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在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2022-02-10 02:37冯鹏程甘肃宁县新宁镇梁高小学
小学科学 2022年23期
关键词:科学知识科学素养助力

◇冯鹏程(甘肃:宁县新宁镇梁高小学)

小学语文教材涉及的知识内容较多、范围较广,不仅包含了丰富的文学知识、文化知识,还蕴含着众多的科学知识。部分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关注学生对文学知识、文化知识的掌握程度,而忽视了其对科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由此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做好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其学习效率,对于其进步和发展有积极意义。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落实好对科学知识的讲解,以此助力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

一、在小学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第一,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受年龄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小学生的状态很容易被周遭的环境所影响。通过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能够引导学生以更加理性积极的态度面对并处理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对其综合素养的发展有积极意义。第二,有助于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为更好地在语文课堂上完成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对教学内容和形式做出优化,进而更好地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出来。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更加积极的表现,最终会促进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二、在小学语文课堂培养学生科学素养

(一)鼓励深入阅读,增长科学知识

丰富的知识储备是科学素养形成和提升的重要基础之一。基于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好对学生的引导,让其在完成课内阅读的基础上增加课外阅读量,并对所读的文段展开深入分析,以此增加其知识储备,为其科学素养的形成打好基础。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中的《陶罐和铁罐》时,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对教材中的这则寓言故事深入地展开分析,让学生了解到寓言故事背后的深意: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中,都要保持谦虚的态度,万万不能骄傲自满,要学会发现别人的优点,反思自己的缺点;保持谦虚谨慎,才能够走得更长远,否则会被自己的骄傲所害。在学生了解了寓言的深意后,教师要带领学生挖掘故事背后所蕴含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思考:铁罐最后去了哪里?少部分学生能够回答出“铁罐氧化了”这一答案。教师要表扬其认真思考的态度,也表扬其知识储备量的丰富。此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课后搜集与铁罐氧化相关的资料,并阅读相关书籍,这能够让学生了解更加丰富的科学知识,同时促进其语文水平的提升和科学素养的形成。

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阅读教学时,要带领学生对文章展开深入分析,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其中的文学知识,也要让其知晓其中的科学知识。在此基础上,教师要让学生在课后阅读包含相关科学知识的书籍、资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所学,同时促进其科学素养的形成。

(二)组织实践活动,体悟科学真谛

科学素养与实践活动密不可分,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过程中要结合所讲授的知识内容组织学生开展相应的实践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助力其更好地实现对相关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为其科学素养的形成打好基础。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二年级上册《曹聪称象》时,教师可以在正式开展教学活动以前准备水槽、塑料盒、小石块、小象模型等材料。在课堂上,教师首先要为学生讲授曹聪称象的过程。其次,为激发学生的热情,助力其更好地理解所学、促进其科学素养的形成,在完成称象过程的讲解后,教师要拿出提前准备好的材料,带领学生实际操作一次“称象”的过程。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对课文中所描写的内容有更直观的了解,同时能够掌握“浮力”“等量代换”等科学知识。最后,教师要将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课文当中,并为其讲解“遇到事情善于动脑筋、认真思考,即使是小孩子也能办大事”这一道理。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能够对文章内容及其蕴含的哲理有深刻的印象,还能掌握科学知识,了解到科学对生活的益处,有益于其科学素养的形成。

为更好地助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教师在教学中要结合所讲授的内容带领学生进行实践练习,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对教材中所涉及的科学知识有更深刻的了解。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以更大的热情参与语文知识的学习和科学知识的探索,最终促进其科学素养的形成和提升。

(三)适时设置问题,培养科学思维

小学生对周边的一切事物都有极强的好奇心,希望亲自尝试、体验。小学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特点组织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进而实现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教师要以教学内容为基础,向学生提出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在思考和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科学思维,进而为其科学素养的形成打好基础。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我爱故乡的杨梅》时,教师首先要带领学生阅读文章,让学生了解杨梅成熟的过程,了解作者与杨梅之间发生的小故事。其次,要引导学生探索文章的思想情感,让学生了解作者通过文字想要表达的对杨梅的喜爱和对故乡的思念之情。这样,学生会对整体的文章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在课程的最后,教师可以提出以下问题:请同学们认真思考,小作者吃了好多杨梅后牙齿为什么会变得又酸又软呢?这个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会对其中所蕴含的科学知识有所了解:杨梅富含果酸、维生素C等酸性物质,吃多了会使神经受到刺激,导致牙齿有酸软的感觉。这能够让学生对文章中的科学知识有进一步的了解,对其科学素养的形成有益。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对教材内容深入地展开研究,找出其中所包含的科学知识,并以此为基础向学生提出与之相关的科学问题,助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

(四)丰富教学形式,提高科学素养

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小学语文教师对此要有正确的认识,并做好对学生兴趣的培养,以此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在这一过程中形成良好的科学素养。在当前的教学背景下,教师要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在丰富教学形式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时,教师可以先以语言表达的形式为学生介绍纳米技术,让学生对这一先进的科学技术有初步的认识,并感受到科学的神奇之处,进而将学习的兴趣和探索科学的热情激发出来。之后,教师可以借助信息设备为学生展示教材中所提到的应用纳米技术的物质,如“有纳米涂层的冰箱”“碳纳米管”“用到纳米吸波材料的隐形战机”等等。这会让学生对文章所讲述的与纳米技术相关的知识有更直观的了解,其探索的热情也会更高。最后,教师要加强对学生思想意识的引导,让学生认识到科学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引导其主动参与到对科学知识的探究中,最终实现科学素养的形成,为其日后的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为更好地助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教师在教学中要做好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教师可以充分运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让学生对语文学科中所包含的科学知识有更直观的认识和了解,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其主动参与到科学知识的探索中,最终实现科学素养的形成。

(五)引导独立思考,确立科学意识

独立思考能力是推动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能力之一。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过程中也要做好对其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以此推进学生对语文学科中的知识展开深入探究,让其在这一过程中确立科学意识,为其科学素养的形成打好基础。

例如,在讲授人教版二年级下册《开满鲜花的小路》时,教师在正式讲解文章前可提出问题:同学们,看到这个题目你有哪些想法呢?部分学生会提出问题:路上为什么长满了鲜花?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带领学生对文章内容展开深入分析,让其了解路上开满鲜花的原因。在课程即将结束时,教师还可提出问题:同学们,为什么路上遗落了花种就会长出鲜花呢?鲜花是怎样生长的呢?请同学们在课后自主探索问题的答案。通过为学生布置简单、有趣的科学探究问题,能够激发其探究热情。学生在自主探索答案的过程中,不仅能够了解到鲜花生长的过程,还能形成良好的科学意识,这对于其科学素养的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小学语文教师要想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就要在教学中为学生创造更多自主思考和探究的空间,为其布置更多的科学探究任务。在锻炼学生独立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同时,助力其形成良好的科学意识,为其科学素养的形成助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助力其形成正确的思想意识,为其全面发展提供支撑。教师要鼓励学生对文章展开深入阅读,组织其开展实践活动。教师还要对教学形式进行创新,引导学生深入地展开思考,以此助力学生接触并了解更多、更丰富的知识内容,促进其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的形成。

猜你喜欢
科学知识科学素养助力
助力成功七件事
蜗牛看牙医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
助力“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自能”学习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滑雪运动研究可视化分析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2000-2017国外关系从句研究动态的科学知识图谱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