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对农业产业的促进作用及数字农业发展路径

2022-02-11 03:38赵星磊高日升
广东蚕业 2022年12期
关键词:农业产业农作物数字化

赵星磊 高日升

数字经济对农业产业的促进作用及数字农业发展路径

赵星磊1高日升2

(1.江西农业大学 江西南昌 330044;2.江西科技学院 江西省区域发展研究院 江西南昌 330098)

在农业产业的高标准、高质量、可持续化发展过程中,数字经济起到了一定的助推作用。文章概述了数字经济对农业产业赋能的内容,分析了我国数字经济对农业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指出了当前数字农业发展过程中主要存在技术、人才问题及经营等问题,提出了现阶段数字农业发展的有效路径,以促进我国数字农业稳定发展。

农业发展;数字经济;大数据技术

在我国农业的升级优化过程中,为了确保数字经济的推动作用,需加大资金投入、人才培养及科研创新,同时还需转变农民的思想观念。但结合现阶段农业产业发展情况来看,农业产业的数字化程度较低,数字农业发展进程缓慢,究其原因在于数字农业在技术应用、专业技术人才、农业经营方面存在一定问题。因此,围绕数字经济对农业产业的促进作用及数字农业发展路径展开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数字经济对农业产业赋能的内容

数字经济对实现现代化农业建设有着重要作用,其对于农业产业的赋能内容主要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一是促进农业要素实现数字化,农业要素是农业产业发展中最具影响力的4项要素,包括技术、环境、作物及社会经济,农业要素数字化是让这些要素都适应数字化体系;二是农业过程的数字化,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其内部规则和外在关系都能够用数学模型表示,满足数字农业对信息数据的需求;三是农业管理的数字化,涉及生产管理、经营管理、行政管理及科研管理等,在数字经济赋能下,可构建管理数据库,支持管理决策;四是农业生产的数字化,是指运用现代自动化、智能化的设备技术开展农业生产作业[1]。

2 数字经济对农业产业发展的作用

2.1 助力农业向绿色可持续发展

在农业产业的发展过程中,种植期常使用大量的农药及化肥物质,来防治农作物病虫害,增加农作物产量。统计数据显示,我国的耕地面积约占世界总面积的7%,却是最大的化肥消费国家,使用的化肥剂量达到全球的三分之一,而科学研究表明,化肥与农药的长期使用会导致种植土壤地质结构发生不良变化,土壤养分不平衡,进而出现地质变差或地块硬化的情况。我国自2016年开始化肥施用量逐渐减少,但单位面积的化肥施用量仍超过安全标准,土壤污染情况比较严重,农药使用量也偏高,农药残留导致的土壤污染情况较重,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逐渐引起社会的重视。农业产业在结合数字经济后,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精准性,精准农业是指在农作物种植生产时使用先进技术实时监测其生长情况,合理控制农业资源的投入,调节农作物生长环境,有效规避病虫害,以较小投入获得较高生产回报。在数字经济下,更精准化的农业生产由多个系统协作完成,如可利用GPS系统实现播种的精准定位,科学控制播种密度;可利用农田地理信息系统来构建农作物生产精准管理的空间信息数据库;可采用遥感监测系统来监测农田环境、获取农作物生长状况和空间变动信息,同时生成农作物健康程度变化的图像;可运用信息采集系统对农田的苗情、土壤肥力、病虫害等相关信息进行实时采集;可利用专家系统来模拟分析农作物生长,计算最佳投入,为生产管理提供可靠依据;可使用现代化智能农机设备和系统,促进播种、撒药及施肥过程的精密化,避免出现农药和化肥使用过量情况;可应用环境监测系统对种植区域的环境要素如土壤情况和空气污染等进行精准检测[2]。

2.2 有利于科学调整农业耕种决策

以往都是由农户依据节气和经验来判断农业耕种时间,但不确定性较高,如农作物生长与收成均受到地区天气变化的影响,且不同环境的农作物管理实施也存在差异,一旦缺乏科学指导,很可能导致耕种减产。随着数字经济融入农业产业,农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得到显著提升,提高了农作物产量,有利于科学调整农业耕种决策。例如,数字经济下的农业经营会利用物联网技术,通过管理信息系统实现数据采集,从以往农业经营中人工数据采集的模式转变为通过传感器来完成,保证数据的实时传送,便于及时分析。物联网技术还会借助大数据系统,为农业生产的各项操作和经营决策提供可靠建议,从而建立农业经营数据库,并将获取的数据信息存入其中,再基于模型、参数及各项算法对海量农作物数据进行组合、处理及优化,最终计算出阳光信息、水分信息、肥料信息等。在数据系统内也可输入农作物生长土壤状况的相关信息,通过大数据技术进行模拟化实验,保证下一次开展耕种时可以选择合适的区域和作物。数字经济作用下的农业能够充分结合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及农业生产经验,促使获得更为高效智能的耕种决策。

2.3 促进产业转型发展与销售畅通

数字经济具有创新力和渗透力,对农业产业的转型发展有着促进作用,是集农作物种植、加工、销售、资源配置及信息化服务为一体的新兴产业。在农作物种植生产过程中,可简化生产作业,实现规范流程,还能利用数字化交易平台,进一步延长农业产业价值链,使其发展过程中的功能更加丰富,促进不同行业的跨越式融合或整体重组,农业产品的经营模式也会变得多样,其商品与服务出现差异,刺激市场需求,整体产业呈升级发展趋势。从农业销售角度来看,以往农产品销售模式会经过多层销售主体,农产品的价格多层叠加,不仅农作物生产方无法售出好价,消费者购买农产品的价格较高。同时,许多农作物都具有季节性特征,而传统销售运送产品的方式时间长、成本高,容易使农作物出现损耗。而数字经济为农业销售提供了技术支撑,其发展出农产品直销电商及冷链物流配送等模式,使农产品可以直接面向消费者,避免出现过多损耗,也减少中间商赚取差价,增加了农产品的销售利润。农作物生产者还可通过直播方式来展示农产品,从而实现网上销售,拓展销售途径,实现创收。

3 数字农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相关技术未得到广泛应用

融合了数字经济的数字农业会运用到如物联网技术、遥感摄影技术及人工技术,其与传统农耕技术有着很大差异,然而,这些技术虽然作用明显,但掌握难度较高,相关人员要掌握计算机、数据、气象、地理及管理等专业知识,人才培养难度较大,导致技术难以实现广泛应用。现阶段,部分核心技术的研究处于瓶颈期,如农业生产中的遥感技术要求具有较高的时间、空间分辨率,精准获取信息并预测,但实际上该技术仍处于起步期,精确化有待提高;物联网技术在农业生产中也未攻克生命体感知、生长模型等技术。除此之外,当前数字农业发展的投入资金较少,导致农业产业数字化转型遇到阻碍[3]。

3.2 专业人才较为匮乏

数字农业发展离不开相关人才的支持,除了应用先进技术的专业人才外,还需要农作物种植人才,但目前发展数字农业过程中人才短缺,具体表现在:一方面,农村地区青年和壮年流失严重,留守人员文化程度有限,素质不高。我国的城乡发展差异较大,城市经济发展较快,就业机会更多,年轻人纷纷去城市就业,导致农村人才大量流失,剩下的老弱妇孺素质普遍较低。2021年我国的人口普查结果显示,相较于2020年,农村人口减少了约16 436万人,农村留守发展农业的人才不足,老人无法快速接受新兴科技,学习能力较差,使数字农业发展在技术推广上比较困难。另一方面,数字农业发展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由于物联网技术、大数据技术及云计算技术等都是近几年兴起的前沿技术,许多技术人才的培养院校还未形成成熟的教学机制,设置的学科较少,但数字农业发展需要懂农业和管理的复合型高素质人才,进而出现专业人才紧缺情况。《数字经济就业影响研究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底,我国的数字化人才缺口约1 100万,与此同时,数字化人才的就业也更倾向汽车领域、互联网领域和计算机软件领域,愿意投身于数字农业的人才偏少。

3.3 农业经营较为分散

我国农业产业格局属典型小农经济,在农业发展过程中,多采用小农户自行经营模式。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农业经营主体中小农户数量占比超过98%,而总体农业从业人员中,小农户经营人员的比例高达90%,农业总耕地面积中小农户经营耕地面积约占70%。尽管近些年大力推广数字农业,农业发展逐步出现规模化态势,国家对土地流转的政策放宽,但小农经营的模式仍占据绝大部分。加上许多农村农户的思想观念比较保守,认为土地是自己生存的根,也是保障生活的重要基础,故很少农户实施土地流转,农业分散经营现象严重。对于农业发展来说,经营的分散化会导致呈现小规模,实际产业化程度无法提高,生产农作物也会出现成本高、收益少的情况。另外,小农户自行经营的模式也会导致农产品质量出现差异,无法实现高标准化,难以形成品牌意识,造成市场混乱,从而制约数字农业的发展[4]。

4 数字农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4.1 制定农产品标准,完善顶层设计

目前国内开发了许多数字农业的示范区,在发展后也取得了一定成就,这些示范区的数字农业发展经验可供参考。各个地区需基于本地农业情况,借鉴发展数字农业效果较好地区的政策制度,进一步制定符合本地要求的数字农业发展规划方案、制度标准及对应体系。一是当地政府需出台数字农业资金扶持政策,设立数字农业专项资金,并积极引导社会各主体参与数字农业产业化发展投资;二是要制定完善的数字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方案,数字农业发展的推动需要许多相关基础设施,并尽快开展对应工程,为数字农业生产奠定基础;三是要采用更多激励手段来带动周围各地区发展数字农业,提高各部门合作的积极性;四是要加强数字农业人才的引进与培养,提高数字农业岗位的待遇和福利,留住更多高素质人才来协助发展;五是完善相关法规与产品标准,重视数字农业商标权保护,推动形成良性发展环境,强化农村农业产业的治理,融入数字化理念,转变农民的落后思想,让农民了解数字农业的优势。同时,为了解决小农户经营模式出现的个别农产品质量不佳问题,政府需积极推动农产品标准制定,使小农户具有竞争意识,实现农产品从种子培育、收获和运送的全产业标准化发展[5]。

4.2 建设基础设施,推广数字化技术

数字农业发展过程中需要运用多种数字化技术,而技术的有效运用则需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技术的进一步推广。例如,各地区可以根据发展情况来确定基础设施建设工程项目,首先要建设5G网络覆盖基站,铺设好光纤网络,搭建数字农业生产、销售的网络体系。农村覆盖网络清除了农业发展的地理障碍,农产品可以销往各个地区;其次要搭建支持农业互联网的基础平台,运用云计算和大数据,实现农业生产数据信息的收集、处理及分析;最后要完善农产品物流运输设施,建设物流网点,强化区域内冷链输送网络,便于发展农业电商并高效运送销售农产品。数字化技术的应用还需分区域逐步实现,确保物联网、云计算及人工智能运用在农业产业的生产、运输、储存、销售等各个环节中[6]。

4.3 培养高素质农民,扩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面对待解决的数字农业发展人才短缺问题,还需尽快培养懂得运用数字化技术、懂得地理知识及掌握农业经营技能的复合型专业技术人才。一方面,可基于地区教育情况,要求各高校积极开设数字农业相关学科,通过数字技术专业与农业专业进行联合培养人才,鼓励数字农业发展的示范区与高校开展实践实习合作,为技术人才提供锻炼机会,使其尽快成长,扩大人才队伍,助力当地数字农业的快速发展;另一方面,可搭建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让高校、高科技企业及技术研究院积极配合,培养创新型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攻克当前数字农业发展的核心技术,如农业数据分析技术、物联网生命感知技术等[7]。此外,还要重视高素质农民的培养,如在高校中开办农业职业教育,设置农业经营和农业互联网技术的相关课程,致力于培养出新时代职业农民,对于传统农户则是要积极宣传数字产业发展的意义,改变其思想观念,也可在当地农村设置数个培训点,让农户学习数字农业相关知识,提高其综合素养。

5 结论

数字经济对农业产业转型发展意义重大。从我国当前数字农业发展情况来看,仍存在技术推广困难、专业人才匮乏及农业经营较为分散的问题,在推动数字农业发展的过程中,要探析未来数字农业发展的可靠路径,真正发挥数字经济的优势,促进数字经济的发展。

[1]陈俣彤,段钰蓉.数字经济赋能农业可持续发展探讨[J].黑龙江粮食,2022(8):109-111.

[2]赵君怡,毕金平,徐伟学.乡村振兴战略下数字乡村建设优化策略[J].现代交际,2022(7):81-89,123.

[3]许丽珠.数字经济视域下黑龙江省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J].当代农村财经,2022(2):2-6.

[4]王刚.乡村振兴背景下数字农业发展路径研究[J].南方农机,2021,52(24):96-98.

[5]郭世芹,徐吉霖,黄苓菠.数字经济趋势下乡村振兴路径探究:以江苏省为例[J].广东蚕业,2022,56(10):77-79.

[6]柯敏.数字化农业产业链构建探究[J].广东蚕业,2021,55(9):130-131.

[7]黄中群.乡村振兴战略与农业数字经济的思考[J].广东蚕业,2022,56(10):101-103.

The Promotion of Digital Economy on Agricultural Industry and the Development Path of Digital Agriculture

Zhao Xinglei1Gao Risheng2

(1.Jiangx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chang, Jiangxi, 330044; 2.Jiangx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Jiangxi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Regional Development, Nanchang, Jiangxi, 330098)

In the process of high standard, high quality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 digital economy has played a certain role. This paper outlines the content of digital economy enabling agricultural industry, analyzes the role of digital economy in promoting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industry in China, points out the main problems of technology, talents and management in the current process of digital agriculture development, and puts forward an effective path for th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agriculture at this stage to promote the stable development of digital agriculture in China.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Digital Economy; Big Data Technology

F323;F49

A

2095-1205(2022)12-83-03

10.3969/j.issn.2095-1205.2022.12.24

猜你喜欢
农业产业农作物数字化
高温干旱持续 农作物亟须“防护伞”
俄发现保护农作物新方法
夏季农作物如何防热害
厉害了!农作物“喝”上环保酵素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以“党建”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
甘肃省农业产业联合会会员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