狮两村发展,既是丰富红色旅游产品类型,也能增加绿色生态产品(表2)。

1.历史场域模拟

为呈现木塔保卫战红色文化历史场域,开发木塔保卫战战壕体验区。活动主题为“走进战壕,体验先烈用生命换来的新中国”。活动形式有参观木塔保卫战宣传幕墙、聆听战斗背景分析;走入战壕,体验红军战士英勇无畏。让游者亲身体验战火纷飞年代里军人保家卫国的情景,厚植爱国情怀。

2.空间场域扩张

大田村位于206国道旁,与木塔口村毗连。红九军团到过的大田董家坞西边组,军民鱼水情深,红色基因薪火相传。“赤土云尖”由当代茶圣陈椽教授题名。赤土的含义,一是因山峰叫“赤土(头)尖”而取名,即深山郎头(坞)之巅的意思;二是方志敏、罗炳辉的部队当时路过这里,并在这里过春节,深山老坞当时是红军六区委会临时驻地。1933至1934年,本村有17位烈士的鲜血就流在此地。

3.资本转化路径

以红色文化场域为承载,以红色文化资本为纽带,政府加大基础设施建设,乡人民政府驻地、大田及畲狮旅游基础设施不断完善,红色旅游景点投入不断增加,木塔战壕、文昌阁、纪念塔相继建成,多媒体融合促成皖赣边境红色旅游小镇品牌形象建立,吸引县内外、省内外游客研学党建、休闲度假等,以游客规模增加,加快绿色高品质生态产品走向大江南北。这些“组合拳”促进了红色文化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消费资本、符号资本之间的有序、规模化转化(图4)。

图4 传统村落红色旅游资本相互转化示意

(二)横山

横山村为省级传统村落,位于木塔乡以东,206国道贯穿全村,距安景高速出口仅3公里,区位优势明显。横山村山清水秀,鸟语花香,生态环境优越。2016年横山村被列为安徽省美丽乡村省级中心村。该村绿树成荫,古树成群,村前村中各有一条小河穿村而过,村中一清建古祠保存良好,仍为当地群众常年使用。

2015年在横山村分流组发现了目前皖南地区最大的“植物界大熊猫”红豆杉古树群一处,现已建成山林公园。分流自然村有一百年以上古代石拱桥汇源桥,现保存良好(表2)。

1.历史场域追忆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方志敏同志曾多次来到木塔乡开展革命斗争,方志敏是木塔乡家喻户晓的的一位革命英雄人物,他在木塔也留下了许多革命故事及传说。横山村保留大量典型地域特色徽派建筑,如汪氏宗祠等。横山村还保留着大量红色革命历史遗迹、遗址,并与传统村落历史建筑在空间上相重合,具备研学旅游的特色文化优势。

以“研学旅行”主题为主导,积极与学校和教育机构合作。研学主题为“领略古村风貌,追忆红色年代”。实地参观红色遗址、遗迹,由研学引导员讲解红色革命历史,在方志敏同志来过的汪氏宗祠组织朗诵《可爱的中国》一文,朗诵活动之初,先由研学引导员介绍方志敏同志的英雄事迹和《可爱的中国》创作背景等知识,然后在引导员指导下组织诵读文章,诵读后再请大家说说文章的读后感悟,最后,重温入党宣誓,作为朗诵活动的升华。

2.空间场域创意

横山分流自然村的东北角分布着国家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南方红豆杉,两块古木群东西呼应,中间有溪水穿过,是难得的自然景观。村庄位于206国道,北依来龙岗,南对文笔峰,中部有溪河穿过,交通地理位置便捷且集中程度较好。

建设红豆杉文化园。位于木塔乡横山村分流组,由东西两块古树群落构成,两处仅相距35米。西边古树群集中分布了6株世界上公认濒临灭绝的天然珍稀抗癌植物南方红豆杉,经过第四纪冰川遗留下来的古老孑遗树种,被誉为“植物大熊猫”的国家一级珍稀濒危保护植物,胸径30~60cm,树龄百年以上。

红豆杉文化园由红豆杉古树群,红豆杉文化科技馆、红豆杉盆景园三部分组成。红豆杉古树群由东西两块古树群落构成,采用人工铁质栅栏隔离,避免游客直接接触对古树的损害。古树群周边铺设游览观赏步道、休憩亭、休憩座椅等设施。同时,做好科普标示牌,采用简明易懂的语言介绍红豆杉古树群的概况。

红豆杉文化科技馆分为科普展示区,重点介绍红豆杉空间分布、生长习性;红豆杉药用价值,药理特性,主治疾病等;文化展示区展示横山村分流组村民英勇保护红豆杉的光荣历史。红豆杉盆景园引进红豆杉盆景栽植技术,培植各种类型的红豆杉盆景,丰富木塔乡红色旅产品的类型,提升旅游产品质量。

3.资本转化路径

传统村落横山村以汪氏宗祠为核心进行研学活动旅游,形成核心品牌的《可爱的中国》朗读基地。红豆杉文化园系列开发,需在政府引导下,科学规划,引入社会资本,在地居民以集体资本参股,形成红豆杉文化园品牌,双重寓意,革命传统加上绿色生态保护,吸引研学、休闲、科考等多元化游客,促进消费资本转化为经济资本和经济效益(图3)。

(三)黎痕

红色老街(黎痕):以黎痕老街为中心,包括荣兴行政村内其他自然村。

1.空间结构优化

黎痕红色旅游场域由核心保护区、建设控制区和风貌协调区三部分组成(表2)。

核心保护区是红色历史文化核心保护区,依托传统建筑,彰显红色革命文化。核心保护区由黎痕古街组成,黎痕具有典型的皖南整体空间风貌,延续了清末民初街道风格。街的整体坐北朝南,北高南低。街总体依地势而建,错落有致,街道三米宽,利用青石板路铺装。街两旁红色革命旧址按次排列。

建设控制区保护原有历史街区,修复破坏街区。老街区古建筑遗存不是很多,但是古街区格局较为完整。以可持续旅游理论为指导,充分利用黎痕古街区历史文化古建筑及历史街区格局肌理,配合木塔乡红色旅游整体开发与红色旅游形象塑造。

风貌协调区保持良好生态环境,为黎痕古街提供良好的生态保护(图5)。

图5 黎痕老街整体保护三区规划

2.产品项目创新

创新建设红色旅游产品。建设皖赣边区红色博物馆,该馆位于木塔乡荣兴村黎痕新街道,东临苏维埃红色广场,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以“弘扬红色文化,留存红色记忆”为宗旨,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力求创造一个宏伟大气、功能合理、相关设施齐全的红色博物馆。红色乡愁馆计划设在黎痕古街入口至X018汇合处的区域中,占地面积约400平方米,与皖赣边区红色博物馆和苏维埃红色广场等红色景点相邻。苏维埃红色广场位于木塔乡荣兴村黎痕新街道,南邻木泥公路(X018),南接荣兴至荣胜村村通公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捷。苏维埃红色广场应西靠红色博物馆,南北宽20米、东西长50米,设计面积1 000平方米。向北接东至木塔,红色广场与木塔之间设置石制台阶,突出景点与自然的协调性。创新策划红色旅游项目。

荣胜分布着众多红色遗址、遗迹,如胜罗家苏维埃政府、荣胜郑家肃反委员会、荣胜万子组后方医院、随军银行、荣胜西家组红军医院二址和三址等。组织参观荣胜苏维埃政府、随军银行、红军医院等红色遗址。在苏维埃政府遗址处设影像资料播放区和配音体验区,游客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影视进行播放,还可以尝试为剧中人物配音,通过光影与声音体会英雄人物的内心,感受经久不衰的革命精神。

茶溪岭古徽道既是昔日对徽州经济起着重要作用的通商要道,又是红色年代的红军道,既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又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全长2.5公里的茶溪岭古徽道分布着灌木竹林、山泉溪流,青石古道,环境幽雅。可开展重走红军道,再现当年勇;徒步古道,赏林赏水等活动。

3.资本转化路径

黎痕老街保护发展以政府为主导,资金筹措可采用多元化路径。红色旅游产品建设投资途径多元化,活动项目基础设施由政府建设投资,项目运营投资由企业承担,社区居民以股份形式入股,以被雇佣劳动及股权分红获得收益。形成红色黎痕老街品牌、重走红军道等红色旅游品牌,吸引省内外游客,促进各类资本有效转化,推进红色旅游健康可持续发展(图4)。

猜你喜欢
红豆杉场域红色旅游
新文科建设探义——兼论学科场域的间性功能
Red tourism sees boom 红色旅游正“青春”
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
场域视野下的射艺场建筑文化探析
中国武术发展需要多维舆论场域
年轻人渐成红色旅游主力人群
红豆杉
刘晓玲:突破学校德育的场域困境
红豆杉如何入药
阮明舒的红豆杉王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