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弱视采用多媒体训练与传统遮盖治疗的效果对比

2022-02-13 04:00钟瑞佳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2年1期
关键词:弱视视力患儿

钟瑞佳

弱视是一种双眼或单眼视力异常但眼球无器质性改变的疾病,矫正视力<0.9 或双眼矫正视力相差两行。根据弱视的不同类型可分为斜视性弱视、剥夺性弱视、屈光参差性弱视、先天性弱视、屈光不正性弱视等。弱视主要临床表现为视力差、无立体视觉,儿童是弱视的高发人群,严重危害儿童的视觉功能。弱视与儿童的发育密切相关,会严重损害儿童的视觉功能[1]。除视力差,儿童还可能丧失立体视觉,直接影响儿童的身心发展。目前我国弱视的发病率约为3%[2],一般来说,人类视觉发育的关键期是从出生到3 岁左右,敏感期是从出生到12 岁,也就是说,如果孩子在这段时间发现弱视并能得到及时治疗,可最大程度帮助其视觉功能恢复正常。但一旦超过这一阶段,弱视治疗将变得极其困难。弱视的治疗方法很多,如遮罩法、余像法、闪红光法、视觉刺激法等[3]。传统治疗主要采用遮盖方法,虽然能有效稳定儿童病情,但远期矫正效果较差。多媒体训练疗法是近年来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为观察其治疗效果,本研究比较了小儿弱视采用多媒体训练与传统遮盖治疗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9 年1 月~2020 年1 月诊治的100 例小儿弱视患儿,采用计算机随机法分为传统组和多媒体组,每组50 例。本研究内容患儿监护人知情,并签署知情书,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传统组男27 例,女23 例;年龄3~12 岁,平均年龄(6.25±2.14)岁;双眼38 例,单眼12 例;轻度弱视31 例,中度弱视11 例,重度弱视8 例。多媒体组男26 例,女24 例;年龄3~11 岁,平均年龄(6.24±2.21)岁;双眼39 例,单眼11 例;轻度弱视32 例,中度弱视12 例,重度弱视6 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传统组 患儿给予传统遮盖治疗。包括:①单眼遮盖:主要针对屈光参差性单眼弱视和斜视性单眼弱视。3~5 岁儿童主眼按5∶1 遮盖5 d,6~9 岁儿童按6∶1 遮盖视力6 d,10~11 岁儿童全天遮盖视力3 个月。3 个月后复查视力。②交替遮盖法:主要针对屈光参差性弱视和斜视性弱视。每只患眼连续遮盖3 天。如果双眼弱视程度有差异,应适当调整遮盖方法。

1.2.2 多媒体组 患儿采用多媒体训练。包括:①视觉刺激训练:通过鲜艳的颜色对比或旋转黑白棋盘等,用鼠标完成轴点的连接和绘制;②红光闪烁训练:用不同强度的红光对黄斑细胞进行闪烁刺激;③精细视力训练:将各种颜色的色板放入板内,依次将笔插入纸板孔内;④双眼视觉训练:双眼同时注视图像和闪烁刺激,最大限度地发挥优势眼对弱视的抑制作用。了解多媒体训练前弱视儿童的注视和双眼平衡情况,然后对关注中心进行针对性治疗。同时对轻、中度弱视患儿进行视功能训练。30 min/d,1 个疗程10 d,1 个疗程结束后暂停3 d,然后继续下一个疗程。治疗4 个疗程后复查视力。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立体视觉情况、视力水平及治疗效果。

1.4 疗效判定标准 治愈:视力提高到>0.9;有效:视力提高≥2 行;无效:视力提高≤1 行或下降。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3.0 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多媒体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47/50),高于传统组的80.00%(40/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n(%)]

2.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立体视觉情况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立体视觉正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多媒体组患儿立体视觉正常率为90.00%(45/50),高于传统组的74.00%(3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立体视觉正常率比较[n(%)]

2.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视力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儿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视力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多媒体组患儿视力水平(0.93±0.12)高于传统组的(0.84±0.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视力水平比较()

表3 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视力水平比较()

3 讨论

受各种因素影响,部分儿童从小视力较差,眼睛看起来和正常人一样,但不管戴什么眼镜,他们的视力总是不到0.9。这种眼病通常被称为“弱视”[4]。我国有3 亿多儿童,其中约1000 多万儿童患有弱视[5]。研究显示[6],弱视儿童双眼视功能与治疗开始年龄呈负相关,也就是说弱视治疗年龄越早,双眼视觉恢复越好。弱视患儿不仅双眼或单眼视力低下,而且没有完善的双眼视觉功能和立体视觉。因此,早发现、早治疗对提高治疗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弱视临床表现为视力减退和眼位偏斜,严重影响儿童的正常视力发育,治疗效果与患儿年龄、类型和程度密切相关。研究显示[7],引起弱视的主要因素是屈光不正。弱视治疗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通常需要3~4 年,包括早期治疗和后期巩固[8],因此,治疗方案的选择非常重要。首先,弱视的治疗通常是用眼镜矫正过度远视、散光或近视;然后是弱视训练,传统的弱视训练主要采用遮盖、红光闪光疗法等,治疗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儿童的依从性。传统的治疗方法是间歇遮盖,这是一种相对简单的治疗方法,因为儿童的健康眼睛对弱视有抑制作用,所以要减少对患眼的抑制,遮盖健康眼睛,逐步恢复弱视的功能,稳定疾病的发展,但该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治疗过程中儿童难以集中注意力,因此其远期效果较差。

多媒体视眼功能锻炼主要结合视觉生理刺激、精细视力训练和立体训练[9],利用多媒体优势,将游戏和训练相结合,增加趣味性,提高儿童治疗依从性,缩短了弱视的治疗时间。另外,药物治疗能有效地促进弱视的视觉通路和视皮层的功能发育,提高肉眼和矫正视力,刺激发育迟缓或停滞的视神经,其远期疗效明显高于间歇遮盖疗法。多媒体训练方法不同于传统的遮盖方法,非常有趣,其根据知觉学习理论中的认知功能和神经器官的可塑性,利用独特的多媒体生物信息来刺激儿童的视皮层细胞,让视觉滤光片达到最好,让孩子的视力得到矫正。在多媒体训练过程中,可以根据儿童的实际情况进行针对性治疗,有助于提高训练效果。

本次研究中,两组患儿分别给予传统遮盖和多媒体训练干预。结果显示:多媒体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为94.00%(47/50),高于传统组的80.00%(40/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多媒体组患儿立体视觉正常率为90.00%(45/50),高于传统组的74.00%(37/5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视力水平均高于本组治疗前,且多媒体组患儿视力水平(0.93±0.12)高于传统组的(0.84±0.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遮盖疗法安全性高、操作简单、疗效肯定,但也存在较大的缺点。由于遮盖治疗要求家庭成员配合儿童完成,整个治疗过程极其枯燥,儿童注意力不集中会干扰治疗效果,儿童治疗依从性一直是临床医生担心的问题。此外,遮盖方法会遮盖优势眼,导致视力进一步减弱,外观和双眼协调性不佳[10]。孩子们很容易抗拒。近年来,多媒体训练方法在弱视儿童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作为一种治疗弱视的新方法,它涵盖了多个训练科目,可以同时结合电脑游戏进行,这更有趣,也更容易引起孩子们的注意,使他们积极参与治疗,依从性和疗效都有保证。多媒体视觉训练系统是神经生物学、计算机视觉和心理物理学的综合应用,根据大脑神经系统的可塑性,结合电脑游戏和弱视治疗,配合多种生物刺激改善视觉功能。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设计不同的知觉学习方案,提高儿童眼、手、脑的整体协调能力,多媒体培训系统内容丰富,过程有趣。认知训练在弱视训练中的应用可以改善儿童的信息储存、认知功能、加工功能和加工功能,它能显著改善儿童的视觉功能。

综上所述,小儿弱视采用多媒体训练与传统遮盖治疗的效果存在差异,多媒体训练可更好改善患儿的视力,值得推广和应用。

猜你喜欢
弱视视力患儿
上午给眼睛“充电”或可改善视力
维生素D联合GnRHa在特发性性早熟患儿中的应用
唇腭裂患儿家长围手术期的心理需求
KD患儿急性期h-FABP、PAC-1表达与冠状动脉受损的关系
为什么弱视的蝙蝠可以在晚上飞行?
保护视力等
监督不因面熟而“弱视”——不主动作为的监督,就是形同虚设的“稻草人”
视力测试
3~6岁是治弱视的最佳年龄
白血病·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