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财会内部控制分析

2022-02-05 13:05赵秀慧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2年6期
关键词:财会行政事业单位

◎赵秀慧

为了进一步促使事业单位在新形势下实现健康发展,就必须对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工作进行完善和优化,以此来确保事业单位资金和固定资产的使用价值和完整性。相关工作人员通过对财务会计信息资料的有效整合,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事业单位发展。因此,本文在实践研究过程,总结了提高事业单位财会内部控制水平的意义与措施。

现如今,为了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管理水平,相关工作在开展过程,应全面结合财会管理工作内容,积极构建更加完善的管理体系,财会管理工作人员,更要提高工作认识,积极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进一步迎合市场经济发展实际,全面的保证事业单位财会工作质量,加强财会内部控制工作水平,为事业单位全面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一、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概述

内部控制制度,顾名思义指的是事业单位的内部,为推进业务活动的顺利进行而展开的内部管控作业,目的是为了确保事业单位的会计工作顺利进行,其内容真实、有效、透明,避免出现徇私舞弊现象的合理程序。对事业单位来说,内控机制的建设都是建立在国家相关法律规章制度之下,保证自身资产的使用合理、完善,更好为事业单位所服务。与此同时,要借助财会内部的管控作业,帮助事业单位预防并发现自身的财务风险,对有限的资金加强使用效率。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事业单位都针对自身实际情况,建设了专门的财会内部控制体系,用以全方位地把控自身的财务状态,保证事业单位的财产安全。但结合实际情况来看,目前尽管事业单位确立了财会内控制度,但在具体执行作业上仍然存在一定的弊端或不足,内控机制的效率没有得到全方位地保证,制约了事业单位财务水平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

二、事业单位财会内部控制的意义

首先,在事业单位内部加强财会控制,借助内部管理以及外部联动的机制,能够实现较高效率的会计信息获取,加强对组织规划的管控。在内部管理制度上,需要将所有的信息获取,并且提升信息的控制效率,保证财务支收的水准。内部的控制体系对财会的各个流程都能够有明确地了解,最终保证产出的会计信息质量有所依据。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在内控工作上缺乏对不同职责的明确,使得在内务工作上常常出现分配不均的问题。尽管部分事业单位建立了专门的财会体系,但由于缺乏分配和,使得内部管控的工作出现“名存实亡”的问题。其次,需要进一步加强对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机制,保证国家的规范、规定在合理范畴之中,内部在需求金融活动尤其是大规模的财务管理工作上达到有依可循。所以,制定内部控制工作,就是对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和支出运营工作的规范策略。尤其是在我国最新规章制度出台的体系下,能够及时、稳定且准确地执行。最后,对任何事业单位来说,财务管理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加强内部控制,就是保证财务安全以及未来长远发展的核心道路。通常情况下,我国的事业单位绝大多数都是非营利性的机构单位,其财务预算都是由国家政府及地方政府统一核算后拨出给到的,为了保证资金的使用安全以及合理性,更是为了预防各类财务潜在风险问题的发生,就必须要从事业单位内部做起,实现良好的控制作业,保证预算的使用到位。

三、事业单位财会内部控制的对策

1.加强行政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意识。

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事业单位都建立了专门的财会内部控制机制,但在实际情况中发现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都缺乏了对内部控制的意识,尤其是行政部门、财务部门都没有落实到位。为了进一步加强事业单位的财会控制体系,加强对整个企业的认知水平和内部控制意识,就需要全面拉升对财会制度的认知,尤其是对基层员工的内部管理机制。对此,就需要做到如下几点:首先,在行政事业单位进行内部控制制度的宣传以及培训工作,作为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可以定期请具有专业知识的内部控制制度讲师来到行政事业单位针对内部控制制度对于行政事业单位的重要性进行讲解,要求行政事业单位中所有的人员来进行学习,特别是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层人员,只有自上而下由管理层意识到了财会工作的价值,才能更好传达到事业单位的第一线。对行政事业单位的管理人员而言,要积极主动地领会内部发展意识,才能确保行政单位对下属员工的敦促作用,在各项具体的作业之中始终贯彻落实事业单位的实际需求,加强对财会工作的管理和分析作业,管理人员在对一线员工的评价作业上也更为全面、稳定,有合理评判,尤其是管理人员作为事业单位的领导者、决策者,更发挥了自身的模范带头作用,只有真正做到“以身作则”,主动参与到财会管理的工作中去,才能确保财会工作发挥价值,为后续发展奠定基础。其次,内部管控工作对事业单位而言绝非财务部门和领导部门的工作,应当将此概念传播至每一位一线的工作人员,学会了解如何使用财会工作,加强对财会工作的分析和认知,才能推动财会工作的实用价值,为后续员工的发展和进步打下坚实基础,才能实现长远的发展,为推动财会工作的效率,提升员工的自我认知与积极性做好完善的铺垫。

2.完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

尽管目前我国绝大多数的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收入来源于政府的拨款和补助,但在实际情况中仍然需要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和决策者拥有完备的财务管理意识,保证事业单位的财务使用安全,预防可能发生的财务风险也是事业单位在新时期的重要课题之一。任何工作地推进落实和完善,都离不开良好的规章制度予以约束和保障,财务管理工作更是需要良好的财会内部分析机制。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会内控工作应当全面输出,就不同的项目、不同的作业都需要严格根据国家的规章制度执行,并且保证每一笔的财务内容,大到项目资金流动,小到人员报销差旅,都需要经由专业的职能人员审批和清点,保证自身的财务水平完善,为后续的财务工作提供坚实保障。结合以往的经验,规章制度应当遵循如下三点要求:首先,针对出现超预算的财务情况,必须要进行严格的把控,找寻预算超支的问题,并对其原因和最终结果进行分析,尽可能地找出解决方法,对资金形成一个长效、稳定的控制效果。其次,针对任何项目资金的流动工作,都需要经由事业单位的内部审核机制,保证在行政事业单位中每一笔支出都会有和项目相关的负责人进行确认签字,并且需要经过行政事业单位中的财务人员进行整体的审核,需要经过行政事业单位中的层层把关以此来保证财务工作的规范性,只有这样才有利于行政事业单位中进行财务管理,防止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出现违法乱纪的恶劣问题。最后,要加强事业单位就财务审核问题上的最终管理制度和策略方法,要在事业单位内部进行专门的审查机构,对单位的每一个部门乃至每一个岗位都需要进行定期的财务审计作业,保证每一笔款项的流动和使用都符合规范要求,才能为后续的财务管理制度打下坚实的基础。

3.提高财会内部控制活动的全面性以及规范化。

针对事业单位的财会内部控制工作,应当以如下三个方面出发进行考量:全面、规范、针对。首先,事业单位的每一项财务管理工作或流程都需要设置专门的控制条例。如,不同岗位的智能员工应当差异化管理,分批次地进行相关财会工作加以推进和完善。其次,不同的财务管理工作需要结合实际需求进行盘点。例如,针对部分精密仪器的使用,由于其自身的价值相对较高,所以其设立的程序和财务管理守则就需要较多。最后,不同的财务工作都需要设置专门的规范法则,规范操作是目前事业单位在财会工作上的薄弱点,部分事业单位的随意性较强,缺乏专门的规章制度,容易出现工作上的纰漏或者疏忽,部分员工也会出现徇私舞弊的问题。在预算执行过程中,由财务部门或者内部审计机构跟踪、监控、定期汇总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定期向单位负责人汇报工作情况,加强对单位年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控制,对于任何无预算、超预算开支行为不予报销,有效提高单位资金的使用效率。事业单位各个部门需序做好预算执行部门、资产管理部门以及内部预算编制部门之间的协调沟通,确保预算编制的各个相关部门都能够有效获取必要资料和相关财务信息,为资产的有效合理配置做保障。其次在预算管理体系中,事业单位可以采取财政预算与部门预算充分结合的方式,提高预算控制的精准度,保障预算区间能够在可控范围内,全面提高预算工作开展效率。

结合财会工作开展实际,财会工作的内容相对较多,除了对财务审计以外还包含了对预算的管理、财务作业的执行等方面,只有加强日常管理,规范财会内部的控制活动,才能真正意义上保证财会工作的效率和价值。

4.实现信息化平台的精细化管理。

伴随我国互联网信息科技力量的持续发展,信息化系统的使用在目前在事业单位的使用相对较为简单,但可以借助外部的手段和方法加强其应用的成效和效果。首先,事业单位在内部财会工作上上,能够通过互联网的局域网技术,将内部的财务资料和内容形成文件加以共享。对局域网的使用事业单位必须要明确规范和方法,尤其是做好对上传文件的筛选和分析,保证其私密性。目前,事业单位大多会灵活采用互联网的平台,如QQ、微信等,针对财会工作有一个良好的疏导和使用,取得了较为不错的成效。与此同时,事业单位的内部需要做好信息化的职能权限管理,保证安全性。例如,针对公开的内部财会管理系统,需要设置不同等级、梯度的密码,普通的一线基层员工只能够上传资料和查阅自身的财务内容,而领导决策层则可以查看本部门的实际情况,而对预算管理和财务年度报告,则只开放给相应具备权限的财务部门或核心决策部门,确保信息的使用安全性。从实际分析,会计信息在事业单位中较为关键。为提升会计数据的安全性,便需做好系统的运维工作。事业单位应建立更为完善的信息数据管理责任制度,明确划分各岗位的工作内容和权责,建立有效的岗位控制制度和经营权限管理制度,进一步为事业单位稳定发展提供保证。

5.提高行政事业单位中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质量。

为了进一步在事业单位内加强财会管理工作的推进程度,就需要加强在事业单位内部对不同各个部门的协调性,确保每一位参与工作的职能人员都具备良好的财会管理素质和应用水准,确保容易制度能够在不同的部门内都发挥应有的价值和作用,共同推进和完善事业单位的财会体系,具体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首先,提高行政事业单位内部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一个部门的工作质量直接关系到了一个部门的工作水平,如果工作质量不提高那么即使在行政事业单位中应用了内部控制制度也不会得到应用的效果,在行政事业单位中提高财务部门的工作质量就是提高了内部控制制度的基础水平。作为整个事业单位的管理者和决策者,需要加强对财会内部控制机制的建设认知,加强对其重视程度后,才能有针对性地帮助企业完善内部建设水准,尤其是在我国各项制度和法律规章制度不断完善的情况下,只有有效做好内部财会工作的建设,提高自身的财务要求标准,才能对各项工作流程更为规范和完善。与此同时还需要定期展开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教育工作,使其能够了解到国家最新的规章制度和要求,最大化地提升职能人员的素养水准,为后续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来说,仅仅展开对人员的教育和培育工作是远远不够的,要对其学习成果进行定期的考验。例如,将其平日的绩效水准与其学习水准相互挂钩,对其培训的成绩进行评点,如果出现较大的偏差则适度给予惩罚,必须要有一个完善的考核制度,帮助企业职能人员加强对财会工作的意识。

6.财会内部控制过程全面实行责任追究制。

在单位内部的财会制度建设上,必须要建设专门的责任制度,做到财务目标与负责人的一一对应关系,并建立起专门的责任追究制度,与其最终的年末考核相互挂钩。除了追究制度以外,事业单位应当结合实际情况建设专门的奖惩机制,对不严格根据财会制度执行的员工或负责人,以及出现重大财务问题或事故的工作人员,对事业单位的正常流转产生负面影响的问题,进行通报批评以及第一时间的整改,根据其情节的轻重缓急问题进行准确的分析,对待情节较为严重的人员,可给予扣除奖金、降级或其他惩罚。针对事业单位的财务审核部门,应当予以准确的内审机构,避免出现同级别互相监督的情况。在事业单位内部需要组建一批有经验、有能力的职能队伍,专门进行履职和审查的工作,一旦发现潜在的财务问题或隐患,需要第一时间进行整改。内部监督审查的力度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当适度加强,尤其是在年尾、年终等时期,除了对内部的自查审查以外,还需要扩充对事业单位的外部财务情况进行了解,包括预算投资、政府采购等,通过完善的监督管理工作,为解决事业单位的缺陷打下坚实基础。

7.借助业财融合手段实现内部控制。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所使用的信息化平台相对较多,但其各自保持相互独立无法共同使用,常见的平台有“三公经费监管平台”、“政府采购平台”、“固定资产管理平台”、“用友政务”、“部门预算编报系统”、“国库集中支付系统”、“单位业务管理系统”等。作为事业单位为了进一步加强财会工作的便利程度,就需要将不同的信息平台集成化处理,使其能够与本单位的财会工作形成合力,解决不同工具相互不兼容的问题,降低自己的财务成本压力。在搭建的过程中可以与其他的单位或部门相互联动,从而降低自己的建设难度同时,便于将整个事业单位的部门进行整合,实现业务链的深度融合,为长远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内控信息化建设前单位首先开展内控管理咨询,根据咨询结果形成一个统一的标准化的模式,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将其固化为信息化系统初始标准,最后将优化的流程、权限、标准等内控措施嵌入到单位的信息化系统中,要优化目前事业单位在财会工作上的不足和问题,保证流转正常的同时,高效处理潜在的问题或风险。信息化平台搭建要求如下:首先,信息化平台的搭建应当高效、科学,始终以便于操作和准确安全为首要任务。其次,信息化系统应当加强智能水平,如自动化进行金额的核算等,从而降低人为原因造成的数据错误。再次,信息化平台的安全性应当保证,避免信息泄露。最后,信息化平台要开放监控功能,避免出现人工漏洞造成财务问题。

四、结束语

总之,通过以上分析,结合事业单位各项工作开展实际,研究了提高事业单位财会内部控制水平的有效对策,作为新时期事业单位工作人员,要树立正确的工作认识,应不断学习先进的财会内部控制管理方案,加强实践应用研究能力,构建更加完善的财会内部控制体系,促进事业单位全面发展。希望通过实践探索,能加强事业单位财会内部控制研究水平。

猜你喜欢
财会行政事业单位
行政学人
中小企业管理型财会人才培养策略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行政调解的实践与探索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企业财会内控监督机制的现状与思考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2017年全国商务财会学术论文获奖名单
行政为先 GMC SAVA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