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使用导学案,有效提高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效率

2022-02-10 23:30杨雪萍
广东教育·综合 2022年1期
关键词:学案探究教学模式

杨雪萍

导学案教学是指教师编写导学案引导学生学习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能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农村初中历史教师应认真探究导学案的编写和运用,让学生有效依据导学案,进行自主学习和探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提高农村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效率。

一、农村初中导学案使用现状

(一)导学案的设计存在问题

不少乡村中学教学资源有限,专业师资缺乏以及视野不广,导致设计的导学案存在以下问题:1. 把导学案设计成教案或练习题,变成了指导教师如何去教,而不是指导学生如何去学。这样一来,导学案的“导学”作用无法体现,教学依然停留在以教师为主体的牢笼中。还有练习题式的导学案不但不能有效引導学生学习,反而加重了学生的负担。2. 导学案中的学习问题设计过于肤浅,问题设计缺乏层次性与探究性。这样一来,学生一看就会,觉得导学案就是简单的练习,无法提高探究学习能力,从而对导学案失去学习的兴趣,难以发挥导学案的作用。

(二)学生完成导学案的质量不高

有些学生对导学案的认识存在偏差,就是单纯把学案当成试卷来用,导学的功能没有体观,导致事倍功半。还有农村学生不少是“放养型”的,放学后回到家里学习时间得不到保证,家人监督不到位,学生学习自觉性差,所以完成不了导学案,更没有进行课前的预习,这样一来我们的导学案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就没办法实施,教师编写再多再好的导学案也没有实在的意义。

二、运用导学案提高历史课堂效率的策略

(一)优化导学案的设计

我们学校自2015年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研究以来,就已经开始尝试导学案教学模式,导学案的编写和使用也成了我们学校教师重点研究的一个问题。在这几年时间的不断探索研究中,我发现编写一份适合农村历史课堂教学使用的导学案,并非易事。要根据农村学生的生活学习习惯和学生思维能力等,才能编写出一份实用有效的导学案。

结合本校学生实际,我所编写的导学案主要包含七部分: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难点、学习方法、知识梳理、探究讨论、基础过关。其中知识梳理、基础过关、探究讨论这三个环节是学生在课前预习中必须完成的任务,是导学案设计的重点。知识梳理意在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本,认真思考,完成教师设计的填空或设问,使学生对本课知识有初步认知,形成知识框架。这样不仅能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也能增强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主动性。例如在学习《新文化运动》这一课时,我在导学案中设计的知识梳理框架是这样的:

学生结合知识框架,阅读课本,完成任务,就可以清晰地知道这节课要学习的知识点,也知道历史事件的主脉络。这样在课堂上学生就会充满自信地与老师一起探究知识,充分发挥出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基础过关是对学生预习效果的一个检测。基础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和起点,对于学生来说,首先要夯实基础,才能提升技能,促进发展,所以在导学案中,我会结合课程标准要求与中考考试方向,设计相应的测试题。设置的题目要有梯度,设置的题型要符合中考要求,从而使学生由浅入深,由此及彼,全面深入地理解知识。例如在《新文化运动》一课中,我设计的基础过关题目是:

1. 陈独秀说:“我们现在认定只有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这两位先生”是指什么?

2. 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是谁?他发表的著作是什么?

3. 按照下列口号写出相应的历史事件:

自强求富(            )

变法维新(            )

民主共和(            )

民主科学(            )

探究讨论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核心素养和教学目标,深入设计要讨论的问题,以达到知识和情感的升华。设计的讨论问题要具有问题化和层次化原则。一个好的导学案,应以层次化的问题为主线,设计的问题应将知识转变为探究性内容,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使优秀学生感到打持久战的乐趣,一般学生受到激励,学困生感到成功的喜悦。比如在《新文化运动》这一课中,我设计这样的问题:回顾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从器物上感觉不足”,中国人进行了什么探索?“从制度上感觉不足”,中国人进行了什么探索?“从文化上感觉不足”,中国人进行了什么探索?请综合分析中国近代化探索历程的特点。这样的设计,让问题层层深入,知识渐渐融会贯通,情感步步升华。

(二)重视培养学生课前自主预习的能力

教师在设计好导学案后,必须要引导学生认真完成导学案的内容,因为学生完成导学案的情况,直接影响导学案使用的效果。课前预习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听课效率。学生根据导学案认真阅读教材,认真思考,在导学案的引领下自学教材知识,初步感知教材的重点知识,并对不理解的内容做好标记,留在课堂上重点解决,如此一来,教学就能有的放矢。为了提高学生的预习效果,培养学生课前自主预习的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如何预习。刚进入初中,好多学生是没有预习习惯的,更不知道怎样预习,所以要具体指导学生预习时做笔记、提问题、归纳知识的方法。为了使学生养成预习习惯,教师还要检查导学案。只有持之以恒,学生的预习习惯才能培养成功,导学案的功效才能显现。

“先学后教”这种导学案教学模式很适合自主学习能力比较一般的农村初中学生,不仅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还能有效提升学生的能力素养。作为农村初中历史教师,我们要与时进,更新教学理念,设计高质量的导学案,在提升学生学习效率的同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注:本文系2018年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教师教育中的集体即兴创作”(项目号:GD18HJY02)、2019年广东省教育厅特色创新类项目(人文社科类)(项目号:2019WTSCX110)、肇庆教育发展研究院2020年度教育研究课题“领燕”项目专项课题“运用导学案提高农村初中历史教学实效的研究”(课题号:ZQJYY 2020116)的研究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学案探究教学模式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乡愁导学案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比例尺(一)”导学案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