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三针联合白虎摇头针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意义探讨

2022-02-13 04:00杨亮高明于丽文田立双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1期
关键词:三针根型针法

杨亮 高明 于丽文 田立双

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本病多见于中老年人,有年轻化的趋势。病情严重影响日常的生活与工作[1]。对于本病的治疗尚无特效方法,神经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最常见的类型,占颈椎病的40%~60%。是以颈椎间盘退行性改变为病理基础的疾病,包括周围肌肉和关节的继发性改变,以及邻近椎体的增生导致神经根受压、相应的神经根刺激或功能障碍。目前对于神经根型颈椎病,西医主要集中在手术和物理治疗上,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恢复功能障碍,但疗效差且易复发。根据中医理论,神经根型颈椎病属于“骨痹”、“痹证”范畴。中医主要采取针刺进行治疗,在针刺治疗过程中,针刺手法和穴位同样重要,作者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取肩三针联合白虎摇头针法进行治疗,见研究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收治的50 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5 例。对照组年龄37.8~58.7 岁,平均年龄(43.4±0.99)岁,病程1.5~4.3 年,平均病程(3.15±1.07)年。试验组年龄36.5~57.5 岁,平均年龄(44.4±0.98)岁,病程1.8~4.5 年,平均病程(3.02±1.08)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根据中国中医药管理局于1994 年颁布《中医病证诊断与疗效标准》[1]规定,有慢性劳损或外伤史或颈椎先天畸形及颈椎退行性疾病;30 岁以上中年人,长期低头工作,或习惯于长期看电视并常慢性发作;症状体征包括颈部疼痛伴上肢放射痛,颈部伸直加重并压迫神经。结果显示,根皮段分布区感觉减弱,肌腱反射异常,肌肉萎缩及肌力下降,颈部活动受限,牵引试验以及叩诊试验阳性;实验室检查颈部X 线,表现为颈椎增生、钩突关节增生、椎间隙变窄和椎间孔变窄;CT 检查显示,患者椎体后缘骨质增生及神经根管变窄。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上述临床诊断标准的患者;年龄25~70 岁;患者意识清醒,能够配合采集,并且临床资料齐全者;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自愿加入。排除标准:其他类型颈椎病患者;有明显手术指征,影像表现异常,无颈椎病临床症状;颈椎颈外病变,如胸廓出口综合征、网球肘、腕管综合征X 线显示骨结核例,骨质疏松、椎体融合患者;妊娠或其他严重疾病及精神障碍患者;不能按要求治疗,不能判断疗效,和资料不全的患者。

1.4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治疗:理疗、推拿、牵引必要者使用止痛药物。试验组使用肩三针:肩髎穴、肩前穴、肩贞穴,配合:风池穴、天柱穴、肩井穴、合谷穴,颈夹脊,手三里,曲池穴。针刺方法采取白虎摇头针法,将针插入地部,之后向左捻转针体,转动整体将针柄呈半圆形沿圆弧平滑、摇动,提针的时候向右捻转针体,方形摇动针体,震动针体,位置在拐角处,根据患者的耐受能力定具体操作次数,一般患者可以耐受3~4次。留针30 min,7 d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

1.5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治疗后第1、2、3 周的VAS 评分、NDI 评分、ESCV 评分、椎动脉血流速度。VAS 得分越高,疼痛越严重。NDI 评分为0~50 分,评分越高颈肩功能越差。采用彩色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双侧椎动脉血流速度的变化。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 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第1、2、3 周的VAS 评分比较 试验组治疗后第1、2、3 周的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后第1、2、3 周的VAS 评分比较(,分)

表1 两组治疗后第1、2、3 周的VAS 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治疗后第1、2、3 周的NDI 评分比较 试验组治疗后第1、2、3 周的NDI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后第1、2、3 周的NDI 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治疗后第1、2、3 周的NDI 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治疗后第1、2、3 周的ESCV 评分比较 试验组治疗后第1、2、3 周的ESCV 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治疗后第1、2、3 周的ESCV 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治疗后第1、2、3 周的ESCV 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治疗后第1、2、3 周的椎动脉血流速度比较 试验组治疗后第1、2、3 周的椎动脉血流速度快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治疗后第1、2、3 周的椎动脉血流速度比较(,cm/s)

表4 两组治疗后第1、2、3 周的椎动脉血流速度比较(,cm/s)

3 讨论

神经根型颈椎病是由于患者颈椎间盘的退行性变和韧带松弛及患者骨质增生等导致其神经根受到刺激或压迫的疾病,作为常见的颈椎病分型之一,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患者常常出现以颈肩部疼痛和上肢的放射痛、以及颈肩部麻木、针刺感,患者感觉无力,以及感觉迟钝为主要表现的一种临床综合性疾病[2]。神经根型颈椎病多见于中老年人,但如今,随着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发病率缓慢升高,并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正常工作生活[3,4]。目前治疗本病,西医临床上主要采用药物来控制症状,如非甾体抗炎药、肌松剂或类固醇激素等来缓解疼痛,但西医治疗后的不良反应较多,患者治疗效果不佳。在中医学中归于“骨痹”、“痹证”范畴。主要是因为外邪侵袭,或者体内肝、脾、肾虚正气亏虚,邪气不能外达从而使外邪侵袭患者机体而发生经络阻滞,不通则痛[5]。本病的病机主要是肝、脾、肾虚,外邪乘虚而入。中医主要采取针刺、艾灸、按摩等进行治疗。本文采取肩三针,肩髃、肩髎、肩前,同时配合辩证取穴对患者进行治疗,肩三针是靳瑞教授在总结了历代医家的治疗经验基础上创造的,有效的治疗颈椎病、肩周炎等疾病带来的颈肩部不适,在中医角度,肩三针分别取前侧循手阳明经,外侧循手少阳经,后侧循手太阳经,可以有效的改善血液循环,濡养周围筋脉,减轻损伤,起到止痛,通利关节的作用[6,7]。在西医角度上,这三针均是肩部韧带的重要附着点,对维持肩部稳态于有重要作用,可以有效的刺激锁骨上神经,减轻局部紧张度,镇痛效果显著。针刺处方包括穴位和操作手法两个方面,操作手法作为穴位处方的一部分在临床工作中非常重要[8]。白虎摇头针法历史悠久,首先出现在明朝时期,最早见于《金针赋》,对该针法有着非常详细的描述,该针法的精髓在于“白虎摇头,似手摇铃,退方进圆,兼之左右,摇而振之”,阐述了具体的操作方式,进针时左转,退针时候右转,之后摇动,“退方进圆”母子向后示指向前[9],以上操作手法是补泻兼施的手法,此外在《针灸问对》云:“白虎摇头行血,虎为阴之故。”《医学入门》中“虎为血”[10]。因此白虎摇头针法行血之力强,有较强的活血化瘀的作用,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局部组织代谢,因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效果显著。从本试验可以看出,试验组治疗后第1、2、3 周的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第1、2、3 周的NDI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第1、2、3 周的ESCV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第1、2、3 周的椎动脉血流速度分别为(14.45±0.14)、(15.44±0.18)、(16.82±0.11)cm/s,快于对照组的(12.46±0.19)、(13.98±0.11)、(14.99±0.15)cm/s,差 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采取肩三针治疗的同时针法选取白虎摇头针法,可以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的颈部功能。

猜你喜欢
三针根型针法
基于Visual Basic开发三针测量外螺纹中径程序
Ⅰ型肢根型点状软骨发育不良家系的遗传学分析
智三针介导JNK信号通路对体外循环大鼠的脑保护作用与机制研究
董氏奇穴动气针法治疗下肢骨折内固定术后肿胀的疗效观察
揿针穴位埋针法在胸腰椎骨折术后患者便秘中的干预价值
手指飞舞 编出玲珑花边
多功能治疗仪联合颈通颗粒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效果
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护理方案的运用效果观察
黑河市爱辉区 注入“三针”强效提升党建活力
湘绣针法的英译方法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