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路径浅析

2022-02-09 05:06周常青
北京政法职业学院学报 2022年4期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思政院校

周常青

伴随着疫情防控应急处置阶段出现的居家抗“疫”+办公、线上教学授课、“云”毕业等现象,各高校的思政课和思政工作均从“线下”为主转移到以“线上”为主,从“面对面”的方式逐渐转变为“屏对屏”“键对键”的方式,这对担负着铸魂育人使命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事业而言,形势是严峻的,又是难得的发展机遇。高校尤其是与普通高校有很大不同的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何开展,这对高职院校的思想工作者提出了一个新的课题。

一、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

如今的大学校园中,“零零后”学生居多。2018年5月4日,由全国学联秘书处指导,中国青年报社与腾讯QQ联合制作并发布了《零零后画像报告》,这是第一份对零零后作整体描画的调查和数据分析报告。报告显示,近九成“零零后”受访者认为成功在于奋斗,占比最多的“零零后”受访者希望为祖国强国目标而努力。他们的四大特质是:开放、自我、独立、自信,既高度认同主流价值观,又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希望获得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近七成认为善良、宽容是自己的首要品德;超六成“零零后”首选有“温暖家庭和知心好友”。[2]参见中国青年报社与腾讯QQ发布的《零零后画像报告》。这也说明“零零后”作为一个整体,他们的生活态度是积极向上的,对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持有比较积极的态度。

高职院校的“零零后”学生,无疑绝大多数都具有上述良好特质。加上高职院校承担着向一线培养输送高技能的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使命,其最明显的办学特色和模式就是搞产教融合、“政、校、企、行”四方联动一体办学,积极促进专业与产业、企业、岗位对接,这也使得高职院校的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在某种程度上还具有专业技能强、实践动手能力强;就业期望和择业定位较低,心理优势明显且入职后上手快、进入工作状态快;受囿于教育水平,就业重视程度和忠诚度反而高等特点。另外,高职院校的学生,作为一个群体,还具有其自身的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文化功底不高,匮乏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在我国现有的高等教育体系中,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的,其录取门槛比较低,从多年的录取现状来分析,进入高职院校的确实是以基础知识掌握比较薄弱、文化功底较差的学生为主。尤其是近些年,随着高考适龄人口减少,生源出现危机,加上普通高校扩招、举办高职高专层次教育,致使高职院校生源质量和数量都堪忧。此外,高职院校一直在力推并在采取诸如自主招生、单考单招、注册入学、校长推荐等招生途径,因存在各地教育主管部门政策支持和倾斜力度不够、学校自身配套管理学生的体制机制也有一些问题等众所周知的原因,这些招生渠道和途径确实很难全面、有效铺开,面对优质的生源,只能干着急,也只能等着,等着一本、二本、三本和高专院校录取结束后,才能开始和同类院校抢录剩余的普通高中生源。虽说这其中也包含着少部分高考发挥失常或者填报志愿失误造成落榜普通高校的成绩较好写的学生,但并不影响高职院校录取的绝大多数都是组织意识、时间管理意识不足,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方法和自律能力皆不足的学生。

二是注意力易分散,兴趣容易转移。高职院校的多数学生学习最大的动力就是选择就业,直接导致他们学习内驱力不足或有障碍,且学习具有极大的功利性,这就不能有效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和要求,一学习就容易倦怠、沮丧、兴趣不高,有事没事就喜欢逃课、不好好听课,注意力不集中、迟到早退成为家常便饭。有的就无所事事、虚度光阴,逃避现实,忘记学业,忘记竞争,在网上寻求精神慰藉。有的也会被学习以外的新生事物所吸引,并乐于把多数时间和精力放在新生事物上,但是因不善于学习,又往往会令他习惯性对新生事物的钻研深度不够,浅尝辄止,总是三分钟热度,遇到阻碍和瓶颈的时候就不寻求突破,倾向于选择容易的知难而退、半途而废。

三是较明显的自卑感和强烈的自我认同感并存。高职院校大部分的学生都是高考失利后被迫选择进入高职院校学习,由于社会存在着“哪都考不上,才去上高职”等偏见,以及普遍认为高职学生综合素质低,学历含金量不高、竞争力不强等观念的传播,加上中学时期时缺乏老师关注和同学尊重,致使不少原生家庭贫困、教育背景不太好、本来就自信不足的学生入校后很容易就产生焦虑、抑郁和自卑感。而“零零后”学生作为“网络原住民”,是伴随着互联网长大的,在互联网中很轻易就接收了大量零碎的资讯和内容,接触到了很多新概念、新观念,这让他们的自我认同感又十分强,不愿意正视自己。若自己的心理调节能力又不足,这种内心深处经常涌现出的矛盾冲突只会令他们经常心猿意马、躁动不安,长此以往,心理困惑加剧、心理压力加大,有效的心理疏导和引导若没有及时跟上,这就很容易使他们对身边的人和事产生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进而出现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严重的直接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

二、线上教学期间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

面对疫情,我们一次一次努力,可疫情一次一次反复,疫情什么时间能结束,虽然权威机构和专家也给出了相应预测和建议,但具体时间确实不容易准确确定,可学校开学的时间确是真真实实地一再推迟,为了疫情防控,保障师生安全,同时又不让学生落下学习,按正常的教学安排,“停课不停学”,开展线上教学也是不得不进行的工作。作为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时期的应急处置工作和新鲜事物,线上教学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疫情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影响,同时它又必然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我们去反思和总结。而思想政治教育,相比其他课程,又具有一定特殊性,在线上教学期间也面临着不少挑战:

(一)思政课线上教学现状

1.教师方面。如何在大思政格局转变过程中把握新机遇,迎接新挑战,提出新对策,是当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做好的重要课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3]参见习近平2022年4月25日在中国人民大学考察时讲话。在全国疫情防控吃紧阶段,战“疫”一线到处都是“舍小家、顾大家”的“最美逆行者”的感人事迹,他们毫不犹豫、冲锋在前,用自己的行动守护着你我他的平安。这无疑为我们讲好中国故事、理直气壮讲好思政课提供了生动而又厚重的素材。对此,各高校纷纷利用“互联网+”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开展了有思想高度、理论深度和情感温度的“大思政课”,且收获了强烈的反响。可此阶段的线上教学,毕竟是特殊阶段不得已的选择,来得匆匆,很多教师也是赶鸭子上架、现学现用,不可避免的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一是个别思政课教师教学素材案例更新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没和战“疫”题材相融合,有的虽然相融合了,但没有将战“疫”过程中体现出来的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生命第一、战“疫”英雄事迹、命运共同体等元素或者主题予以重点突出,帮助学生增强对防疫政策和措施的理解与支持、形成和健全正确的“三观”做得明显不够。二是各个专业的学生在理论水平、业务技能和专业知识储备、兴趣等方面均有着很大不同,可有的教师并没有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而是一套说辞话术讲给所有专业的学生听,缺乏针对性,直接影响教学效果。三是有的教师变成了课件PPT“复读机”,搞“满堂灌”,几乎不怎么与学生交流互动,既无趣又无聊,学生听了个寂寞。也有教师想与学生互动,就得连麦,受双方网络影响难免就会出现卡顿、延迟现象,效果并不好,也会延误教学进程,最终只能选择放弃互动。四是课堂管理面临挑战。教师对着电脑或手机屏幕上课,加上有的学生关闭了视频,很难真正了解学生真实的课堂学习情况,并根据学生情况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有的部分课堂背景比较嘈杂(直播中有小孩声音、电视声音等),致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五是受年龄结构等因素影响,思政课教师大多缺乏计算机专业背景,特别是一些年长的教师,认为新冠肺炎疫情和2003年的“非典”一样,很快就会过去,不是很乐意花很多精力去学习线上教学平台操作、掌握教学直播技能,觉得对付着会用即可,有一些也确实是学习掌握新技能有些费劲。

2.学生方面。线上授课与线下授课最大的区别,就是不容易掌握学生的情况。平时成绩较好且自觉的学生,在他们看来,线上听课与线下没什么区别,他们会一如既往地记笔记、认真聆听老师授课,他们的学习不用老师操太多心。可突如其来的疫情,又持续了好几年的时间,对大学生思想、学业、交友、升学、就业创业等方面均产生了较大的负面影响,这让很多原本就学业目标不明、兴趣爱好也不广泛的学生变得更加无所事事、心浮气躁。学生们在完成了线上的签到任务后,有时为了保持网络畅通或乘机以此为由,甚至故意关了手机或笔记本电脑等学习终端的摄像头,让老师看着他还是处于在线状态,接着就开始睡懒觉、玩游戏、聊天或者是看电影等,造成注意力难以集中;对于一些讨论等互动环节,主动参与也不够,学习效果不佳。此外,对于根据课程学习进行巩固提高和查漏补缺的慕课任务,有不少学生就通过挂机刷课的方式来完成的。

(二)网络思政工作开展现状

在疫情防控形势最为严峻的时候,各高校均是按照“校园管控严于社会面”的标准落实各项疫情防控措施,辅导员、班主任等在学生信息摸排上报、学生在线学习督导、疫情防控知识普及等日常管理工作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如何站稳思想阵地,抓住特殊机遇有效开展网络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对他们而言也是不小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线上工作形式比较单一。目前,辅导员、班主任基本上都是通过班级QQ群、微信群等网络媒介平台与学生进行日常沟通交流。有时不太注重、不善于借助网络媒介平台的育人功能,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时,有时抱着应付差事的心态,容易将网络媒介平台沦为布置工作的工具。

二是与传统的班级特色活动,例如,辅导员、班主任与学生面对面开展的以关心、关爱、关注为主题的各种谈心、谈话、班会,以及以传承重大节日、假日、纪念日文化内涵,增进交流沟通、增强凝聚力或促身心健康、展自我风采等为主题的各种文体活动、比赛,以及各种走出校园、了解社会的社会实践活动等相比,学生参与线上思想政治教育主动性不高。

三是针对疫情所引起的生活、学习方式等方面的变化,加上落实不聚集、不聚餐、少去或不去人多的公众场所等疫情防控个人责任的需要,各种线下社交活动必然受限,人际往来必然呈直线下降态势;受疫情影响,不少用人单位工作岗位招聘缩减,呈断崖式萎缩甚至是冻结,就业竞争压力骤然加大,让一些没什么社会阅历和人生经历的学生的心理极容易波动,总是想得太多,又觉得无能为力,精力无法集中,不可避免的就产生急躁、暴躁、焦虑、压抑等情绪,甚至直接导致出现人际交流交往障碍和心理障碍等问题。作为思政工作人员,辅导员、班主任对上述问题和现象的主动适应和研究还不够,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就直接表现为:加强心理健康指导、人文关心关爱、就业帮扶等工作离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

三、后疫情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路径和实践指向

进入后疫情时代,可以从找准关键点、寻求突破点、夯实落脚点等三个维度来进一步加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

(一)找准关键点,坚持价值引领和思想引导相结合,进一步凝聚工作合力

自疫情发生以来,围绕疫情防控,党中央作出了系列坚决有力的决策部署,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以身作则,各行各业履职尽责,全国人民上下一心、同舟共济,同心战“疫”。他们奔赴一线、冲锋在前、守护和捍卫人民生命安全的事迹和暖心故事,已成为高校思政教育最鲜活、最生动的素材,高职院校思政工作者一定要认真贯彻要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4]参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总要求,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积极加强对青年学生的价值引领和思想引导,进一步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

一是要进一步厚植爱国主义情怀。疫情至今已是第三年了,在疫情防控中凸显出的领导力、执行力,众志成城、共克时艰的爱国精神,“不惧生死、舍己为人”“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等伟大抗疫精神,以及对于世界的责任和担当,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具有的显著制度优势诠释得淋漓尽致。要充分发挥好思政课“第一课堂”教育教学主渠道作用,“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5]参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实现“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化;还要会同辅导员、班主任等其他思政工作者,通过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等方式,共同运用好抗击疫情过程中涌现出的典型人物和事件,有针对性地讲好抗疫故事、弘扬伟大抗疫精神,进一步坚定青年学生的理想信念,增强其爱党爱国情怀。

二是要围绕防疫、抗疫,进一步强化对青年学生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心理健康、感恩、生命观等方面的教育,“把思想价值引领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各环节,形成教书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文化育人、组织育人长效机制”[6]参见《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凝聚青年学生思想共识、激发青年学生担当,引领青年学生更加明确构筑疫情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机制和防线,就必须各负其责、人人有责,就必须从严从实从细、坚决落实好“四方责任”中的个人责任。经此一“役”,更要懂得珍惜,珍惜生命、敬畏生命、呵护生命;要学会感恩,感恩祖国、感恩父母、感恩生活给予我们的一切,要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不负韶华、只争朝夕。

(二)寻求突破点,提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进一步增强工作效果

疫情防控形势严峻时期,线上教学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新的考验,作为其有力后盾的信息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7]参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这也说明,信息技术无论是在思政课线上教学时还是开展网络思政工作时,都已充分展示了它强大实力。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我们要对此做好全面复盘总结、归纳、提升、推广等相关工作。

一是健全完善“互联网+”视域下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新模式。要以提升教师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能力为目标,有意识、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题轮训。高职院校思政课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是时代发展的趋势要求,定期对思政课教师开展信息技术培训,让思政课教师掌握更多地计算机技术,以应对和处理常见的网络问题以及线上线下教学过程中出现的突发状况。同时,进一步提高线上课堂管理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围绕教学目标,精心做好教学设计、认真备课等前期准备工作,实现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等“三备”完美相结合,才能在“一课堂”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还要根据教务处等教育教学督导部门的听课、巡课和学生评教等反馈,适时优化调整线上线下课堂管理措施和手段,以充分提高思政课线上教学效果。

二是要融合网络技术,整合线上优质教学资源。此次疫情中,涌现出了大量的网络教育和学习资源,特别是优质教学资源,有力地方便和促进了居家线上教学工作的开展。在后疫情时代,把这些在线学习资源整合好并加以广泛推广和高效利用,必然会对我国教育教学改革产生深远影响。而教师作为教育事业第一资源,是教学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有效实现线上教师资源的优化整合,是我们首先需要思考的问题。鉴于各个年龄段的教师均各有优势和不足,青年教师掌握现代化信息手段多,中老年教师则经验丰富,可以通过教师集体备课研讨、集思广益,老中青搭配、互助互学、共进步等方式,按照教育系统公布的教育教学资源质量标准、开发遴选标准,精心建设、打磨适合本校教学发展需求的具有学科特征的教学资源。同时,积极利用政府主导、学校主导、社会参与的开放共享机制,学习借鉴各平台、各系统的集成网络学习资源,取长补短,打造专业线上教学团队和完善的线上课程体系,为日后的线上线下混合模式教学的无缝衔接提供大量资源支持。

三是要进一步提升辅导员、班主任等思政工作者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能力。网络已经成为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和阵地。思政工作者要转变传统教育理念,善于审时度势,充分理解和运用现代互联网思维;要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无论是师生间的交流与沟通,还是团建设、心理辅导、就业咨询、社团活动、志愿服务等活动,都可以在常规利用QQ群、微信群的基础上,积极借助建设运营微信公众号、制作相关短视频、网络直播等形式多样的互联网和信息化方式,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网言网语,全方位、多角度地强增工作时代感和实效性。同时,网络上充斥着各类卖惨审丑、猎奇恶搞、网络暴力、虚假谣言、封建迷信、低俗恶俗等不良信息,不断冲击我们的传统观念、社会道德、公序良俗,企图稀释主流价值取向的“低级红”“高级黑”,绝不能态度暧昧、含糊其辞、模棱两可、退避三舍,而是要坚决站稳自己的政治立场,敢于“亮剑”、勇于发声,切实做到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毫不松懈。

四是运用大数据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以大数据分析技术为支撑,构建学生工作动态管理服务平台,对学生的学习、生活和社交等各领域的信息数据进行系统分析,以准确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和行为规律,并针对他们在疫情期间的思想意识及心理状态等方面可能产生的问题予以重点关注,及时有效实施干预,进而避免极端情况和事件的发生。对贫困家庭出身的、存在心理障碍的或者是出现反社会行为苗头和倾向的学生,要加以积极引导和严格防控。

(三)夯实落脚点,秉持“暖心、精心、尽心”的管理服务理念,进一步加强人文关怀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8]参见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鉴于当前国内外疫情防控具有复杂性、艰巨性、反复性,我国仍然持续面临着境外疫情输入和本土疫情传播的风险,发生多地聚集性疫情风险依然存在。青年学生特别是新入学报到的新生,因没有相应的生活经验和心理准备,易于产生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疫情持续反复时,又比较容易产生恐慌情绪和心理压力等问题。此阶段,要着重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要充分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要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进一步引导学生时刻绷紧疫情防控这根弦,积极响应、配合国家的疫情防控举措,充分认识到严格遵守学校疫情防控管理规定和纪律要求,坚决服从学校和属地防疫工作的统一安排部署就是在为这场战役做贡献。在常态化防疫背景下,要坚决落实好涉疫排查、规范佩戴口罩等日常防疫措施要求。同时,也要教育引导好学生,非常时期的“停课不停学”,是为保证学生学习而必须采取的有效措施,线上教学也考验了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返校后,要珍惜难得的机会,将直播授课与线下教学互补融合,潜心学习钻研,尽快回到专注学习的状态和轨道,以良好的全新姿态迎接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的校园新生活,并努力通过读书学习改变命运,待学有所成,才能实现抱负、报效国家。

二是扎实开展各类帮扶活动,确保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开学返校后,部分学生面临着学业、就业压力和经济困难等问题,成了“困难”群体,我们要对其给予高度关注。要充分发挥辅导员、班主任、班团干部、学生党员等学管干部队伍的作用,加强沟通交流,注重家校互动,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同时,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帮扶活动,用好用足各类帮扶政策。例如,安排勤工助学岗位,让贫困生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解决生活费用问题;开通心理援助或咨询服务热线、面对面谈心谈话等,强化情绪安抚和心理疏导,帮助学生做好个人心理调适,培养健康阳光心态;设立校内“接诉即办”服务热线,及时解决学生困难事、烦心事、揪心事;加强升学、就业和创新创业指导,特别是值此“就业难”、学生选择“慢就业”“缓就业”的特殊阶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并积极开展校党政“一把手”“访岗拓企促就业”专项行动,组织召开线上、线下毕业生网络双选会,搭建用人单位与毕业生的沟通桥梁,开展学校和系部领导班子成员“一对一”重点就业帮扶等,助力毕业生升学、求职、就业、创业。日常生活中,还要着重注意教育学生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引导其尽可能多参加体育锻炼,提升身体素质、增强自身免疫力。通过系列帮扶工作的有效开展,切实解决学生各类困难,在帮扶过程中,无形之中就会拉近师生距离,增强思想工作的渗透力和说服力,在服务育人中不断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

综上所述,在后疫情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有可为,只要始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铸魂育人使命,主动转变工作思路、革新工作理念,为广大学生输送源源不竭的精神食粮,引领学生成长、服务学生发展、助力学生成才,在思想政治育人工作中实现价值引领、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有机统一,就能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真正落到实处。

猜你喜欢
后疫情时代思政院校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后疫情时代”的管理新焦点:办公环境
掌控“后疫情时代”的五大商业趋势
进击“后疫情时代”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思政课“需求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