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经

  • 唐玄宗御注《孝经》原因考
    【摘要】《孝经》是十三经中篇幅最短的一部著作,但它对后世的影响不亚于其他各经,因此后人对它的注解颇多,尤以御注版流传最广。《御注孝经》的作者唐玄宗亲注并将它刻于碑石之上以传后世,究其原因,主要有:维护统治的需要;沿袭历代统治者重视《孝经》的传统;为后世完成《孝经》定本;推崇儒学的需要。【关键词】唐玄宗;《孝经》;注解;原因【中图分类号】K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8264(2023)21-00

    今古文创 2023年21期2023-06-15

  • 孝经》之“孝道”在日本的传播和研究及发展
    [摘要] 《孝经》传入日本大概是公元513年百济派五经博士段杨尔去日本之后的事情。《孝经》传入日本后,在日本流传的《孝经》有今文、古文两种,受到了日本天皇的高度重视。日本第四十六代天皇孝谦天皇,曾下诏令让日本每家都藏《孝经》一本,并且号召国民对《孝经》精勤诵习。而后不同时代的多位天皇,也都非常重视《孝经》。《孝经》还受到了日本学界的普遍重视,学者们纷纷著书立说,翻译、校正、解读《孝经》。远藤隆吉著《孝経及东西洋の孝道》(《孝经及东西洋的孝道》),论述了《孝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2期2023-05-30

  • 《春秋》与《孝经》相表里 ——曹元弼《孝经》学管窥
    ]一、曹元弼的《孝经》学著述曹元弼(1867—1953),江苏吴县(今苏州)人,字谷孙,又字师郑,晚号复礼老人,故时人称他为复礼先生。曹元弼为清末至近代的重要儒者,名重一时,身处清末中国社会发生巨变之际,曹氏以承继绝学、发明圣道自任,专治经学,尤精于《易》《礼》与《孝经》三学,其造诣所至而精之尤精者则在所宗之郑氏学。时人评价其学“泯汉宋之成见,启后学之津途”,“尊汉学而不薄宋儒,详训诂而兼疏义理”,甚至比之于顾炎武。(1)《吴县吴郁生致曹元弼书三》,《昆山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3年1期2023-04-07

  • 近20年来明末至清中期《孝经》学研究述评(2001—2020)
    唐媛媛《孝经》是儒家典籍的重要组成部分,历代帝王、名臣、硕儒多为《孝经》研究作出了贡献。《孝经》所蕴含的思想,对国家的安定、家庭的和睦具有重要作用,是中国文化与社会研究不可回避的内容。明末清初之际,时局动荡,统治者在社会治理方面更需要行之有效的措施。社会形态的变化使人伦观念与思想发生重大转变,而与传统社会相契合的伦理也随之遭到批评。《孝经》流传至今,虽然内容没有较大更改,但因不同学人对其所作的阐释不同,出现大量有关《孝经》学阐释的成果,成为后人在文献传承、

    社会科学动态 2022年11期2022-12-29

  • 略论《孝经》之孝及其困境
    式和价值观念。《孝经》作为孝文化的经典代表,以“天”作为基本依据,将孝作为天赋之德性,勾画了人以“严父”事天,借“孝”来上合天道、下顺民用的天人合一图景。《孝经》编刻了网罗社会全部人的道德之网,其行事法则约束各级阶层、涵摄生命始终,使得个人在行孝中安身,在尽孝中立命、使得社会在“孝”文化中坚实稳进。然立足于氏族治理的孝文化在面对中央集权的封建社会时,显示出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张力。这种张力也显明了《孝经》中所固有的理论困境。一、孝的三重含义《孝经》一书简约

    华夏文化 2022年4期2022-03-22

  • 董仲舒与《孝经
    610065)《孝经》是儒家讲孝道的经典,自来受到人们的重视,但是在疑古之风盛行的宋代和近代,《孝经》的成书时代和撰著作者,却倍受怀疑。朱熹曰:“《孝经》疑非圣人之言。”[1]又:“《孝经》独篇首六七章为本经,其后乃传文,然皆齐鲁间陋儒纂取《左氏》诸书之语为之,至有全然不成文理处。”[2]后世学人多附和之,或认为是“汉儒作”,或认为是“西汉末年成书”。宋黄震:“愚按,《孝经》视《论语》虽有衍文,其每章引《诗》为断,虽与刘向《说苑》《新序》《列女传》文法相类

    衡水学院学报 2022年6期2022-03-02

  • 孝经》在儒家经典体系中的地位变迁 ——以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为讨论中心
    家十三经之一,《孝经》是一部专门论述孝道与孝治的著作,在儒家经典体系中占有非常独特而重要的地位。儒家十三经中,《孝经》篇幅最小,只有1903字,而其他经典都在万字以上(1)南宋郑耕老曾统计各种经典字数如下:《毛诗》:39224字;《尚书》:今、古文合25700字;《周礼》:45806字;《礼记》:99020字;《周易》:24207字;《左传》:196845字;《论语》:12700字;《孟子》:34685字;《孝经》:1903字。参见朱彝尊:《经义考》,北京

    管子学刊 2021年4期2021-11-25

  • 孝经》孝道思想探析
    摘要:《孝经》是儒家关于孝道理论的经典,在怎样行孝上,提出事亲、事君、立身三维度。被历任皇帝所推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极其重要地位和深远影响。关键词:《孝经》;孝道思想;儒家《孝经》虽篇幅短小,全文不到两千,但作为一部儒家孝道理论的集大成者,思想内容丰富且深刻。在关于怎样践行孝道问题上,《孝经》将孝道分为三个层次:“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还提出具体行孝规范。(一)善事父母孝含有善事父母的基本含义。“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

    锦绣·上旬刊 2021年12期2021-11-01

  • 孙过庭《书谱》和贺知章《孝经》技法比较
    的书法真迹仅存《孝经》,且两幅作品风格较为相似。本文对《书谱》和《孝经》进行技法上的比较,以增进对小草艺术的认知程度,并希望对自己的认知和实践有帮助。关键词:孙过庭;《书谱》;贺知章;《孝经》孙过庭,名虔礼,字过庭,陈留人,唐代书法家。孙过庭博雅能文,隶书、草书、行书兼善,尤善草书,作品除《书谱》外,还有《千字文》和《景福殿赋》流传于世。《书谱》在中国古代书论中的地位相当高,可以说,《书谱》中提出的很多问题搭建了书学理论的框架,为整个中国书学理论的构建奠定

    收藏与投资 2021年1期2021-04-18

  • 孝经》中的孝文化以及现代价值探讨
    摘要:《孝经》全文1800余字,成书于秦汉之际,是我国最短的一部经书。它系统地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文化,强调以孝修身、以孝治国的思想。同时,《孝经》通俗易懂,在社会生活中有广泛深刻的影响。当前社会环境复杂,人们的伦理道德观念淡漠,重读《孝经》,重新理解孝文化的本意并探讨其现代价值,对重建社会道德体系以及稳定社会秩序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关键词:《孝经》;孝文化;现代价值中图分类号:B8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1)03

    艺术科技 2021年3期2021-04-18

  • 陈澧与其门人的3本《孝经》研究著述
    稍做注解,撰写《孝经纪事》。因此,《孝经纪事》殊非陈氏疏解《孝经》的著述。没有具体撰写时间的《孝经集证》10卷,是陈澧门人桂文灿(1823—1884)撰写的著述,桂氏以《孝经》每两篇为1卷,以征引《白虎通义》《礼记》 《左氏春秋》 《论语》等解释《孝经》,著《孝经集证》。1926—1927年,陈澧门人陈伯陶(1855—1930)撰写《孝经说》3卷,是近代广东《孝经》研究的压轴之著。以上3本《孝经》研究著述,其研究内容有异,但都旨在维护《孝经》的正统地位,典

    安康学院学报 2020年3期2020-12-26

  • 浅析《孝经》五等之孝的现代意义
    护了社会稳定。《孝经》将孝分成“五等之孝”,把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应尽的孝道阐明,凸显了每个阶层,无论尊卑贵贱都要讲孝道。因而,笔者以“五等之孝”所表现的孝道境界不同,但孝心是一样为起点,先披露“五等之孝”的积极意义,再探究其现代意义。关键词:孔子;孝经;五等之孝;现代意义春秋战国时代是中国历史上关键性的重大变革和发展时期,无论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都有着重大的变革和发展,孔子正是处于这时代之中,他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作了三六九等之分,贵贱之分使

    西部论丛 2020年7期2020-10-20

  • 《女孝经》版本考述
    00871)《女孝经》成书于唐开元年间,最早见于宋官修总目《崇文总目》[1],元代编修《宋史》时,将其收入唐代著述[2]5221。此书成书后,在唐代流传并不广,今亦未见有唐代抄本或刻本流传。宋元时期,此书稍有流传,其衍生物《女孝经图》则流传较广,北京故宫博物院、台北故宫博物院分别藏有宋代《女孝经图》。明代是《女孝经》刊刻最繁盛的时期,清时,《女孝经》的刊刻数量有所减少,其因或是《女四书》的刊刻流传,影响了该书在女教书中的地位。目前学界内对《女孝经》的研究,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20年1期2020-02-24

  • 陈澧《东塾读书记》的经学主旨
    题。其书提出“《孝经》为道之根源,六艺之总会”,主张经书排序以《孝经》为先。强调学习《周易》“不必驰心于虚眇”,认为“卦气”“纳甲”“爻辰”“先天”等象数易学皆不可信,学《易》当以义理为正宗,对于惠栋恢复汉代象数易学不以为然。在尚书学上,支持赵翼的主张,质疑郑玄“别有《舜典》已亡”之说。在诗经学上,对于《诗经·小序》原序、续序作者的认定,远较前人精细。在春秋学上,主张以《左传》为主,以实证推翻“《左氏》不传《春秋》”之说。陈澧《东塾读书记》所论皆公允平实,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1期2020-02-14

  • 孝经丛书》与《孝经总类》异同考 ——从明代朱鸿《孝经》类编著来看
    ,字子渐。雅好《孝经》,考订古今《孝经》著述及诸家版本,“刻印过所撰辑《孝经汇辑》12种”[1]210,自成一家之言。张瀚所作《重刻序》中言:“余友朱君鸿生平纯孝,笃信是经,博求诸本,考订异同,详定释义,采辑经语,敷衍大义。”[2]2沈诏所作《经书孝语叙》道:“余朱友子渐氏,赋质纯,秉性孝。幼综文艺,长笃彝伦。每于明窗净几翻阅经书,凡涉奉亲系子道者,靡不殚思,或著简篇,或铭座右,沉潜玩味,务砥躬行。”朱鸿对《孝经》的解读视角独到,虽有不可避免的时代局限性,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2期2020-01-16

  • 论黄道周的《孝经》学思想
    支配地位的朱熹《孝经》学的反驳与厘正,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孝经》学。他认为《孝经》是“六经之本”“治化之纲领”;肯定了《孝经》文本的权威性、完整性,认为《孝经》皆“夫子本语”,不分经传,努力恢复《孝经》原貌;从新的角度阐释“严父配天”,突出孝道的普世性、超越性。黄道周的《孝经》学被后人极为推崇,俨然成为明代《孝经》学的一个高峰。关键词:黄道周;朱熹;《孝经》;《孝经刊误》中图分类号:B24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l005-6378(2019)02-00-1

    河北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9年2期2019-10-21

  • 孝经》浅理解
    王娜摘  要:《孝经》这部著作在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位置。它以简洁的文字像人们阐述了“孝道”,是一部以孝道为道德根本的伦理著作,《孝经》不仅是用来规范人们尊卑有序的的典范书籍,也是被统治者用以达到自己统治目的的书籍,所以多个统治者为其做注,来达到自己的统治目的。虽然成书的年代存在争议,但并不影响学者对《孝经》研究的热情,《孝经》在当代也并不全是迂腐,其中的传统美德还需要我们去探究。“孝”依然需要我们的继承和发扬光大。关键词:《孝经》;孝;当代;启

    大东方 2019年1期2019-09-10

  • 浅析《孝经》中的孝之思想
    摘 要:《孝经》作为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其蕴含的孝道精神不仅被历代统治者所推崇,而且“孝”作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今天也依然适用。但是在《孝经》中,除去父母之孝,还包括君臣之孝,国家之孝,所谓“孝”之思想蕴含众多。关键词:《孝经》;思想;孝道中图分类号:G1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9132(2019)13-0188-02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3.165《孝

    学周刊 2019年13期2019-04-28

  • 经典的路上我们一起走
    经典;传统文化;孝经;父母;孝道;中华精神品国学经典,杨中华精神,泱泱中华,五千文明,漫长的岁月为她积淀了厚重的文化底蕴,也凝练成了经久不衰的传统文化,铸就了永垂不朽的民族精神。楚辞汉赋,唐诗宋词,便是中华人民用智慧凝成的结晶,用哲学谱绘的乐曲。这些经典使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國学的博大精深,体会到了中华文化的深邃之美。在这个物质豪奢,精神贫乏的时代,每个人虽然并非孑然一身,但难见证自我价值,你可以与经典同行,感悟其中之奥妙进行自我反思与自救。当经典诵读进校园之

    赢未来 2018年5期2018-09-25

  • 唐代儿童的孝道教育 ——以《孝经》为中心
    100089)《孝经》是孔子所做的儒家伦理经典*张涛:《作者与成书年代考》认为《孝经》不是孔子所做,《中国史研究》1996年1期,第122页。,以孝为中心,为“百行之本”,阐述了忠孝、孝悌的关系,以及以忠孝、孝悌来处理父子、君臣、兄弟等各种社会伦理关系,再扩展到立身、处事、事君等各种社会、政治事务。汉魏以来,《孝经》《论语》就作为童蒙教育最主要经典[1],唐五代仍将《孝经》作为童蒙教育的最主要经典,对孝道教育产生非常重要影响,也为国家培养具有忠孝品质的文武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3期2018-05-18

  • 孝经》孝道思想以及当代价值
    的众多著作中,《孝经》是一部系统性地论述孝道的著作,对孝的内涵、内容、功能等进行全面的阐述,其不仅仅能够有效地维护古代社会秩序,而且还对当今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关键词】《孝经》;孝道;意义【中圖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孝经》是儒家著作中最为重要的一部著作,在古代传统文化中占据一定的地位,并且对人们的生活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其虽篇幅不长,字数不多,但是却是一个系统性的孝道思想。在古代社会中,《孝经》不仅仅受到历朝皇帝的青睐,而且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3期2018-05-14

  • 论《孝经》中的孝道理论
    【摘要】《孝经》是一部我国传统孝道的典籍,在这部典籍中体现了诸多伦理精神,同时也深深地影响着我国民众的道德意识。因此,我们从《孝经》中孝道的本质、规范等多个方面对其进行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孝经》中的孝道理论,对于当前社会的行孝有着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关键词】《孝经》;孝道理论;孝道思想【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伦理道德,同时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简单来说,孝道不仅可以解决代际关系出现

    中国民族博览 2018年2期2018-05-14

  • 一则地方轶闻激化的经学史纷争 ——梁载言《十道志》与《孝经郑注》作者之争*
    吴仰湘一、《孝经郑注》作者问题之由来与梁载言《十道志》记载之矛盾东汉末年的经学大师郑玄遍注群经,尤其重视《孝经》,在《六艺论》中说“孔子以六艺题目不同,指意殊别,恐道离散,后世莫知根源,故作《孝经》以总会之”,将《孝经》视为六艺之根本,并自称“玄又为之注”。a李隆基注、邢昺疏:《孝经注疏·孝经正义》,第2、3页。从东晋开始,历南朝(齐、梁、陈)、北朝(北魏、北齐、北周)、隋朝以迄唐初,国学均立有《孝经》郑氏博士,b舒大刚:《中国孝经学史》,福州:福建人民出

    学术研究 2018年3期2018-04-28

  • 21世纪以来《孝经》研究综述
    任强摘 要: 《孝经》作为一部重要典籍,在2000年以来的研究更是进入一个新时期,随着新材料的发现,研究文章的数量有了明显的提升。对《孝经》的研究内容,仍旧是在《孝经》的作者、成书、版本、思想以及历代《孝经》学等方面。通过总结和概括,希望能够了解《孝经》研究的最新发展,探求《孝经》的研究前景。关键词: 《孝经》 版本 思想 综述《孝经》是传统经典“十三经”中字数最少的一部经典,但在历代王朝中,统治者和学者们都对此书给予了足够的重视和研究。近年来,对《孝经

    文教资料 2017年33期2018-03-27

  • “蒙以养正”
    “为仁之本”。《孝经》是阐发儒家伦理的著作,以“孝”为“百行之本”,进而阐述如何以忠孝、孝悌的原则处理君臣、父子、兄弟等各種社会伦理关系,以及立身、处事、齐家、睦邻、治国、事君等各种社会、政治事务。汉魏以来,《孝经》成为儒学教养的主要文本。至唐代,《孝经》获得“经典”地位,升格为与“五经”并列儒家“经书”之一,作为科举考试最基础的经典,其影响力进一步扩大。当时,儿童普遍于六七岁时开始诵习《孝经》,为接受更高层次的儒家道德观念和行为规范奠定基础。《孝经》得到

    历史教学·中学版 2018年2期2018-03-06

  • 孝经》: 以“孝”为中心的儒家经典
    钟岳文《孝经》作为儒家“十三经”之一,在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的篇幅很短,全文不到两千字,却形成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孝道思想体系。《孝经》在中国古代不仅被统治者视为治国平天下的经典著作,而且也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准则,直到今天仍有很大影响。《孝经》的作者及书名问题关于《孝经》的作者,一直以来都存在争议。就目前的了解,大致有八种说法。一是孔子所作。根据是《汉书·艺文志》:“《孝经》者,孔子为曾子陈孝道也。”又郑玄在《六艺论》中说:“孔子既叙‘六经,题目

    月读 2018年2期2018-02-08

  • 孝经》选读
    钟岳文子曰:“教民亲爱,莫善于孝。教民礼顺,莫善于悌。移风易俗,莫善于乐。安上治民,莫善于礼。礼者,敬而已矣。故敬其父,则子悦;敬其兄,则弟悦;敬其君,则臣悦;敬一人,而千万人悦。所敬者寡,而悦者众。此之謂要道矣。”(《广要道章第十二》)孔子说:“教育人民相亲相爱,再没有比孝道更好的了;教育人民讲礼貌,知顺从,再没有比悌道更好的了;要改变旧习俗,树立新风尚,再没有比音乐更好的了;使国家安定,人民服从,再没有比礼制更好的了。所谓礼,归根结底就是一个“敬”字而

    月读 2018年2期2018-02-08

  • 从《论语》《孝经》等儒家经典管窥孝道
    。而《论语》和《孝经》作为我国古代孝道理论的集大成者,对其孝道思想进行研究,探讨其对我们高中生孝道的启示,将帮助我们深入理解孝道文化的当代内涵及价值所在,从而增强我们对孝道的道德认同,在生活中积极践行“孝道”,自觉担当起肩上的责任,做一个有为青年。关键词:论语;孝经;儒家经典;孝道作者简介:陈心怡(2000.10-),女,汉族,四川安县人,四川省绵阳市绵阳中学2015级50班学生。[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2-2139

    青年文学家 2018年2期2018-01-31

  • 裨治文对《孝经》的译介研究
    宁博[摘要]《孝经》是承载中国儒家和孝道的经典,其译本不少。裨治文作为晚清来华的西方传教士,在英译《孝经》、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功不可没。但因其译介所处的时代背景和译介目的等原因,裨治文的英译版《孝经》尚有诸多值得深究的细节问题。[关键词]《孝经》;裨治文;英译[中图分类号] 1206[文献标识码]Adoi: 10. 3969/j. issn. 1671- 5918. 2017. 14. 072[文章编号]1671-5918( 2017) 14- 0192

    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7年14期2018-01-28

  • 孝经》《论语》在《旧唐书?经籍志》中的排列与思考
    书·经籍志》中《孝经》排在《论语》之前,但是在书写上却是二者并行。该现象非排版或其他失误的结果,而是与二者在经典中的性质地位密切相关。《论语》《孝经》本非“六经”,但其特殊重要性使得二者跻身“经典”一列,可这个出身也使得他们在学术史上的位次不够牢固,因时而有所变动。关键词:异序同书;《论语》;《孝经》 ;学术史;学术传统作为儒家经典文献,《孝经》和《论语》类书籍一直都出现于目录学上经典部中。从继承《七略》学术传统的《汉书·艺文志》到封建学术集大成者的《四库

    魅力中国 2017年18期2017-08-17

  • 汉唐时期的孝经
    要: 在汉代,《孝经》曾作为辅经之书,但在中国经学史上,一直有人将《孝经》作为儒家最重要的经典,其因大概有三:一是《孝经》所讲儒学道理,简明扼要,容易把握;二是《孝经》容易由理论转化为实践;三是宣传《孝经》,容易收到教化实效。汉唐时期治孝经学者百余家,主要为两大派:一派为今文《孝經》,以郑氏注(并非郑玄注)为主。一派为古文《孝经》,据称孔安国作传。两派互指其伪,难定是非。于是有唐玄宗御撰《孝经》。此御撰《孝经》,乃是玄宗本人亲撰。关键词: 国学统宗;今文《

    中州学刊 2017年6期2017-07-10

  • 《世说新语》中的“孝”与《孝经》中“孝”之不同与发展
    摘要:儒家经典《孝经》中对孝进行了阐述,第一次产生了“移孝作忠”的思想。而当孝发展到魏晋南北朝时,由于当时的社会环境与政治格局的影响,孝与《孝经》中所谓正统的礼教之孝有了不小的区别,孝发挥着与当时不甚相同的社会功能。而“移孝作忠”作为传统孝中的重要思想,从《孝经》中的提出到魏晋南北朝时期“移孝作忠”的差别也有着其发展与不同。关键词:《孝经》;《世说新语》;“移孝作忠”一、孝经中的孝与世说新语中孝的不同之处1.孝道的等级区别在传统儒家孝道中,孝是有等级差别的

    神州·上旬刊 2017年4期2017-06-27

  • 孝经》中的几个问题
    陈禹含摘要:《孝经》正式宣布“孝”的经典化的同时却隐含着以下几个没有解决的问题:(1)“孝”有没有一个的标准,如果有,是什么?(2)“孝”到底是什么?(3)为什么一定要“孝”?表面上来看,《孝经》对三个问题都进行了回答,那么,《孝经》是否真的解决了这些问题,则有必要就《孝经》来考察一番了。关键词:孝经 孝文化 孝的定义问题中图分类号:G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7)08-0082-01《孝经》在晚唐被列入十三经后,正式确立“

    现代交际 2017年8期2017-05-31

  • “异化”为主,“归化”为辅
    度出发,探讨了《孝经》典籍译介的意义,从遣词造句、句意传达、文风把握、翻译策略四个方面论述了《孝经》五个译本的成就与不足, 并剖析其根源,提出了“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译介策略。关键词:文化全球化;《孝经》;典籍外译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7)04-0100-03“文化全球化是指世界上的一切文化以各种方式,在“融合”和“互异”的同时作用下,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1]。中华典籍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鲜明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年4期2017-05-19

  • 孝经》:高中学生的重要一课
    文 | 崔显华《孝经》:高中学生的重要一课文 | 崔显华笔者参加北大研修班,听了北京大学张辛教授《道、礼与和谐—孔子智慧与国学的基本精神》的讲座,感受很深。张辛教授说,国学是中国传统文化核心的、精粹的、经典的、学术的部分,它自始至终贯穿着三个字“道、礼、和”,这三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涵儒释道,讲天地人,重知行一。学校教育作为人的主体教育,应该继承和发扬国学,以国学育人,培养守正出新的人才,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笔者认为,在基础教育阶段,学生最起码要学三本书

    教育家 2017年27期2017-03-23

  • 从视域融合视角看《孝经》文化负载词英译
    乐哲、罗思文对《孝经》中“孝”的不同诠释,就鲜明地体现了译者的视域融合现象。作为传教士的理雅各在诠释儒学词汇时,不可避免地带有基督教神学色彩,从而出现一些误读;而安乐哲和罗思文作为比较哲学学者,自身比较注重中西哲学的差异,避免过多使用西方哲学术语来翻译中国经典,其翻译更贴近原义。关键词: 视域融合    《孝经》    文化负载词    典籍英译《孝经》是中国古代一部专门论述孝道的著作,是“十三经”之一,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意义。但目前对《孝经》进行的

    文教资料 2016年30期2017-02-23

  • 话说《孝经》 ——漫谈“百善孝为先”(一)
    文/刘洪清话说《孝经》 ——漫谈“百善孝为先”(一)文/刘洪清清代湖北官书处刻《孝经》德孝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内容,修德行孝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传统文化精髓。在中国古代最早的文字甲骨文中,就有“孝”的踪迹。“孝”字最早见诸于文献典籍的是《尚书》:“克谐以孝”“孝养厥父母”。“《书》不云乎:‘克谐以孝,烝烝乂,不格奸’,‘瞽瞍亦允若’。”大意是说,《尚书》上不是这样说过吗:“舜能够以孝道使全家和睦、安定,淳厚善良,不至于作奸犯科。”“舜的父亲也变得心和气顺了

    中国社会保障 2016年11期2017-01-13

  • 孝经》善事父母思想及其管理智慧
    ”的开山之作是《孝经》,孔子认为《孝经》是推崇人伦之行的重要依据。其善事父母思想作为孝的初始含义,可有五种实践路径——孝“悌”结合、以“敬”孝亲、行孝守“礼”、直言劝“谏”、以“俭”为孝。不仅如此,“善事父母”思想中还蕴含一定的管理智慧。关键词:《孝经》 孝 事亲 善事父母中图分类号:F240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14(2016)04-055-02在《孝经·开宗明义》中,孔子指出孝道的义理:“夫孝,德之本也,教之由所生也。”孝是衍生一切品

    经济师 2016年4期2016-11-19

  • 浅析《孝经》的伦理道德内蕴及现代价值
    郑秋月摘 要:《孝经》是一部阐发孝道和孝治的儒家经典,被公认为儒家伦理学著作之一。“孝”是中国传统社会伦理道德的重要特质,也是人伦关系的重要价值规范。通过挖掘《孝经》中从家庭伦理关系推至整个社会和国家的伦理道德准则,阐释这部儒家经典内在的伦理道德价值的现代意义。关键词:《孝经》;伦理;道德《孝经》是儒家经典“十三经”之一,虽只有寥寥千余字,却囊括了先秦儒家关于“孝”的主要观点,揭开了中国伦理发展的重要篇章。《孝经》作为一部阐释“孝”的著作,将个人伦理道德与

    商 2016年21期2016-07-06

  • 儒家的孝道思想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意义
    词:儒家;孝道;孝经;当代意义中国传统文化在某种意义上,可称之为孝的文化;传统中国社会更是奠基于孝道之上的社会。孝不仅在中国文明中有其广泛的文化综合意义,它不仅是一种亲子间的伦理价值观念与规范,而且包含着诸多文化意蕴,可以说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核心观念与首要文化精神,是中国文化的显著特色之一。一、孝之含义与孝道理论的完成“孝”的观念产生较早。孝为会意字,像小孩搀扶老人。康殷说;“象‘子用头承老人手行走。用扶持老人行走之形,以表示‘孝。” 孝之初始含义有二,其一

    大观 2016年6期2016-07-05

  • 以孝文化典籍英译角度浅析顾译《孝经
    杨佳【摘要】《孝经》为儒家十三经之一,是我国儒家孝道思想的经典之作,其中蕴含着深厚的伦理精神。本文尝试从孝文化典籍英译的特点与标准出发,浅析顾丹柯所译《孝经·二十四孝·弟子规》的《孝经》译文部分。【关键词】《孝经》;典籍英译;孝文化一、引言中国的典籍内涵丰富,要想恰当英译,译者自身应当具备扎实的汉语功底,了解相关的中国历史和文化常识,反复推敲才能流利地将译文用英语付诸笔端。典籍英译的过程包括两个阶段:语内翻译阶段和语际翻译阶段。语内翻译指的是译者用现代汉

    青春岁月 2016年6期2016-05-14

  • 论《孝经》中“庶人之孝”思想的文化传承空间
    3030)论《孝经》中“庶人之孝”思想的文化传承空间潘慧琼 (安徽财经大学文学与艺术传媒学院,安徽蚌埠233030)摘要:《孝经》名为论孝,实则杂糅了先秦儒家关于不同社会阶层在养老义务、职业道德、社会公德等方面的道德要求,它对两汉以来古代封建社会所产生的巨大影响是有史可查的。褪除《孝经》中以“治国”为目标展开的政治伦理内容,将其回归家庭伦理层面,《孝经》的理论精华主要体现在“谨身节用,以养父母”“生事爱敬,死事哀戚”“孝之始终”等几个方面。这些理论背后包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1期2016-03-06

  • 理雅各《孝经》翻译研究
    [摘要]理雅各《孝经》译本非常明显的一个特点是注重训诂。理雅各搜集整理了大量文献资料,在《孝经》翻译序言中,对《孝经》的历代注疏材料作了总结和梳理。在《孝经》正文翻译中,理雅各遵循训诂学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广参注疏,博引仓雅,使译文颇雅正忠实。这对于中国典籍外译是一个有益的启示。[关键词]理雅各;《孝经》翻译;典籍翻译;翻译训诂[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372(2015)02-0092-04理雅各翻译了大量的中国经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2期2015-12-16

  • 孝经》之孝道思想探究
    作为儒家经典的《孝经》就是一部很有学术研究价值,更具有现实实践指导价值的代表性文献。笔者在本文中,从孝道的重要意义、孝道的内容以及《孝经》之孝思想的当代审视三个方面对孔子在两千多年前讲述的孝道智慧进行了学习型的探究。关键词:孝经;孝道;探究中图分类号:G0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25-0164-02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是中国人最为注重的伦理道德,也是中国人最为重视的个人品行,是做人的根本。“孝”上面是“老”

    学理论·上 2015年9期2015-10-21

  • 从英译《孝经》浅析中西孝文化差异
    杨佳摘 要: 《孝经》作为儒家十三经之一,虽然篇幅最短,内容最浅,却是我国儒家孝道思想的经典之作,是中国文化史上最重要的典籍之一。由于中西方文化在关于“孝道”的问题上重视程度与理解方式存在差异,由于中国今日社会与古代封建社会对“孝”的要求和标准不同,在将《孝经》进行英译时,教师应采用新的社会价值标准,从宏观的角度理解《孝经》所阐述的孝道,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着重其对现代生活的启迪作用,更需承认中西方文化存在差异这一事实,用崭新的观点和恰当的翻译技巧,实事求

    考试周刊 2015年30期2015-09-10

  • 孝经》与孝道
    的儒家经典——《孝经》的作者是孔子的学生曾子。不同时期讲孝行的内容有所不同,讲孝行也是民风民俗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的中国不仅继承了孝道文化的好的方面,并有所发展。关键词:《孝经》,讲孝道,孝子孝行,社会和谐中国的孝文化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要理解和研究中国文化,就必须认识中国的孝道。“孝”,《说文》:“孝,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著名古文字学家唐兰则谓:“即‘老’之本字,‘子’搀扶之,会意。”也就是说“孝”就是孝顺,善事父母,要对父母尽心奉养,

    文史杂志 2015年1期2015-09-10

  • 孝经》中的孔子言论辑疏
    摘 要:迄今为止,生活哲学研究取得不少成果,成为新生长点,但仍然面临一种不容忽视的困境,即:哲学似乎远离生活,生活仿佛抛弃哲学。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漠视现实问题、思想僵化保守、行为有失偏颇等。可见,哲学要摆脱困境,成为生活的真正哲学,需要坚持问题导向,注重思想引领,规范社会行为。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7110(2015)05-0058-06收稿日期: 2015-03-16作者简介: 黄谋琛(1975-),男,江西兴国人,哲学博士,中共江西省

    东方论坛 2015年5期2015-03-29

  • 孔子的孝道观
    子;孝道;论语;孝经中华民族素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美誉,它注重亲情,强调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孝道是儒家文化的重要内涵,是渗透于炎黄子孙血液中不可分离的文化基因,是中华民族向外传播一张重要的明信片。两千多年来,孔子的孝道思想是中国家庭、社会伦理道德的载体和核心。据许慎的《说文解字》中对孝的解释看,“孝”是“老”与“子”两字相叠加而成,“老”在上,“子”在下,表明子女要仰望父母,善待双亲。《论语》大量地记载了孔子与弟子间谈论孝,对孝作出了基本的规范和系统阐述,

    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4年39期2014-10-21

  • 北魏《孝经》之传播
    0012)北魏《孝经》之传播邵正坤,王 忠(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吉林 长春 130012)拓跋鲜卑建立的北魏政权在入主中原之后,大力推行“孝治天下”的统治政策,以稳定社会、巩固统治。因此,统治者对《孝经》格外重视,从自身到国家政策都向“孝”倾斜,促使其在北魏的社会地位迅速提升。一方面,帝王大力推崇并亲讲《孝经》;另一方面,士人研究注疏《孝经》出现高潮。整个北魏社会上行下效,促使北魏时期成为中国古代《孝经》传播的一个高峰期。北魏;孝经;传播《孝经》是儒家经典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3期2014-09-20

  • 孝经》成语研究
    爬梳整理出源于《孝经》的成语61条,并对其语源构成方式、成语变体的形成与演变方式等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以期对十三经专书成语研究和辞典编纂等有所补益。关键词:汉语;成语;《孝经》中图分类号:H0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9-055X(2014)02-0000-00《孝经》是我国第一部伦理道德专著,全书十八章,计一千九百零三字,它第一次全面而系统的论述了儒家关于孝道的理论和观点。《孝经》等儒家经典为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影响了汉语语言和词汇,后人从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2期2014-08-08

  • 晚清《孝经》学文献述略
    7002)晚清《孝经》学文献述略张付东(西华师范大学 西部区域文化研究中心,四川 南充 637002)道、咸以降,西学东渐,中西、新旧学之间不断冲突、对抗与融合,学术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在学风骤变的情势下,晚清《孝经》学亦有所发展,它除依循旧有的传统研究外,还有了新的研究趋向,更体现出文化转型的特点。为更好地把握晚清《孝经》学发展的进路与概貌,对该时段《孝经》类文献的著述和出版情况作初步梳理与研究便是首要关怀之所在。晚清;《孝经》学;《孝经郑注》;文献;特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4年5期2014-07-18

  • 唐代《孝经》文献考述
    163.com《孝经》是中国古代儒家阐释孝道的经典著作,是古代孝道的奠基之作。自《孝经》出现以后,历代统治阶层都把《孝经》作为提倡孝道的首要阅读文献,学者对它的注释、疏讲、演绎更是络绎不绝,成为一种独特的孝经学现象。唐代更是把《孝经》奉为讲求孝道的经典。唐高宗时期,把通晓《孝经》作为考核官员的必备条件。玄宗时“诏天下民间家藏《孝经》一本”[1](P218)。自此以后,《孝经》更加广为流传。现根据两《唐书》、《艺文志》等相关史志目录的记载,对有唐一代对《孝经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2期2013-08-15

  • 朱熹《孝经》学探微三题 ——从元明学者的理解看
    0433)朱熹《孝经》学探微三题 ——从元明学者的理解看刘增光(复旦大学 哲学学院,上海 200433)关于《孝经》,朱熹作有《孝经刊误》与《孝经考异》,二书皆存,后者即存于朱申《孝经句解》中。二书针对不同主题而作,正好互补,故将其视为朱熹两次考订《古文孝经》的依据,是不正确的。朱熹本不打算为《孝经》作注,非如四库馆臣所谓“未及为之训释”。但随着朱熹理学思想影响之扩大,这又吊诡式地促使着后来学者以理学来注解和诠释《孝经》。朱熹;《孝经》;理学化朱熹的《孝经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年1期2013-04-13

  • 民国《孝经》学研究略论
    文本表现形式的《孝经》也为人们所批判、唾弃。但文化的发展存在着一定的惯性,新与旧的交替总需一个较长的过程。因而,在文化转型的民国时期,学术思想上更多地表现出的是一种新旧交织的局面。在反对《孝经》、孝道的浪潮中,亦有一些人在固守着,维护着。他们或是顽固守旧的前清遗老,或是接受新思想的一代教育家,或是保存国粹的社团成员等等。作为这一时期政治、文化领域不同身份的他们,虽在性格气质上有着很大的差别,但其在学术思想上对传统文化的保守倾向却存在着某种一致性。另外,由于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3年1期2013-04-13

  • 曹元弼的《孝经学》研究
    《大学通议》、《孝经六艺大道录》、《孝经学》、《孝经郑氏注笺释》、《孝经集注》、《孝经校释》、《古文尚书郑氏注笺释》、《复礼堂文集》等。近来关于曹元弼及其经学思想的研究不多,且主要集中在其礼学方面。本文以曹元弼的《孝经学》为重点考察对象,结合其他相关著述,对曹氏的《孝经学》思想作一简要的论述,以就正于方家。一、《孝经学》的编纂与体例《孝经学》七卷,是曹元弼编撰的《十四经学》之一。当丁酉(1897)、戊戌(1898)间,“邪说横流,暴行将作,学非而博、言伪而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2年6期2012-08-15

  • 晚近广东学者的 《孝经》研究
    。这一时期的 《孝经》学著述主要有:卢挺 《孝经童说》、毛天肿 《孝经集注读本》、劳潼 《孝经考异注》等,皆为阐释 “礼”、 “义”之作。乾嘉时,吴、皖两派相继而起,朴学之风鼎盛,一时间汉学大师辈出,学界考订、校勘蔚为风尚。但广东地僻海隅,学者又有沿习理学的传统,虽有北方几位经学大师 (如惠士奇、钱大昕等)来粤提倡汉学,但对学风的整体影响不大。嘉道间,“扬州阮文达公(元)督粤,开学海堂,以经学课士,训诂考据之学大兴”[1], “岭外遂无有言三家 (即:朱学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4期2012-03-19

  • 《孝 经 纬》述 论
    276826)《孝经纬》是两汉之际出现的一部文献著作,宋时已亡佚殆尽。从现存佚文来看,它主要是借助于对《孝经》的解说,以及对“孝”的阐释发挥来表达某种思想观念。除此之外,它又包含诸多看似与经文完全不相干的天命人事、历史传说、神话故事甚至于宗教迷信等,其内容淳驳不一,荒诞怪异。残存的佚文,驳杂的内容,给研究工作带来了诸多的不便。本文试图从残存的只言片语中寻绎其原始形态,努力还其历史真面目。一、《孝经纬》的篇目现在所能看到的《孝经纬》佚文乃明清人的辑佚。由于学

    文教资料 2011年13期2011-03-20

  • 黄道周与《孝经》的历史遇合
    儒家经典之一的《孝经》对国人的思想与人格皆产生深远的影响。孝道在明朝发展到一个高峰,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熏陶的明末名臣黄道周与《孝经》的关系极为密切,他以其不平凡的一生对《孝经》进行了传奇性的诠释。本文拟从明代孝文化的背景出发,考察《孝经》对明末士人的影响,以黄道周为个案,寻绎《孝经》这一儒家经典与黄道周这一独特个体在特定的历史情境下的奇妙遇合。一、“孝”、《孝经》与明代孝文化概说孝道是中华民族特有的一种文化传统,它发源于先民的生殖崇拜与祖先崇拜,又在农业文明

    湖北工程学院学报 2010年5期2010-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