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助力识字教学的“五个利用”

2022-02-10 02:37谈丽丽甘肃张掖市甘州区劳动街小学
小学科学 2022年23期
关键词:利用微生字识字

◇谈丽丽(甘肃:张掖市甘州区劳动街小学)

小学1~2年级识字教学应当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来开展。1~2年级学生的自我控制力较薄弱,不能较长时间地专注于课堂教学,当前大部分1~2年级学生在识字方面存在形近字辨析困难、多音字的读音掌握不准、书写时笔顺错误等问题。因此,教师在应用微课进行识字教学时,应当认识到当前1~2年级学生在识字方面的问题,注重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以兴趣为引导,促使学生在微课的辅助作用下,提高识字能力,实现学生识字能力的培养目标。

一、利用微课展示汉字的演变过程

小学1~2年级识字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识字量,还要通过识字,培养学生的爱国意识和文化意识,了解汉字的演变过程,这既是小学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内容,也是从根本上提高学生识字能力的重要途径。在传统语文识字教学中,教师大多采用单一的教学模式:要求学生根据拼音读出生字、课下将生字的书写作为作业,每个生字写一行或者几行,课上再进行生字的听写。长此以往,学生便会通过这种机械的记忆方式认识汉字,由于汉字在形、音、义上的变化比较多,又有一定的组成规律,这种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发现这些变化规律,容易在形近字或者偏旁相同的汉字的辨别上出现问题。而借助微课,教师可以展示汉字的演变过程,使汉字的形象具体地展示在学生面前,通过观察,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掌握汉字的组成规律,从而提高识字能力。

例如,《天地人》这一课程内容,是1~2年级学生进入小学语文识字教学的第一课,要求学生认识“天”“地”“人”“你”“我”“他”这6个生字、读准“人”“你”“我”的字音。教师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或者是查找我国汉字演变的书籍,将这6个生字的演变过程制作成视频,将每个汉字从古到今的写法用动画演示出来,学生可以清晰地看到汉字在写法上是如何演变的。在学生观看时,教师借助动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汉字的演变,如“同学们,你们看‘天’字在甲骨文中的字形就像是人的头顶上被一个平面物遮盖,可以为人们遮风挡雨。直到现在,我们也经常说顶天立地这个词,是不是与‘天’字形很相符啊!”通过展示汉字的演变过程和教师的讲解,学生更容易理解当代汉字的写法,掌握汉字的书写规律,也能够了解汉字的本义,有助于学生高效地识记生字。

二、利用微课制作汉字动画故事

小学1~2年级的学生对动画故事比较感兴趣,大多数的动画片中都有字幕,让学生一边观看动画,一边学习和认识汉字,能在潜移默化中,增加生字的积累,提高学习效率,体会不同情境中汉字的含义,感受汉字的魅力,促进核心素养的提升。因此,在小学1~2年级语文的识字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将生字制作成动画故事展示给学生。微课的制作门槛低,可以将图片或者文字制作成动画,再加入声音或者音乐,使微课更具趣味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使学生在良好的情绪的引导下,激发学习潜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但需要注意的是,要合理掌握动画故事的时长,既要篇幅短小,又要能够突出重点生字。这就需要教师认真做好备课工作,设计合理的微课汉字动画故事。

例如,在对《春夏秋冬》这一课中的生字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将“霜”“吹”“落”“降”“飘”“游”“池”这6个需要认识的生字编制成汉字动画故事,将汉字与动画图片相匹配,就像在看动画片一样。可以这样编写:“霜”降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节气,每到这时候,天气就变得越来越冷了,树上的叶子说:“风好凉啊,把我‘吹’得到处都是,我掉在了地上,再也回不到树上了。”只见,一片一片的树叶开始在秋风的吹动下,“飘”呀,“飘”呀,四处“游”荡。许多的树叶“降”“落”在地上,就像是给大地盖了一层金黄色的被子。有的叶子还掉在了“池”塘里的水面上,叶子说:“看我比地上的叶子们自在多啦!”“池”塘里的鱼儿似乎也觉得天气越来越冷,鱼儿说:“水越来越冷啦,我的身体也越来越不灵活啦!”通过这样的动画短片,突出学生需要认识的生字,学生在欣赏动画的同时,加深了对这些生字的记忆,提高了识字教学的效率。

三、应用微课开展识字游戏活动

小学1~2年级的学生除了对动画故事感兴趣,还喜欢游戏活动,他们在幼儿时期,就是通过游戏获得知识的。游戏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获得感悟,总结学习经验。游戏活动在教学中的应用也比较广泛,并且能够获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将识字教学与游戏活动结合起来。在开展游戏活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首先,确定游戏活动的目的。在识字教学中开展游戏活动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在游戏中认识本节课需要掌握的生字,或者引导学生正确地辨别形近字、掌握多音字的读音,等等。这就需要教师发挥游戏活动的引导作用,不要让学生只注重游戏,而忽略了学习任务,要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参与游戏。其次,要注重对游戏的反馈与评价。开展游戏活动是为了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寓教于乐。在游戏之后,教师要对学生反馈的信息进行记录,并对游戏效果做出评价,从而了解学生的识字情况,更有针对性地开展识字教学。

例如,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设计“加偏旁”的游戏,如展示“也”字,学生进行抢答,回答出可以加什么偏旁,组成什么字,再进行组词,有的学生会回答:“加三点水旁,组成池,池塘。”有的学生会回答:“加土字旁,组成的,土地。”等等,学生争先恐后地抢答,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给予表扬和鼓励,并将学生回答时存在的问题进行记录。比如,有的学生会加一个偏旁,构成了一个自己还没有学过的生字,教师要引导学生课后查阅资料来确定它的读音和组词方法,并将这个汉字记录下来,作为学生的拓展生字。再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设计“偏旁减法”的游戏活动,教师在微课中展示汉字:“池”“评”“相”等,要求学生快速地说出去掉偏旁后的字,并写在纸上,由教师进行检查指导。通过游戏活动,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体会到了识字的乐趣和重要性,激发了对汉字的探究热情。

四、应用微课展示生活中的汉字

语文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随处都可以看见汉字的存在。汉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就像是无声的语言,人们在汉字的指引下,进行各项活动、遵守公共秩序、获得良好体验。小学1~2年级学生的识字教学也可以结合生活情境来开展。传统的语文识字教学,大多以教材课文内容为主,生字出自教材中的课文,学生结合课文情境能够理解字的含义,一旦生字出现在其他文字材料中或情境中,学生有可能不理解汉字在该情境下的含义。另外,由于教材中缺乏对形近字的辨析,学生容易将所学的生字与它的形近字混淆,不能灵活地应用汉字,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微课可以将教材以外的生活情境用图片或动画、视频等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汉字带来的良好体验,了解不同情境下汉字的含义,增强汉字的应用能力,增强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养成在生活中识字的习惯,逐步增加生字的积累量。

例如,教师利用微课展示学生喜爱的电视节目名称、动画片名称以及公交车站站点指示牌、超市牌匾、学校名称、饭店的菜单、医院的楼层指引图、食品的配料表、楼房的建筑平面图等等,能够激发学生的识字热情,从识字过程中获得成就感,提高对形近字的辨析能力。如菜单上有“青椒炒肉丝”“清蒸鲈鱼”“请扫码支付”等一样,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辨别形近字,掌握形近字的发音;还能体会不同情境下汉字的含义,如“砂锅”和“白砂糖”中的“砂”,便于学生加强对汉字的理解,便于记忆,积累词汇。

五、应用微课进行易错字的练习

小学生在学习生字时,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识字方法,没有养成良好的识字习惯,在识字时容易出错,尤其是形近字、读音相同的字,学生容易混淆、用错、写错。另外,在传统的识字教学中,教师大多以多遍书写、听写、默写、罚写的方式要求学生学习生字,不但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逐渐失去对识字的兴趣,还不利于学生识字能力的提高。如果对这些问题不及时进行引导和纠正,不利于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的提高,也不利于识字量的积累,在之后的写作练习中容易出现错别字,不利于写作能力的提高。因此,在小学1~2年级识字教学中应用微课时,教师应强化学生对易错字的练习,纠正不良的识字习惯和书写习惯。

例如,学生在进行“相”字的学习时,由于初步接触合体字,合体字的笔画数较多,书写起来比较烦琐,需要足够的耐心和细心,有的学生在书写时会将左边的偏旁写成“禾”,在写右半部分时,笔画顺序容易出错,有时容易写成“日”。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先展示这个字,然后展示笔画数为9,将各个笔画按照顺序一一展示出来,让学生按照逐步增加笔画的方法进行模仿练习,然后再进行默写,教师巡视指导,以便发现书写过程中的问题,并对易错点进行强调。又如,汉字“遇”的识字教学,学生在书写左半部分时容易“连笔”写出,使字形发生偏离,不规范,还有的学生写完后,两部分的间距较大,写出的字不美观。教师用微课对左半部分的偏旁进行笔画的动画展示,使笔画看起来更清晰更形象,弥补了教材中静态汉字的不足之处,然后要求学生进行反复书写练习,再依据所学知识,写出含这个偏旁的其他汉字,强化练习。

综上所述,微课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便捷、短小精悍等特点,在小学1~2年级语文识字教学中的应用,能够引起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改变传统语文识字教学的单一模式。教师应注重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应用微课展示汉字的演变过程、制作汉字动画故事、开展识字游戏活动、展示生活中的汉字、进行易错字的练习等方面,优化微课在小学1~2年级识字教学中的应用,为小学生的写作能力奠定良好基础,从而培养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利用微生字识字
读儿歌识生字
生字辨识大闯关
利用微课打造高效识字课堂
浅谈同学们如何利用微课来进行学习
利用微信订阅号评改初中作文模式初探
识字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识字儿歌
识字谜语
如何利用微信推广纸媒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