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孝文化对生命教育的推动作用

2022-02-06 19:11曲春燕李宝华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22年9期
关键词:孝经生命文化

□曲春燕 李宝华

近年来,在教育领域改革的驱动下,生命教育得以快速的发展。从国家层面来看,《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战略主题”中指出了生命教育的理念,明确了生命教育的重要地位。在相关政策的指导下,不少学校纷纷开展生命教育探索和实践。从个人层面来讲,生命教育关乎人生,学好生命教育知识,有利于认识自我,关爱自我和发展自我。可见,推行生命教育势在必行,但生命教育的推广还面临着许多发展困境以及“如何推广”等社会问题。孝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几千年以来人们一直遵循的道德规范,国民认同性极高,具有浓重的中国式韵味。以孝文化作为切入点,既有利于生命教育推广,增加国民认同感、让生命教育更加“接地气”,同时又有利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命教育。《孝经》作为孝文化的集大成著作,本文就以《孝经》中的孝文化探寻促进生命教育发展的方法。

一、新时代生命教育发展面临的问题

(一)生命教育内涵的两种论争。在当代,对于生命教育的内涵主要存在两种论证,即以“生命问题”为对象的狭义的生命教育和以“关于生命”“通过生命”和“为了生命”的广义的生命教育的两种论争。无论是狭义的生命教育还是广义的生命教育都存在着自身的缺陷。狭义的生命教育对生命问题更有针对性,但存在着教育走在发展的后面的尴尬局面。广义的生命教育有利于指导青年更好地看待生命问题,却容易陷入假大空的地位。想要回答好如何促进生命教育的发展,狭义的生命教育和广义的生命教育一定要区分开来。

(二)在当代网络媒体是导致青少年漠视生命的主要原因。随着科技的发展,信息网络弥漫人们整个生活,每天都要通过网络接受成千上万条信息。但是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娱乐和增长知识的基础上,也在腐蚀着人的价值观。原因主要如下。

1.西方思想的渗入。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文化交融也越来越明显。面对外来文化国人一直采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方法。但一些消极文化却不可避免的或大张旗鼓或隐藏在优秀文化的背后腐蚀着人的思想。据有关研究显示“目前在互联网上,英语内容约占90%,韩语约占5%,其他语种的内容只占到5%”。中央党校庞元正教授认为,“国内外敌对势力利用网络作为意识形态的传播工具,与我们进行着争夺青年,争夺阵地的激烈战斗”。西方的思潮已经在我国体现的非常明显。例如,在新冠病毒抗击疫情之战,中国取得了举事瞩目的成效。而西方一些所谓的强国却迟迟无法解决。西方的人以自由为口号,声称自己拥有的身体和心灵的自由,以中国的旁观者的角度可以看到这样的思想是多么的荒唐。中国青年似乎正在渐渐地处于这样“自由”的狂欢之中。生命的被残害和放弃生命的病态思想已经历历在目,对此,应该思考诸如“我们的身体是自己的,可以决定自己的生死”、我们要时刻维护自己的利益,个人利益至上这样典型的西方言论的可怕之处了。

人人都以这样的思想面对生命,那么国家的未来何在?人类的未来何在?因此,发展具有中国特色的生命教育并将其推广势在必行。

2.暴力杀戮的笼罩。网络上对于自伤、自残以及暴力的现象描写的太过细致,容易导致青少年效仿。在微博、抖音等平台中搜索“自杀”便会出现成百上千的信息。一旦出现刑事案件,短视频以及相关信息介绍就会极为详细的解释刑事案件的成因,嫌疑人利用什么样的武器,运用什么方法将被害人杀害等细节。与此同时,网络游戏的逐渐“全民化”,吃鸡等游戏都是以“杀人”为目的。长期沉迷在这样的环境中,在现实中受挫的情况下,很可能就会爆发使游戏成为现实的蓝本。在这样充斥着杀戮的环境之下,成年人甚至受其影响最终走上犯罪的不归路,更何况是心智尚未完全、三观还未真正确立的年轻人了。

(三)社会性的忽视导致生命教育的匮乏。时代正在呼唤着用生命教育来解决诸多的生命问题,让青少年的心灵在健康的教育环境下生长。但生命教育的普及还存在着诸多的困境。

1.从国家层面上来说,还并没有明确确立推行生命教育施行的政策。在轰轰烈烈的高考大潮之下,生命教育的普及无疑很难开展。从教育层面来说,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生命教育的普及很可能成为一个口号。

2.从学校层面来讲,学校出于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也不会大举实施生命教育。同样,当推广生命教育无法成为教师考核的具体指标,教师群体的热情很难保持。即使未来国家确立有关生命教育的政策,将生命教育纳入学生的教学之中,那会不会进一步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使生命教育流于形式,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方面。

3.从家庭和个人角度来讲,只注重文化知识获取。家长们往往只注重孩子的成绩,“只要成绩好”这样的观念已经伴随着高考的发展而发展,家长们常常会说出“只要你学习好了其他的什么都不用管”这样的话。类似的教育思想已经在中国“根深蒂固”。同样的,学生为了自己未来的发展也不得不只注重知识,而不会去主动观察自己的内心是否健康,主动去学习相关的生命教育的知识。同时这也导致了当代青年缺乏社会责任感、极端的自我主义、面对困难就想逃避甚至于以放弃生命来逃避责任。

想要打破观念壁垒,让全社会主动地去学习生命教育的知识,绝非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但无论是社会的哪一个阶层,从家庭,学校到整个国家,人们都深深重视着“孝”道的重要性。推动生命教育的发展,将广义的生命教育的内涵与孝文化融合从而推动生命教育走进千家万户,既能够提高国民的接受度,使生命教育成为具体可行的举措。同时也可以解决生命教育“如何普及”的问题,从而举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的合力共同推进生命教育知识的普及。

二、以孝文化解决生命教育的诸多困境

著名的教育学家维果斯基曾提出:教育要走在发展的前面。这一理论到现在依旧广受人们所认同。那么狭义的生命教育所面临的生命走在教育后面,无法广泛地指导青少年面临新形势下的问题。与狭义的生命教育相比,广义的生命教育有利于促进青少年认识生命、懂得生命和和谐地发展生命。而广义的生命教育面临的难推广和怎样推广等问题则可以用《孝经》当中的孝文化来解决。

广义的生命教育主要分为两个板块,分别是认识生命和为了生命两个方面。认识生命主要是认识生命现象问题,为了生命主要讲的是应该如何指导学生更好地面对生命,和谐地发展生命。这与孝文化中的“以孝立身”的主题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将孝文化与生命教育进行融合,有利于促进生命教育发展,以孝文化推动生命教育的发展,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生命教育。

(一)珍爱生命、立人之本。想要促进生命教育的发展,人们首先要尊重生命,明白生命的重要意义。《孝经·开宗明义》强调“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也就是说人们的身体发肤都是父母所给予的,人不可以损伤自己的身体,这才是行孝的开始。在《孝经》的开篇就强调了生命的重要性。同时,《孝经·开宗明义》也说明了“孝,德之本也”,行孝道是人的道德的根本,作为一个人都要践行孝道。所以,保护生命,更是每个人的使命。没有生命,又何谈孝道呢?这又再一次强调了生命对于每一个人的重要意义。

(二)移孝为人,和谐发展。在《开宗明义章》中提到“夫孝,德之本也”,也就是说每个人都要尽孝,不孝顺的人就跟没有道德是一样的。而孝道应该是“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开宗明义章》),也就是说,人要用孝来面对任何事情,用孝完善自己的品格。子曰: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天子章》)。也就是说人要最大限度地尊敬别人,温和地对待他人。作为天子应该“爱敬尽于事亲,然后德教于百姓,刑于四海”,为天下人做出孝顺的榜样;作为诸侯应该“兢兢业业,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仔细地干好分内之事;作为卿大夫应该“是故非法不言,非道不行”,士要如《诗》云:“夙兴夜寐,亡忝尔所生”,庶人也要“以天之时,就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所以可以说,在世上的任何一个人,都要按照自身不同的身份去行应做之事,不符合身份的事情不做,不符合法则的话不说。在当今的时代,可以理解为要顺应身心发展的规律,做好自己乃是为人之本。也就是对于父母的孝道之外,要努力做好自己应做之事,而违反道义的事情坚决不做,这样才能够促进生命和谐的发展,在自己的事业上有所成就。

(三)谨守“孝”道,社会和谐。《孝经》以孝来揭示了人们应该如何认识生命,关爱生命以及发展生命的宏大的问题,如果有谁不能够去实行孝道,是绝对不可能的。而如果人人都可以去遵守这样的孝道那么就可以得到他人最大的尊重和爱戴、促进自己的和谐发展,那么社会就可以和谐自然的发展,生命教育所面临的诸多困境自然可以迎刃而解。在具体的措施中,可以通过官方的短视频等方式进行引导,要注意的是,不要过于的“阳春白雪”,要以大众群体更加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传递;或者在春节联欢晚会表演这样的内容;或开设专门的优秀传统文化的文化类节目等。

三、结语

修身齐家治国才能够平天下,孝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千百年来传唱不息的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都非常认可的。同时,《孝经》中以“孝”来解释人们如何地认识生命,珍惜生命以及和谐地发展生命也正印证了生命教育发展的需要,有利于肃清错误价值观,贯彻社会主义和谐的生命教育思想,发展中国特色的生命教育。

猜你喜欢
孝经生命文化
近20年来明末至清中期《孝经》学研究述评(2001—2020)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孝经》在儒家经典体系中的地位变迁
——以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为讨论中心
《孝经丛书》与《孝经总类》异同考
——从明代朱鸿《孝经》类编著来看
《孝经郑注》辑本三种平议
谁远谁近?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