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探索

2022-02-09 03:14郭珊珊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22年45期
关键词:新课程教学方法语文

郭珊珊

(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慧仁学校 吉林长春 130000)

引言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所用的教学方法对整体教学效果有着直接的影响,与教学工作质量密切相关。对于小学教学阶段而言,学生因其较小的年龄,心智尚未成熟,依然保持着儿童天真烂漫的品性,难以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在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学也更应当注重其全面性,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素养培育作用。通过对语文教学方法的合理应用与科学创新,引导学生注重探寻知识,学会自主解决问题的方法,加强其交流合作能力,以实现学生综合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的教学观念分析

1.注重学科的开放性

在当前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科目教学需要针对小学生的各方面进行素质教育,并改变传统的本位教学思想,要重视学科的教学开放性,这样可以有效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整体性,提高教学质量。传统的语文教学存在比较严重的脱节情况,和其他科目没有明确的划分,从而导致小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出现思想割裂的情况,影响到学生的学习体验感。所以,目前小学语文教学需要提升其开放性,将语文教学融入学生的自我提升中,充分结合生活知识以及其他学科内容,构建均衡性与综合性较强的语文课程,在加强知识教育的同时注重学生的情感培养,从而保证小学语文教学的全面性[1]。

2.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当注重教育工作的人本思想,所有的教学工作都需要围绕小学生来进行开展,只有这样,才可以充分地体现出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对此,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使其认识到学习知识对自身发展的重要影响,同时也需要发挥出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小学语文教师在教育过程中需要扮演引导者,引领学生朝正确方向探索,通过学习合作交流的方式,使学生能够在自主思考之后理解与掌握相关知识。与此同时,教师也应当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加强对学生的关注和了解,积极解答其问题和疑惑,让学生在学习探索中取得的成就能够得到认可,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提升自我学习能力。

二、传统教育中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的常见问题

1.课堂教学过于被动

对于小学教育而言,课堂教学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共同参与,形成教与学之间的高效互动,使相关知识内容能够快速传播,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但在传统教育模式中,存在着诸多教学方法问题,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占比过高,学生只是在被动地接受知识,难以真正将课堂所讲内容转化为自身的记忆。在课堂氛围过于严肃和死板的情况下,小学生的天性被压制,就会导致学习兴趣降低,不喜欢参与课堂教学,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此外,教学过程中对学生如果缺乏足够尊重不利于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反而增加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抵触心理,降低整体教学质量。

2.教学方法创新不足

在过去的小学语文教学中,长期保持的教学习惯导致教学方法存在创新不足的问题,教学工作开展的效率较低,以至于影响到了整体的语文教学效果。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需要从零开始为学生打下基础,通过字、词、句、段以及阅读写作等教学内容的逐步推进,确保学生能够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能力[2]。传统教育模式中急于求成,在教学设施不完善的情况下,对基础知识教育积累不足,导致学生后续知识的学习存在众多阻碍。教师过度强调学生的听、写、读、练,忽视了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应用,相关语文知识的掌握不够牢固,教学过程中的沟通缺失也使得教师难以准确了解学生学习状态,进而影响到了教学方法的改进,使教学质量迟迟无法提升。

3.教学目标不够明确

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对教学目标缺乏正确认识,教师开展教学工作往往只注重于提升学生的成绩,采取经验教学法让学生通过反复练习来掌握答题技巧,却忽视了学生对问题本身的思考。教师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缺失,导致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无法得到提升,在学习过程中也缺少探索精神,只能将所学知识死板地应用到考试练习中,难以用于自身的思想发展。长此以往,学生也会存在学习困难的问题,有限的记忆能力在面对不断增加的知识内容时,也容易出现边学边忘的问题。对学习成绩的过度重视也会为学生带来极大的学习压力,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错误认知,导致身心健康受到影响。

三、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的教学优化途径

1.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积极性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活用教学案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确保语文课堂学习参与度的提升。对此,教师应当注重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实时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通过简单的课堂问答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从而确保学生的学习思维能够与教师同步[3]。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可适当降低问题的难度,避免学生因为问题的难度过高而产生害怕回答问题的心理,学生在回答正确后需要给予相应的认可,使其获得一定的成就感。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也应当进行鼓励,并要求其他学生保持同理心,以免学生受到嘲笑而产生低落的情绪。教师可以用学生熟悉的现实生活案例来引出相关的语文知识,降低学生的理解门槛,以生动有趣的案例讲解来提高学生的课堂兴趣,确保学生能够有较高的课堂参与度。

2.改善课堂氛围,创新改进教学方法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应当正确认识到学生的课堂学习特点,注重对语文课堂环境的塑造,以此来为教学工作开展提供良好的环境基础。教师首先应当对学生保持基本的尊重,拉近自己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改善师生关系,从而使教学工作开展能够得到更多支持。以此为基础,采多样化教学方法,根据小学生的学习需求对教学方法进行优化创新,以确保能够适应于小学语文课堂进度。对此,教师应当不断改进教学内容设计,保持良好的课堂教学节奏,确保学生能够充分掌握基础语文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书本上的内容通常很难直接展现出来,教师需要借助相关的工具和辅助教学方法对知识内容进行全面的阐释。通过对新媒体技术的应用,实现对课堂教学内容的优化,也可以利用网络教学内容和影像资料等,全面展示语文教学内容,以此来辅助课堂教学工作的开展,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

3.完善教学评价,注重语文分层教学

在当前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所有的语文教学目标都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为主,从而实现小学生的综合素养的提升,让其可以在后续的学习中获得更多的收获。因此,教师也应当完善教学评价机制,从多个角度出发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教学效果。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加强对学生的观察,要及时地了解到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小学生的个体差异化来进行分层教学,增加沟通交流能力,以明确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之处。以此为基础,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注重分层教学设计。针对小学生所存在的差异化教师需要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应用。首先,语文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采用中、高、低等多个层次的教学内容设计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4]。对于高水平学生注重教学实践拓展,确保其能够灵活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对于中等水平的学生采用知识强化教学,帮助其建立自身的知识体系;对于低水平学生采用基础补缺教学,加强其基础知识水平,由此来确保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整体性提升。

4.开展合作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在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开展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课堂合作能力;教师需要充分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在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做到以自我为引导和主导作用,避免对教学课堂大包大揽,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帮助其对相关知识问题进行自主思考。对此,教师可以采用问题教学法,利用事先抛出的案例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索思考,使学生能够利用自身活跃的思维来展开探讨,在锻炼其自主思考能力的同时,也形成了良好的发散思维。同时,可以在课堂开展合作学习模式,以多人小组为单位来进行课堂教学问题的分析,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与合作能力,使课堂氛围更加轻松[5]。教师通过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也能够为语文教学工作带来更多有利条件。

四、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的教学方法策略

1.全面提高语文学习积极性

在新课程教学理念下,教师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语文课堂教学氛围进行构建,轻松课堂的教学氛围,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在进行《长城》课文讲解时,教师可以提前收集相关影视资料和图片,运用多媒体向学生直观地展示长城形象,使学生能够对雄伟壮阔的长城有更加准确的认识。以此为基础,利用长城相关的故事传说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如“定城砖”“孟姜女哭长城”等,在充分保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后,再展开对课文内容的讲解,使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接受课文内容。通过对课外学习资料的合理应用,提高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注意力,对整个课堂教学氛围的提升带来帮助作用,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点的印象加深。

2.合理应用情境教学方法

情境教学是指教师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利用课堂环境和课文内容来为学生创造能够全身心投入的学习氛围,使其具有身临其境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和知识框架。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利用情境教学的方法能够有效地增强教学效果,通过情境再现等方式优化学生的学习体验,降低知识内容的理解难度,提高其学习认知能力。在情境教学下,语文教学的课堂氛围可以得到进一步活跃,使学生受到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实现其自身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例如,在讲解《亡羊补牢》这则寓言故事时,教师可以利用网络上现有的动画视频,向学生生动形象地展现故事内容,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感受到故事人物情绪变化,从而带入自身情感,能够更好地了解亡羊补牢的道理,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3.注重教学提问互动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课堂提问是增加教师与学生互动的主要方法,而小学语文课堂中不同的提问方式也会带来不同的课堂效果。通常情况下,学生都是乐于表现自己的,同时也害怕在同学面前出丑,因此教师需要适当把控课堂提问的难度,必要时可以迎合学生已有的认知来提出问题。例如,教师在课堂讲解时先尝试性地抛出问题,观察学生的反应,如果有个别学生回答正确,此时可以鼓励该同学进行回答,并对答案给予认可。由此,既满足了学生的自我表现欲,又避免抽到不会的同学,造成回答错误时的尴尬,同时还加强了其他学生对正确答案的认知。巧妙的提问互动设计应当以强调知识重点为主,避免频繁的提问破坏课堂节奏,教师不应通过课堂提问来故意为难学生,以免造成其学习逆反心理,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更应当给予鼓励,以保证其课堂学习热情。

4.重视学生的思维情感培养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而言,相关内容知识的教学不仅为了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和学习能力,更需要注重语文科目对人的情感培养。学生需要在不断认识文字和语句的过程中逐步养成正确的思想价值观念,能够具有一定的事物辨别能力,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例如,在讲解《小马过河》这篇课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坚持做一件事情,从而使其了解到坚持不懈精神的可贵,帮助形成勇于面对困难并克服困难的优秀品质。通过对学生思维感情的培养,能够在漫长的小学教学阶段中塑造良好的人格,使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与发展中都能受益匪浅,实现小学语文教学对学生的长远影响。

结语

语文教学作为小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相关教学方法的合理应用,能够显著提高课堂效率与教学效果。相关教师也应当充分了解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任务目标,明确小学教学特点,根据实际教学需求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和完善,实现对相关教学方法的创新应用,以促进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质量的不断提升。

猜你喜欢
新课程教学方法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数学高效课堂的打造
新课程对教师的新要求——兼谈语文工具性的另一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高中体育新课程实施“碰壁点拔”式教学模式初探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