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发展

2022-02-08 08:28沙莉
新闻传播 2022年9期
关键词:商业化明星

沙莉

(哈尔滨师范大学 黑龙江 150080)

主旋律电影自上世纪80年代被提出来以后一直在我国的电影发展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虽然在21世纪初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快速发展,主旋律电影也经历了一段时间的“消沉期”,但是最近十几年以来,随着商业化电影的迅速发展以及在电影市场之间激烈的竞争之下,主旋律电影很快又找到了新的发展方向——向商业化发展靠拢。以商业片的方式制作、拍摄主旋律电影,但又在商业化的制作模式下传达着主流价值观的内核。在这种形式的探索下,主旋律电影很快就获得了新生,赢得了人民大众的喜爱,在电影市场中再一次引起了广泛的影响力。近几年来不少的主旋律电影不仅深受观众喜爱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票房成绩,比如:“建国三部曲”(《建国大业》《建党伟业》《建军伟业》)、《我和我的祖国》及其姊妹篇《我和我的家乡》都是主旋律电影向商业化方向发展的非常成功的案例。

可以说正是这些商业元素的成功运用使主旋律电影从原来的空洞说教、叫好不叫座的情况焕发出了新的生机。本文主要就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发展进行探讨,对于现如今主旋律电影中的商业化倾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当红名人的大胆使用

“粉丝”对于当前电影市场来说是一股不可忽视的存在,商业电影的成功离不开当红明星的恰当使用。明星拥有着强大的粉丝群体,明星作为偶像,他们的行为很大程度上会决定着粉丝们的行动,当明星参演一部影片时,那么粉丝们为了去追随自己的偶像势必会观看相应的影片,这无疑为影片带来了一大批潜在的观众群。同时,明星们自身精湛的演技使角色更加引人入胜,为影片增彩,吸引更多的观众观看。

在早期由于考虑到主旋律电影的庄严和庄重性,一般都是采用特型演员去扮演领袖人物,比如经常在剧中扮演毛泽东的特型演员唐国强、王霙等等都是作为特型演员被我们大家所熟知。但是随着电影市场的商业化进程加快,使用明星参演也成了主旋律电影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于是在2006年上映的《云水谣》便有了李冰冰、陈坤等个别明星的加入。随后在2009年上映的《建国大业》更是开启了全明星参演主旋律电影的先河,全片光明星就有二百余人,这种全明星参演的模式也被当时的网友戏称为“数星星”,这种全明星阵容成功激发起了观众们的热情,获得了3.9亿的票房,打破了主旋律电影的“票房瓶颈”,主旋律电影从那时起再一次吸引了大众的目光。随后的《建党伟业》《建军大业》也使用了相同的策略,与第一部所不同的是《建军大业》这部影片对于演员的使用更加“大胆”。在《建国大业》这部影片中对于演员的使用还是相对比较保守,如:唐国强、陈坤、张国立等等,主要以老一辈资历较深的演员为主。而《建军大业》中则以当红“小花旦”和“小鲜肉”为主,演员的使用更加年轻化,如刘昊然、张艺兴、鹿晗等等。年轻一代演员由于其强大的粉丝数量和影响力,他们的加入扩大了整部影片在电影市场中的影响力,同时也让观众在影片中看到了“爱豆”身上的无限可能。

主旋律电影发展到如今对于明星的使用已经变为非常普遍和寻常的一件事情了,纵观这些年,几乎每一部成功的主旋律影片都离不开明星的参演。在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道路上明星参演几乎成了一种“惯用手段”,因为明星不仅仅具有庞大的粉丝团,能为影片带来潜在的受众群体。更重要的是,明星本身就具有一定的话题性,能够产生强大的社会影响力,进而影响到其他的受众群体,扩大影片的受众群。

二、商业化的营销运作手段

主旋律电影最初的提出是为了应对80年代初改革时期过度娱乐化、肤浅化的电影市场,所以主旋律电影自提出之日起就承担着传递国家主流价值观的任务。基于此,早期的主旋律电影一般都是由政府“买单”,电影的拍摄、发行由政府负责,甚至连电影的消费也是要政府“安排”。在早期,一些国营制片厂出品了一系列的优秀影片,改变了当时娱乐化严重的市场风气。但随着电影市场对民营资本的开放,各种商业大片异军突起,极大地刺激着观众的每一根神经,满足着观众的好奇心与需求。在这个时候,单由政府出资发行的那种空洞说教型的主旋律影片早已不适应如今的市场,由民营企业拍摄的主旋律影片开始逐渐占据电影市场。在当下的电影市场中,许多广受好评的主旋律电影几乎都是由民营企业出资制作,比如:由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出品的《建国大业》、华谊兄弟影业有限公司出品的《集结号》等。民营企业为影片打上主旋律的旗号将非常容易获得国家的大力支持,间接为自己的影片带来宣传。同时,民营企业为了吸引更多的受众必将加快主旋律电影的商业化进程,做出不同以往的改变。可以说,民营资本的投资注入为主旋律电影带来了新的生命血液。

(一)时间节点的恰当选择

电影是供人们消遣娱乐的商品,选择恰当的时期适应观众的生活方式,才能使影片的消费达到最大化,时机的选择恰当与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影片票房。现如今的主旋律影片越来越注重选择合适的档期和其他重要时刻。冯小刚作为我国贺岁片的首位开创者,在《集结号》这部影片中就沿袭了他以往的惯例,将影片选在贺岁档播出,影片成功突破两亿票房大关;《建国大业》选择在新中国成立五十周年的国庆档播出,很好的突出了节日氛围,为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找到了一个很好的释放口;《我和我的家乡》则紧抓时事,以脱贫攻坚为突破口与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遥相呼应,展现出了国家日益繁荣的景象,提升了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主旋律电影这种紧扣时事、紧抓节日氛围的营销策略,在恰当的时机激发了全国人民的爱国热情,刺激着观众走进影院,从而为影片带来高票房收益。

(二)积极的营销造势

宣传营销是扩大影片知名度的另一条途径,通过前期的各种宣传活动提前让更多的人群了解影片的相关信息,提升受众对影片的关注度,从而扩大影片的知名度,这样才能在影片放映当天吸引更多的观众走进电影院进行观看。

在影片的前期宣传中,通常会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在线上的宣传中,除了参演明星自身在微博上进行的主动宣传,更重要的是官方主动发起的话题营销,利用话题造势,层层营销,为影片带来热度。《我和我的祖国》这部影片在上映前夕通过官微发放由王菲主唱的影片主题曲《我和我的祖国》,歌声朗朗上口,易于传唱。很快这个议题就通过微博、抖音、微信等新媒体平台快速裂变传播,成功取得了用户的关注度。同时又在影片上映的前一天发布《我和我的祖国》相关纪录片,极大地吊足了观众的胃口,吸引着受众走进影院观看影片。紧接着在2021年上映的其姊妹篇《我和我的家乡》,官方更是大力利用抖音平台进行营销造势,在抖音上推出主题活动“我和我的家乡在抖音”,鼓励用户进行创作,用镜头去记录自己的家乡。并且设计出相关贴纸和特效,加大了用户之间的相互传播,拉近了影片与用户之间的距离。而在线下的宣传活动中,通常会花费高昂的资金去组织相关的活动,如明星路演、首映礼、新闻发布会等走进人民群众之间,增加影片的知名度。冯小刚作为一名成功的商业片导演,对于电影的宣传资金从不吝啬,《集结号》的票房之高离不开他在宣传上所下的功夫。在影片上映之前花费巨资在北京工人体育馆邀请一百多位明星举行了首映礼,扩大了影片的社会关注度。

三、多元化的叙事模式

早期的主旋律影片主要分为体现时代精神的现实题材和表现党和军队光辉业绩的革命历史题材这两大类[1]。但无论是现实题材还是革命历史题材,它们的选材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大”。现实题材通常会表现一些伟大领袖和大人物,如《周恩来外交风云》《重庆谈判》等,而革命历史题材更愿意去表现一些宏大的历史事件,如《开国大典》《大决战》等。这种宏大的叙事模式很容易表现出高高在上的感觉,陷入空洞说教的模式,从而让观众产生排斥感。新世纪以来,主旋律电影为了走进人民群众身边,叙事模式开始“下放”,以平民化视角进行叙事,引起观众的共鸣感。同时与类型化的叙事模式相结合,以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去讲故事。

(一)平民化的表达方式

纵观近几年的主旋律影片都以生活中的小人物为出发点,围绕着小人物的生活去讲述优质内容。《我和我的祖国》围绕着国家不同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讲述了每一位重大事件背后默默无闻的工作者,将他们推向舞台的前方,让这些无名工作者带领我们一起回忆祖国的每个伟大瞬间。如:《前夜》中坚持不懈的旗杆设计者林治远;《相遇》中默默无闻的原子弹工作者高远;《北京你好》中的普通出租车司机张北京等等。如果说《我和我的祖国》这部影片还是以重大历史事件普通工作者为背景,那么它的姊妹篇《我和我的家乡》就将视角对准了生活在我们身边的普通人,通过他们的视角去讲述国家如今的发展变化。比如:《北京好人》中通过普通出租车司机张北京带领老舅骗保的故事表现农村医保的全面保障;《最后一课》中通过带领乡村教师找回忆来展现我国基础教育的变化;《回乡之路》中通过小企业家乔树林推销苹果表现乡村的风沙治理情况和致富之路。这部影片里出现的乡村干部、教师、小企业家、小发明家以及出租车司机都是实实在在生活在我们身边的小人物,仿佛就是每日与我们生活在一起的街边邻居。并且整部影片还加入了不少的喜剧元素,让观众在欢笑和感动中不知不觉地接受了主流价值观的传播。

(二)类型化的创作理念

随着电影市场的日益繁荣,单一的宏大叙事早已不能满足观众们的需求。受到好莱坞影片和香港影片的影响,如今的主旋律电影更多的是类型化+的模式,运用多元化的类型叙事手法进行主流价值观的传达,叙事模式的类型化发展早已成为主旋律电影新的探索方向。纵观近几年广受好评的主旋律影片大多都与其他的类型片进行了融合。像早期的《云水谣》与其说是一部主旋律的战争片,倒不如说是一部爱情片更加准确,在那个动荡不安的战争年代下小人物为爱情坚守的信念更让我们感动,这部影片其实就是主旋律影片与爱情片结合的典范。再到后来的主旋律影片尝试了与多种不同的类型片进行结合,均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如在《紧急迫降》《中国机长》等影片中我们都能看到灾难片的影子;在《战狼2》《湄公河行动》等影片中我们都能看到很多枪战、警匪片的影子;在《风声》《邓小平》等影片中又有悬疑片的影子在其中。类型化叙事手法的加入对主旋律电影本身进行了丰富,使主旋律影片摆脱了单一叙事的模式,更重要的是还满足了观众的多元化观影需求,轻松实现了娱乐性和主流价值观的双结合。

结语

随着电影市场的多元化发展,主旋律电影走上商业化的发展方向是必然之路。因为在商业化影片的刺激下,主旋律影片为了寻求突破必将做出新的发展与改变:寻求视听的冲击感、明星云集的吸引力、类型的多元化发展等等。相比于主旋律电影以前的那种说教、被动接受的模式,加入一些商业化元素更容易让受众主动去接受电影里所传达的主流价值观,这比那种说教式的被动灌输更容易让国民产生民族自豪感。当然主旋律电影在商业化的进程中也要把握好度,主旋律电影走上商业化传播道路主要还是为了更好的传播主流价值观,在任何情况下,都要以传播社会价值为主。切不可走上过度娱乐化的道路,为了过度追求影片所产生的经济价值,而忽视了社会价值的传播。■

猜你喜欢
商业化明星
服装设计商业化实践中的品牌孵化路径研究
明星猝死背后
5G商业化倒计时开始
5G商业化倒计时开始
武术商业化发展进程研究
借钱买房,是商业化行为,而不是啃老
明星们爱用什么健身APP
扒一扒明星们的
谁是大明星
“商业化”下的纪录电影叙事探究——以《圆明园》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