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民间艺术文化的幼儿园教育教学策略分析

2022-02-13 23:15吴翠平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 2022年39期
关键词:民间艺术剪纸幼儿园

吴翠平

(淄博市齐丰幼儿园 山东淄博 255000)

引言

随着传统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我国很多民间艺术也受到了广泛关注,重视将民间艺术文化和幼儿教学的融合,旨在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其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在更好实现传统文化发扬目的的同时,帮助幼儿获得更好发展。

一、“民间艺术文化+幼儿教学”的必要性分析

1.培养幼儿学习兴趣

民间艺术文化和群众生活息息相关,这也是此类文化存在显著实践性特点的原因。实际开展幼儿教育相关操作期间,通过对此类文化的有效设计和应用,可促使幼儿更主动地关注学习内容。因幼儿年龄特点等因素的影响,其心智尚未完全成熟,难以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因此,在组织相关教学活动期间,教师应重视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其更自主地探究活动内容。现阶段,很多民间艺术通过各种形式走入群众生活,幼儿对其中的一些文化有所了解。同时,实践参与也是民间艺术的基本要求,将其融入教学活动中,不仅有助于培养幼儿学习兴趣,对于提高幼儿实践动手能力也具有积极影响,无形中实现了对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传播[1]。

2.提高幼儿活动丰富性

现阶段,幼儿园的活动内容多为游戏娱乐,而对民间艺术文化的渗透,也需要依靠对游戏活动的融合,有助于提高活动内容的丰富性。教师可参考多种差异化的民间艺术种类,进行各种游戏活动的设计,促使幼儿的好奇和积极性均可以被有效地激发出来,从而更加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中。民间艺术文化拥有诸多不同的种类,在实际设计游戏活动期间,教师可考虑将剪纸、泥塑等艺术设计进游戏的内容中,促使幼儿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民间艺术,提高对其的认同度,同时可提高其实践动手能力,帮助其提升艺术审美和辨识能力。

二、基于民间艺术文化的幼儿园教育教学策略

此类文化主要是基于群众文化生活的升华,和群众间的关联性十分紧密。随着社会发展脚步的不断加快,我国文化逐渐趋于多元化发展,群众日常生活受多种文化的影响愈发明显,在促进文化融合的同时,也要避免传统文化的发扬和传播受到不良影响,进而难以达到相应目标。特别是针对幼儿与青少年这些群体而言,文化的传播和发扬会对其三观价值产生较大影响。由此,引导其吸收优秀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十分关键[2]。

对于幼儿园教学来讲,该阶段的教学对幼儿起到启蒙作用,通过优秀文化的感染和渗透,可帮助其更清晰、正确地认识和了解传统文化,对实现传统文化的有效发扬,促进幼儿未来优良发展均存在积极影响。所以,实际开展幼儿教学期间,教师应重视科学挑选教学内容,注重结合幼儿实际需求,挑选容易理解且具有较高生活性的艺术形式,包括寓言、剪纸等。同时,基于教育改革背景下,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优良发展,幼儿园和教师更要注重寓教于乐,玩学结合,将民间艺术文化和幼儿活动实现有效融合。

1.重视打造艺术文化环境

幼儿园的环境是对幼儿成长发育可产生较大影响的因素之一,也会影响到幼儿的受教育质量[3]。所以,实现幼儿园环境的科学创设,对于优化幼儿园教育教学质量来讲,也十分关键。想要达到有效地渗透民间艺术文化的目的,幼儿园和教师要重视合理开幼儿园环境的艺术设计,优化环境生动性,促使幼儿能够基于民间艺术文化气息浓厚的环境中,展开相关的活动和学习,不仅有助于培养幼儿对民间艺术的兴趣,对强化其自主探索和实践能力均具有重要意义。其中,教师可尝试在幼儿园装饰内融入一些民间艺术元素。

举例来讲,可挑选园中较为显眼的位置,包括操场墙面、走廊装饰或者教学楼进出口位置等,加入一些民间艺术元素的设计,促使幼儿在园中的生活得以和民间艺术密切关联在一起,对幼儿形成潜移默化影响,不仅有助于强化幼儿艺术审美能力,而且对提高其文化认同度也存在重要作用。

2.通过互动实现文化渗透

基于幼儿园视角,在具体开展各类教育活动期间,幼儿与教师能否实现有效互动十分重要。一般来讲,教学氛围的打造要依靠教师的科学引领,如此一来,在相应活动进行期间才能够更好地发挥各种教学手段的实效性,从而提升活动的整体质量[4]。所以,想要实现民间艺术文化的有效融入,教师应重视积极采取多种有效手段,实现和幼儿的良好互动,具体互动时,带领幼儿了解民间艺术,提升其文化认同度,从而达到宣扬民间艺术文化的目的。具体开展各项教学活动期间,教师要给幼儿留出足够的自主支配时间,以及自主探索空间,将课堂归还给幼儿,有效地发挥其活动的主体作用,使其亲自感受艺术文化的形成和发扬,了解艺术的魅力和文化的力量。

举例来讲,教师可选择一块独立的区域,并将其作为民间艺术专区,引导幼儿在这一区域内进行各种类型的民间艺术活动,包括剪纸、制作皮影等。在幼儿自身有效参与的同时,教师要通过合理互动,包括表扬、提问等方式,实现对幼儿兴趣的培养和激发。在实践操作结束以后,教师还可以引导幼儿将自己做的艺术品装饰在展示板上,不仅有助于提高幼儿的参与热情,对于其更好地了解民间艺术文化也具有积极意义。

3.增加民间游戏活动形式

在渗透民间艺术文化期间,教师可挑选一些趣味性较高的民间游戏活动,促使幼儿可以更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对于帮助幼儿更好地了解和认同民间艺术文化,促使此类文化更完全地融入幼儿教育教学中均存在积极影响。

举例来讲,教师可利用剪纸等实践参与活动,仿照民间剪纸,带领幼儿剪出多种形状的剪纸作品,包括动物、风景或者其他形式的物品等,随后再比较谁的作品更生动、形象,也可以利用陀螺、皮影戏等民间艺术游戏,促使幼儿更深刻、直观地体验民间艺术文化,使幼儿能够在快乐游戏的同时,了解更多的民间艺术形式,对于其更好地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形式,提高其文化认同度存在关键作用。

4.融合教育活动与民间艺术

不论是基于形式或者内容方面,民间艺术均表现出了显著的多样化特点,包括染织、雕刻或是泥塑等,且当前开展的幼儿教育多是依靠游戏活动实现教育目的。因此,为了更好地渗透民间艺术文化,可采用将其与教育活动相融合的方式。以实践动手活动为例,教师可挑选一些容易度较高的艺术,带领幼儿一同开展相关的实践操作,以在加强活动的趣味性的同时,实现文化渗透目的[5]。

再如,引导幼儿学习数学相关知识的过程中,由于这一学科较为复杂,教师便可以尝试融入雕刻相关的艺术形式,引导幼儿利用木质的小棍在特质的工具上进行数字等元素的雕刻,也可以教导幼儿雕刻出一些其他的图案,不仅有助于提升教学质量,且能够深化幼儿印象,帮助其更好地进行未来的学习。与此同时,幼儿对于雕刻这一类艺术文化,也会拥有更为深刻的认识,有助于提升其对于民间艺术的兴趣。此外,教师也可以引导幼儿开展角色扮演相关活动,并将皮影戏相关内容融入其中,带领幼儿一同参与到相关的表演中,在激发幼儿参与积极性的同时,促使其在参与过程中,更全面地了解皮影文化,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5.有效利用家庭及社会资源

对于幼儿来讲,有效利用家庭及社会资源,会对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起到重要的促进提升作用,在渗透民间艺术文化期间,重视利用这一方式,也能够大幅提升渗透实效性。首先,在开展相关资源挖掘及探索操作的过程中,要注重创设完善的教育体系,教师要重视对相应地方区域的艺术文化加以深入挖掘和探索,并将其当作重要的教育资源,融入幼儿园日常活动中,有助于提升活动整体质量。其次,可通过人力等资源的利用,实现教育渗透渠道的扩展。

举例来讲,可邀请一些知名的民间艺术家或非遗文化相关的专家等到幼儿园中,通过讲座或者课程教授等方式,帮助幼儿更全面、透彻地了解相关文化,让幼儿和更多种类的民间艺术进行更为密切的接触。当然,也可以组织幼儿集体到民间艺术展览馆等文化氛围浓郁的地方进行参观和体验,对培养幼儿民间艺术文化具有积极意义。如此一来,通过有效利用地方教育资源的方式,促使幼儿教育和民间艺术文化能够实现更好融合。

6.基于实际需求挑选艺术种类

由于年龄等因素的限制,幼儿对于多数事物的认知和理解相对缺乏。我国民间艺术的种类繁多,想要实现对其的有效传播和发扬,促使其在幼儿园教育中发光发热,教师便需要重视参考幼儿的实际需求,科学地挑选民间艺术种类。具体教育期间,要着重以一些上手难度较低、趣味性较高的艺术种类为主,如折纸、剪纸等,不仅能够调动幼儿的参与兴趣,对培养幼儿动手能力也存在积极影响。在引导幼儿进行剪纸或者折纸之前,教师可先将具体的操作方式展示给幼儿,引导其了解如何才能制造出一个完整的艺术作品。这一过程中,教师也要重视和幼儿进行适当的互动,以实现对幼儿好奇、积极性的有效激发,随后再引导幼儿独立完成相关作品。

在进行剪纸操作时,为了避免幼儿受伤,教师要挑选塑料或者其他安全性较高材质制作的剪刀,并要时刻注意幼儿的操作,保护幼儿安全。幼儿正处于对万物皆好奇的阶段,好动性较高,挑选适宜的形式,实现民间艺术文化和实践教育的融合,对于培养幼儿艺术感,提升其文化认同度均存在积极影响。此外,教师也要细心观察各幼儿对于各类艺术的喜爱程度,经由针对性培养等措施的开展,可帮助幼儿培养一门艺术爱好,对于其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可发挥重要作用。

7.重视优化教师民间艺术文化素质

站在幼儿角度,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也是其主要的模仿对象。在各项教育活动开展期间,教师通过发挥引导和组织相关职能,实现对幼儿的引领和教育,可以说,其具备素质的高低能够对幼儿及其学习质量起到直接影响。所以,具体渗透民间艺术文化期间,优化教师艺术素养十分关键。

具体而言,幼儿园要先提起重视,结合教师实际情况,定期组织相关的培训,帮助教师充实自身知识,提高自身素养,同时,可邀请一些民间艺术文化相关的匠人到幼儿园中亲自进行指导,或者举办一些知识讲说会等,帮助教师更透彻地了解民间艺术文化。此外,也要重视鼓励教师在日常生活中,积极地了解各种相关文化艺术,学习各类民间艺术知识、背景等,促使自身艺术素养能够实现有效提升。如此一来,在日常教学期间,才能够更为自然、有效地渗透民间艺术文化。

8.尊重幼儿年龄特点展开文化渗透

幼儿由于年龄较小,对外界诸多事物都存在强烈的好奇心,通常难以长时间地集中注意力,倘若无法确保民间艺术文化相关的渗透活动能够良好地调动幼儿的参与积极性,那势必难以保证优良的渗透成效。由此,为了确保艺术文化感染性的有效发挥,教师应重视了解并尊重幼儿的年龄特点,明确其好奇点和兴趣点,包括挑选一些幼儿感兴趣的工具或者游戏形式等,激发幼儿对民间艺术的探索欲。

举例来讲,教师要着重选择一些存在实践操作需求的民间艺术种类,包括剪纸、折纸等。通常情况下,幼儿对自身没有接触过的事物,会抱有极为浓重的好奇心。在此基础上,教师可挑选各种颜色的彩纸作为工具,再挑选一些区域特点比较突出的剪纸图样,引导幼儿进行学习和模仿。在教导幼儿进行剪纸的过程中,教师可将幼儿分成多个小组,共同讨论剪纸的过程和方法等,并加强和幼儿的互动,要求幼儿在探索和讨论的同时,能够更多地了解剪纸艺术的特点和趣味性,提升幼儿参与感,更快速地明确剪纸活动的重点内容。

结语

综上所述,民间艺术不仅是我国重要的文化瑰宝,其中也融合了很多传统文化和思想美德。经由对其开展的有效学习,从而实现对其的传播和发扬,可以让幼儿体会到更多的人生哲理和感受艺术的美。幼儿园通过“民间艺术文化+幼儿教学”相关策略实效性的充分发挥,对提高幼儿文化审美和辨识能力,提高教师和幼儿的整体素质,推动多种民间艺术的融合发展均存在积极影响。

猜你喜欢
民间艺术剪纸幼儿园
剪纸
我爱幼儿园
民间艺术篇
欢乐的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首届湛江市民间艺术大师颁证
剪纸
剪纸
剪纸鉴赏
民间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