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时代科技期刊编辑如何树立作品意识

2022-02-09 04:43刘晓涵
韶关学院学报 2022年12期
关键词:精品科技期刊期刊

刘晓涵

(广东药科大学 期刊编辑部,广东 广州 510006)

作品是通过作者的创作活动产生的,属于文学、艺术或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一定形式表现的智力成果[1].《现代汉语词典》称作品为“文学艺术方面的成品”.文化作品是借助文字、图像、声音等媒介,经过一定思维过程创作而成的具有主体性、思想性和价值导向性的观念形态,是对现实社会生活的反映和具象表达[2].作为文化作品载体的学术期刊,是发表学术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在提升学术研究水平、推动学术发展等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担负着文化积累、文明传承和知识传播的历史使命,必须有思想和主题[3].思想是作品的灵魂,没有思想就不称其为作品,那些认为“论文既然是对客观事实的如实反映,就不需要有思想”的认识和观念是错误的,必须加以否定和抛弃.

编辑劳动是一项系统化的、自觉的、有主观能动性的社会活动,其最核心的内容在于编辑主体在编辑出版活动中以提高出版物的质量为中心,以取得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目标.它是一项应用了多学科专业知识和编辑出版专业知识的创新性智力活动,需要编辑顺应时代潮流,不断学习、思考、提高,开拓创新[4-5].编辑要增强“作品”意识、把工作过程当成一种创造过程,不断推陈出新,以激发自身的工作智慧,提升价值感、成就感和自豪感,保持心情愉悦.若科技期刊编辑缺乏作品意识,认定自己只能“为他人做嫁衣裳”,则会缺乏主动性与创造性,不仅在工作中难以体会到激情与乐趣,且专业成长容易因遭遇“高原反应”而停滞不前,从而产生失落感[6].笔者建议科技期刊编辑从把打造精品期刊当成自己最重要的作品、与作者共创佳作、善于创造自己的作品、加强作品展示意识等4个方面入手,将作品意识融入日常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与所在期刊共同发展、一起进步.

1 弘扬工匠精神

出版强盛的重要标志是精品,科技期刊编辑职业价值的最大体现是推出科技创新的精品成果,并被广泛认可与利用.科技期刊编辑在编辑出版工作中要把所办刊物当作自己最重要的作品,致力于打造本学科的精品期刊,传承“工匠精神”,不断把自己的刊物推向新高度,为社会和读者呈现更多高水平的学术论文,并带动其他同行共同进步,为繁荣我国学术期刊出版事业作出贡献[7-9].

(1)科技期刊编辑要深刻认知打造精品期刊的重要性,并把其作为自己的核心使命.若推出的科技成果具有创新性和使用价值,能得到业界的共识,体现出独特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就是编辑精品意识的一种现实表达.同时建议国家层面建立一套切合实际的出精品的监督保障机制,制定较为完善的刚性制度和奖惩措施,把出精品纳入可持续发展的良性轨道,以强化编辑的精品意识.

(2)培养工匠精神,匠心、匠气、匠技都很重要.工匠精神是近年来学术研究的一个热点,是职业能力、道德、品质的体现,是从业者的一种职业价值取向和行为表现[10].科技期刊编辑是一种特殊职业,是项良心活儿,许多工作都难以准确量化评价.只有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工匠精神,才有可能创作出自己的优秀“作品”,以求最大限度地以精品特色发挥其积极的社会效能.在“卓越计划”背景下,编辑工匠精神体现在不断追求发表论文的卓越质量(包括学术质量与编排、印刷质量等).工匠精神的培养,匠心、匠气、匠技缺一不可.匠心是独具一颗创造的心,不墨守成规,善于挑战传统思维;匠气是爱岗敬业的习气,热爱编辑工作的情怀;匠技则是与匠心、匠气相匹配的编辑技艺,没有匠技的话,只能“有心无力”.

匠心要求编辑在日常工作中始终满怀敬畏科学、崇尚真理的精神.在“卓越计划”背景下,科技期刊编辑要努力向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编辑看齐,在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论文出版等学术活动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学术敏感度,及时发现和鉴别具有前瞻性、创新性的优秀科技论文,使其得以尽快刊登,奉献给读者[11].

匠气要求编辑具备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心态,一丝不苟的严谨态度,精益求精的优良作风,专注于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首先是热爱编辑工作,把职业当成为之奋斗的终身事业;其次是对自己编辑的期刊精益求精、一丝不苟,敢于担当、勇于负责,不过多计较个人得失,精雕细琢打造品牌期刊和精品内容.

匠心、匠气,最终都要靠匠技来落实.因此,科技期刊编辑要潜心修炼匠技,要像大国工匠一样不断打磨自己的编辑技能,精耕细作好每一篇文章、每一个栏目、每一期刊物.编辑要完善自身的知识技能结构,掌握学科语言表述习惯,既要严谨、准确、科学,又要便于学科的国际交流,特别是关键词、内文、参考文献、图表、计量单位和外文正斜体等的规范化使用,严把文字关;同时要培养较高的审美能力,具备一定的设计、排版、制图等知识,才能编辑出形式与内容高度统一、科技性与审美价值兼备的精品.

2 与作者共创佳作

对绝大多数作者而言,只有经过科技期刊编辑的适度修改、加工和润色,原先的文章“半成品”才会顺利成为“成品”,以最佳面貌展现在读者面前,编辑更像是与作者共同打磨“璞玉”的合作伙伴.

2.1 从各环节协助高质量稿件的诞生

科技期刊编辑要协助作者创造出好的作品,从选题策划、约组稿、审稿、筛选、加工校对、出版发行、审读总结、编读互动等各个环节上严把质量关.

(1)增强选题策划能力.选题策划是工作的首要环节,可以体现编辑的思想和意图,是一种智慧型、创新型的劳动.科技期刊编辑要遵循创新、前瞻、特色及主动原则,善于从科研热点和变化、读者需求中发现新的素材,对多种选题资源进行全方位深层次地开发,学会栏目策划、主题策划、热点策划等.

(2)加强组稿能力,有意识地打造高质量作者群.科技期刊编辑可以把工作做到前面,采用多种方法约组高质量稿件,从源头上对文章质量进行把控.如参加全国性和国际性的相关学术会议、主动向知名专家约稿;成立期刊青年编委会,通过邀请其撰稿、担任专栏客座编辑、审稿专家,或者联合开展学术会议等方式,充分发挥青年科技人才在精品期刊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借鉴国内外优秀期刊的办刊经验,采用符合国际惯例的期刊出版标准和规范组稿等.

(3)提高筛选文稿能力.每篇稿件都凝聚着科技期刊编辑的智慧,是编辑根据一定的价值标准进行选择的结果.编辑要提升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突破思维定式,筛选出具有创新性的优质稿件.

(4)提高审稿与校对加工能力.编辑应以有无创新价值、能否启人心智等作为衡量稿件价值的尺度,以文章是否立意深邃、构思精巧、写法精炼作为选择加工的标准.筛选出合适的文稿后,编辑对文章要进行精细加工,在保留作者文稿原意的基础上,对论文格式、标点符号和错别字进行修改,有时还要对文稿结构进行调整甚至重新组合,最终做到内容充实、逻辑严密、结构紧凑、语言顺畅,使读者产生阅读的快感.

2.2 加强与作者的沟通与交流

在信息化背景下挖掘优质稿件,要与作者、读者、发行机构乃至媒体打交道,这对科技期刊编辑的沟通与协调能力是个严峻的考验.科技期刊编辑要努力提升沟通和协调能力,才能尽力成为交流 “大使”,取得预期效果.

以与作者交流为例,科技期刊编辑要积极参加组稿会、定稿会等,在作者撰稿阶段,编辑要向作者传达整体规划、写作要求等事项;在实际撰稿过程中,定期和作者联系,准确掌握文章撰写进展,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针对稿件中不完善及错误之处,编辑需要有针对性地与作者进行系统交流;在清样校对环节,编辑还需要督促作者逐字逐句通读稿件,对稿件进行全面的审查、核校等.

2.3 保护作者与编辑自身的著作权

在编辑加工过程中,科技期刊编辑要保护作者与自己的著作权,主要包括:帮助并指导作者行使署名权、尊重作者修改权、正确行使编辑修改权.

2.3.1 帮助并指导作者行使署名权

《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明确规定,著作权属于作者,一般谁创作作品谁就是作者[1].目前我国学术界内,因著作权而引发问题及法律纠纷的案例出现较多.帮助并指导作者正确行使署名权利,是编辑不应忽视的一项工作,譬如,核实文章署名、合作作者的排序及变动、致谢等.

2.3.2 重视与关注作者对文稿的修改权

科技期刊编辑要注意作者修改或者授权他人修改作品的权利,及时发现和处理侵权行为.若编辑本身存在侵权行为,应勇于承认错误、承担责任,不可遮盖掩饰,以维护作者的合法权益,及所在出版机构的声誉.

2.3.3 正确行使编辑自身的修改权

编辑工作是在一定的意识形态影响下,对他人作品在选择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程度的加工并予以扩散、出版和传播,从而使之在客观上影响社会的活动.编辑的意识形态观会无形中对对象(作品)产生一定影响,甚至影响期刊发展,其影响程度取决于编辑个人已有的知识结构及其对作品的介入程度.

编辑应明确,著作权法赋予编辑对稿件的修改权,是一种有限制条件的修改权.为了避免编辑个人的非理性介入,改变甚至曲解作者原意,科技期刊编辑对文章的加工处理应该以“忠实于原著和作者本意”为原则,采取详审内文、反馈作者、尊重原作、审视语境、明确主题等策略,做到慎改标题、字斟句酌、勿改句式、增减有度、理清思路,对稿件的内容、观点和结构的调整须征得作者同意,使其行文风格、语言特色及思想主旨等最大程度地保持“原貌”.若作者坚持不按编辑的意见修改,或者修改后仍不能达到出版要求的,编辑有权退稿.

2.3.4 学习著作权法,合理规避著作权风险

编辑要牢固树立尊重和保护著作权的法律意识,学习掌握著作权法关于作品的界定,关注相关新政策、新文件、新规定,运用所学知识合理规避著作权风险.当使用他人作品时,一定要持尊敬态度,不侵犯他人著作权;如发现本单位作品被他人不合理、不合法使用,也需做好相应准备,如收集和固化权利归属证据、侵权事实证据等[1].

3 善于创造自己的作品

科技期刊编辑应常存成长意识,边编边悟,不断学习成长.成长的一个重要方式是创造自己的作品,如论文、专著、读后感、随笔等.

3.1 编、研结合,创作行业、专业学术作品

早在30年前,陈浩元先生就倡导“我们的编辑,尤其是青年编辑,有条件的都应拿起 2支笔,一支笔勤勤恳恳‘为他人作嫁衣’,这是本职工作,另一支笔用来为自己做几件‘新衣裳’”[12].做“新衣裳”,包括开展科普写作,参与编辑学尤其是科技期刊学研究,总结经验,撰写、发表论文等,这都有助于编辑、期刊的成长.

科技期刊编辑应树立“学者化”的职业理想,树立编、研结合的意识,积极开展学术研究,自觉进行学术创作.通过撰写与编辑出版其他学科领域相关的论文,参加学术会议、论坛,参与科研项目等方式,及时总结和提炼工作经验,既能促使自身专业技能和知识的完善与提升,有助于同行借鉴交流,同时也是对所在期刊的有力宣传.这些编辑学理论和实践不断积累、传承,还可形成一定的理论体系,有助于期刊团队的可持续发展.

3.2 在日常工作中创造作品

期刊编辑首选的方式是在工作中学习,要尽量建立起自己的知识体系,形有自己的“作品集”.如,审稿意见“范文”、 审读报告、常见问题清单、工作笔记、模板、教学PPT等,可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储备、丰富编辑部的共享学习资料库;撰写的导语、编后感、营销宣传用语、选题策划报告等,也是编辑日常工作中常见的作品,有助于加深编辑对论文的认识,提高学术素养.

4 加强作品展示意识

编辑创造了作品,还要常存展示意识.若缺乏展示意识,编辑就容易因成长动力不足而导致倦怠,停滞不前.

4.1 积极参加行业与专业组织,建设期刊多个传播社交圈

积极申请加入国际科学和医学出版协会(STM)、国际出版伦理委员会(COPE)、国际管理与技术编辑学会(ISMTE)等知名出版机构,以及美国化学学会(ACS)、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等国际知名学会,提高中国科技期刊编辑的国际话语权[9].

依托期刊庞大的专家资源、作者资源及读者资源,组建期刊相关学科交流、青年编委会、专栏客座编辑、作者等微信群,以服务作者、了解读者,还能定期开展学术研讨和期刊宣传等活动.同时鼓励编辑积极加入其他有影响力的学术社交圈,鼓励作者在其他微信群及朋友圈里进行转载分享等,以扩大期刊的受众范围.

4.2 善于运用多媒体呈现、多渠道传播,提升期刊与自我的展示度

“酒香不怕巷子深”,不管是期刊还是编辑自身,都需要积极主动展示,强烈的展示意识会促使编辑奋力前行.

在融媒体时代,必须将期刊内容深度加工,提供信息延伸服务,打通媒介壁垒,融合文、图、音、频、H5、动漫等多种元素,借助微博、微信公众号、APP新闻客户端、头条号等网络平面媒体,B站、抖音、微视等短视频平台,形象展示学科发展脉络,扩大期刊宣传的范围、提升期刊的影响力[13-14].

科技期刊编辑可通过参加技能大赛、知识竞赛、编辑征文、年会互动等多种方式,主动展示自己对刊物发展的构想,对编辑出版、科研教学的体会感悟等.在更大的舞台上展示风采,在更广的范围内提升、受益,促进科技期刊编辑更关注科技期刊行业发展,坚定自身与期刊共同发展的意愿[15].

猜你喜欢
精品科技期刊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计算机应用》获评“川渝一流科技期刊”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的分类
期刊问答
科技期刊的分类
心经精品
釉光青精品欣赏
视界 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