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境教学思考

2022-02-10 02:37张粉霞甘肃正宁县山河小学
小学科学 2022年23期
关键词:数学教师数学知识创设

◇张粉霞(甘肃:正宁县山河小学)

小学生由于认知水平的限制,要想完全理解数学知识,必须通过反复练习来完成。然而反复练习一些题目,会让小学生觉得计算很枯燥,从而对数学产生抵触情绪。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教师需创设有效情境,并利用多媒体和游戏,引起学生对学习的关注,提高其学习和认知能力。这样,可以促进小学生更好地学习数学知识,更好地理解抽象的知识点,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实践。

一、情境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目标不明确

一些小学数学教师情境教学目标不明确,未能深入了解小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导致有些学生无法理解这样做的目的和意义。同时,小学生在考试时需要掌握教学内容,才能解决问题,而教师的教学目标不明确,不能有的放矢地创设情境开展教学,容易导致小学生学习教科书的知识点非常困难,更无法做到触类旁通。当学生未能举一反三,教师创设的情境内容不能产生相应的教学效果,教学质量也就难以得到提高。

(二)教学方式过于传统

小学生的学习存在一定差异性,即他们接受数学知识的深浅程度不同,相应地,内化能力也不同。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时,应考虑学生的差异性,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提问。这样,可以保护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以免学生受到超过其理解能力的题目的打击。但不容忽视的是,很多数学教师仍然应用传统的方法进行教学,使得情境教学在课堂上的应用成了形式。这样,过于形式化的课堂教学必然会让学生学习很多无关的或无用的信息,使得学生无法集中课堂学习注意力。同时,教师的教学方式过于传统刻板,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必然对学生的数学思维、数学学习习惯产生负面影响,造成学生对数学学习产生厌烦心理。

二、开展情境教学的思考

(一)教学联系实际生活

由于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也要与时俱进地加以改变。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应为学生创设直观的生活情境,积极引导学生融入课堂学习,提高教学效率。很多数学知识比较抽象,学生在理解过程中会产生难度和压力。因此,教师创设的有关情境,应方便小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例如,在小学数学“百分数”的学习中,需要学生理解和掌握百分数的基本概念、用法等等。教师可以立足于生活实际,利用百分数的概念创设情境,比如商场搞衣服特价促销活动,售价仅为原价的九折;大米促销,用同样的钱可多得10%的大米;等等。这些充满生活气息的情境创设,既便于学生了解对各种内容的百分数的表达,也有利于其更清楚地理解百分比的概念,学生对百分数有了基本的了解,就可以用来解决自己所需解决的问题。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用硬纸做一个圆圈,以找到更多的方法来计算圆的周长。于是,有的学生会采取在圆圈周围贴上透明胶带的方法,有的学生则会使用绕线的方法或滚动圆的方法……采用立足于现实创设情境的方式教学,让小学生在直观的认识中逐渐掌握了圆周长的计算方法,他们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也得到了激发。

(二)利用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情境教学通过创造现实情境,改变了传统教学方法的单一性,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关注,实现了课堂与现实生活的结合。而利用游戏,则可以把游戏与枯燥的理论结合起来,有利于培养小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同时,可以利用游戏活动,解决小学生在学习中的问题,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创设有效情境时,可以将游戏的形式引入数学知识点的学习中,以帮助学生建立教学与游戏之间的通道,让其很快地掌握数学知识的规律。例如,教师在教授“圆的面积”时,可以根据教室内的学生人数进行分组,让学生集体实践。随后,教师可以设置飞镖游戏,规定投中靶心得3分,中靶得1分,未中靶不得分。根据小组比赛结果,得分最多的小组取得胜利。在教学中使用游戏方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注意力,他们会对为什么“投中靶心的机会很少”这一问题产生疑问并引起思考。在此过程中,教师顺势引入“圆的面积”的教学,让学生明白面积小的圆被投中的可能性也小,从而探究圆的面积和半径的平方有怎样的关系。这样的教学方法,更符合小学生的思维方式,能让其更好地发挥学习积极性,有效地提高解决问题的速度,游刃有余地学习数学。

(三)引导学生动手实验操作

大多数教师具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可以将数学中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引导学生理论联系实践,动手实验操作,加深对数学问题的思考,进而促进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同时,为了有效加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利用问题情境的教学方式能更好地提高学生对数学知识的探索欲望。基于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教学中,要以教学内容为中心,让学生投入“情境”中,进行参与观察、实验、操作、交流等活动,了解数学问题解决的全过程。

例如,在六年级“正负数的表示”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创设相关情境:以一个学生为中心,另两个学生分别沿着直线向左向右各走1米。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如果以中间那位学生为起点坐标,那么两位学生的位置如何用坐标表示?小学生对此展开思考,并动手在纸上操作,很快就能得出答案。在问题情境下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掌握课堂知识,并进行相关实践。同时,教师应拓展教学形式,而不能将教学活动局限于个人实践之上。应让学生共同实践探索数学问题,研究数学知识。又例如在“扇形统计图”数学中,教师可以创设情境,让学生讨论如何将班上学生喜欢的运动做成扇形统计图。教师分配问题后,小组学生共同讨论,分配任务,共同进行实际操作。这样,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扇形统计图的知识。

(四)营造良好教学环境

小学数学教师要在课堂上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整合教材内容,设计出真实的教学情境。不得不说,教学情境的创设对教师专业能力的要求相对较高,要求教师不仅有较高的专业水平,还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其次,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深入研究,制定高层次的教学计划,否则会阻碍后续教学活动的开展。如果情境教学法在实施后不能达到既定的教学效果,往往会让学生丧失学习热情,这会对教学产生诸多负面影响。情境教学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让学生养成积极学习努力奋斗的生活态度。这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为学生创造的。只有在这个空间里,学生才能得到全面发展。教师要让学生有开放的空间,大胆猜测和想象,锻炼他们的发散思维能力,这对数学学习很有帮助。思考能有效增强学生的知识探索欲望,对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知识起到积极作用。同时,小学生的思维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合理利用这些认知矛盾,正确创设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知识观念,构建完整的知识结构。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用情境教学法教学的最终目标是让学生探索、思考数学问题,学会独立解决数学问题,并扩大自己的思维发展空间。教师要注意多创设情境,以激发和引起小学生的主动性思考和主动探索。教师还应重视学生的思考在问题情境中的价值,让小学生有更广阔的思考空间,发挥创造性。例如,在“图形的运动”教学中,教师需引导小学生思考图形运动的特征,并可以设计以下问题:为什么有些图形的运动不改变大小和形状?为什么有些图形只改变大小,不改变形状?图形可以怎样运动?在教师的指导下,小学生积极思考,明确了图形的平移、旋转、缩放。他们在思考的同时,心里也有了图形运动的具象。有思考意味的问题情境,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图形运动的知识,而且可使他们总结相应的图形运动过程。

(五)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

小学生整体思维能力较差。由于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有限,因此在学习抽象的数学知识时往往会感到很困难。对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可以运用多媒体创建情境,有效改善课堂气氛,让学生聚精会神地参与学习活动。当教师通过多媒体创作将教学内容置于故事氛围中时,学生可以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为其后续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同时可使学生在生活中遇到实际问题时,能够合理地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提高实践能力。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情况制定相应的情境教学计划,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不仅可以让小学生得到视觉上的享受,还可以让他们自己在相关设备上进行操作,更直观有效地学习相关内容。另外,多媒体电子设备的使用可以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让学生聚精会神地观看动画或视频,有助于加强其对数学知识的认识。数学是抽象性较强的学科,利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情境教学则可以让抽象的事物形象化。在小学数学情境教学设计中,教师应考虑利用多媒体将数学知识转化为数学语言,从而对学生进行数学基本思维框架训练,以延伸教学的广度。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数学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创设情境,灵活地与小学生探讨数学学习问题,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小学生自身的知识水平、学习习惯、思维模式等的不同,导致他们学习效率和知识掌握程度有所差异。教师应考虑不同学生的差异性,结合学生的学习条件,有效创设情境,通过理论联系实践,进行趣味性教学,让学生能够进行思考,更好地实现数学知识学习的突破。

猜你喜欢
数学教师数学知识创设
小学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研究
节拍器上的数学知识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浅析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素养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如何将数学知识生活化
小学数学教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让学生在生活中探索数学知识
创设可操作得区域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