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中预拌混凝土技术的质量管理要点研究

2022-02-05 13:05彭望春姚建民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2年6期
关键词:强度混凝土建筑工程

◎彭望春 姚建民

随着我国城市建设速度的不断加快,建筑工程的规模也随之扩大,在施工中预拌混凝土技术较为常见,其自身质量与应用效果较现场拌制的混凝土质量更好,针对大型建筑工程能够在施工中实现大批量生产,从而加快工程建设进度。基于此,本文对预拌混凝土技术进行探讨,结合现阶段建筑工程要求和实际需要提出了质量管理的具体策略,以期能够为其他建筑工程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前言:

近些年中我国人民经济收入水平显著提升,群众对工程项目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工程建设若想契合时代发展,必须要从技术与管理方面入手。预拌混凝土在现阶段的建筑工程中普遍使用,能合理应用不仅能够提高工程的整体质量,且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建设进程,提高项目的综合效益。因此,在实施中应对技术质量管理加大力度,下面将对此进行相关论述。

一、建筑工程施工中预拌混凝土技术概述

1.预拌混凝土技术概述。

预拌混凝土是在工厂内将水、水泥、粗骨料、细骨料、添加剂等根据使用要求按比例拌和,随后运输至施工现场进行应用,且从生产到投入使用全过程控制,而施工单位在施工前与施工后进行验收,施工中对预拌混凝土进行振捣、浇筑与养护,严格按照流程标准执行,保证工程质量稳定可控,为建筑工程后续投入使用提供保障。

2.预拌混凝土技术应用。

预拌混凝土可以将其定义为一种商品,但在应用前其仍然是半成品,为此需要注重全过程控制,在专业化分工下明确各环节责任,提高技术的应用效果。预拌混凝土虽然在出厂前已经进行了全面验收,但在运输过程中仍然可能出现质量和安全问题,为此在现场施工前必须进行二次检测,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及耐久性等,满足项目使用要求,从而为后续施工提供保障。

二、建筑工程施工中预拌混凝土技术的影响因素

1.材料影响。

材料对预拌混凝土质量的影响较大,如原材料选择不当则可能导致强度无法满足项目需求,后续使用中出现裂缝等各种质量问题。为此预拌混凝土厂家在生产过程中,应对水泥、骨料的规格和使用量等进行严格的控制,且所使用的水必须为不含有其它杂质的用水,添加剂必须有合格证书,且适量,从而全方面提升预拌混凝土的生产质量,为后续施工提供质量保障。就目前情况来看,仍然有部分厂家在预拌混凝土过程中,通过降低和减少部分材料品质以此减少成本,最终影响预拌混凝土的质量。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对于此类问题的重视和管理,严格杜绝此类情况的发生。

2.配合比影响。

预拌混凝土配比与后续应用质量息息相关,为此在配比中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合理添加水、水泥、粗骨料、细骨料、添加剂等,保证所有材料都能够有效地融合,从而进一步提升预拌混凝土的质量。在进行预拌混凝土生产的过程中,如果加入较多的添加剂或者矿物质,那么混凝土将会更快的成型,搅拌也比较容易,但是一些预拌混凝土生产单位,为了提升预拌混凝土生产的效率,盲目的加入添加剂,并没有对混凝土的性能进行仔细的分析,导致添加剂的比例不符合要求,从而影响预拌混凝土的耐久性。

3.检测影响。

现阶段部分厂家在正式生产之前不重视对各种机器设备的检测,在预拌混凝土生产过程中时常出现机器故障,使得在生产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检测偏差,还有企业因缺乏机器检修与维护,导致混凝土生产难以满足质量要求,合格的预拌混凝土投入使用,则后续应用也会随之埋下风险。因此,在进行预拌混凝土生产前需要开展多方面检测工作,从设备仪器方面入手,避免因此而影响预拌混凝土质量,使最终生产加工能够切实满足质量要求,避免不合格的预拌混凝土出现。

4.人员影响。

施工作业人员作为主体部分,其个人水平对预拌混凝土质量具有重要的影响,但现阶段部分生产人员并没有接受过专业的培训,因自身素质水平较低导致工作中经常忽略一些细节问题,出现配比不合理、检测不到位等问题,如在碱含量分析中无法明确外加剂的适应性,最终在出场后质量达不到相应的标准,难以投入项目中使用。除此之外,不对施工人员个人能力进行提升,作业流程与工序较为传统,难以契合时代需求,为此必须加大培训力度,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以此保障预拌混凝土的最终质量,最大程度上降低人员影响。

三、建筑工程施工中预拌混凝土技术的质量管理要点

1.明确检测标准。

对于材料组成、养护条件、施工工艺均相同的水泥混凝土,其强度还会受到试验条件的影响。在实验室环境下配制混凝土时往往要细致筛选砂石料并严格控制砂石含泥量,因此在实验室条件下试件强度基本能够达到强度要求。但在施工过程中,受到现场条件影响,在拌和、振捣、运输及养护阶段可能因操作不当而降低了混凝土的强度,导致施工后难以达到试验标准。

2.注重生产管理。

所有进场的原材料进行生产管理,保证所有的材料的质量证明皆可以追溯源头,以此明确生产加工中的责任,选用强制式搅拌机时间需要控制在30s以上,如对于堆砌场则需要搭配相应的设施,不同规格的砂石材料分开堆放。同时,搅拌站每月均应进行自检,其中包括自身资质检查、机械设备检查、生产线检查等方面,在生产后必须进行质量监督,保证全过程皆符合预期要求。

3.强化材料运输。

搅拌车装料前需要做好检查,且需要在运输前做好清污,而运输中则需要进行相应的保护,在车头挂上相应的强度等级牌,全程保持运输平稳,避免行进过程中出现剧烈颠簸而导致预拌混凝土离析。同时,装料运输搅拌罐应保持慢速转动,特殊天气则需要做好保温与防水控制,运输全过程需要确认施工地点、工程部位和强度等级,避免因运输因素而影响最终的施工质量。

4.突出管理责任。

预拌混凝土企业应建立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责任人和质量管理制度,其中包括出厂检验管理、运输管理等方面,配备专业技术人员全过程落实相关制度,确保质量稳定可靠。对于交货检验管理、售后服务管理等方面,则需要明确相关责任人,全过程以质量安全体系作为支撑,且在体系管理中也需要设置相应的应急预案,出现异常情况时能够启动相应预案来减少损失,以此做到全过程可控。

四、建筑工程施工中预拌混凝土技术的常见质量问题

1.变形问题。

变形问题可能会导致混凝土出现裂缝,该问题出现的主要原因在于模板未支撑在坚硬层或支撑松动,由于在安装时工作不到位使得螺栓无法打紧,最终棱角处的混凝土水分大量流失后导致砂浆和石子离祈。同时由于施工前在钢筋较密的部位振捣不到位,未按照操作规程分层下料导致模板爆裂或产生巨大形变,最终拐角混凝土的水化效果不佳,导致混凝土浇筑质量差,整体建设强度大打折扣。

2.表面不平。

表面粗糙还有钢筋裸露在外等现象较为常见,混凝土表面不平整会严重影响整体质量,出现该问题的原因可能由于水泥、石子、砂等原材料配比不当所导致的,且可能因水添加比例过大造成砂浆少,最终出现表面不平整的问题。同时混凝土在浇筑中没有用刮尺刮平,模板未支撑在坚硬层或者是所用支撑面的面积不够,最终会出现表面不平整的问题。

3.强度不足。

在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中质量管理十分重要,如在使用时发现的混凝土的强度不够,其原因在于混凝土的配比不准确,原材料的质量较差;水泥存放的时间过长或存放位置太过阴潮,使各材料的比例失衡。由于受到外力的撞击或是保护不佳,在混凝土终凝后会出现缺棱断角的现象,同时一些钢筋的预埋处或者较密集的地方浇筑不当,也会导致最终强度不足,在后续施工中需要对此加大关注。

五、建筑工程中的预拌混凝土质量管理措施

1.加强原材料选择。

原材料的质量对于预拌混凝土质量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水泥材料的品种、型号选择过程中,科学结合施工现场环境情况和设计规范要求,对粗细骨料的相关材料参数进行全方面检测。在此基础上要把好原材料进厂的质量关,搅拌站坚守质量验收底线,按照相关的标准严格执行,不合格的材料坚决拒绝使用,搅拌站要保留多个供应商,具备优质条件的供应商列为首选,在波动时有更多选择的余地。同时,需要对多种材料应用进行把关,如砂石的含泥量超标,可通过水洗的方法予以解决,在此过程中也需要调整好级配,控制水洗生产线、分类搭配等,为保证应用质量奠定基础。预拌混凝土外加剂的质量也是影响混凝土质量的重要因素,选择市场信誉较好的供应商,以此提升预拌混凝土的配置符合技术标准的要求,对于加入外加剂的预拌混凝土,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增加其搅拌的时间,提升预拌混凝土的强度和质量,防止风险问题的出现。

2.控制混凝土配合比。

上述工程在初始阶段仔细检查原材料的质量,避免因材料原因而改变混凝土级配,要求全过程在监理工程师现场监督下进行取样送检。在混凝土生产中必须对原材料进行质量控制,监理工程师应对试验的结果进行严格审查,并在确定预拌混凝土的具体配置比例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混凝土配合比由实验室通过实验确定,应该具有施工要求的和易性,且必须提供合格的水泥、砂、石,达到合格要求才能做出合理的配合比,最终符合设计和验收标准。优良的粘聚性与保水性能够避免出现离析与泌水情况,因此应按合理设计配合比,将设计配合比换算为施工配合比,要及时检查原材料是否与设计时原材料相符,包括粘聚性、流动性、保水性等多种性能,且在此基础上需要关注拌和混凝土的和易性,从而避免离析现象出现而产生严重质量问题。预拌混凝土配置完成后,还应对其进行表面密度、水灰比、水泥量、耐久性等功能参数的检测,严格按照流程标准执行,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优化调整,提升后续混凝土施工作业的质量和效率。

3.预拌混凝土检测。

建筑工程预拌混凝土原材料检测,需重点考虑原材料的组成成分,主要是水泥、砂、石、水、添加剂等,开展检测工作主要是对各成分含量、配比等控制,才能保证混凝土的质量效能。

(1)水泥检测。

以《预防建筑工程碱骨料反应技术条例》为标准要求,水泥检测要点是其强度与安定性。尤其是在其硬化后,标准要求是混凝土强度与抗压强度成正比,水泥强度变化会影响到建筑工程混凝土强度,必须要在水泥检测工作开展前就对相关标准要求详细分析与掌握,综合性考虑混凝土的收缩性、和易性等,也需把此环节中所产生的信息数据详细记录,为后续质量控制提供参考依据。

(2)用水检测。

考虑建筑工程预拌混凝土中水自身属性,检测要点是酸碱程度,影响质量的因素是水中矿物质、酸碱度,一旦忽视则后续技术参数也无法满足项目预期要求。因此,需监管部门与检测部门能对原材料的用水检测工作引起重视,分析建筑工程预拌混凝土生产中的用水情况,控制水矿物质与酸碱度,只有对用水状态全面掌握,才能满足建筑工程的施工要求。

(3)材料检测。

依据《建筑施工技术规范》技术要求为检测依据,结合具体的技术要求详细分析,保证砂石针片状、压碎值、粒径等满足项目建设需求。在采购前、运输中、施工前均能跟踪化检测,可应用大数据技术、计算机技术等创造智能化管理平台,能把各阶段的检测数据及时上传与储存,为后续工作有序开展提供有利条件,并为建筑工程稳定发展奠定基础。

4.把控各生产环节。

预拌混凝土生产应对各个环节进行严格控制,搅拌工作应采用效率较高、性能较好的搅拌设备进行作业,运输工作应考虑天气因素、时间因素、道路因素等对于混凝土质量的影响,采用有效的预防措施,保障预拌混凝土运输的质量。施工人员应加强关注预拌混凝土的塌落度情况,存在问题应及时通知混凝土生产厂家,对预拌混凝土进行有效调整,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控制浇筑的厚度,确保振捣的频率和距离符合技术规范,避免过振和漏振问题。同时,应在生产环节中健全现场管理制度,密切关注预拌混凝土加工的全过程,避免使用不符合规定的材料,按技术规范进行浇筑,保证每项工程都处于质量稳定的状态,为后续应用提供基础保障。

5.浇筑与养护。

混凝土质量不仅要注重外在表现,且需要注重浇筑与养护的整体性,如浇筑存在问题不仅会出现变形、移位等问题,且可能出现蜂窝麻面等质量缺陷。混凝土的浇筑振捣成型是施工的主要环节,首先保证材料质量符合工程规定要求,拌制时发现温差过大要及时覆盖养护。在实际建设中必须加强早期养护,用塑料膜、草垫等覆盖,控制混凝土内外温差,避免后续建设中出现裂缝等问题。承重模板要求在浇筑过程中,需要将混凝土本身的内外温差在20℃以内,避免较大面积的蜂窝、麻面和露筋,并检查混凝土构件拆除承重模板后是否达到相应强度等级,以此有效提高混凝土结构的抗拉能力。浇筑一旦发现问题需要停工检查,待问题解决后再进行后续施工;而养护则需要掌控养护温度、湿度和养护时间三方面,不符合规定的部分拆除重建,以此提高建设质量。

6.预拌混凝土验收。

根据预拌混凝土的使用划分施工段,严格根据验收标准进行,为了保证混凝土的质量,在实际验收时根据混凝土的使用流程进行规划,包括项目名称、施工单位、需求方和供应商,所有内容都需要保证规范。上述工程在工程验收环节,由管理人员对预拌混凝土进行检查,要求依据设计单位对混合料的规定,选用强度性能更高的水泥与集料,掺入1%比例的减水剂增加混凝土强度,后续检测严格遵循流程,确保结果能够反映混合料质量真实情况,避免后续运行出现异常情况,使预拌混凝土管理能够贯穿全过程。验收工作与最终混凝土的质量息息相关,为保证工程的正常推进,上述工程结合规定有序开展验收,反复对混凝土质量进行检查和验证,最终施工未出现任何质量和安全问题。

结束语

预拌混凝土在现阶段的建筑工程中普遍使用,,其自身质量对于后续建筑工程质量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为此应进行充分的研究和分析,加强混凝土原材料的选择、混凝土配合比的控制,采用有效的预防措施,注重全过程控制,在专业化分工下明确各环节责任,以此进一步提升预拌混凝土的使用质量。

猜你喜欢
强度混凝土建筑工程
混凝土试验之家
建筑工程技术管理模式创新探索
关于不同聚合物对混凝土修复的研究
造价预结算在建筑工程中的审核方式及应用实践
建筑工程预结算审核中常见问题分析与处理
低强度自密实混凝土在房建中的应用
隔震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混凝土预制块模板在堆石混凝土坝中的应用
混凝土,了不起
Vortex Rossby Waves in Asymmetric Basic Flow of Typho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