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语料库的“的”字用法的习得顺序研究

2022-02-03 22:28郑惠萍
今古文创 2022年2期
关键词:语料偏误正确率

郑惠萍

【摘要】 本文通过对收集的语料库语料进行统计与分析,发现不同汉语水平的外国学生关于“的”字用法的习得顺序大致依次为“的”字短语修饰名词、“是……的”结构、构成的字短语代替名词、用在句末表示肯定语气、表示“等等、之类”的意思、词语或短语中插入“的”、“的”字短语用在“动词+得”之后表示结果状态。此外,不同水平之间的习得顺序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习得项目的偏误类型也有所差别。

【关键词】 “的”字用法;习得顺序;偏误类型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2)02-0104-03

一、引言

一直以来,“的”字在现代汉语中的使用频率较高,用法相对复杂,学界的说法也有所差异。黎锦熙(1924)认为“的”存在以下四类的用法:“特别介词”“语尾”“连接代名词”和“确定语态的助词”,刘公望(1982)也是将其分成不同的四种。吕叔湘(1942)和王力(1943)等人认为“的”主要是充当划分结构和表示语气两种作用,但因其看法不同,导致命名不同。此外,“的”字的用法還可分为三类,朱德熙(1961)的三个元素说、邢福义(1991)三个助词说、张国宪(1994)三个平面说等。同时,“的”字的用法也是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目前,关于“的”字的研究也较为突出,主要集中在“是……的”结构和“的”字的隐现与显现上。那么,除了这两方面外,汉语中独特的“的”字用法在留学生习得过程中会呈现怎样的特点呢?

本文以“的”字用法为研究对象,以北京语言大学HSK汉语动态作文语料库为主要语料来源,共收集900条含有“的”字语料,其中初级、中级、高级各300条。①根据这些语料情况,结合《现代汉语八百词》和其他文献资料,将“的”字用法的习得项目分为:构成“的”字短语修饰名词、构成“的”字短语代替名词、“是……的”结构、构成“的”字短语用在“动+得”之后,表示结果的状态、用在句子末尾表示肯定的语气、表示“等等、之类”的意思、词语或短语中插入“的”,共七大项目。②

二、“的”字用法的习得数据及习得情况分析

(一)“的”字用法的习得数据分析

1.习得项目的总体情况

根据对所得语料进行整理、分析数据的基础上,可以得出“的”字用法的习得项目的总体情况。

“的”字的七个习得项目在使用频率上有明显的差异,显示出语言习得是具有选择性,有主有次。使用频率较高的前三项依次是A1(67.8%)、A3(16.0%)、A2(10.8%),其他四项的使用频率很低。与此同时,可以看出“的”字的总体正确率均较高,每个习得项目的正确率都超过60%,其中“是……的”结构的正确率最高,达到了86.1%。

2.不同汉语水平的习得情况

关于“的”字用法,三个等级留学生各习得项目的使用频率由高到低分别是:

初级:A1(57.7%)>A3(27.3%)>A2(13.0%)>A5(1.3%)>A6(0.7%)>A4(0%)=A7(0%)

中级:A1(66.7%)>A3(13.7%)>A2(10.3%)>A5(7.7%)>A7(1.7%)>A4(0%)=A6(0%)

高级:A1(79.0%)>A2(9.0%)>A3(7.0%)>A5(4.0%)>A4(0.7%)>A6(0.3%)>A7(0%)

总体来看,A1、A2、A3三者总的使用频率较高,占比为94.2%,后四项总的使用频率占比很少,只有5.8%。除此之外,每个习得项目在不同汉语水平中的使用情况有所不同。从初级到高级,随着汉语水平的不断提高,A1的使用频率不断增加,从初级的57.7%到中级的66.7%,增至高级的79.0%;A2与A3的习得项目,使用频率明显不断减少;A4项目出现在汉语水平为高级的留学生当中;A5的使用率从初级到中级是急速增加,然后从中级到高级呈现慢慢减少的趋势;从数量上看,A6与A7的数量很少,使用率低。但A6在初级和高级水平的留学生中出现过,中级没出现,呈现出一种曲线变化。A7则相反,呈现出到U形曲线。

经过统计,由表1可得,随着水平的提高,A1、A3的正确率都呈现出下降趋势;A2与A5则相反,A2在初级和高级水平中,正确率较高,在中级水平中,正确率较低,呈现出正U形变化趋势,A5则为倒U形。其余三项,由于使用率过低,没有可比性。不过,从总体来看,“的”字用法整体的正确率变高,呈现出较好的发展趋势。

(二)“的”字用法的习得情况分析

施家炜 (1998:78)指出“在语料库出现的语料中,句式的正确使用频次或正确使用相对频率越高,就越容易,越早习得。方法是:各句式在各学时等级上的正确使用相对频率=各句式在各学时等级上的正确使用频次/某学时等级上句式的出现频次之和”。③按照其说法,根据上文的数据分析情况,“的”字用法整体的习得顺序由早到晚依次为:A1>A3>A2>A5>A6>A7>A4。

随着不断学习,A1,“的”字短语修饰名词的使用率逐渐增加,复杂度和丰富度也越来越高,主要体现为中心词的修饰语越来越多,而且一个句子中“的”连续出现的频率也变高。

(1)这样的担心是对的,但这样的做法不正确。(初级)

(2)这些使农产品的产量大大提高的现代的农业方法是应当促进的办法。(中级)

(3)混合式的教育无疑是开放式的,让他们彼此有更好的环境,通过正常的途径来了解异性。(高级)

从上述三个初中高级的句子当中,不难看出,不仅句子长度变长,而且句子的构成变得更加复杂,特别是“的”字短语修饰名词的部分。究其原因,大抵有以下两点:一是在汉语本体当中,A1的使用频率高;二是此项目是最基本、最先开始学习的项目,输入量大,输入的频率高。对外汉语教材《汉语教程(修订本)》在第一册第六课 《我学习汉语》(46-50)提到了助词“的”用法;在第一册第十二课 《你在哪儿学习》(101-102)中介绍:结构助词“的”要放在定语后边,是定语的形式标志。

A2习得项目“的”前面出现的词类越来越丰富,不仅有名词、形容词、动词等,而且词汇的复杂度也不断提高,例如:

(4)不论自己的还是人家的,都好好珍惜是对的。(初级)

(5)一定要记住给别人的要比拿的要多。(高级)

但是A2同A3项目一样,使用频率明显不断减少,由最初的13.0%降至9.0%,A3则从27.3%降到7.0%,这是属于正常现象的。“的”字的用法相对基础,留学生较早接触,随着水平的提高,学生逐渐掌握此语言学习项目,但教学输入不断减少,学生对此的关注度会发生转移。

(6)所以正确的结交方式是重要的、必需的。(初级)

(7)我觉得世界本来就应该是喧哗有声的。(中级)

(8)一朵含苞欲放的花朵在未开放时就给予它过多的有机肥料的话,其结果大家是可想而知的。(高级)

值得注意的是,A3的正确率最高。在上述的A3项目中,“是……的”结构中间填充的词汇,从简单的“重要”“必须”到“喧哗有声”“可想而知”这类相对复杂的词语。不难发现,这类属于框式结构,联系紧密,学生容易套用,相对容易习得,学生对这个项目的掌握较好。

(9)*花朵一定会开的很鲜艳的。(高级)

(10)*常常逗得我气呼呼才可以。(高级)

A5的使用率和正确率的变化是一致的,从初级到中级急速增加,然后中级到高级呈现慢慢减少,这是一个习得过程的体现。初级到中级,随着越来越多的教学输入与强调,以及学生自我有意识增强和习得的变化,学生使用的数量多,正确的情况也增加,到高级阶段,使用少了,同时对的也少了。

至于A4、A6、A7项目数量过少,难以看出其中规律。

三、“的”字用法的偏误分析及其启示

(一)“的”字用法的偏误分析

根据语料调查与分析情况,关于“的”字用法的习得项目中,部分偏误类型较为突出,主要是以下几类:

一是在A1中,由于知识“地”和“得”的出现,所以“的”大量与“地”的混用,导致高级阶段的正确率下降。主要是因为形式、意义和用法的相似而引发的干扰和混用现象,学习者难以区分而导致混用。例(11)(12)均为“的”“地”混用,二者使用是均可修饰中心语,这可能是发生偏误的原因。此外,以不太典型的“得”“地”取代典型的“的”或与记忆中的“逆抑制”有关,即新学的知识抑制先前的知识。更甚的是,因为读音相似,发音为“de”,平时在口语的使用中,老师很难去判断学生说的是否正确,学生也慢慢不再区别使用,到写作的时候可能会混用。此外,或是以简代繁的认知策略影响“的”字的使用。

(11)*要有任何词我们想不起来,我们很自然的便会用英语来代替原本想要表达的意思。(中级)

(12)*日本等其他国家也渐渐的承认“安乐死”。(高级)

二是A2一般出现偏误的情况是错误地省略的中心名词。在“名词+的”省略中心语的情况中,中心名词泛指人或指具体物品,可省,或先行句出现了中心名词的,可省;指人的称谓或抽象事物,不能省略。例(13)省略了句末的“愿望”,“愿望”一词属于抽象事物,且此前也未出现过,此次不应省略。“形容词+的”中心语省略情况为修饰语是限制性或分类性的,修饰语是描写性或带感情色彩的,中心名词不能省。例(14)的“温饱”“健康”在句中属于描述人体状况的词语,因此不能省略。至于“动词+的”此类型,中心名词能作前面动词的主语或宾语的,可省,否则不能;如动词已有宾语,只有当中心名词是表示动作的工具时才能省。例(15)不符合上述情况,也是典型的偏误类型。

(13)*同时想一想怎么能满足大多数人的(愿望)。(初级)

(14)*唯有这样才能达到温饱和健康的(水平)。(中级)

(15)*它未经污染,因此非常新鲜,确实是一个应该提倡发展的(东西)。(高级)

三是关于A5的偏误类型,主要体现为表示肯定语气时不会在句子末尾加“的”和只要句子是肯定语气,就会在句中加“的”,并且出现和“了”混用的情况,如例(16)等。对于这种情况,可能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学生对此训练过度,或学生没有完全掌握“的”字作为语气助词出现的具体语言环境,“的”作为语气词时,用于句末,主要表示加强肯定、强调的语气。

(16)*可是我為了上大学离开家乡后,慢慢发觉他不仅是为了我们工作,而且很关怀我们。(初级)

(二)“的”字用法的启示

根据此次“的”字用法的习得顺序和发展研究,以及汉语本体的研究,针对不同汉语水平留学生的认知规律应该采取不同的策略,综合多种方法,如直观法、替换法、对比法、结合语境等,循序渐进地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的”字的用法;针对不同类型的“的”字的习得顺序特点进行精准教学,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重点和难点应该放在不同“的”的用法的使用条件和语言环境的教学,以及与“地”“得”区分等的知识点方面,借此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善于利用语境效应,促进留学生对“的”字用法的理解。

四、结语

总的来说,不同汉语水平的外国学生关于“的”字用法的习得顺序大致依次为“的”字短语修饰名词、“是……的”结构、构成的字短语代替名词、用在句末表示肯定语气、表示“等等、之类”的意思、词语或短语中插入“的”、“的”字短语用在“动词+得”之后表示结果状态。但是不同水平之间的习得顺序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习得项目的偏误类型也有所差别。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外国学生学习“的”字用法的特征,值得思考。本研究了解了“的”字用法的习得顺序,但是语料来源可以更丰富,对于“的”字的用法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注释:

①若句中出现多个“的”字,则按照“的”字习得项目数量进行统计。

②为了便于下文描述,“的”字七大习得项目依次为A1、A2、A3、A4、A5、A6、A7。

③施家炜:《(1998)外国留学生 22类现代汉语句式的习得顺序研究》,《世界汉语教学》第4期。

参考文献:

[1]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现代汉语[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2]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3]李晶.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的偏误研究及其教学对策[D].黑龙江大学,2011.

[4]陆俭明.对“NP+的+VP”结构的重新认识[J].中国语文,2003,(05):9.

[5]刘坤哲.基于语料库的“的”字短语的多角度分析[D].广西师范大学,2015.

[6]裘荣棠.“动+的”短语的表意功能[J].修辞学习,1999,(01).

[7]石定栩.“的”和“的”字结构[J].当代语言学,2008,

10(04).

[8]施家炜.外国留学生22类现代汉语句式的习得顺序研究[J].世界汉语教学,1998,(04).

[9]石毓智.论“的”的语法功能的统一性[J].世界汉语教学,2000,(01).

[10]王远杰.再探多项定语“的”的隐现[J].中国语文,2008,(03).

[11]徐阳春.结构助词“的”与“地”的分合问题[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06).

[12]徐阳春.关于“的”字的句法分类[A].江西省语言学会.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年年会论文集[C].江西省语言学会,2004.

[13]徐阳春.钱书新.试论“的”字语用功能的同一性——“的”字逆向凸显的作用[J].世界汉语教学,2005,(03).

[14]徐阳春.板块、凸显与“的”字的隐现[J].语言教学与研究,2011,(06).

[15]朱德熙.说“的”[J].中国语文,1961,(01).

猜你喜欢
语料偏误正确率
个性化护理干预对提高住院患者留取痰标本正确率的影响
课程设置对大学生近视认知的影响
韩国留学生舌尖后音习得偏误分析
可比语料库构建与可比度计算研究综述
偏误分析的文献综述
中古汉语分期研究所涉及的语料问题
偏误分析的意义与局限
如何使用第二外语学习者语料
生意
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