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宇宙的本质、面临的风险与应对之策

2022-02-03 15:42李保艳刘永谋
科学经济社会 2022年1期
关键词:宇宙

李保艳 刘永谋

元宇宙(metaverse)是信息通信技术(ICT)前沿会聚的概念表达。在元宇宙概念之下,各方希望整合相关新技术突破,将ICT和互联网产业发展到全新的高度。当然,这一目标是否能最终达成,还有待观察,但预计元宇宙推进的社会影响将超过任何单一技术应用如人工智能(AI),元宇宙对社会可能造成的冲击应该得到足够的关注。在元宇宙方兴未艾之时,如波兹曼所言,应该“对新技术提问”①波斯曼:《通往未来的过去——与十八世纪接轨的一座新桥》,台北:台湾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吴韵仪译,第54-62页。,细致地分析元宇宙的社会影响和冲击,最大限度地规避与元宇宙相关的新技术风险。

一、元宇宙的基本界定

元宇宙还远未达到成熟的形态,还存在很大的想象空间和不确定性。对于元宇宙的基本认识,包括定义、特征和本质,目前歧义纷呈,莫衷一是。

(一)何为元宇宙

最近有关元宇宙的定义和愿景的讨论,可谓众声喧哗。运用话语分析方法,分析各种元宇宙叙事,有助于厘清元宇宙的基本含义。

最根本性的元宇宙叙事是技术叙事,它是其他叙事得以出现的基础和根源。没有相关技术突破,元宇宙就无从谈起。大致说来,“元宇宙”被提出来,主要有如下关键性技术背景。

1.ICT领域的新进展在过去十年中,持续引发社会的强烈关注。以互联网创新和信息高速公路为基础,相关技术继续迅猛发展,各种新概念、新发明接连不断,如物联网(IoT)、大数据、云计算、增强现实(AR)、AI、区块链、脑机接口等。

2.相关的关键技术最近取得实质性突破,使元宇宙从概念到落地多少成为可能。20世纪90年代,虚拟现实(VR)技术发展成熟,曾在西方发达国家引发一波关注热潮。近年来,VR领域进一步发展出AR、MR(混合现实)等新技术;物联网热潮使得射频识别(RFID)、条形码、磁条、全球定位系统、M2M终端①狭义的M2M指的是机器之间(Machine to Machine)的连接与通信,将数据从一台终端传送到另一台终端。广义的M2M除了机器之前的通信,还包括人对机器(Man to Machine)、机器对人(Machine to Man)、移动网络对机器(Mobile to Machine)之间的连接与通信。、摄像头以及各种传感器等技术得到广泛运用,极大地促进了通信层和计算层的发展②刘永谋、吴林海:《物联网的本质、面临的风险与应对》,《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第35-40页。;区块链技术兴起,虚拟货币、NFT(非同质化代币)开始尝试商业性应用;深度学习方向的突破,使得AI技术取得实质性进步;5G通信技术、大数据技术和云计算技术的实际运用,使数据的传输和分享实现新的飞跃;在相关技术尤其是VR、AI的基础上,电子游戏技术正在升级换代……这些新科技进步为元宇宙爆发提供了“关键点”上的支撑。

3.整个ICT技术前沿领域呈现出日益明显的技术会聚的趋势③2002年,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联合美国商务部发布名为“提升人类技能的会聚技术(Converging Technologies)”的报告,第一次提出了会聚技术概念。会聚技术指当前四大前沿科技领域的协同整合,即纳米技术(Nanotechnology)、生物技术(Biotechnology)、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及认知科学(Cognitive Science),报告认为四大技术的任意组合都会推动人类社会的巨大进步。,即它们开始协同整合、相互促进、相互激发。历史经验表明:技术变迁总是以技术集群进化的方式来进行,技术会聚往往爆发出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巨大推动力。

元宇宙技术叙事的主体是相关领域的科学家和技术专家,特点是清晰、实在和实用,目标是推动元宇宙相关技术的发展。在技术人员看来,元宇宙是一种身临其境的三维虚拟世界,在其中人们通过化身(avatar)进行互动④Alanah Davis,John Murphy,Dawn Owens,et al.,“Avatars,People,and Virtual Worlds:Foundations for Research in Metaverses”,Journal of the Association for Information Systems,2009,No.2,pp.90-117.。依附于元宇宙技术叙事,还有其他三种元宇宙叙事:艺术叙事、资本叙事和学术叙事。

元宇宙艺术叙事的主体是艺术家与艺术评论家,尤其是当代艺术和新科技艺术从业者。元宇宙技术集群突飞猛进,与当代艺术产生强烈的碰撞,刺激着艺术家的灵感,催生全新艺术样式,使所谓“当代艺术危机”更为突出⑤刘永谋:《新科技与当代艺术危机》,《天津社会科学》2021年第6期,第131-134页。。尤其是NFT技术给数字艺术品以版权保护,使之可以进行商品交换。而目前VR电子游戏的内容短缺,会极大激发艺术家创造力。艺术叙事的特点是积极、浪漫和美,目标是借助新技术寻找美学表达的新形式。在元宇宙艺术叙事中,元宇宙被视为数字艺术尤其是VR艺术的新疆域和新市场。

元宇宙资本叙事比元宇宙艺术叙事更为激进,甚至可以说狂热。除此之外,它的特点还有过度包装和利益诱导,因为资本叙事的目标是攫取新科技进步的技术红利。因此,通过元宇宙相关技术进展进行美化和包装,它向社会宣传投资元宇宙将会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事实上,“元宇宙”概念被产业界炒热,本身就是成功的商业宣传行动。在元宇宙资本叙事中,元宇宙被一些人宣扬为物理宇宙之外的“新宇宙”“超宇宙”,最终将取代现实空间的“电子新大陆”。

元宇宙学术叙事的主体是人文社会科学学者以及各种知识分子,关注的问题是新科技与人的关系、对社会的影响,目标是如何让元宇宙造福人类社会。因此,它最大的特点是反思性,警惕元宇宙推进可能导致的社会风险问题。在学术叙事中,元宇宙是虚实交融的电子虚拟空间,不断对现实社会和物理空间造成巨大的冲击。对于其他三种元宇宙叙事,学术均应保持审度的态度:元宇宙技术既有正面功能,也有负面效应;元宇宙艺术良莠互现,必须进行不断的扬弃;而元宇宙资本叙述必须要适度,反对虚假宣传和过度炒作①刘永谋:《科技界应远离“元宇宙”爆炒》,《中国科学报》2021年12月14日。。

(二)元宇宙的本质

当人通过各种技术设备(包括硬件和软件)联通网络,开启超文本环境,从一个网页跳转到另一个网页,从一个对话框跳转到另一个对话框,会感到显示屏后有个潜在的巨大空间,像仓库一样储藏着无穷无尽的信息。于是,在网上冲浪,就像在某个确定的地方搜索信息、与人交流或完成工作。这个“地方”就是所谓赛博空间,通过鼠标、键盘、触屏或语音输入设备,穿过显示屏,人们可以进入其中。显然,赛博空间并非真正的物理空间,而是依赖于主体想象力而存在的虚拟空间。

从本质上看,元宇宙是高级赛博空间,即赛博空间(Cyberspace)更成熟的一种形式。与之相比,互联网空间则是赛博空间的初级形式②刘大椿、刘永谋:《技术现代性与文化现代性的困惑——以虚拟现实及其沉浸性为例》,《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第20-25页。。

首先,所有赛博空间均建基于ICT技术发展基础上的数字化信息世界。互联网空间以多媒体形式呈现数字信息,而元宇宙则直接营造出并不存在的数字幻觉世界。与网络空间相比,元宇宙依赖更为高级、更为复杂的ICT技术尤其是VR和区块链技术,来模拟更多的虚拟感觉,而不限于视觉和听觉,努力让幻觉世界从感觉上几乎与物理世界无异。

其次,所有赛博空间均为基于虚拟时空观的虚拟宇宙。互联网空间和元宇宙都是比特和信息的世界,而非真实的物的世界。在物理空间中,时空依赖于物质和运动。在虚拟空间中,时空建构依赖于虚拟交往事件。在电子游戏中,时间以“我”遭遇某个“大怪物”或NPC(非玩家角色)为节点。换言之,虚拟时空是主体性时空,反映的是事件或交往关系顺序,而非客观事物的物理运动顺序。

再次,所有赛博空间均为以人际交往为基础的虚拟交往的产物。在虚拟空间中,主体面对的是文本、声音、图像等多媒体以及各种虚拟感觉,但它们背后是真实的人及其意愿表达。相比互联网空间,元宇宙中的主体表达更为丰富、更为全面。所有虚拟交往的背后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互动。电子游戏的研究者发现,人们在线上互动时,仍然以非常人性化的方式行事,和现实世界中没有本质的区别①尼古拉斯·克里斯塔基斯:《蓝图》,贾拥民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168页。。在元宇宙游戏中,这种人与人交往的本质同样非常明显。

第四,所有赛博空间均有赖于人类想象力而存在。虚拟交往的根本属性在于非直观性或虚拟性,这决定了主体想象力在虚拟交往中的关键作用。想象力的介入使虚拟交往在人类想象力基础上,形成以虚拟对象为中心的独特交往结构。没有足够的集体想象力,虚拟货币无法起到与现实货币一样的功用。没有主体想象力,赛博空间都将消失,只剩下一堆电子元件。与互联网空间相比,元宇宙将主体想象力解放提升到新的高度。比如在元宇宙中,主体可以建构违反物理定律的空间。

最后,所有赛博空间从本体论上均表达世界的虚实交错性。第一,个体世界是短暂的,人的生命是短暂的,不可能把握客观永恒,而它又在人类繁衍中绵延。第二,人之世界是表象的世界,主体通过表象世界认识本体世界,自在世界处于永恒的遮蔽和解蔽之中,而主体认识又不断从相对真理向绝对真理前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认为,人类最终能从必然性上认识客观世界,但在具体时代中这种把握总是相对和偶然的。从这个意义上说,人所把握的世界总是虚实难辨。互联网空间将现实世界的信息性放大,与世界的物质性形成鲜明对比。而元宇宙更是将世界虚幻的一面直接表达出来,又与物理世界交织在一起,于是世界的虚实难辨得以完美呈现。

(三)元宇宙的特征

沉浸性是赛博空间最重要的特征。在虚拟交往中,主体只能凭借符码和感觉来认识交往对象,直观到的不是对象本身。换言之,元宇宙只能无限地模拟、接近直观交往对象,永远不能和它等同,因为“直观只能在对象向我们被给予出来时才发生”②康德:《纯粹理性批判》,韦卓民译,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61页。。于是,虚拟对象在很大程度上是主体想象力建构的产物,需要主体沉浸于想象力建构中才能更好地感受。从沉浸性的角度看,ICT技术的发展不断在提高主体的沉浸度。从信息要素形式上看,它开始只是提供文本交流,后来增加声音、图像;即时通讯使人更感身临其境,虚拟头盔的应用则屏蔽真实世界,使得主体进入深度沉浸状态;而元宇宙则是沉浸式高级电子空间发展的极致,对主体感官功能进行全方位替代式虚拟,使得主体达到全身沉浸的程度。

很多技术人员将元宇宙视为互联网发展第三阶段,即所谓的Web3.0(元宇宙互联网),而Web1.0指的是个人电脑(PC)互联网,Web2.0指的是移动互联网。从Web1.0发展到Web2.0,主要关键点在于:1)主要接入设备从个人电脑变为智能手机;2)主要内容载体从网站网页变为手机应用程序APP;3)流量引导入口从搜索引擎变为微信、微博等社交平台;4)技术目标从联合变为互动;5)社交方式从社交变为熟人社交。

对于Web3.0目前并没有统一而清晰的认识,一些人称之为“语义网”,即它开始理解用户数据的语义,而不仅仅是搭建沟通平台。所以,区块链技术在其中扮演重要作用,因为NFT技术可以保护数字作品的版权,而虚拟货币则可以实现数字劳动的价值兑换。在语义解释的基础上,Web3.0支持者宣称,它可以提供更高水平的互动关系,包括更加个性化的界面、更好的隐私和数字身份保护,并在此基础上让网民创造价值。因此,有人期待Web3.0会成为商业社交互联网,或者劳动社交互联网,在社交和游戏的氛围中获得经济回报。

奈斯比特认为,让人依赖加深是高科技的重要特征,称之为科技上瘾区的扩张①约翰·奈斯比特等:《高科技·高思维》,尹萍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0年版,第3-25页。。从虚实融合的角度看,互联网三阶段进化明显有增加主体沉浸性,将人类更多地拉入赛博空间的趋势。因此,全身沉浸是元宇宙的基本特征。

元宇宙刚刚兴起,面临“能源瓶颈”、内容缺乏等诸多现实制约。在未来愿景当中,从Web1.0、Web2.0进化到元宇宙互联网,支持者希望实现的主要转变包括:1)泛接入,即任何电子设备都可以实现接入,接入无处不在;2)主要内容载体将变为三维全息虚拟物和虚拟人,由各种穿戴设备或脑机接口来完成呈现;3)技术目标变为社交性劳动,即在虚拟社交中创造财富;4)建设方式由互联网巨头主导变为所有人共同建设。当然,这些愿景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实现,还有待继续观察。

二、元宇宙存在诸多风险

新科技进展总是伴随着诸多风险,元宇宙也不例外。总的来说,从远景来看,元宇宙的深入推进,可能导致许多社会风险,其中全局性的、深层次的、最为严重的有四种,即真假混淆、虚无蔓延、隐私瓦解和极权盛行。

(一)真假混淆

与互联网空间相比,元宇宙之所以更为高级,在于其沉浸性更高,即从局部沉浸、深度沉浸达到全身沉浸。心理学家李瑞(Timothy Leary)认为,VR就是毒品,和LSD的效果一样②刘大椿、刘永谋:《技术现代性与文化现代性的困境——以虚拟现实及其沉浸性为例》,《江苏社会科学》2003年第3期,第20-25页。。实验表明:小白鼠在显示着障碍墙图像的虚拟环境中,会把虚拟障碍当作真实障碍物,像走真实迷宫一样来回寻找出路③Jacquelyn Morie,“Ontological Implications of Being in Immersive Virtual Environments”,Proceedings of SPIE,2008,vol.6804,p.5.。元宇宙发展越是成熟,越容易让人产生幻觉,最终使得主体进入持续幻觉的状态。此时,元宇宙中的人进入虚实不分的状态。或者说,区别真假对于他/她已经完全失去意义。“真实”根本不值得寻找,它存在不存在又有何妨?只要感觉舒服,不用管它真假。如果真相让人不适,元宇宙就拒绝真相。

当真假混淆之时,探索世界真理就无从说起。科学以求真为目标,技术以实用为目标。在元宇宙中,真理彻底“死去”,实用的工具理性笼罩一切。按照韦伯的观点,工具理性“即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情况和其他人的举止的期待,并利用这种期待作为‘条件’或者作为‘手段’,以期实现自己合乎理性所争取和考虑的作为成果的目的”④马克斯·韦伯:《经济与社会》,林荣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年版,第56页。,是完全的功利主义和世俗主义的生活态度。站在工具理性的立场上,“虚拟实在”可以理解为“虚拟的实在”,元宇宙的“虚拟实在”对于其中的玩家来说甚至“比真实更真实”,因为它能完美地实现实用目的。

科幻电影《黑客帝国》对元宇宙的逼真性进行过极致想象:看似美好的元宇宙社会,实际却是给机器人供给能量的计算机程序“矩阵”(Matrix);看似富足的白领生活,实际却是躺在营养池中驱动机器人的“人体电池”。而另一部科幻电影《异次元骇客》则彻底击碎元宇宙的真假区分:元宇宙1中VR设计师制造出元宇宙2,元宇宙2中的VR设计师制造元宇宙3……如此可以至于无穷,而本主和化身可以相互替换,穿梭于不同的元宇宙中,并且大家都有主体性,都追求自由和爱情。显然,在如此元宇宙“群”中,根本无法区分本主与化身,更无法谈论哪一个元宇宙更为真实。

在《异次元骇客》中,一个黑人警察表达了真假不分之后的生活态度:我不管这个世界是真是假,只要你们不要骚扰我们的生活,破坏我们的秩序。当元宇宙占据生活世界,人们会越来越难以感受在物理世界的实在性,把实在性当作比全身沉浸更高的某种实在沉浸。这就像人吸毒之后,物理世界会变得虚幻,而幻觉世界会变得真实。此时,主体会进入陆九渊所说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①陆九渊:《陆九渊集》卷三十六,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版。的极端唯心主义状态:不是元宇宙和物理世界一样真或者更真,而是物理世界和元宇宙一样假或者更假。可以说,所有世界均可能“死去”。

(二)虚无蔓延

在价值观上,真假混淆本体论状态极易走向价值幻灭。在《黑客帝国》中,叛徒赛弗不愿重回物理世界,情愿做机器人的电池,只为换取感官的全身沉浸。在元宇宙中,感觉就是一切,除了感觉什么都没有。元宇宙全身沉浸所沉浸的归根结底都是感觉,即纯粹的感官体验或感官享受。也就是说,元宇宙中感觉至上:笛卡尔所说的“我思故我在”(Ithink,therefore I am),在元宇宙中变成“我感觉我存在”(Ifeel,therefore Iam)。

元宇宙中的感官放纵,让人感到某种奇怪的自由。物理世界中的普通蓝领,进入元宇宙可能成为本领高强的超级特工,物理世界坐在轮椅上的残疾人,进入元宇宙不但能跑能跳,还可能像鸟一样飞起来。但是,这一切并不是物理意义上真实发生的,需要主体彻底沉浸到元宇宙中,仿佛完全置身于虚拟世界中。也就是说,元宇宙自主性与沉浸性关联在一起。沉浸性使得自主性成为可能,自主性反过来会加深沉浸性。元宇宙本质是全身沉浸性,而这意味着完全的自主性。

当人完全沉浸于元宇宙中,感到从不完美的物理世界解放出来的同时,摒弃了对生命的意义的形而上学追问,完全陷入虚无主义之中。从哲学上看,人将感官视为真实和实在的最高判准,强调人的主体性,把人从桎梏中解放出来。在元宇宙中,彻底的沉浸能够解决所有世俗世界生人所需要的现象需要、经验需要和感官需要,没有对更高本体的追问,只剩下对感官的极致沉浸,绝对的现实摧毁了它自身,走向绝对的虚无。当下的体验无比真实,彻底的世俗现实最后滑向虚无。从这个意义上讲,绝对的、不掺杂任何杂质的感官现实就是虚无。在元宇宙虚无之中,主体可能彻底沦为“感官动物”,除了追求刺激别无其他。

在元宇宙中,主体可以拟像有形有象的“本体”,但它终究是人的创造,而不是世界的真正根源。科幻电影《头号玩家》中的上帝,是“绿洲”游戏设计者的化身,实质是元宇宙程序。《黑客帝国》中的上帝即男主面对的巨大机器人,还有“矩阵之母”女先知、“矩阵之父”男先知,它们操控着“矩阵”,也都是程序。

元宇宙摒弃超越、贩卖虚无,根源于现代性危机。虚拟生活只是人类生活异化和分裂的产品,而不能真正代替活着的人的生活。显然,感觉生活不是生活的全部。它之所以演化到自身的反面,是因为人不可能规定自身的全部,人生的意义不能不从更高的本体那里寻找依据。因此,元宇宙的出现和发展,体现了技术现代性、文化现代性对现实和意义、神圣和世俗的割裂,这种割裂正是技术现代性危机的核心①刘永谋:《元宇宙的现代性忧思》,《阅江学刊》2022年第1期,第53-58,172-173页。。

当虚无主义盛行,只问世俗现实目的的工具理性应运而生,并迅速在整个都市化的世俗社会扩散和渗透,成为世俗生活的最高教条。世俗的目的是什么?元宇宙的回答是感官沉浸。从本体论意义上说,元宇宙不会再有生活,只剩下活着,不会再有思想,只剩下思维。作为自在、自为的存在,虚实融合不能真正赋予活着的人的生活以根据,个体世界、历史世界的虚幻性只能用指向终极关怀的形而上追问才能救治。而元宇宙的崛起,是相对主义、虚无主义完全占领当代文化的宣言,是真正的毒品而非解毒剂。

(三)隐私瓦解

某种元宇宙资本叙事宣称,现实世界已经“内卷”,在元宇宙中可以找到自由。真的是这样吗?在现实世界中,人性不完美,世界不完美,但它们是真实的。元宇宙很完美,但却是假的。元宇宙中的人毫无隐私可言,主体所有举动理论上都可以被监控。从某种意义上说,元宇宙是一座主体自愿进入的电子牢狱。

在一些悲观主义者看来,互联网存在沦为“电子圆形监狱”(electronic panopticon)的风险,即它可能导致“无处不在的监视”②James E.Katz,Ronald E.Rice,Social Consequences of Internet Use:Access,Involvement,and Interaction,Cambridge,MA:MIT Press,2002,pp.3-8.。也就是说,新兴的信息与通信技术(ICT)技术加剧当代社会规训化的趋势,最终使之成为“电子圆形监狱”。当然,也有人认为,电子圆形监狱对于统治者也是一种监督,因而也有民主潜力③埃兹拉希:《伊卡洛斯的陨落:科学与当代民主转型》,尚智丛等译,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年版,第143-144页。。

伴随着互联网的推进,隐私理论在西方发达国家迅速崛起,并很快传入中国。而智能革命爆发之后,问题不再仅仅是隐私问题,因为除了监视,机器人是可以被授权采取行动,比如对人进行拘押。所以,智能技术才可能带来真正的牢狱和“AI机器国”,可以称之为“电子圆形牢狱”④刘永谋:《智能革命与机器乌托邦》,《山东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年第1期。。

按照主体身处其中的感受,电子圆形牢狱可以分为恐怖的和舒服的两类。前者最著名的标识是科幻电影《终结者》中的“天网”(Skynet),机器人在其中残酷统治人类。后者最著名的标识是《黑客帝国》中的“矩阵”,人们舒服地生活在20世纪末发达资本主义富裕社会中。元宇宙是舒服的电子圆形牢狱之大成,人们甚至愿意成为其中的囚徒。它是如此舒服,以至于知道真相的叛徒赛弗,不惜出卖战友,也要回到元宇宙中。而在科幻电影《虚拟革命》中,革命者千辛万苦破坏元宇宙赛特尼斯(Synternis),试图让人们重回现实世界,获得真正的自由,结果下线的暴民将他们全部杀害,又回到元宇宙中。

无论如何舒服,人一旦进入元宇宙,一切都会留下痕迹,完全谈不上真正的隐私。并且,以区块链的方式记录一切,元宇宙中的痕迹根本无法抹除。选择进入元宇宙,从根本上意味着自愿放弃隐私。因此,可以想象元宇宙甚至可能将隐私连根拔起。当然,主体隐私观具有历史性和建构性。但是,当代社会是否已经做好进入本质上“无隐私时代”的准备?

按照福柯的分析,圆形监狱不光监视,还可采取措施改造罪犯行为,并根据改造效果调整改造方案。福柯称这种改造为规训,认为规训技术可以用于对所有人进行改造;还认为圆形监狱原理早就从监狱中扩散到整个社会,现代西方社会本质上是规训社会或监狱社会①福柯:《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刘北城、杨远婴译,北京: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235-245页。。在元宇宙中,研究和控制人类行为,生产社会控制的各种知识,将变得很容易、很自然。比如,可以研究元宇宙游戏玩家的状态,发明更多的成瘾技术。此时,规训升级为“电子规训”,控制效率将大大提高。因此,隐私瓦解会进一步导致更严重的安全问题。

无论恐怖的电子圆形牢狱,还是舒服的电子圆形牢狱,不管是被迫关监狱,还是自愿去坐牢,元宇宙中的主体都是没有自由的囚徒,被元宇宙幻境关押,或者说根本上是被自己的感官欲望关押的囚徒。

(四)极权盛行

更让人担忧的是元宇宙与极权主义共谋的政治风险,这是最可怕的“民主噩梦”,即所谓的元宇宙极权主义。

最近,《大西洋月刊》(The Atlantic)上一篇广为流传的文章认为,认为脸书(Facebook)与其说是个网络出版商、社交平台或跨国公司,不如说是一个“国家”,它进化为元(Meta)之后,这一点更为清晰②《地球上最大专制“国度”Facebook为何改名Meta》,2021-10-30,https://www.ccvalue.cn/article/1362686.html.。为什么?元宇宙时代物理意义上的土地不再重要,29亿用户便是元公司的“公民”,而它开始尝试发行虚拟货币,扎克伯格也一直以“治理”的逻辑和理念,来管理平台并塑造自身形象,甚至尝试建立类似立法机关的下属机构。并且,元公司对现实政治的影响力,已经通过疑似影响选举、“封杀”特朗普等行为展现出来。对于元公司而言,无论怎么标榜民主机制,股东利益是最重要的,因此该文认为它对社会的伤害大于对社会的促进。

该文警示总体主义的巨无霸元宇宙发展的政治风险,以为元宇宙公司发展会威胁国家权力,进而呼吁美国政府出台法律规章压制互联网跨国公司。这样的观点有点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资本主义社会中,资本家和资本是统治力量,互联网公司和互联网资本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资本主义国家是由各大资本操纵的统治工具,元宇宙资本是当代大资本形式之一。因此,互联网巨头与资本主义国家的冲突是表面的,资本主义政权的本质决定了两者之间的一致性。

从根本上说,元宇宙公司、元宇宙资本并不会挑战资本主义国家的统治。相反,存在元宇宙与资本主义极权国家相融合,走向所谓的“元宇宙极权主义”,威胁民主自由和人民福祉的风险。对此,齐泽克指出:“使局势真正危险,将我们推向新的野蛮状态的是,公共空间的私有化与强大的民族国家竞争两者合流”①齐泽克:《“元宇宙”是企业新封建主义的幻象》,2021-12-05,https://mp.weixin.qq.com/s/VB_TairKAXju2ZGd-MK0Vkg。。事实上,从Web1.0、Web2.0到Web3.0,互联网的发展始终存在着滑入极权主义的政治风险。相比互联网,物联网与圆形监狱在运行目标、机制和方式上更为契合,因而具有极强的电子监控能力,如果对此不加限制,存在着沦为组织压制个体的极权工具的可能性②刘永谋:《极权与民主:物联网的偏好与风险——以圆形监狱为视角》,《自然辩证法研究》2012年第5期,第77-81页。。显然,建基于这些技术基础之上,元宇宙同样存在类似风险。比如,元宇宙电子游戏、元宇宙社区本身就是等级制的,不同等级的玩家有不同的权力。再比如,不少元宇宙应用需要大量收集用户的信息,到了一定规模发挥作用,因而天然存在技术集中的趋势。

《虚拟革命》描述了元宇宙与极权国家机器融合之后的可怕景象:人人都躺在虚拟连接椅上,街上空无一人;政府乐见此情此景,因为所有人生活在完美的元宇宙世界中,对现实世界毫不关心,也没有怨言,而且由于基本不运动导致人们寿命缩短到40来岁,政府在社会成员的养老和医疗方面的压力大大减轻;对于反抗元宇宙的革命者,国家和公司联合进行绞杀。

当然,元宇宙的发展可以与民主制相结合,也可能与极权主义相结合,要高度警惕后一种可能。在社会主义国家中,资本不再是统治性力量,而是资源配置的方式之一,市场经济要为民主制服务。因此,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元宇宙的极权主义风险将从根本上得到降低。

三、积极应对元宇宙风险

风险不等于危险。它可能出现,也可以设法规避。面对元宇宙的风险,我们必须结合中国国情积极应对。元宇宙刚刚兴起,一切有待进一步观察,尝试提出以下设想,为引玉之抛砖,特此求教于方家。

(一)总体原则

1.发展与控制并重。首先,鼓励元宇宙相关技术的探索,同时又要努力控制新技术的发展,尤其对于可能的负面效应,要预先考虑对策,规避技术风险。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本质上是进步的力量,但在阶级社会中,新科技被统治者利用,更多地成为统治工具而异化。所以,新科技要发展,但又要警惕它的负面效应。其次,为了控制元宇宙的发展方向,必须准备付出必要的代价。比如,元宇宙游戏沉迷可能伤害青少年,对于这一部分游戏红利要适当舍弃。也就是说,控制新科技的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社会提倡和道德谴责层面,而是要从制度层面加以落实,以有力的实际措施控制元宇宙的发展方向。总之,既不能因噎废食,也不能盲目冒进,而是有章有法逐步推进。

2.坚持“以人民为本”。相同的元宇宙技术基础,可以建设不同的元宇宙,并非只有唯一的元宇宙发展之路,而不同的元宇宙面临的风险大小不同,应该选择最可控的元宇宙发展战略和方向。这一点必须要明确,反对中外元宇宙等同的错误想法。并且,元宇宙风险在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中表现不同,不同社会阶层遭遇的元宇宙风险也是不同的,有的国家、有的人群能从元宇宙发展中获得更大的利益。因此,在元宇宙的风险预测和评估中,必须要考虑现实国情,必须坚持“以人民为本”的原则,考虑大多数人的利益,尤其是社会弱势群体的利益,使元宇宙朝着促进人民美好生活的方向发展。

3.“从大设计转向小设计”①刘永谋、李尉博:《从“大设计”到“小设计”:大数据时代的社会规则之变》,《哲学分析》2022年第1期,第123-137页。。前数字时代,思想家偏好总体主义思考方式,对社会发展进行通盘考虑,实际却缺乏对真实社会状况的了解。如今数字时代,各种社会大数据越来越全面,但对至大无外乌托邦的迷恋却逐渐被人们所抛弃。元宇宙的发展同样要放弃传统大设计的思路,而代之以局部的、渐进和不断反馈调整的小设计思路。努力增加元宇宙的弹性、柔性和多元性,即元宇宙不是一个,而是很多个,人们在其中可以进出自由。对于大一统的元宇宙狂热,要保持足够的清醒,总体化发展不能走到极端,而是要在具体语境中求得度上的平衡。

4.努力保护私人领域。从根本上说,人们在元宇宙的所有行动都会被区块链地记录。但是,数字痕迹并不是向所有人公开,而是存在不同的接入权限,且数字痕迹的使用也是可以控制的,商业利用和政治利用尤其要得到严格控制。科技发展和产业发展都不是最高目标,它们都要为人民美好生活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服务。元宇宙的发展要严守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的传统界限,尽最大可能保护个人隐私。应该结合中国国情,预先设计个体退出元宇宙的隐退机制,保证个体有能力随时和方便地退出,将元宇宙隐私风险降到绝对可控的范围。

5.社会共建,社会监督。从理论上说,元宇宙公司搭建好元宇宙平台,其中的内容每个人都可以提供。但是,平台并非免费的,优质内容生产很专业,流量吸引能力会呈现头部效应。可以预计,在元宇宙中,资本、机构和团体的力量仍然明显比个体要强大。因此,真正落实人人平等的社会共建,既需要在战略层面考虑,也要在操作层面落实。相反,对于元宇宙的权力者尤其是互联网巨头,应该从各个方面加以约束。元宇宙带来的挑战是全新的,任何研究都不可能完全预知元宇宙风险,需要保持来自政府和社会的持续监督,及时而有效地应对问题,元宇宙才能保持健康的发展道路。

(二)战略建议

遵循上述元宇宙总体发展原则,可以从各个方面来系统性和综合性地应对元宇宙风险。

1.加强元宇宙社会冲击的理论研究。目前,元宇宙技术和元宇宙产业方面的研究越来越多,但元宇宙社会冲击问题在国内没有得到足够的关注,相关研究可以说还没有开始。回顾过去,在互联网的社会冲击研究方面,中国应该说做得并不是最好。这与中国社会科学研究整体上比自然科学更落后有关,也与政策关注和科研投入严重不足有关。在元宇宙的发展问题上,不应等到社会风险出现再去研究、再去应对,那样可能出现不可挽回的重大损失。

2.将元宇宙风险应对纳入相关政策中。元宇宙政策制定要全面,不能仅仅考虑技术和产业的发展问题,更应该囊括元宇宙社会冲击问题,预先制定某些试行的应对策略。欧盟的报告《2020年的物联网:未来路线图》就认为,阻碍物联网广泛应用的主要阻碍是政府治理的缺位①刘永谋、吴林海、叶美兰:《物联网社会冲击的若干思考》,《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第1-7页。。推进元宇宙发展,要引以为戒。元宇宙社会风险治理是系统工程,政府在其中居于主导地位,政策制定是最重要的应对措施。同时,要吸纳社会各方力量的广泛参与,形成不同层次的完整治理体系,社会合力,防范风险。

3.努力建设绿色低碳和节能环保的元宇宙。不少研究者指出了元宇宙的“能源瓶颈”:它要消耗大量的能源,这将加剧全球能源短缺的状况。所以,元宇宙应走节能环保的发展道路,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开展该领域的国际合作与对话,降低元宇宙发展中的能耗和污染风险。从能源角度看,建设全覆盖、全替代的元宇宙目前显然是不可能的,只能是点上推进,局部深化。元宇宙艺术品产业和元宇宙游戏产业,是目前能看得见的先行领域。

4.勿忘元宇宙建设的安全性、可靠性和易用性。马斯克最近谈到元宇宙时说,“我不觉得有人会成天把荧幕绑在头上”②ORCA:《马斯克炮轰元宇宙与Web3.0:我不觉得有人会成天把荧幕绑在头上》,2021-12-27,https://xw.qq.com/amphtml/20211227A09LCX00。。元宇宙的易用性值得注意:一是人机接口要方便,虚拟头盔需要改进,甚至彻底消失;二是要切实降低社会交易成本,比如有时社交通过声音就很好,使用元宇宙化身反倒麻烦;三是长时间处于虚拟现实会产生类似晕车、晕船的晕动症(motion sickness)③蔡力、翁冬冬、张振亮:《虚实运动一致性对虚拟现实晕动症的影响》,《系统仿真学报》2016年第9期,第1950-1956页。,这个问题一直没有解决。而元宇宙是Web3.0,互联网应用中已经暴露的安全性和可靠性问题,在元宇宙中可能会被扩大。元宇宙如何防御各种自然灾害,在元宇宙如何保护国家安全,必须要认真思考,仔细应对。

5.警惕元宇宙发展过程中的经济风险。最近元宇宙爆火,导致大量资金进场,要尽力控制“元宇宙泡沫”尤其是“元宇宙”炒房,打击概念炒作和扰乱资本市场的“割韭菜”行为。元宇宙的进一步发展,对传统制造业的冲击会越来越大,要处理互联网经济与实体经济之间的关系,防止对传统产业的过度冲击。要仔细观察元宇宙对就业市场的影响,及时侦测元宇宙发展导致的失业问题,努力化解问题,避免劳动阶级受到元宇宙发展导致的经济伤害。

6.注重元宇宙伦理建设和文化建设。从不同的角度看,元宇宙可以视为新的社交平台、传播媒介和文化交流中心。元宇宙建设要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对元宇宙伦理的引导。一方面,元宇宙伦理应该成为一种使得权力得到公正分配的制度伦理。另一方面,在发展元宇宙技术的同时,应当针对可能出现和已经出现的伦理问题,以责任伦理观念为指导,建立起强调公平与正义的、契约化的伦理底线。元宇宙电子游戏、元宇宙艺术等文化活动要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要反对科技至上主义,提倡民族优秀文化,开展科学观和元宇宙方面公众教育和科学普及工作,以缓冲包括元宇宙在内的各种新科技风险。

7.预防元宇宙沉迷尤其是未成年人上瘾。阿布贾韦德(Elias Aboujaoude)对成年人上网进行了调研,发现近1/3的人很难坚持几天不上网,多数人实际上网时间超过计划而无法控制自己,其中有8.2%的人完全是用上网逃避现实,总的来说一半的人有网络上瘾的问题①Elias Aboujaoude,Lorrin Koran,Nona Gamel,et al.,“Potential Markers for Problematic Internet Use:A Telephone Survey of 2,513 Adults”,Cns Spectrums,2006,No.11,pp.750-755.。由于元宇宙尤其是元宇宙游戏的沉浸性将超过互联网和VR,网络成瘾及其导致的社会问题肯定会更加严重,必须在元宇宙发展之初进行规划,建立相关分级控制制度,尤其要减少未成年人的使用时间。

猜你喜欢
宇宙
元宇宙之战
奇妙的宇宙
宇宙像个甜甜圈
宇宙第一群
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
这宇宙
众眼看宇宙
众眼看宇宙
众眼看宇宙
众眼看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