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电高职院校一带一路国际教育教学模式研究*

2022-02-13 21:07李品丁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45期
关键词:水电一带院校

李品丁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国际教育学院 广东广州 510925)

水电高职院校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着眼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水电技术技能人才,发展出具有鲜明行业特色的教育教学模式。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成立于1952年,是广东省一所水电高职院校,于2019年入选双高建设单位。秉持“厚德、笃学、慎思、泓技”的理念,学校拓展“一带一路”教育合作渠道,在坦桑尼亚等国家设立鲁班工坊、大禹学院。笔者根据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化教育实践经验,总结水电高职院校“一带一路”国际教育教学模式,研讨水电高职院校国际教育教学发展路径。

一、推动“一带一路”国际教育合作的必然性

水电高职院校推进国际教育合作是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推进新时代教育开放的必然要求。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召开,提出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推动职业教育国际教育教学的进一步发展。2020年6月,教育部等八大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的意见》,提出加快和扩大新时代教育对外开放,职业教育对外开放进入快速发展期。在一系列国家政策推动下,职业院校响应国家政策,开展人才培养、国际培训、科研学术等方面的国际教育交流合作,引进世界先进的教育资源,为职业教育改革提供了实践经验。我国水电行业经过70多年的发展,水电行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兴建了长江三峡、南水北调等一大批水利工程,在防洪发电、农业灌溉、生态保护等多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我国水电行业境外业务增长迅速,与东南亚、非洲、拉美等上百个国家和地区开展水电合作,兴建水电站、农业灌溉等水利设施。中交集团、中铁国际集团、葛洲坝集团等水电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用人需求巨大,水电职业教育国际培训需求旺盛,为水电高职院校国际教育教学发展提供了发展机遇[1]。

二、文献综述

近年来,在2018年中非合作论坛上,提出建设10个非洲鲁班工坊,为非洲青年提供职业技能培训,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职业教育合作快速发展。至2022年,全国40余所职业院校开展工学、经济学、管理学、医学等多个专业的海外办学,在海外共建立50所海外分校,涉及国家包括亚洲、非洲、美洲和大洋洲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随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职业教育合作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关注一带一路高职教育教学的发展模式,至2022年1月知网共收录34篇以“一带一路高职教育国际教育教学”为主题的期刊论文。部分研究者关注高职院校国际教育教学的模式与特色,于雷和王娟等学者探讨了职业院校特色发展的路径与机制[2],刘兰明等学者着重分析了高职院校的国际化战略[3]。另一部分研究者则从学校或行业的角度分析职业院校国际化教育合作,楼敏盛总结了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的国际教育教学发展经验[4],王超则研究探讨旅游行业高职院校的国际教育教学战略[5]。国外的研究者则更多探讨跨境合作视域下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实施及其影响,也有部分国际学者总结分析“一带一路”教育合作的发展历程及运行机制。总体而言,针对水电高职院校“一带一路”国际教育教学相对不足,水电高职院校“一带一路”国际教育教学相关领域研究亟待补充。水电高职院校“一带一路”国际教育教学可以满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日益增长的水电人才需求。同时,水电行业特色鲜明,其教育教学实践模式可以为其他行业高职国际教育教学提供实践经验。

三、存在的问题与挑战

水电高职院校国际教育教学亟待加强教育教学内涵建设。当前,很多水电高职院校国际教育教学项目仅停留于提升学校国际影响力。部分职业院校开展国际合作仅停留在与外方签署合作协议,组织师生互访交流,没有推进专业和课程开发、招收国际生、制定国际标准等深层次合作。部分职业院校存在着国际教育教学等同于一般的国际交流合作、教育教学目标宗旨不清等问题,在体制机制建设、长效合作机制搭建等方面存在明显的短板,造成水电高职院校国际教育教学品牌影响力薄弱,难以输出中国水电职业标准。

水电高职院校国际教育教学亟待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在境外水电专业培训中,培训者需要克服基础教育薄弱、政策差异和语言文化差异等障碍,制约了校企间国际合作的进一步发展。在制定国际水电标准的过程中,中国水电行业院校和企业参与度不足,中外水电专业标准存在较大差异。各水电高职院校2020年公布的质量年度报告显示,专任教师赴国(境)外指导和开展培训和在校生服务“走出去”企业国(境)外实习等国际教育教学指标数值较小,校企合作有待加强。

四、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一带一路国际教育教学模式

1.依托职业教育改革,提升教育教学管理水平

作为双高建设单位,学校组织成立“提升国际化项目组”一级项目组,完善国际办学体制机制建设。自2012年开展国际教育教学以来,学校依托一流高职院校建设、优质水利院校建设、创新强校建设、双高建设等职业教育改革,积极拓展国际教育教学渠道,参与建设多个国际交流合作平台。2020年11月,学校协同广东、广西、湖南、福建、江西、四川等华南地区水电职业院校,牵头成立集智库、培训、学术交流、国际峰会、竞赛为一体的华南“一带一路”职业教育水电联盟,联盟国外院校成员单位覆盖国家8个,服务国内外院校和企业40家。同时,依托职业教育水电联盟,协同国内外联盟成员建成1个联盟中外学生海外实习就业平台,组织学生参与各类国际职业技能大赛。

2.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树立特色国际联合培养品牌

学校依托水利工程、水政水资源管理、供用电技术等水电优势专业,联合美国杰克逊学院成立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杰克逊国际学院”,联合培养“供用电技术”等专业双文凭专科学生。学校与澳大利亚霍姆斯格兰政府理工学院合作举办“建筑工程技术”等专业双文凭专科学生。

双方联合开发教育资源,学校打造特色国际联合培养品牌项目,中外联合开发专业标准7个,开发精品课程3门,合作编写教材10本,提升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加强教学管理,国际教育教学团队定期开展例会,共组织20余次中美、中澳、中坦联合管理委员会会议、学术研讨会和联合教研会议,加强中外双方的沟通交流,共同探讨国际教育教学体制机制建设、加强合作教育教学教学质量管理、促进师生共同发展等议题,确保各类教学工作例会规范、高效开展,促进教学管理工作规范化、科学化,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及时发现和解决教学实施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学校共14个专业与国外院校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和联合培养,累计培养学生2000余人,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成果。

3.构建多元发展平台,打造国际化师资团队

学校加强师资国际化培养,实施骨干教师出国研修访学计划,多渠道、多形式地选派教师赴美国、澳大利亚和港澳等地境外职业院校、科研机构进修学习。至2022年,学校与10个国家和地区的12个院校和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共组织500人次教师开展国际交流学习,同时接待国内外来访教师团队200余人次,组织或参与国际教育教学研讨会50次,60%以上的国际教育教学教师接受双语师资培训。

学校引进海外优质师资队伍,吸引一批海外优秀职业教育专家作为学校特聘教授定期来校讲学,共邀请海外专家学者来校短期讲学、交流和合作科研200人次以上,聘请外籍教师30余人。学校组织外籍专家与中方教师开展教研活动,通过中外教师专题研讨会、专题讲座、中外师生见面会等多种学习交流活动,促进中外师生交流,互通本专业学生特点,共同协商制定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等,促进了教师资源的整合。

4.以学生为中心,提升学生创新思维

经过十余年的不断探索实践,学校总结出一套适合学生发展的“生态学习共同体”模式,以“学生中心、结果导向、持续改进”为目标,在教学例会制度、个人导师制度、党团活动制度、中外联合管理制度、学业月考制度、早读晚修制度、家校联系制度七大制度的指引下,由中外教师、家长团队、学生团体、行业企业四方联动,共同构建国际教育教学文化生态环境。

学校优化国际化教育教学课程设置,加大实践类课程比重,强化学生专业技术技能训练,把创新思维融入实践教学改革,不断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助力学生全面成长,不断提高学生国际化视野。学校组织合作办学师生团队参加国际科创竞赛,邀请专家对学生团队进行指导和培训,帮助合作办学学生提升技术技能水平。2021年,学校师生团队在第73届德国纽伦堡国际发明展(IENA)和第12届国际创新发明竞赛(IIIC)中荣获3金1银的好成绩。

5.依托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输出中国水电教育标准

教育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和先导性作用,为沿线各国民心相通架设桥梁。依托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学校与非洲坦桑尼亚阿鲁沙职业技术学院共建“坦桑尼亚鲁班工坊”和“坦桑尼亚大禹学院”,双方针对水电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核心课程开发、校企订单培养、师资培训、双语课程开发及基础课程学分互认等内容开展合作。双方招收水电专业学生48人,开发10门水利电力专业课程,联合中资企业葛洲坝集团、广东水利水电第三工程有限公司、广东源天工程公司等水电企业,打造“1(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1(当地职业院校)+N(中外水电行业企业)”校企校合作模式。

6.开展跨境技术合作,服务“一带一路”沿线企业发展

学校将技术技能训练融入一带一路教育教学合作,根据跨国企业的要求改进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2018年11月,学校水利工程学院组织师生10余人前往印尼明古鲁参加了印尼明古鲁燃煤电厂项目配套卸煤码头工程的技术指导及生产建设交流活动。印尼明古鲁燃煤电厂项目位于印尼苏门答腊岛明古鲁省,包括净装机容量为2×100MW燃煤电站、150kV输变电线路、卸煤码头及相关设施。教师团队就如何正确地处理工程质量和进度关系给项目部的技术人员进行了一次技术讲座,给项目部人员梳理了目前工程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和主要矛盾,并与技术人员共同商讨解决方案。学生团队前往施工现场进行具体的体验,通过实际观看与体验,将所学知识与实际结合起来,在实习过程中增长见识。

2021年6月7日,学校举行了首届“云端汉语”训练营开班仪式。训练营23名国际学生来自越南、蒙古、印度尼西亚、摩洛哥、坦桑尼亚、苏丹等12个国家。该训练营为期一周,共开设了汉语综合课、中国汉字课、中国文化课程和茶艺文化课程。2021年12月,学校开展“一带一路”国家“中文+职业技能”援外培训班专题讲授顺利举行。此次专题讲授通过“云上课堂”形式,面向马来西亚翁姑奥玛理工学院近80名师生开展了水电技能培训。通过国际学生项目,学校着力打造广东特色职业教育国际品牌,增强了国际教育教学影响力。

水电高职院校“一带一路”国际教育教学积极地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发展出具有鲜明水电行业特色的国际教育教学模式。在“一带一路”国家开展教育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水电高职院校遇到了内涵建设不足、校企合作不足和国际环境多变等问题。这就要求水电高职院校积极响应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依托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留学中国”项目和技术服务等渠道开拓国际办学途径,提升学校国际影响力。同时,水电高职院校依托自身行业特色优势,开展合作办学、输出标准、科研合作和师资培训等教育教学内涵建设,输出中国水电行业标准,打造中国特色水电国际联合培养品牌。

猜你喜欢
水电一带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一带一路”我的梦
ДОВОЛЬНО ЗАПРЯГАТЬ,ПОРА ЕХАТЬ!
数说“一带一路”这5年
央企剥离水电资产背后
水电:全力消纳富余水电 更重生态环保
水电的“百万单机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