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思、议、练”有机融合,建构高效语文课堂策略分析

2022-02-13 01:39赖瑞筠
课堂内外·教师版 2022年1期
关键词:阅读教学

赖瑞筠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學中,阅读教学是实施语文课程的重要环节,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读、思、议、练”来建构语言,通过培养语感来品味语言,鼓励学生进行扩展阅读来积累语言,利用迁移方法学习运用语言,来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

关键词:感悟读;引导思;迁移练;阅读教学

一、引导善读,品味精彩词句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课要以读书为目的,老师如果能引导学生善于读,则是功不可没。这揭示了语文教学的途径,学习语文,重在阅读。但如何引导学生善于阅读呢?通过研究,本人认为要以读为本,引导学生正确流利地读课文,读出语感,读出感情,读出对文本的独特体验。教师要精心设计科学的启发语或提示语,引导学生在读中去品味精彩语句,去感悟文本。

替换词语,辨析读。如教学《荷花》一课时,其中有一处是“白荷花在这些大圆盘之间冒出来”。为了品味“冒”字之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用“长、钻、伸、露”字来替换“冒”字来读,进行对比表达效果。顿时,学生就会感悟到作者使用“冒”字的妙处——具有“急切、激动、高兴”的情感,把荷花写活了。

联系语境,关联读。如在教学《自己的花是给别人看的》中,当引导学生理解“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等词时,我们可以借助上下文,感受所有的花互不相让,这儿一簇,那儿一丛,颜色各异,形态百样。

巧补空白,想象读。将文本中隐藏的空白处,通过想象构建出来,就会让文本的情感更加丰满。文本中所出现的空白,是文本意蕴的主线,需要读者根据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去体会领悟其内在的意义。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空白将读者的意图想象出来,加深对文本的理解和掌握。如《掌声》这一课是以小英的感情变化为主线,文中多次写了小英的神态及动作:“小英立刻把头低了”“小英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小英的眼圈儿红了”“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等。教学这些短语时,老师可以让学生想象小英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变化过程,由此逐渐领悟到掌声的内涵。

二、引导善思,多与文本对话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进入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就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在阅读教学中,不但要动口读,还要动脑想。一边读一边想,才会体会作者表达的精彩之处。教师在导读的过程中要激发学生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为此,教师必须设计一些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思辨。课堂上,老师引导学生质疑,老师还要做到善问。质疑既能解决学生不懂的问题,又能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

借题质疑,走进文本。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这一语文要素直接点明了单元学习的要点。以《读不完的大书》一课为例,课文以儿童的视角描写了乡村中缤纷多彩的事物,并融入丰富的想象,展开了一幅幅生动有趣的大自然的图画。教学伊始,教师可以先让学生结合课题说一说“这本大书指的是什么”,再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自读课文,寻找答案,大致了解文中的“大书”是指大自然,“书中的内容”就是大自然中“好玩的东西”。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又能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文本,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抓点引思,感悟文本。在学生自主阅读文本时,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精彩或感受最深的语句,去质疑。如教学《颐和园》一课时,其中有一句“游船、画舫在湖面慢慢地滑过,几乎不留一点痕迹。”就鼓励学生进行质疑:游船、画舫明明是用“划过”,课文为什么用“滑过”?是不是作者写错了?老师指导学生反复读前面语句,通过联系上文阅读,学生明白了“滑过”,是突出几乎不留一点痕迹。这样通过质疑,读书释疑,学生就能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形象性。

三、引导善议,发表不同看法

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引导和组织课堂讨论,不仅能够营造良好的班级氛围,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培养学生的能动性、独立性,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自主合作能力。阅读教学不但要注重自主读文和质疑问难,更要培养学生思辨能力和表达能力。教师必须利用同伴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方式,将自己的独特感受说出来,善于发表自己的不同看法。

抓类比,相谐巧论。阅读中,孩子对文本的感悟也不尽相同,当学生的看法有失偏颇时,教师可以进行延迟评价,努力激起学生发表自己独到见解。如在教《鲸》一文的第四部分时,有一语句“鲸的水柱就像花园里的喷泉一样。”老师接着进行诱引:“水柱真有这样壮观吗?与喷泉相似在哪里?”于是,学生们就四人小组讨论起来,学生纷纷发表看法。有的学生说,喷泉也是从小孔向上喷的,形成水柱。有的学生说,现实中的喷泉是固定的,但鲸是会移动的。有的学生说,现实中的喷泉的大小高低是人为控制的,鲸呼吸的时间是不确定的……学生能联系自己平时的所见来交流,看法各异。这样,通过议论不断培养了交流与创新能力。

抓字眼,精思辩道。在课文中,许多好词佳句是作者精心选用的,具有其深邃的意义,只有通过学生的议论,才能深刻领会作者用词之意,感悟用词造句之巧妙。如教完《草船借箭》一文后,教师可以这样设计一个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那些“箭”明明是诸葛亮从曹操那里给“骗”来的,为何课文题目中用“借”这个词呢?一石激起千层浪,顿时,学生们纷纷议论起来,有的学生说:“用骗不好听,显得诸葛亮品德不好。”有的学生说:“用‘借能突出诸葛亮的机智聪明。”有的学生说:“因为有借就得还,而那些箭是用来攻打曹操的,也会‘还给他,还是用借好。”通过发表不同的见解,学生开拓了思路,思维也得到了进一步发展。

四、引导善练,学习表达方法

阅读教学不但要掌握字词,感悟作者的情感,还要学习表达方法。这就要求老师必须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训练机会。阅读课堂上,教师要精心寻找教材的语言训练点、培养点,设计科学的练习或小练笔让学生当堂完成,以便让学生最大化地消化吸收。

筛选信息,内化表达。教学时内引导学生大胆交流阅读感受,实现语文内化运用。例如教学完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后,让学生完成这样的练习:我最喜欢_________(季节)到小兴安岭去旅行,因为____________。学生就要根据文本提供的小兴安岭春夏秋冬四季不同的美进行比较,选择最适合的时间去,这样既训练了学生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又能理解作者的表达手法之妙。

联系生活,迁移表达。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交流时,重在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交流的感受。例如教学完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铺满金色巴掌的水泥道》后,老师及时安排小练笔:“铺满金色的水泥道”,多美的发现啊!用几句话写一写你在上学或放学路上看到的景色。这样的小练笔既能满足学生的趣味性需求,又能掌握本课作者的表达方法,有效提高学生的练笔兴趣和写作水平,达到了教学目标,实现学法迁移。

总而言之,阅读教学还存在诸多待解决的问题教师要善于反思,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有效朗读,勤于思考,积极表达自己的不同感受,读写结合,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责任编辑:莫唯然)

参考文献:

[1]刘清杰. 语言建构与运用下的“积累式”阅读教学探究[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8(13):83-84.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张小英. 紧抓留白,建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 基础教育课程,2016(22):34-35.

[4]徐然林. 基于建构主义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 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256.

[5]张小英. 质疑探究,建构小学语文高效课堂[J]. 内蒙古教育(职教版),2016(12):48.

猜你喜欢
阅读教学
图式理论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习作单元中的阅读教学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基于RISE教学模式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探究
基于Moodle平台的语文阅读教学“智能化模式”初探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不懈质疑 在批判性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以《鸿门宴》阅读教学为例
基于学习任务群的小说阅读教学——以《祝福》教学为例
基于RISE教学模式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