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春事业付东风,明月梅花一梦

2022-02-08 12:43木小六
读者欣赏 2022年1期
关键词:妙玉贾母红梅

木小六

《红楼梦》第三回,黛玉初入贾府,见过外祖母后,又去见两位舅舅。在舅母王夫人时常宴息的房内,看见各色器物中就有一对梅花式样的洋漆小几。后来贾母在大观园款待刘姥姥时,凤姐带人摆设器物,每一张榻前放两只雕漆几,有海棠式、荷叶式,也有梅花式的。

第五回,贾宝玉入了太虚幻境,遥遥看见警幻仙姑出场时,便有赋形容其仙姿,其中一句里又有梅花的影子:“其素若何,春梅绽雪。”这个“素”字用得高明,捕捉到了梅花既艳丽又清冷的精髓。

薛宝钗体内有一股热毒,要服用冷香丸压制,而冷香丸的复杂配料中,四季各有一花,春天的白牡丹,夏天的白荷花,秋天的白芙蓉,冬天便是白梅花。白梅性寒,用来抵御热毒,正相宜。

第十七、十八回,贾宝玉被父亲试才题对额,薛宝钗指点他把“绿玉”改为“绿蜡”,宝玉便笑言,宝钗可谓他的“一字师”。而“一字师”的典故,还是与梅花有关。唐代诗僧齐己作了一首《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看了后,将“数枝”改为“一枝”,令齐己钦仰下拜,时人遂将郑谷称为“一字师”。

第二十三回,宝玉住进大观园,心满意足,十分快乐,遂作了几首即事诗。其中《冬夜即事》的首句,也与梅相关—“梅魂竹梦已三更”。梅与竹,外在形质不同,内里精髓却相通,都有种身居俗世却卓荦不凡的品格,与离经叛道的宝玉产生了精神层面的映照。

而与宝玉惺惺相惜的黛玉,作詩咏海棠时,有一句“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赏的是白海棠,却还要向梅借一缕花的精神,可见梅在其心中地位之高。后面作菊花诗时,又有和梅相关的细节—黛玉用的酒壶,是乌银梅花自斟壶。绛珠仙子下凡尘的黛玉,最广为人知的故事是葬桃花,却不想,酒壶的细节说明,与她最心有灵犀的其实是梅花。

第三十五回,宝玉挨了打,想吃一种精巧的食物,凤姐找来制作食物的银模子,其中就有梅花式样的。宝钗的丫鬟莺儿被叫去帮宝玉打络子,各种花样中,宝玉最喜欢的正是攒心梅花的款式。

心向往之也好,自我标榜也罢,总之,梅花征服了凡夫俗子,融入了人们的生活细节。

梅花兼具美丽的外形和高贵的品格,其内涵早已超越花朵本身,被寄予了更多精神层面的追求,不由让人心生喜爱。

《红楼梦》第五回,正值宁国府花园内梅花盛开,贾珍之妻尤氏便操办了宴席,请贾母、邢夫人、王夫人等来赏花。圣洁的梅花,盛开在柳湘莲口中“除了那两个石头狮子干净,只怕连猫儿狗儿都不干净”的宁国府,未免讽刺和荒诞,也让人隐隐感到,眼前宁国府所享的盛宴缺少内在力量的支撑,必然不会长久。于是,赏花的快乐,便附上了一丝虚无感。

第四十回,众人饮酒行令,贾母说了句“六桥梅花香彻骨”的酒令,不仅明面上有梅花,还包含着一个美好的典故。“六桥”代指六点,“梅花”代指五点,这是一张十一点的牌。六桥指的是杭州西湖苏堤上的跨虹、东浦、压堤、望山、锁澜、映波六座桥,由大名鼎鼎的苏轼做主修建,堤上多种梅花。

梅香彻骨,雅乐入心。梅花未开时,梅之乐蕴藏在日常生活的点滴细节中。待到梅花盛开时,踏雪寻梅便成为冬日至美至乐的享受。

第四十一回,妙玉烹茶款待黛玉、宝钗和宝玉,却因黛玉问了句烹茶之水是不是旧年的雨水,她便向林妹妹抱怨说:“你这么个人,竟是大俗人,连水也尝不出来。”这水是妙玉收了梅花上的雪得来的,那是费工夫的细活儿。五年前她在玄墓蟠香寺居住时,一共只收得一瓮,总舍不得吃,埋在地下,拿出来待客前,妙玉自己也只吃过一回。沾染梅花气息的雪水烹出的茶,滋味如何?从宝玉吃了一口便赞赏不绝就知道,其味必定不凡。

孤傲的妙玉,内心必然觉得自己与那凌寒傲雪的梅花有灵魂契合之处,她所居住的栊翠庵中就种着十多棵红梅。而她口中五年前居住的玄墓,更是以梅著称之地。玄墓乃是山名,相传因东晋郁泰玄葬于此而得名。此山多梅,花开时望之若雪,故有“香雪海”之誉。

到了第四十九回,梅花真的开了。一夜大雪过后,琉璃世界白雪红梅,好不热闹。宝玉急匆匆要赶去和众姊妹作诗,出了院门,走至山坡之下,顺着山脚刚转过去,便闻得一股寒香扑鼻。回头一看,妙玉门前栊翠庵中十数株红梅如胭脂一般,映着雪色,显得分外精神。宝玉便不由驻足细细赏玩了一会儿才走。

诗会开始,众人虽尚未大张旗鼓地赏梅,梅香却悄然浸润在了诗中。宝玉来了句“清梦转聊聊,何处梅花笛”,黛玉作一句“ 沁梅香可嚼”,二人悄然借梅花暗示了内心的默契。

所谓梅花笛,指用笛吹奏乐曲《梅花落》的声音,这里也是用落梅隐喻飞雪。而黛玉的“沁梅”,有可能源自宋代铁脚道人的故事。《花史》中记载:“铁脚道人常爱赤脚走雪中,兴发则朗诵《南华·秋水篇》,嚼梅花满口,和雪咽之。曰:‘吾欲寒香沁入肺腑。’”

红梅盛开,正当赏玩。第五十回,众人联过了诗,李纨评点说,宝玉又落了第,所以要罚他。如何罚?李纨说,她看见栊翠庵的红梅有趣,想要折一枝来插花,可不喜妙玉的为人,不想理她,所以罚宝玉去办这件事。李纨的话,真是说出了大家的心声。

这样的处罚,宝玉自然愿意接受。宝玉去取红梅,李纨便命丫鬟拿来一个美女耸肩瓶,贮了水准备插梅,还笑着说:“回来该咏红梅了。”

湘云诗兴大发,就要先作,被宝钗拦住,怕她只顾自己尽兴,冷落了李绮等人。最后,宝钗建议,“就用‘红梅花’三个字作韵,每人一首七律。邢大妹妹作‘红’字,你们李大妹妹作‘梅’字,琴儿作‘花’字”。李纨却说,不能饶过宝玉,于是湘云提议,有个好题目正适合宝玉,那便是《访妙玉乞红梅》,众人听了,都说有趣。

正调侃时,宝玉带回了一枝红梅,众丫鬟忙接过来,插入瓶内,请大家赏玩。书中写:“这枝梅花只有二尺来高,旁有一横枝纵横而出,约有五六尺长,其间小枝分歧,或如蟠螭,或如僵蚓,或孤削如笔,或密聚如林,花吐胭脂,香欺兰蕙,各各称赏。”

而就在此时,初来乍到的邢岫烟、李纹、薛宝琴三人都已吟成,各自将诗写了出来。邢岫烟的《咏红梅花》中,首句“桃未芳菲杏未红,冲寒先已笑东风”,是说红梅先于桃杏冲破寒冷,笑对东风。而接下来“魂飞庾岭春难辨”中的庾岭,在江西、广东两省边境,因岭上多梅花,又称“梅岭”;“霞隔罗浮梦未通”中的罗浮是山名,在广东省东江北岸的增城、博罗、河源等县之间。此句中也藏了一个关于梅花的故事。据《龙城录》载:“隋代赵师雄迁罗浮,一日日暮时分,于松林酒肆旁见一美人,淡妆素服,出迎与语,语极清丽,因与扣酒家门共饮。师雄醉寝,天明起视,在大梅树下。”还有“绿萼添妆融宝炬,缟仙扶醉跨残虹”之句,“绿萼”指绿梅仙女,“缟仙”本意为白衣仙人,这里代指白梅,“融宝炬”“扶醉”“跨残虹”均喻红色。尾句“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更是将梅花的气韵说得精准而透彻。

深深懂得梅花精神的邢岫烟,家境和出身虽不及贾府的姊妹,但她生性淡泊,品性端方,连起初对她心怀警惕的凤姐都被打动,格外照顾她一些。而她在未来也是凌寒傲雪,最终的结局胜过许多人。

贾府的老太太最懂生活情趣,雪天虽冷,雪景却不容错过。还是第五十回,老太太与孙女们一起取乐时,恰好看见一幕可堪入画的唯美场景。

“四面粉妆银砌,忽见宝琴披着凫靥裘站在山坡上遥等,身后一个丫鬟抱着一瓶红梅。”她也去寻梅花插瓶了,这样的冬日美景,自然要挪一些放置在屋内方显有趣。贾母问众人:“你们瞧,这山坡上配上他的这个人品,又是这件衣裳,后头又是这梅花,像个什么?”众人都笑着说,像老太太屋里挂的仇十洲画的《艳雪图》,贾母却不赞同,说那画里哪有这件衣裳,人也没宝琴这样好。老太太是真喜欢那图景,第二天还专门嘱咐会画画的惜春,“第一要紧把昨日琴儿和丫头梅花,照模照样,一笔别错,快快添上”。

更有趣的是,正在议论宝琴时,她背后又转出一个披着大红猩毡的人,贾母将其看成一个女孩,却被众人告知那是宝玉,贾母便更高兴了。

原来,宝玉又去了栊翠庵,向妙玉讨了更多梅花,回来却只说,妙玉给大家每人送了一枝梅花,已经打发人送去了。宝玉贴心暖男的一面,在冬日里展露无遗。

老人家喜欢热闹,第五十四回写年节期间贾府设宴,凤姐见贾母高兴,便提议击鼓传梅,行一个“春喜上眉梢”的令。贾母十分满意,说这是个好令,正对时对景,便命人取来令鼓和一枝红梅。

这个令好在哪里?原来,“击鼓传梅”的雅称正是“春喜上眉梢”。“梅”与“眉”谐音,将“传梅”说成“喜上眉(梅)梢”,是为讨吉利的口彩。

第六十二回,有史湘云最可爱的“名场面”— 醉眠。湘云吃醉了酒,醉眠于一石凳上,落了一身芍药花,口中还嘟囔着酒令,其中便有一句“直饮到梅梢月上”。这里的“梅梢月上”,不仅写景,其实也是一种骨牌的副名。梅虽傲然立于风雪中,不慕凡尘,奈何被人喜爱,一再被用来装点器物。

而在第六十三回,众人抽签玩乐,签语中都暗含着各人的命运走向。是谁抽了与梅相关的签?正是年轻守寡的李纨。她抽到的签上画着一枝老梅,写着“霜晓寒姿”四字,另一面还配了一句“竹篱茅舍自甘心”。

这签语和诗配李纨的遭遇,倒也说得过去。只是她看了这签,笑着说了一句:“真有趣,你们掷去罢。我只自吃一杯,不问你们的废与兴。”最后一句“不问兴废”的隐喻,让人联想到贾府日后的倾倒,颇令人怅然。李纨有梅一样的遭遇,有梅的清冷,卻似乎唯独缺了点儿梅的精髓。

猜你喜欢
妙玉贾母红梅
妙玉那场茶事
重识贾母
冰与火的性格冲突
跟贾母学养生哲学
贾母并非真心喜欢鸳鸯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heory of Behaviourism in English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贾母为何不为黛玉做主
妙玉的爱情用力过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