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策略研究

2022-02-05 10:10
旅游纵览 2022年12期
关键词:青海省青海旅游业

朱 蕊

(河南科技大学经济学院,河南洛阳 471023)

引言

2018年,青海省委第十三届四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的若干意见》,从青海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作出了坚持生态保护优先、推动高质量发展、创造高品质生活(以下简称“一优两高”)的战略部署。这是一个顺应时代发展的智慧抉择[1]。青海旅游业的发展既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也能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青海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古老而又神秘的文化资源,使旅游在新时代成为推动工业升级的新推动力,吸纳就业的新渠道,旅游业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所处地位和所起作用越来越突出。因此,促进青海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是青海建设旅游强省和青海“绿色崛起”的不二选择。基于此,本文在分析青海省旅游产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梳理青海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关建议,以推动青海旅游高质量发展。

一、青海省旅游产业发展现状

(一)区位概况

青海省,简称“青”,地处中国西北腹地,省会西宁,面积有722 300 km²,地形整体上呈现出西高、东低,南北高、中部低的特点,海拔在1644~6851 m, 地跨黄河、长江、澜沧江、黑河、大通河5大水系,被誉为“江河之源”和“中华水塔”。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青海省常住人口592.4万人。青海省内民族众多,其中少数民族有藏族、回族、土族、撒拉族和蒙古族等。

(二)旅游消费

旅游产业是我国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刺激消费并且带动当地的经济增长,推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青海省依托国家级旅游资源和省级旅游资源,倾力打造国际旅游资源品牌,当地的高原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夏季旅游优势凸显,生态旅游资源众多,类型多样,形成了多元化旅游资源体系,“夏都”青海和“大美青海”的旅游形象深入人心。“十三五”期间,青海省旅游产业也步入了跨越式发展的新阶段[2]。2016年,青海省发布了《青海省“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要大力提升产业发展水平、持续打造“大美青海”品牌、培育壮大旅游行业规模、着力推进幸福旅游事业、充分释放综合带动功能五大战略目标,努力建成旅游 名省。

近年来,青海省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旅游基础设施与重点景区建设工作,着力促进对外开放与区域合作,强化对外旅游的宣传推介,强化旅游行业管理等,使青海旅游业保持较快发展势头,2019年青海省国内旅游收入559.03亿元。

1.青海旅游总收入以及占青海GDP比重状况

2014—2019年,青海省旅游业收入及其在全省GDP中的占比保持了持续稳定增长的态势。2019年,青海省国民生产总值是2 965.95亿元人民币,比2014年增长1 118.23亿元;旅游业总收入占全省GDP的18.9%,比2014年旅游业总收入翻了一番以上(见表1)。

2.青海旅游业游客人数及收入状况

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青海省旅游客源市场范围不断拓展,旅游业总收入也在持续增长。 2014—2019年的青海省旅游业游客总数及收入状况情况如表2所示。2019年,青海旅游业已接待游客5 080.2万人次。

表1 2014—2019年青海省旅游总收入及占青海省GDP的比重

表2 2014—2019年青海省旅游业游客总数及收入状况

(三)旅游资源

青海省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独特的自然景观和深厚的人文民俗,使其具有推动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的独特优势。青海是世界著名的高原旅游省份,三江源、青海湖、可可西里等旅游资源在全国,乃至全球都是独一无二的[3]。根据《青海省统计年鉴2020》统计数据,截至2019年底,青海省可供游览的A级景区共有115个,其中,5A级旅游景点有塔尔寺、青海湖、互助土族故土园旅游区3个,4A级旅游景点有青海省博物馆、门源百里油菜花海景区等25个,3A级旅游景点有西宁市人民公园、西宁市东关清真大寺等69个,2A旅游景点有石沟寺景区、水峡景区等18个。

二、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

(一)旅游产业要以创新为发展动力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通过创新制度,可以增强企业的主导性,优化资源配置,增强旅游产业的活力;创新产品类型,可以充分发挥市场的消费潜能,适应市场的消费需要;创新旅游营销方式,可以更好地顺应旅游消费的需求和规律,拓展旅游市场,促进旅游业的发展。要想促进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应在创新的驱使下,大力推进“旅游+”和“互联网+”,发展“双创”,创建“双+双创”旅游示范省,综合提升旅游业的创新能力、发展能力和竞争力[4]。

(二)旅游产业要坚持绿色发展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要推动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保护好当地的生态状况,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要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发展旅游业,以绿色发展为主体,提倡绿色消费、绿色旅游,让旅游业成为真正可持续发展的优势产业。要充分认识生态环境与人文环境的重要性,做到开发与保护并重,在开发的基础上保护,在保护的过程中开发,不能因为开发旅游产品,盲目地破坏生态环境,不能只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生态和环境效益,做到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的协调发展。总之,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生态环境,保护好生态环境,才能保持旅游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三)旅游产业要坚持“走出去”

加强“一带一路”的国际旅游合作,继续推进“走出去”,积极拓展海外市场;建立务实高效、互联互通、互惠互利的区域旅游合作主体;加强与国际旅行社的交流和合作,提高旅游的合作水平;进一步完善我国旅游的对外开放政策,坚持“走出去”,以大开放带动大发展,推动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旅游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旅游业,将极大地推动青海省社会经济的发展,对青海省文化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三、青海省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青海省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资源与民俗文化资源,但是青海省旅游产业发展起步比较迟,发展的根基比较薄弱,发展过程中一些问题和矛盾较突出。

(一)核心产品竞争力不强,产业链不完善

青海省5A级景区数量少,旅游服务水平与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提高,缺乏高品质旅游产品,旅游线路特色不明显。旅游资源利用率不足,产业配套设施相对薄弱,旅游特色餐饮、旅游商品、休闲娱乐等服务功能尚未完善,淡、旺季旅游差异明显,地方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不紧密。旅游接待水平,特别是国际接待能力不足,高档星级酒店数量比较少,不能满足游客的多层次需求。旅游产业的空间集聚程度不高,产业投资水平低,缺乏能起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旅游产业链比较薄弱。

(二)专业人才匮乏,从业人员素质较低

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大量专业人才。专业人才匮乏,从业人员素质较低已经成为制约青海省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原因。青海省内高校基本都开设有旅游管理专业,但是旅游专业、外语专业和历史专业相融合的复合型人才紧缺,学习相关专业的学生在毕业后很少从事旅游行业的相关职业,造成了高校培养的专业人才的流失。青海旅游行业的从业人员以当地人为主,受教育程度较低,对青海的自然地理和人文景观的了解不够全面,对慕名前来青海旅游,想要深入了解青海的外地游客的旅游体验造成一定的影响,游客只能走马观花地进行游览。

(三)对外宣传力度不够,景区吸引力不足

宣传可以使景区的知名度快速提升,吸引游客前来游览观光,进而发展当地经济。青海旅游景区吸引力不足,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其总体的宣传力度不足,宣传内容还停留在“游”的层面上。旅游项目、旅游配套服务、特色民宿、风味小吃、纪念产品等方面的宣传内容较少,宣传力度不够,使得景区的竞争力和吸引力不足。另一方面,青海旅游产业的宣传方式缺乏创新,对传统媒体和网络的依赖程度较大,景区同质化严重,缺乏特色营销。不管是地方政府还是相关企业,都把宣传营销的重点放在旅游景区免门票、淡季门票打折等活动上,大多选择报纸、电视、网络等渠道,通过投放广告、宣传片、特价门票等方式吸引游客,却没有改变观念,从整体形象提升、文化品牌建设、知名度提升、IP塑造等方面进行推广。

四、推动青海省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

(一)深化产业融合,完善产业链

目前,青海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应优先解决产业深层融合的问题,即突破产业渠道和互动形式融合的局限,开展更深层次的资源合作、产品开发合作等。在旅游产业融合发展中,应构建更完整的产业链和共享市场,消除产业间的冲突,同时强化产业内部产品的精品化和内涵性。旅游产业发展要充分发挥青海文化特色优势,创造精品旅游产品的同时,注重把控组合产品核心文化服务和核心旅游休闲服务所占比例,维护消费者的良好感受。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能够帮助企业摆脱对文旅融合活动的依赖,推动产品设计创新、资源流动,拓展更深层次的合作,这样不仅可以丰富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产品种类,还可以开发多元化的衍生产品,最终促进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市场规模的同步扩大[5]。旅游产业结构的优化有利于各涉旅行业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合理的产业结构不但能提高产业内部的发展水平,促进各产业协调、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

(二)加强专业人才培养,提高从业人员素质

人才是发展之基,青海旅游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人才的大力支持。首先,青海省内高校应立足本地旅游产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开设旅游管理、英语翻译等专业,增加旅游英语、当地历史文化等相关课程,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文化修养;应鼓励学生考取相关旅游资格证书,使学生做到毕业持证上岗,提高就业率;应积极联系周边文化旅游景区、博物馆,让高校学生积极参与志愿讲解活动,充分利用周末时间进行社会实践。其次,高校应加强与旅游企业的校企合作,加强对旅游行业的专业人才的培养。高校应积极与各大高校签订有针对性的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实习基地,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习场所,如旅游团接待、景区讲解等。最后,旅游企业应逐步建立起有效的选人、用人和人才激励机制,不断提升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能力和素质,营造良好的用人环境,做好旅游人才再教育工作,创造一个有利于员工发挥积极性、创造性的良好环境。对于新员工,企业要进行入职培训,使其理解岗位责任和服务观念,提高员工的服务意识。同时,定期组织员工进行专业知识、技能、语言表达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培训,培养一大批创新意识强、业务精、素质高、能力强的现代复合型旅游从业人员。

(三)加大宣传力度,创新宣传模式

一方面,青海省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要转变传统的文化旅游宣传方式,增加新媒体和户外媒体宣传方式。在微博、小红书、抖音、快手等线上平台开通青海省旅游宣传官方账号,加大对景区游览项目、配套服务、特色民宿、风味小吃、纪念产品等内容的宣传力度,制作旅游题材的微电影、小短剧,有效推送实时旅游信息,吸引游客前来游览。另一方面,青海省要根据不同景区特点塑造文化旅游IP,打造自己的文化品牌。旅游IP代表着旅游景区的形象,是旅游景区的重要标签。例如,神话IP,西王母瑶池、塔尔寺、青海湖、二郎剑、日月山、玉树晒经台、轮子秋等一系列景区都和青海当地的神话传说有关,将神话传说与景区介绍相结合,可以增加景区的趣味性,帮助游客了解当地的传统文化以及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同时,可以在此基础上举办具有当地特色的草原音乐节、赛马大会、民俗文化节、“神话人物cosplay”活动、文化展览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吸引年轻游客关注,再通过投放短视频等传播方式加大旅游宣传力度,加深游客对景区特色文化的印象,从而形成青海独具特色的旅游文化品牌。

猜你喜欢
青海省青海旅游业
云南出台20条措施,加快旅游业恢复
大美青海
中国旅游业2017的风往哪吹?
青海行七首(录二)
落实“四个扎扎实实”展现开行使命担当——国家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
青海 管放相宜 渐入佳境
青海省交通运输行业数据中心节能探索
青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科协青海省自然科学优犁匆圈独砰审和勤加祛的通知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第二届青海省质量奖的授奖决定
青海“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