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家的东北菜市场

2022-02-10 14:11文王丹华
时代邮刊 2022年24期
关键词:血肠小食燕郊

文王丹华

想念燕郊,皆因那里浓郁的生活氛围。这座与北京一河之隔的小镇,因居住着大量的东北人,从语言到饮食,从小店到市场,从临街的一锅大碴粥到空气中的烧烤味,都透着东北气息。每隔几个月,我就会回去小住。

在东北老乡构建的所有生活场域里,我最常去的是菜市场。在这里,不仅能吃上地道的家乡小食,还能买到心仪的食材。东北人的餐桌上,带叶的菜很少见,基本上是白菜萝卜豆角茄子轮着吃。而只有在有实力售卖油豆角的市场,才称得上是真正的东北菜市场。每次回燕郊,我都直奔豆角摊,找寻在京很难买到的品种 — 黄金勾。

东北人自来熟的性格令这些摊位都像自家亲戚开的一样。“有些日子没看见你了!”“不买你就亏大了!”耳边响起的多是这般热络的话语。常光顾的菜摊,老板是个语气很憨的大姐。有一次见我在几种豆角间犹豫,她嗓门一抬:“黄金勾好吃,买黄金勾!”接着又建议我挑倭瓜:“随便拿,不面乎不要钱!”“得吃了才知道面不面啊。”我回应着。

就这样,人和人一下就熟络起来。再社恐者,出于礼貌,也得加入对话。无法用言语给予对等的热情,只好买菜来凑,于是我的胳膊越来越沉。“吃好再过来啊!”临走时,大姐边码菜边对我说。

拎着菜,想起东北大酱熬茄子,就往调料区走去,一路上都是肉和大料交融的五香味。东北人无论拌菜还是和饺子馅,都喜用五香粉。熟食橱窗里,猪肘子、猪头肉码得齐整,边上摆着香辣鲭鱼和豆腐干。

我的一部分饮食习惯是小时候在胶东老家形成的,买完香辣鲭鱼就想着得配上玉米饼。做面食的大妈,围裙上常年沾满面粉,粮食在她的巧手揉搓下,变成了柜面上的黄米发糕、红豆糯米年糕、葱油饼等美味。那沉甸甸的贴饼子是闯关东的山东人对故乡最实诚的记忆。作为旅途干粮的贴饼子很扛饿,吃起来有嚼头,手捏的不规则椭圆形带着家的印记。这市场还没怎么逛彻底,收获已超出计划。卖咸鸭蛋的阿姨用“自家腌的,个个冒油”这样的字眼来诱惑经过的人。这种配主食吃的小食,像哈尔滨红肠一样,是东北人最省事的小菜。

有时,当我想温暖自己的胃,就会直奔市场里最有烟火气的一角。摊主是位温和的姑娘,把摊位收拾得井井有条。她先用铁勺在冒着袅袅热气的大铁锅里搅合一圈,盛上一勺汤浇到饭盒里。之后,从小铝锅里捞起一段血肠,仔细将其切成适合入口的大小,再将熟五花肉切成晶莹薄片,和血肠一起铺在酸菜上,让各种滋味在高温的刺激下彼此渗透,最后撒上蒜末端了过来。她说血肠是父母在家灌的,放心吃。这满登登的热汤温暖了每个寻味而来的人,是妥妥的家的味道。

在华北平原这座异乡小镇,人们用勤劳的双手和不泯的热情,把从远方搬过来的日子过得热热闹闹的。“都是自家做的”“咱家的东西最像样”……在东北人的菜市场里,摊主几句话不离家,恍惚中,我仿佛回到了二十年前的黑龙江,回到了我跟妈妈、邻居阿姨去早市买菜的日子:我们用木棍合力抬着几十斤重的菜,盘算着各家老小的吃食,朝阳下,步履不停……

猜你喜欢
血肠小食燕郊
李血肠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燕郊分行
李血肠
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燕郊分行
闽菜复苏:佛跳墙的“小食代”突围
燕郊:急剧膨胀的大城小镇
营养小食是王道
调控之后,再探燕郊
小食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