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路径探析

2022-02-05 10:10唐炼文
旅游纵览 2022年12期
关键词:产教专业课程校企

唐炼文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湖南株洲 412000)

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主要以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为目标。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人才培养的目标也相应提高,不仅要求高职院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教书育人全过程,还要求高职院校培养具有爱国情怀、理论功底扎实、实践技能突出的技术技能人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承担着时代赋予的重任,但随着旅游业不断发展,服务规模越来越大,在各地旅游人次不断增加的同时,旅游专业人才缺失的问题日益凸显。因此,国务院在2017年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职业院校的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也在不断改革,然而依旧缺少特色,未能与现代人才需求培养的目标实现“零接轨”[1]。为此,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应当深入改革,提升学生专业技能,以专业课程为切入点,探索产教融合背景下专业课程改革的新路径,为我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保障[2]。

一、产教融合在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改革中的意义

(一)推动人才与产业有机融合

产教融合视角下,旅游类专业课程改革应以就业为导向,实施“校企联动式课堂”教学改革,探索适合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打造“动态、合作、高效”的专业实践课堂,注重实践教学与岗位职业标准的融合,整体提升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岗位适应能力。同时,推动人才与产业有机融合,可以让学生在企业专家的指导下按计划、有目标地开展专业实训,使学生习得的实践技能和企业的需求一致,这样学生入职后马上就能适应工作岗位,既为用人单位培养了合格人才,又节省了岗前培训成本[3]。

(二)产教深度融合的实践路径

课程教学工作是学校教育的中心工作[4],“产教融合”理念贯穿于课程教学改革的各个环节。可以根据对应岗位的要求进行课程教学改革,第一,从教学环境开始创造良好的旅行社实践环境;第二,从教学内容入手,根据岗位需求,进行课程重构,培养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第三,以专业教师的实训能力为中心,采用“请进来”“送出去”的方式,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师这3个方面的课程教学改革是实施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的主要途径。

二、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教学的现状调查

(一)高职旅游类专业课程的教学现状调研

设计调查高职旅游类专业课程教学的问卷,在问卷中综合设计25个典型问题,包括专业实践课和理论课的占比、校企合作情况、人才培养、教学评价等方面,调查当前高职旅游类专业课程的教学情况。采用随机抽样方式,对株洲市职教城3所职业院校的旅游类专业641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有大一学生205人,大二学生395人,大三学生41人。通过网络匿名的方式进行在线调查和数据分析,以此分析当前高职旅游管理专业课程的教学现状(见表1)。

表1 高职院校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现状统计表

(二)高职旅游类专业课程的教学现状调研问卷分析

第一,在专业课程的理论和实践课时安排方面,48.67%的学生认为学校课程以教学理论学习为主,实训课为辅;只有18.25%的学生认为理论课与实训课的比例是相当的;在调查中,没有学生认为学校课程是以实训为主,理论知识穿插其中的产教融合新模式;33.07%的学生认为大部分时候都在教室学理论,几乎没有实训课。以上数据分析说明实训课的安排没有得到重视,理论课时安排过多,专业课程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失衡,呈现“学问化”趋势[5]。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中理论课与实训课的课时安排还需要调整。

第二,在专业课程与实践侧重方面,35.88%的学生认为学校培养目标侧重于就业方面;26.52%的学生认为学校培养目标侧重于升学;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也是对专业能力的一种检验,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也是提高就业率的保证,24.18%的学生认为学校更重视这一方面;参加技能大赛也是提升技能的有效方式,但是只有13.42%的学生认为学校重视这一方面。

第三,在校企合作开展效果方面,校企合作的效果不甚理想,只有12.95%的学生认为实现了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54.60%的学生认为校企合作只是在实习等方面有合作;19.34的学生感觉有合作,而且合作领域很宽泛;13.10%的学生对校企合作的情况不了解。

第四,在组织专业课程与教学方面,绝大部分学生认为课程与教学应该以企业具体的岗位需求为导向。从调查情况来看,60.84%的学生认为在组织课程与教学时应根据企业具体岗位需求;32.91%学生认为在组织专业课程与教学时应以综合素质能力的培养为主;1.87%的学生认为至少要按照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来组织课程与教学内容;4.37%的学生认为应以理论基础知识为主,理论教学更重要。

第五,在实训课是否能为进入企业实习提供基础这一问题上,65.52%的学生认为实训课的效果不佳,学生实操水平不足,需重新学习;14.82%的学生认为实训课的效果一般,学完以后还是不具备企业实习的基本能力;仅有18.88%的认为学校的实训课效果较好,达到了既定目标,经过实训后学生具备进入企业实习的基本能力;另有0.78%的学生对自己通过专业课程的学习是否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能不确定。

综上所述,本研究通过对641名职业院校学生的问卷调研及分析,初步了解职业院校旅游类专业课程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问题主要有理论与实践教学失衡,不能满足实际岗位需求,缺乏行业工作经验,岗位适应能力弱等。学校在专业课程实施方面没有达到国家人才培养方案里面的相关 规定。

三、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旅游类专业课程改革的路径探索

(一)课程优化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职业学校和旅游企业应积极合作,制定符合行业需求的课程体系,培养专业人才[6]。应以课程优化为切入点,科学设置课程教学目标,凸显产教融合理念,结合学生实践需求,探索学生专业能力、从业岗位职业素养与实践课程之间的关联性,以此来实现学生岗位适应能力和胜任力的提升。由此,专业课程体系可基本分为基础、专项、综合3个阶段,以旅游产业需求为人才培养导向,涉及成长所需的知识素养及能力实践教学环节的科学化建设等内容,从而优化学校的专业教学过程(见图1)。

图1 产教深度融合课程体系图

(二)设计教学模块

要想激发学生对旅游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的学习兴趣,教学模块的设计非常重要,因此要融入产教融合理念,在教学“做理实一体”理论的指导下,增加实践教学环节,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3]。教师团队应制定“校企联动式课堂”实施性教学计划,在计划中突出“校企联动式课堂”的实验课、示范课、观摩课的相关要求和具体的时间安排。任课教师应在学期教学计划和日常教案中体现“校企联动式课堂”内容和具体的教学目标、课堂组织形式、操作方法等。

在实施的具体过程中,应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任务驱动与角色扮演的教学方法,实施“过程-课前”研讨,制定教学方案,企业技术骨干与校内骨干教师合作开展理论教学与技能实训。校内教师布置课堂学习任务,负责专业理论及基础知识教学,组织教学成果分享与交流;企业技术骨干教师负责专业技能实训指导及点评。

(三)促进“校-企-行”实训基地建设

引企入校,由校内专业教师、旅行社业务骨干等组成核心团队,学校专业教师通过与行业、旅游企业专家研讨,针对企业的需求培养人才,指导学生参加多轮、多批次的“练岗、试岗”活动[7]。在理念上要符合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总体要求,在实践上要突出职业教育的4个有效对接,应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可操性,提升学生与老师的业务能力,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

高校应创新校企合作的内容和途径,丰富校企互动的内涵。高校和相关企业应本着共育人才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探索适应旅游新时代的人才培养模式,在实践中不断推广,实现“旅游企业参与学校教学全过程、学校服务旅游企业生产”,从而实现专业与产业“零”偏差,人才培养与旅游企业需求“零”距离,离校与入职的“零”磨合的高职旅游管理专业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模式[5],产生良好的育人效果和社会效益,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猜你喜欢
产教专业课程校企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电大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改革探讨——以福建电大为例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中美综合大学在音乐专业课程上的比较与启示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