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服务研究综述

2022-02-06 17:20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22年11期
关键词:检索应急文献

冯 丽

(盘锦市图书馆,辽宁 盘锦 124010)

2020年于全球而言,既是灾难的一年,亦是觉醒的一年。席卷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约1 500万人感染、蔓延世界的蝗灾致使东非约27万人陷入饥荒、持续210天的澳洲大火造成约12亿野生动物死亡等等。这些导致重大伤亡的突发公共事件再一次警告我们高风险的后现代社会已经来临,公共图书馆作为社会有机体的文化服务机构,其相应的定位与职能也应随着需求而拓展与深化[1]。那么,在面对突发公共事件上,图书馆既能因地制宜整合信息资源,又能为政府机构应急管理的决策、研究、宣传做出文献支撑,还能在公共事件突发后支持社区恢复发展与保存记忆等,高风险的现代社会亟须公共图书馆在基于充分认识自身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地位与作用的基础上提升应急管理能力并完善应急管理机制。笔者认为,如何建立起一个科学合理的应急服务体系和服务机制迫切需要我们进行深思[2]。因此,本研究在对检索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呈现了目前国内对该主题的研究现状,为其他研究者提供一个清晰的思路。

1 国内图书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服务体系研究现状

以“中国知网”为检索数据库,在已有研究文献中检索主题为“图书馆”并含“突发公共事件”的文章,检索结果共计77篇,其中最早一篇有精确文献来源的文章发表于2004年。为更加契合本研究主题,笔者将“突发公共事件”与 “图书馆应急服务”进行合并检索,检索结果仅有14条,其中有9篇文章是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启发而发表于2020年(以上数据检索时间皆截至2020年7月20日)。从检索结果可以看出,我国图书馆紧急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研究相较于其他领域来说,理论运用和案例分析的数量较少,且在研究结论上多是宏观分析,具有局限性与雷同性。

1.1 建立图书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服务体系的必要性

魏永丽(2015)认为在图书馆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具有突发性、复杂性、社会性和不确定性等特点,如果不能及时、高效的应对,极易危害社会公众健康,甚至造成社会危机。然而与之相对应的普遍现状却是图书馆的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不健全、工作人员与管理层关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安全意识淡漠以及公共卫生设施设备的投入不足等,这些迫切需要我们加强卫生紧急应对,提升卫生应急预案的针对性与可操作性,有效预防和控制图书馆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的发生,保障公众的身心健康安全[3]。2019年年末,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再次印证了图书馆需强化应急服务的刻不容缓[4]。魏大威等(2020)介绍了国家图书馆在新冠肺炎疫情中所采取的紧急应对措施,柯平(2020)提出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建立联动机制、应急保障机制以及信息共享机制等,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服务于大众,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应急服务管理体系至关重要[5]。

1.2 建构图书馆紧急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机制

图书馆应急机制是为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制定的应急安排和措施。国内学者多喜好研究该体系,并将其分为:预防机制—预警机制—应对机制—控制机制—恢复机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应急机制是图书馆处理突发公共事件的整体方案与流程。曲泽静和姚明(2016)认为建立和完善应急预防机制对于具有暴发突然、社会破坏性强以及处置困难等特点的突发公共事件来说至关重要,应急预防机制可以在突发公共事件来临之时保障图书馆的正常运转。主要包括:应急预案的建立、工作人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教育与培训的强化、应急硬件设施的强化等[6]。柯平和包鑫(2020)将应急管理主要分为3个时段:公共事件突发前,图书馆应做好信息服务与应急管理平台的建设与维护;公共事件发生时,图书馆应做好应急决策支持、应急信息支援以及应急社会救助;公共事件发生后,图书馆应通过大数据分析提供恢复性信息服务与阅读治疗[2]。

1.3 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研究重视度逐年增加[7]

通过文献资料查阅,发现我国图书馆应急管理研究起步较晚,2000年逐步兴起。其中,2003年的“非典”疫情,2008年的“汶川地震”都将这一研究主题推向高峰。2020年的“新冠肺炎”再一次震撼了图书馆界,更多工作人员及学者更加重视该主题的研究。

综上所述,国内图书馆对突发事件的管理预防与应急措施仍然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大部分多是强调应急体系的“缺位状态”,且文献研究还是停留在理论探讨阶段,即使做出计划与预案,也是不够详细与完整的,缺乏能够因地制宜实施的具体性与可执行性[8]。

图书馆作为信息资源汇集和公众学习的最佳场所,无可睥睨,人员动态流动且静态集中,空间相对封闭,这就使得加强图书馆的危机管理以及完善应急响应机制变得更加迫切。在面对突发公共事件上,图书馆既能因地制宜整合信息资源,又能为政府机构应急管理的决策、研究、宣传做出文献支撑,还能在公共事件突发后支持社区恢复发展与保存记忆等。

2 国外图书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服务体系研究现状

以“中国知网”外文数据库为检索数据库,检索方式选择“高级检索”,检索主题为“Library”并含“Emergency”,检索出文献共计9篇,发表于2011年—2019年。由于笔者在英文文献查阅与文献的阅读、理解上存在困难,因此,借用王天津先生的研究结果,2011年前同主题的国外文献研究检索篇数为47篇。文献检索的结果显示,国外关于图书馆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服务体系研究相对开始较早,专门论述图书馆应急管理的著作和论文数量颇丰。其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层次。

2.1 强调图书馆对突发公共事件管理的重要性

国外图书馆对突发公共事件管理的研究相对较为成熟,且主要集中于突发事件的预防与准备两个阶段。国外图书馆把对提高公共事件的预防阶段放在了重要的位置,鼓励馆内工作人员建立并不断强化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热情与能力,图书馆界也是极度推崇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机制。Beales,Donna L等人认为医院图书馆对突发公共事件的风险管理在某种意义上来说,要比医院的还重要,因为图书馆有着脆弱的实体馆藏[9]。Steven J. Phillips等学者在其研究中也十分赞成这一观点[10]。Robertson, Guy认为馆长在制定突发公共事件应急预案前要全面了解和掌握整个图书馆的安全情况,做好风险评估,毕竟风险评估的质量影响着准备工作的开展[11]。国外图书馆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准备工作一般集中于3个方面:应急物资、人员应急能力培训和管理计划。国外很多图书馆注重应急物资的准备,比如每层楼都存有应急使用的头盔、抹布、防水桶等。公共图书馆为馆员制定了培训人员方案[12]。通过文献分析发现,不同国家图书馆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准备与经济发展程度有关。Kaur,Trishanjit就曾报道了位于印度西北部的两所大学图书馆因为缺乏突发公共事件的应急管理,最终导致其中一所大学图书馆将近70%的馆藏丢失于洪水中[13]。

2.2 注重图书馆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与其他领域的合作研究,注重经验的交流和总结

国外的学会和图书馆联盟在应对突发公共事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前期能够制定应急预案,协助应急管理以及开展紧急应对研讨会;中期能够提供救援并协调其他图书馆的参与;后期能够对受冲击的图书馆给予长久的支持(资金、技术及人员等)。国外图书馆灾后重建的一种重要方式就是寻求其他领域的帮助。Moore, Mary等学者探讨了在海地地震后,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向健康科学出版商寻求帮助的案例。美国图书馆协会(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为援助墨西哥沿岸受台风影响的图书馆,宣布成立援助基金。

2.3 理论研究结合实证方法,实用性强、可行性高

国外图书馆在案例分析中运用了大量的实证、访谈与数据分析等方法,在有真实数据依托的研究中,其理论的可信度大大提高。希腊与智利的图书馆在制定突发公共事件预案中充分收集社会各方的意见,在此基础上整理出一份应急预案。国外学界对该主题的研究领域比较广泛,并不仅仅是局限于如何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在贴近社会生活的基础上,将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研究范围延展。美国政府在“9·11”事件后就限制了公民部分的信息自由权力,这明显是有悖于图书馆精神的,在社会上引起了争议。

3 国内图书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服务体系研究存在的问题

3.1 相关理论创新不足

国内学者关于该研究主题的探讨多是集中于图书馆突发公共事件的类别(其中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研究占更大比重)、事件爆发的原因并由此制定相对应的策略。在综合分析现有研究基础上,笔者发现:多数学者希望以某一角度为切入点,构建图书馆的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服务体系,但是由于数据资料和实证案例的不足,导致所做研究缺乏支撑基础,得出的结论也是各种相关理论的生搬硬套,因此,不难看出现在已有文献的大同小异。

3.2 缺乏实践研究与经验总结

伴随社会各界愈加重视该主题的探讨,相关实践研究的数量也是有所增长,但是从整体上看,逻辑性强、层次清晰的理论研究仍是占大多数的。由于调研的深度与力度难以有力支撑论据,那么所做的实践研究的可借鉴度亦是不高。在实践研究本就不足够丰富的基础上,还不重视对紧急应对突发的公共事件的事后总结,这对后期应急体系完善与优化意义不大。

3.3 国内相关研究中有品质的文章和专著不多

笔者通过分析检索得到的相关研究文献发现:在研究内容上多有雷同之处,并且学术性不强、实践性不高。在论著方面,国内专著数量较少,起源较晚,较国外的相关领域来说,其广度与深度皆有差距。

4 国内图书馆突发公共事件应急服务体系研究对策

4.1 注重案例分析与总结

由于我国地理区域广阔,中小型自然灾害频频发生,再加之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与恶意人为事件,多年来图书馆也受到很大影响。在中国这样一个极具地域差异的国家,没有真实、广泛且带有深度的实证调研,是不可能对国内图书馆的状况与紧急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全局有整体了解的。这就需要学界在大量真实个案基础上构建理论框架,并在此框架下给出相关对策,这样的研究才会更加具有现实性、针对性与普遍性。但是我国学界关于图书馆突发公共事件研究存在试图用个案的分析推导出具有普适性结论的问题,这就使得多案例的收集与分析显得重要与迫切。事实上,案例分析不仅可以为本区域未来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积累经验,完善、优化图书馆的应急机制,还可以为其他区域制定应急体系提供数据基础。在分析得出结论的后期要注意总结与分享,国内图书馆多是把总结的内容束之高阁,缺乏与同行的分享和交流。

4.2 要增加实证研究的比例,借鉴实证研究的方法

实证研究法是指由研究者亲自收集并观察资料,为理论假设的提出或验证而展开的一种研究方法。这种研究方法是以“客观世界是存在的”为前提的,推崇科学理论的普遍性和客观性,通过经验观察产生的数据与实验研究的途径来得出一般的结论,并且做到在同一条件下该结论的可证实。根据上述的原则,简单概括就是研究者通过对过研究对象的大量观察、反复试验并不断获取客观材料,采用归纳的方法揭示事物的本质与规律。从文献调研的结果来看,国内学界相关的实证研究较少,多是笼统且又雷同的概括,缺少可操作性。国外的研究多倾向于实证研究并有数据支撑,这值得我们借鉴与学习。

猜你喜欢
检索应急文献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瑞典专利数据库的检索技巧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一种基于Python的音乐检索方法的研究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基于多尺度投影的相似颅骨检索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