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厂如何决定裁掉谁?

2022-02-09 01:09祝乐
商界评论 2022年6期
关键词:大厂盘点裁员

祝乐

京东、阿里、美团等各个大厂,在疫情期间相继开启了裁员行动。裁员几乎涉及所有岗位,并且裁员情况五花八门,不管员工绩效是否合格、员工是否为核心员工、员工所处的业务线是否盈利……都有可能被裁。

当然,也出现过匪夷所思的裁人选择:裁掉了绩效为A的,留下绩效为C的;裁掉了晋升、获奖的,留下了绩效差的。

面对这些“诡异”现状,本文将从公司体系、团队管理等层面探索大厂裁员到底是如何操作的,以及如何确定谁要被裁掉的真相。

探索大厂裁员的主要因素,先来了解大厂裁员的时间点安排与裁员的大体流程。

对于大厂裁员的时间点,其实有2个:

第一个是,年度战略规划后2~3个月。

企业的年度战略规划一般在当年的第4季度开始进行,在下一年的1月或2月完成战略解码、粗略确定业务、进行预算比较。这时,企业如果要裁员,会快速对人才进行一次盘点,或直接使用以前的盘点结果来决定裁员人数和裁员名单,而这整个过程大约需要2~3个月,通知到员工应该在3-4月份。

第二个是,年中战略复盘后1~2个月。

企业的年中战略复盘一般在当年前6个月的经营结果确定后进行,即在7月或8月,这是一个可能发生大调整的节点。如果发生比较大的调整,就需要重新进行战略解码、业务盘点、预算盘点,大约在8月或9月完成。但由于下半年是业绩高峰期,企业需要更多人,也需要观察下半年的增长情况,因此更可能采取的策略是缩减、冻结招聘,这也是大公司冻结招聘大多都发生在下半年的原因。

那大厂裁员的流程是怎样的呢?

大厂裁员,可以理解为公司战略由扩张变为收缩,然后需要启动战略执行体系去执行新的战略目标,所以需要盘点业务、预算、人员,进行上下、左右对齐。

根据此逻辑,可以分析出大厂裁员的大体流程是:集团业务及预算盘点→集团决定整体及BG(事业群)BU(业务线)裁员比例→各BGBU、各层级业务及预算盘点→确定各层级业务线与部门名额比例→人才盘点→HR(人力资源)给出建议名单→直接主管确定所裁具体人员→直接主管+HR执行裁员。

然而,有哪些因素会导致企业裁员呢?

1. 老板们对未来是乐观还是悲观,若是悲观企业就要“瘦身过冬”;

2. 公司赚钱速度是否下降,业务是否出现了亏损;

3. 公司將对组织进行调整,并通过汰换激活组织活力。

而公司账上有没有钱(资产、现金、现金等价物等),是小公司是否裁员的最关键因素,对一线大厂并没有太大影响。

以京东为例,京东2022年最大的裁员是“331”裁员(3月31日前),其裁员的主要原因是京东2021年Q4的利润表现。2021年Q4,京东亏损52亿元,Q3亏损28亿元,所以裁员应该在春节前就已经开始酝酿,节后不过是在做多方博弈和制定如何裁员的计划。

而第二波2022年Q2的裁员,很可能是在观望第一季度利润情况之后的行为。2022年,京东的状况是“增收不增利”,其第一季度营收增长26.3%,亏损30亿元(去年同期净利润为36亿元),其中新业务(京喜、京东国际)亏损23.9亿元,属于裁员重灾区。

京东是没有钱了吗?据其财报显示,截至2022年3月31日,京东持有流动资产达2 996.7亿元,其中现金、现金等价物和受限制存款为766.9亿元。

那么,可能有人会说:京东亏损一点也不一定要裁员。确实如此,但如果再考虑2个因素就好理解了:第一,京东是一个非常注重成本的公司,之前在各个BG(事业群)、BU(业务线)中就小规模裁员不断;第二,京东对未来整体经济环境和发展空间并不乐观,裁员本身就是一个大概率会发生事件。

再以阿里巴巴为例,对于2022年5月爆出的阿里裁员事件,我们可以浅析其裁员的原因。

阿里巴巴2021财年净利润为619亿元,同比下降59%,若按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计算,净利润为1 363.88亿元,同比下降21%。虽然降幅较明显,但阿里不是没钱,2021年12月,阿里持有流动资产6 751亿元,其中现金、现金等价物和受限制存款为3 331亿元。

所以,阿里裁员的主要原因是对未来不乐观。财报发布后,阿里巴巴管理层在业绩电话会上表示,“因内地3月疫情重燃,国内业务受到重大影响,考虑到无法控制且难以预测疫情带来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所以不会提供今年财务指引。”

阿里是一家需要创新产生增长的公司,淘宝、支付宝、阿里云、菜鸟驿站的几次大增长都是因为业务创新。而京东则是一个上下左右高度协同的高执行体系,更需要的是强成本控制的稳健增长,做到战略高效落地,利出一孔,力出一孔。

综合来看,京东要解决的是成本利润问题,阿里面临的则是增长问题。裁员能够部分解决京东的问题,但是解决不了阿里的问题,因为只有创新才能解决阿里的问题。

裁员人数,开始时并不能确定,而是一步步跟着目标、盘点结果逐步清晰。同时,也并非一次性裁完,还会根据观察期相应增加或减少裁员人数。

裁员人数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主要是跟各家公司的目标相关。即便年净利100亿元,但公司的目标是120亿元,也可能需要裁员;一年亏损30亿元,但目标是亏损控制在40亿元以内,也可能不会进行裁员。所以它是一个关乎老板们对环境未来信心、公司发展现状、前景和对目标预期的一个结果。

大厂出现多次裁员的情况,很可能跟其业务复杂度高、对未来悲观但仍持观望的态度有关,即根据每次经营分析结果调整裁员人数。

比如,京东2022年“331”裁员很可能是受去年Q3、Q4的经营结果影响;2022年Q2的裁员,则可能受Q1的结果影响。Q1的经营结果在4月份进行复盘,有裁員意向的就要进行业务、预算、人才盘点,盘点结果约于5月份出来,这也是有些大厂在5月份重启裁员的原因之一。

另外,“618”这个时间点比较特殊,因为“618”之后,正好是各个企业年中战略复盘的时间点。若“618”的结果不如预期,那大幅度裁员难以避免;若如预期或超出预期,裁员规模会小一些。而“618”的裁员预计会在8-9月份落到具体员工身上。

若一定要裁员,企业会选择裁哪些部门?

从公司角度来看,裁员主要想裁掉与公司新战略不匹配的人,包括由于业务变动带来的结构性人才不匹配。这也是公司一边裁人,一边招人的原因—调整人才结构。

从BG、BU角度来看,导致业务线成为裁员重灾区的,有2个主要因素:第一,当前业务是否是核心业务;第二,当前业务是否赚钱。

比如,企业前两年的战略性投入项目,由于业务发展和盈利能力的原因,需要缩减投入,比如阿里的MMC(聚焦社区电商的事业群),京东的京喜和京东国际,它们已处于非核心业务+亏损的象限,这些业务肯定会涉及到裁员,还可能是大规模裁员。

可见,在业务收缩时期,内部转岗要多加考虑,战略性业务要持谨慎态度。尤其是对京东、阿里这样的大厂来说,当GMV(商品交易总额)不高、人员多但人效产出过低,又是亏损的业务线时,就要斟酌哪些团队需要裁员。

团队间的裁员,按比例分摊裁员指标,是最常被使用的方法。

但团队间名额确定并非是机械的按照比例分配人数,而是一个达成共识的过程。大团队有多条业务线,这些业务线的重要性是不一样的。比如有些业务是大老板看重的战略业务,有些则是边缘业务,还有的是小企业老板看重的业务,那应该如何处理?

1. 再次进行业务盘点;2. 进行预算盘点。

业务盘点是确定业务的发展阶段、重要性、投入产出,同时还要盘点用户、GMV、损益指标(成本、营收、利润)等,而这些盘点的结果体现在能从公司拿到多少预算。

其实,预算环节是企业中间各个团队与上级之间讨论时间花费最多的环节。因为预算决定了有多少资金去完成部门和部门主管的KPI,还决定了HC(HR预计招聘的员工人数)或者裁员人数。

对业务部门来说,能拿到的预算多少,就确定了人员增减数。但是对有些公司的产研来说,会稍微复杂些。

比如,有些大厂内部实行的是小单元经营的方式,这个方式的核心是强预算与成本控制。在期初,企业确定各业务的预算,而业务预算中的一部分会作为研发预算,所以产研的预算主要根据业务来确定;在期末,业务会根据产研部门做的需求和项目成本,将费用结算给产研部门,而业务预算的增加或减少,会直接造成产研部门的增员或裁员。

所以,在这种模式下,产研部门的命运并不是自主的。

当然,产研的裁员数量,除了看对应业务的发展和预算外,还看产研团队内部的名额分摊。一个大部门内部的各条线,可能有裁员和招聘同时出现的情况。这时,新招聘的人数,总是要在某一级的组织内进行消化。

还可能出现其他情况:大团队的裁员名额是确定的,但到底哪个小团队承担,这时要靠团队领导讨论。比如,某团队有一个裁员名额无处安放,于是让产品和技术的领导们进行商量,最终结果是觉得技术可以部分接管产品的工作,可以让技术直接对接业务,于是裁了一个产品部门的人员。

所以在裁员环节,还要看领导的做事方式以及团队之间的博弈。

当业务、产研裁完后,接下来就是裁HR、行政、财务等岗位人员。很简单的道理,这些岗位是服务于业务的,在业务、产研做战略解码的同时,HR、财务也要做战略解码,扩充组织能力以支持业务;在业务缩减时,也需要进行战略协同,缩减对应的组织规模。

“裁谁”其实就是以绩效和人才盘点结果为参考,但直接主管具有最后决定权。

这是一个考验团队主管人品和心性的环节。直接主管是如何确定的裁谁呢?

1. 主管收到裁员消息后会进行盘算裁谁,不同的主管会有不同的表现和行为。比如有些主管开始观察谁有离职意向,有些主管则对将要裁掉的人进行打压以做铺垫。

2. 有些公司HR会给出员工绩效和人才盘点结果,即常见的绩效差和大龄多年未晋升的员工将被列入名单。但HR的名单只是作为一个参考,直接主管才可以决定裁谁。

3. 拿到HR的名单后,直接主管会看名单中的员工是否与自己期望走的人一致。主管期望走的人大体有这么几类:(1)根据绩效+人才盘点结果,让低绩效或盘点结果差的人走;(2)询问团队内部是否有打算离职的,可以自己报名;(3)趁机让自己不喜欢或有威胁的人走,所以会出现A绩效走,高潜走,但是C留下的奇怪现象;(4)侧重考虑裁应届的校招生。

4. 直接主管确定提名人选后,有些公司会在团队内部的主管会议进行“过会”,最后确定裁员最终名单,返回给HR。

不得不提的是,自愿报名离职和趁机裁掉对手,是造成一个团队内部“A走C留”的主要原因。但若跟HR的名单有出入,那就需要直接主管说明原因,HR不会过多干预。

另外,导致职位等级高的人被裁,大多数有这么几个原因:

1. 整个业务线裁撤,不论职位等级高低,通通走人。

2. 由于有一些业务具有相似或者相关性,在业务盘点时会产生业务合并,团队被合并后也会导致裁员。

3. 职位等级高,但也有自愿报名离职、低绩效、因斗争被借机裁掉的,而各层级团队主管的老板能够操作他们的去留,与基层员工跟团队主管的关系类似。

經过上面这么多环节后,员工感受最强烈的其实是裁员谈话环节。大公司一般是由直接主管先谈,再由HR出马;其他公司由主管+HR一起谈,也有只由HR谈的。

其实,HR在这个过程中,更多的是一个执行角色,可能还带一点监工的角色。他们扛的指标是在某个时间点前,所对应的部门要削减多少人力预算或者减少多少人数,即掌控裁员的数量和时间。所以HR会催促裁员过程的进行,包括名单确定、面谈、合同签订、流程提交等环节。正是这些环节,容易造成是HR在决定裁谁的错觉。

而直接主管作为落地团队负责人、团队KPI的责任人,他们才具有相应的团队管理权限,其中就包括组织权限。当然也会有制衡直接主管的角色:对应的HRBP(人力资源管理者)和他的主管,但在大裁员节奏中,这2个角色的目标只是决定裁员数量和原因说明。

可见,在大厂的职场中,不要在追求工作绩效时,忽视跟直接主管的关系,因为直接主管是最重要的职场关系。

裁员并非单纯的缩减人员数量,而是为了调整人员结构支撑公司发展,这就像做供应链的企业,有时要调整仓库内的品类结构一样。

一般裁员的前置动作是业务盘点与战略修正,所以当有新的业务重点和业务方向时,就会出现人才的结构性矛盾,即一个组织内具有某些能力的人超出需要了,而具有另外一些能力的人仍然短缺。

比如,有可能原来不被重视的业务,现在被重视了,而组织内对应的人才储备是不够的,因此需要招聘人员;有些原来没有的岗位要增加,就需要招聘对应岗位的人才;有些部门也会趁这次机会,对人员进行升级,淘换掉一些人,招聘更适合的人。

这时,人才盘点就十分重要,会影响你在公司的晋升机会、加薪幅度以及是否是被裁的优先考虑对象。

要知道,人才盘点有多维度目标,是继任者、人才梯队、发展路径、战略解码等的结果输入。接下来,我们简单讲解一下人才盘点中,与个人发展相关的方面。

人才盘点是公司对核心人才建账本的过程,将人才的能力结构化,然后对人才进行分类。主要是想选出能够为公司持续创造价值的人才。

一般公司会按照这5步走:自评→360°环评→主管初评→盘点会→输出人才九宫格。

在自评与360°环评完成后,主管会初步填写九宫格,并以此为基础,在盘点会上进行阐述。而盘点会的结果,会输出正式的人才九宫格。经常听到的“绩优”“高潜”等结果,就是从这里产生的。

盘点会,最主要的内容是由被盘点人的直接上级在会上陈述对下级的评价,由参与人(平行部门的领导)进行校准,列席人与观摩人进行聆听。盘点会后的结果,将成为正式的人才盘点结果。

人才盘点结果输出为人才九宫格,也是大部分公司使用的工具,大同小异。比如腾讯的人才九宫格,如图1所示。

抽象出来,虽然每家公司对每个格子具体的名字叫法不一样,但是对格子进行编号后,1~9号对应格子及名称如图1所示。

公司以绩效、潜力为2个坐标轴,把员工分成了9类,被盘点员工会属于其中某一类。从员工角度,不同类别会获得不同的对待。

①号员工是绩效、潜力都不满足要求的员工,将会被淘汰;⑤号员工是两项都满足工作要求的正常表现员工;⑨号员工是两项都表现突出的超级优秀员工,比如有一些优秀的管培生会分布在此,将被大胆提拔,激励无上限。

②③号员工,是“差距员工”,是只有其中一项基本满足要求,另一项不满足要求的员工。其后续管理动作是观察一段时间后再进行调整,包括调离重要岗位、降职或者淘汰。

④⑥号员工,是“考察员工”,是一项突出,另一项不满足工作要求;④号员工被认为有潜力,但是没有机会发挥出来,所以建议是给出机会观察;⑥号员工,被认为是短时期对公司有贡献,但是长远看有隐患,会考虑调离重要岗位。

⑦⑧号员工,统称的“高潜人才”“有突出优势”,是一项突出,另一项满足要求的员工。他们是重点培养对象,会进行晋升、奖金、股权方面的激励倾斜。

总而言之,大厂裁员的整个过程,中间既有体系的作用,又有人工的作用;中间既有确定的流程与环节,又有人工可以争取的空间。

(本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曲速纪元。)

猜你喜欢
大厂盘点裁员
广西大厂铜坑锡多金属矿床Pb同位素组成对成矿物质来源的示踪
睁眼瞎盘点
广西大厂91、92号锡多金属矿体的成矿构造特征
人人车“暴力”裁员
2014 年终·盘点
惠普增加裁员5%
建国以来新年献词盘点
IS COMPREHENSIBLE INPUT NECESSARY AND SUFFICIENT FOR S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