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围手术期心理体验的调查报告

2022-02-02 02:02王文英陈勤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22年2期
关键词:胚胎移植体外受精干预措施

王文英 陈勤

【摘要】  目的  分析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围手术期心理体验,旨在为心理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2021年1-6月期间在医院生殖医学科行IVF-ET患者25例,对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现场录音、问卷调查,整理及分析调查的结果资料,分析患者心理体验感。结果  其中24例患者生育压力较为明显,其心理体验存在过分敏感、过度焦虑及心理承受压力下降。心理压力大,主要来源于害怕自己无法生育、没有自己的子女;家人、朋友不理解,心理压力急剧升高;治疗期间身体健康下降;治疗经济压力大,对IVF-ET术围手术期相关知识的欠缺以及无法预知的治疗结局导致心理压力升高。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患者心理弹性与生育压力评分呈负相关性(r=-0.681,P<0.05)。结论  IVF-ET患者围手术期普遍存在过度敏感、焦虑等心理特点,心理压力承受度降低,故需临床强化对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干预,减轻患者心理顾虑。

【关键词】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心理体验;干预措施

中图分类号  R47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0223(2022)03--03

女性不孕症是指夫妻双方有正常的性生活且未采用任何避孕措施,但在1年后未能成功受孕。近些年来,女性不孕症已成为全球性问题,其发病率日益增长,有超过10%人群无法正常怀孕[1]。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是目前解决不孕难题的主要措施,但该措施属于一种多维度的应激源,即治疗本身应激、无法预知治疗结果等因素,均会增加女性身心压力[2]。女性生育压力的提高,不仅会影响患者心理健康、生活质量下降,也会相应降低患者的妊娠率,影响患者妊娠结局[3]。因此了解IVF-ET患者围手术期心理感受,加强患者心理干预,对患者临床治疗结局起到显著的改善作用。目前临床探讨IVF-ET患者心理状态时,主要集中于量性研究,而研究结果容易受诸多主观因素(调查问卷表、护士讲解、自身理解等)的影响,使其结果存在偏倚。故本研究主要通过生态学调查,深入了解患者心理体验,旨为临床干预提供参考,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选取2021年1-6月期间在医院生殖医学科行IVF-ET患者25例为调查对象,年龄24~36岁,平均28.51±2.86岁;不孕时间3~12年,平均8.08±1.63年;文化程度:小学5例,初中5例,高中5例,大专5例,本科3例,硕士2例。纳入标准:①入组患者均符合IVF-ET适应证且无禁忌证的患者;②理解力和认知能力正常,沟通无障碍者;③自愿接受访谈;④知情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有染色体异常或其他严重遗传性疾病者;②既往接受IVF-ET者;③近期有重大生活创伤者;④有重大慢性疾病、精神疾病者。

1.2  调查方法

(1)访谈前准备:对患者进行半结构式访谈,并进行现场录音。由生殖医学科责任护士作为本次沟通的助理,与患者协商访谈时间。并在访谈前与受访者沟通,并进行自我介绍,说明研究目的、方法,重点阐述研究遵循保密原则,完全匿名。访谈地点选择科室宣教室、会议室等,保持安静,无外人存在,避免其他人进出。在访谈过程中,仔细观察患者的表情、行为变化,做好笔录。

(2)访谈内容:本次访谈中,态度温和、耐心,适当调整询问方法,对患者的想法、感受均表示尊重,不进行评判。每次访谈时间持续30~45min,访谈内容:①当知晓不孕不育时,心理感受如何?②亲属朋友是否给你造成压力?③术前、术后你的心理感受变化情况?④治疗期间有什么顾虑?⑤哪些帮助及支持会让你获得较好的心理感受体验。

(3)质量控制:由同一组医护人员进行调查,并在调查前进行沟通及调查技巧的相关培训,确保该研究的真实、可控、合理。

1.3  调查内容

(1)心理弹性:采用心理弹性量表简化版(CD-RISC-10)评估患者心理适应状态,量表总计10个条目,每个条目计0~4分,评分越高,心理弹性水平越高。

(2)生育压力量表(FPI)测查:该量表共46个条目,包括社会压力(10个)、性压力(8个)、夫妻关系(10个)、父母角色需求(8个)、无子女生活方式(10个),每个条目采用6级评分法,评分越高,生育压力越高。

1.4  资料分析

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心理状态和生育压力,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理体验调查结果

经过访谈,发现患者存在以下心理问题:

(1)过分敏感:患者常会觉得自卑,害怕自己受到歧视。

(2)过度焦虑:本次患者均在围手术期,处于紧张、焦虑状态,担心取卵手术获卵少,擔心取卵术后出现出血、卵巢过度刺激等相关并发症,担心移植手术能成否功、害怕手术医师的操作水平不佳、担心手术费用。

(3)承受能力降低:患者认为采用IVF-ET术是解决不孕不育的唯一方法,担心手术不成功影响家庭生活,导致感情危机。

(4)心理压力:担心自己不能生育,害怕没有孩子,对IVF-ET术缺乏认识,导致压力增加。

2.2  心理状态调查结果

24例患者生育压力普遍较为明显,FPI评分为162.53±13.89分,心理弹性水平较低,具体见表1。

2.3  生育压力与心理弹性间的相关性

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患者心理弹性与生育压力评分呈负相关性(r=-0.681,P<0.05)。

3  讨论

自我国医学领域进入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后,心理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占据着重要作用。现有研究[4-5]表明,不孕症与心理因素关系密切,认为心理因素是导致不孕的主要原因,而且不孕症也会给患者带来明显的心理后果。同时心理因素与不孕症相互影响,不孕产生心理应激,而应激反应会反过来抑制生育[6]。因此心理压力直接影响了人们的生殖功能。

本次研究调查IVF-ET患者围手术期心理体验时,采用质性研究,重视个体经验的总结及研究,深入分析个案资料,便于个体能更好地描述自己的经验。此时通过质性研究,可相应提高研究结果的准确性,更加深入了解患者的心理压力及感受,为下一步心理干预提供参考。本组研究通过质性研究调查表明,患者心理体验表现为过分敏感、过度焦虑及心理承受压力下降,心理压力主要来源于害怕自己无法生育、没有自己的子女;家人、朋友不理解,心理压力急剧升高;治疗期间身体健康下降;治疗经济压力大,对IVF-ET术的不了解,导致心理压力升高。分析原因是不孕患者因不孕时间长,害怕自己无法成功受孕;而且不孕会威胁到家庭各个层面,家庭和谐因为没有孩子而受到影响,父母怨言增多,治疗周期长,经济成本高,外人八卦讨论等,均会增加患者心理压力,明显增加患者焦虑感[7-8]。

本组研究,24例IVF-ET患者生育压力较为明显,其压力评分在162.53±13.89分。李国鹏等[7]研究表明首次IVF-ET女性患者生育压力评分为138.13±32.06分。结果表明接受受精-胚胎移植患者存在相对较高的生育压力。主要随着各种治疗措施的层出不穷,长期的治疗时间及可能存在不成功的治疗风险,均会增加患者的生育压力。研究显示,采用 Pearson 相关分析患者心理弹性与生育压力评分呈负相关性(r=-0.681,P<0.05)。结果表明患者心理弹性水平越高,生育压力越低。因此临床注重患者心理干预,有利于减轻患者生育压力。

此时基于IVF-ET患者围手术期巨大的心理压力,对于生殖医学科护理人员而言,需要注重患者的心理干预,加强患者全方位心理支持干預。对于护理人员而言,充分调动患者的家庭干预,通过健康宣教使患者、家属能准确认识疾病,营造轻松、愉悦的家庭氛围,使患者得到家庭的爱护、友情的关怀,以此缓解患者负性情绪。医院可建立不孕症协会,由心理专业人士为患者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及生活帮助,减轻患者心理压力。同时为了减轻患者治疗负担,建议将相应的部分治疗费用纳入医保体系,例如药物费用、检查及手术费用等,并对年龄比较大、治疗不成功患者,鼓励其采用领养方式,并给予政策和信息的支持,减轻患者心理压力。此外要加强患者围手术期认知干预,通过一对一交流、发放健康手册、视频宣教等方法,讲解生育知识、IVF-ET手术过程、相关注意事项及成功率等,使患者保持较为合理的需求。另外通过音乐疗法、情绪转移法分散患者注意力,说明手术实施情况及手术进程,缓解患者负性情绪。

总而言之,不孕不育已是影响家庭关系、引发家庭矛盾及增加患者心理压力、不良情绪的主要问题。IVF-ET患者围手术期普遍存在过度敏感、紧张、焦虑等心理特点,心理压力承受度降低,故需临床强化对围手术期患者的心理干预,通过社会与家庭支持干预、认知干预等方法,减轻患者心理顾虑,缓解心理压力,以此提高患者妊娠成功率。

4  参考文献

[1] 郭沛沛,谭丽,张丹,等.不同年龄段受卵助孕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临床结局比较[J].中国计划生育和妇产科,2020,12(7):52-54.

[2] 陈洁,薄海欣.232例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治疗女性患者配偶焦虑抑郁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学报,2020,27(2):58-62.

[3] 李荣,李婷,杨贵仙.团体心理辅导联合家属陪伴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孕妇负性情绪及母婴结局的影响[J].广东医学,2020,41(7):736-741.

[4] 张成璐,李玉红,罗桂英,等.夫妻双方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过程中心理及适应情况的质性研究[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20,26(3):281-286.

[5] 朱艳红,白睿敏,蔡艳娜.不孕症女性心理压力与其心理弹性、生育生活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20,35(18):3462-3465.

[6] 张华建,肖红,易红霞,等.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术受孕者睡眠质量与妊娠压力及心理弹性的关系[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20,34(10):817-821.

[7] 李国鹏,姜振华,康晓菲,等.首次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女性患者心理弹性在疾病认知和生育压力间的中介效应[J].护理学报,2020,27(14):71-74.

[8] 郭启云,陈声容.焦虑、抑郁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女性患者自我效能感与生育生活质量间的中介效应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20,35(17):3251-3254.

[2021-12-10收稿]

猜你喜欢
胚胎移植体外受精干预措施
精子形态联合精子核DNA在试管婴儿周期治疗中的预测价值
妊娠高血压疾病的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多次宫腔内人工授精失败患者的再治疗观察
96例绝经期综合征患者的心理治疗体会
我国大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的影响因素与干预措施研究
试论人工辅助生殖技术引发的法律问题
IVF—ET术后先兆流产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可行性研究
改良超长方案对卵巢低反应患者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结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