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共产党人取得事业成功和胜利的不竭源泉

2022-02-06 15:25杨建彩李红英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8期
关键词:理想信念信仰马克思主义

□杨建彩 李红英

中国共产党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历经何种磨难,始终打不倒、压不跨,并坚定自信、带领人民一往无前,取得非凡和举世瞩目的成功及胜利,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坚定理想信念、严明组织纪律、坚实的群众基础和勇于自我革命的优势所在。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由弱变强,带领人民完成各种艰巨任务,创造一次又一次的奇迹,就在于始终坚持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指导旗帜。马克思主义是被实践证明的真理,是我国各项事业建设的科学理论指导。鸦片战争后,我国外受帝国主义侵略,内受封建主义毒害,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山河破碎,生灵涂炭,一穷二白,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苦不堪言,面临前所未有的苦难。为改变现状,无数仁人志士不屈不挠,进行了英勇斗争,但所有的斗争和探索都以失败而告终,都不能为中国找到真正的出路。1917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先进知识份子在各种思潮的反复比较中选择了伟大的马克思主义,中国的革命焕发出新的活力。

我国革命先辈们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在实践中取得了新的创举,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了,我国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毛主席依据当时国家的实际情况首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重大任务,在实践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伟大飞跃。我党带领人民经过不屈不挠的英勇斗争,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从此,中华民族“站起来”了。不断的探索后,我国迎来了历史的转折,邓小平同志领导人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创立了邓小平理论,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我国改革开发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思想指南。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40多年,我国“五位一体”不断完善发展,综合国力大幅度提升,中国实现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历史性飞跃。现在,我们共同迎来了新时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指导下,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党的执政能力不断得到提高,逐渐成为坚强有力的战斗堡垒,我们离伟大复兴中国梦更近,更有信心。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会上郑重宣示:“经过长期的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我国实现了从“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今天虽然取得了伟大胜利,但仍要时刻铭记历史,立足当下,憧憬和发展未来,马克思主义具有持久的生命力,无论何时,我们都要高举马克思主义伟大旗帜,作为我党的建设指南,不断开创21世纪马克思主义新境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众化和时代化,为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努力奋斗。

二、坚定理想信念

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核心,是中国共产党取得胜利的法宝之一。我党自建立之日起就始终坚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体现了党的崇高革命理想信念,昭示着奋斗目标,是追梦过程中视死如归的精神支柱。信仰是最高层次的信念,每一个共产党员都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者,一个伟大的政党不能没有信仰,没有信仰,就等于没有灵魂。正是缘于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坚定信仰,中国共产党由一个组织名词变成了一种精神,形成了坚不可摧的力量,锻造了一个民族,成长了一个国家。“据不完全统计,1921~1949年,我们党领导的革命队伍中,有名可查的烈士就达370多万人”。[2]先烈们用实际行动践行了爱国之心,报国之行,为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战争时期,李大钊面对绞刑架的威逼,无所畏惧,他说:“不能因为你们今天绞死了我,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面对高官厚禄的引诱和死亡的威胁,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中发出:“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这就是共产党人关于信仰的真实写照。和平年代,焦裕禄、任长霞等,更是用行动谱写了信仰的壮丽诗篇。新时代下,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动力。不断涌现出的李保国、张桂梅、黄文秀、黄大发等时代英雄,一面面鲜红的旗帜,传递着源源不断的力量,引领我们不断前进。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中,重点标示出的150个“新中国第一”,正是源自于坚定的信仰,如新中国建设的第一条铁路建成通车、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世界上首次成功培育强优势的籼型杂交水稻等,吸引着大家的目光,令人心潮澎湃。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只有理想信念坚定的人,才能始终不渝、百折不挠,不论风吹雨打,不怕千难万险,坚定不移为实现既定目标而奋斗”。[3]正是因为我们有着一个理想信念坚定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用真理武装头脑,不断实践,我们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大道上,不畏艰险,迎难而上,克服重重困难,有信心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三、严明组织纪律

中国共产党遵循马克思主义建党原则,建立了中央、地方、基层等严明的组织体系,使党成为统一整体的组织优势,有组织、有纪律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强大优势,也是取得胜利的力量所在。通过加强党的组织建设、纪律建设,为党的全面建设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1927年,毛泽东领导了举世闻名的“三湾改编”,开创了“支部建在连上”制度,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建立了严密的党组织体系。党的组织建设能够凝聚力量,严密有序的组织体系,是打败国民党反动派军队,取得三大战役胜利的关键所在,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法宝之一。新时代下,党的组织建设得到不断完善,建立了庞大的人与人的“互联网”,全党上下不断加强联系,强化组织意识,讲纪律,有组织,坚决服从党的一切领导,听从党的指挥,团结一切有利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因素,汇聚磅礴伟力,擘画新蓝图。

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党有党规,不讲纪律的组织干不成大事,纪律严明是我党的独特优势。中国共产党于1927年成立中央监察委员会,专门负责党的纪律监察工作。中国共产党始终注重纪律建设,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根据实际情况,与时俱进制定纪律条例,纪律监察工作,并带头坚决维护,违纪必究、执纪必严,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得到人民的支持,有利于维护我国团结起来建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四、坚实的群众基础

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救人民于水深火热之中,改变了社会的面貌。我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时刻和人民站在一起,苏共因失人心而失天下,惨痛的历史悲剧不能重演,中国共产党人时刻谨记失败的历史教训,更加注重处理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始终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把它作为党的生命线,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与广大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实践中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和爱戴。

人民群众不仅能创造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而且还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中国共产党能够正确认识到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离开人民群众力量,我们不可能取得淮海战役的胜利,更不可能取得革命的最终胜利,毛泽东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4]不同的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主义与我国实际相结合,提出服务人民的深刻道理,把人民利益放在重要位置,作为价值理念,在我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中生动诠释了我们党维护群众利益的实际行动,建党一百年来,我们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幸福感日益增强,人民亲身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好,希望在党的带领下,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继续开展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建设,为取得更大更多的胜利注入更大力量,走向美好的未来。

五、勇于自我革命

中国共产党是一个与时代同进步的政党,我党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高度重视党的建设,不断进行自我革命,克服缺点,保持发展活力。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之处在于坚持科学的指南,主动纠正党内存在的问题,敢于拨乱反正,形成了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优秀品质。在实践中不断激发党内发展活力,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是保障各项事业发展的政治优势,也是取得革命胜利的关键因素。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开发不同时期,我们党一次次的自我革新,避免了错误的继续发生,成功挽救了党和革命道路,在不断革新的过程中找到了适合我国发展的道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它政党最鲜明的政治品质是勇于进行自我革新,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推进党的事业发展,有利于更好地领导人民群众进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谱写新诗篇。

六、结语

新时代下,中国共产党将继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理想信念,以严明的组织纪律谋发展,依靠强大的群众力量,不断加强党的建设,为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胜利而不断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理想信念信仰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2021年9月1日在2021年秋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儿童观
与信仰同行
信仰之光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论信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