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施工主体结构混凝土工程技术分析

2022-02-15 06:52陈明华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2年6期
关键词:工程项目工程施工主体

◎陈明华

随着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规模的不断扩张,对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要求标准也在不断提升,而作为主要施工技术之一的主体结构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更是引起了工程施工单位的高度重视。本文首先针对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混凝土结构施工要点进行介绍,提出混凝土施工的相关技术要求以及施工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对主体结构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的关键型应用要点进行深入探索,有效保证建筑工程项目主体结构施工质量和安全性,为后续类似工作开展提供有效参考和借鉴。

在我国各大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混凝土结构是其中比较常见的结构形式,混凝土结构的成型质量和稳定性,直接影响到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和使用安全性。对此,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相关工程施工单位必须要充分重视主体结构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需要不断引进更加先进的施工机械设备、施工技术方法,同时对相关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进行全面提升,有效保证建筑工程项目主体结构施工强度和稳定性,从根源上解决建筑工程项目主体结构混凝土施工存在的缺陷和困难问题,为人们创造出更加安全和舒适的建筑使用空间,同时带动我国建筑产业不断朝着更高目标和方向上发展。

一、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注意要点

在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对于建筑工程项目主体结构的要求标准相对较高,工程施工单位需要对所使用的施工技术进行全面优化和改进,有效保证建筑工程项目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现阶段,在我国建筑工程项目施工中,对于混凝土结构施工展开了全新的审视和优化,特别是在混凝土结构的施工质量和施工安全性方面,在建筑工程项目混凝土结构正式开始施工之前,必须要有效做好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特别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使用以及混凝土施工原材料的配比,必须要结合实际施工条件以及施工要求来加以实施,全面提高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混凝土结构施工技术的使用,相关施工人员必须要充分认识到水泥凝胶所起到的关键性作用和效果。在混凝土材料的配比过程中,必须用对材料的添加顺序以及配比参数进行确认,其中主要包含砂材料、水泥材料外加剂材料等。在原材料混合搅拌之后需要对混凝土材料的性质进行综合判断和分析,根据建筑工程项目的实际施工条件,将原材料直接运输到区域来进行使用,必须要对混凝土材料的性质和成型之后的强度情况进行深入检查和分析,并且需要严格依照项目工程施工技术要求,有效开展施工质量检测工作,有效保证混凝土成型之后的效果和稳定性。混凝土结构施工完成之后需要对混凝土构件进行必要的养护处理,避免混凝土产生严重的裂缝情况。在基础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环节,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中所产生的排气不及时或者是对混凝土材料内部的水化放热处理工作不到位,造成内外温度差偏大等各种问题,会出现混凝土表面产生裂缝。因此,在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当中,必须要对其中的各种问题进行有效处理,要充分保证混凝土原材料浇筑施工的连续性,有效保证项目工程施工质量,提高工程施工稳定。

二、主体结构混凝土工程原材料技术要求

1.掺合料技术。

建筑工程项目的主体结构混凝土施工过程中,掺合料施工技术必须要引起工程施工人员的充分重视,在实际施工当中需要严格依照工程施工技术标准和要求来进行操作。在混凝土原材料的生产中,硫酸盐是其中主要的掺合材料,其中还包含粉煤灰等材料,需要根据项目工程施工要求和标准,合理规划掺合料施工技术的使用工作步骤。与此同时,还需要事先对硫酸盐水温度情况进行监测和分析,避免温度过高或者过低对混凝土材料的使用性能造成不良影响。通常情况下,温度大小需要控制在15℃以下。在施工中需要对粉煤灰烧失量进行控制,根据项目工作中的要求,烧失量大小需要控制在6%以下。在进行各种矿物质材料的选择过程中,需要有效结合工程施工标准和相关施工参数进行针对性选择,其中主要包括沸石粉、火山灰以及高炉渣粉等各种材料。

2.原材料技术。

原材料技术在实际使用中,相关工作人员必须要充分了解材料的细分控制工作标准,水泥和骨料作为其中最主要的两种原材料,需要基于混凝土材料的实际使用工作要求,对水泥骨料材料的级别以及颗粒直径大小标准进行确认,必须要充分符合混凝土施工强度控制标准。水泥材料质量直接影响到混凝土强度,如果水泥强度相较高则混凝土材料的整体强度也会进一步提升,同时混凝土材料的耐久性更强。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需要对原材料技术进行合理优化和完善,并且可以不断引进一些新型的矿物质掺合料,对水泥材料的使用量进行有效控制,避免水泥材料大料水化放热问题,对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稳定性造成不良影响。

三、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混凝土施工技术要点分析

1.对建筑混凝土框架结构进行合理设计。

在建筑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充分重视建筑结构设计工作,尤其对于建筑体的框架结构设计工作,直接关系到建筑工程主体结构的使用效果。框架结构的细节处理工作必须要符合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控制工作标准。在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工作过程中,对于建筑体外部结构需要进行合理设计(如图1所示,即为某项目的建筑框架结构实景图),同时对混凝土构件的实际长度高度以及纵横向墙面的设计工作比例大小进行严格控制。

图1 建筑框架结构实景图

在建筑工程项目基础结构设计工作过程中,需要有效防止基础结构部分出现不均匀沉降情况,同时还需要有效调节混凝土其他结构稳定性问题,有效提高混凝土结构刚性程度和稳定性效果,对建筑主体结构的负载能力进行有效控制,保证竖直方向上的荷载能力可以均匀分布,避免产生受力不均等各种情况。在实际设计工作过程中需要对以下几个方面问题加以重视:

第一,在进行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工作当中,需要准确计算建筑基础结构部分的预埋深度大小,同时对建筑基础结构受到软土地基影响产生沉降问题进行合理解决,避免建筑基础部分产生不均匀变形等各种问题。

第二,在建筑后续式的工作过程中,还涉及到圈梁设计工作内容,要有效保证建筑主体构造柱的设计科学性与合理性,有效提高建筑主体结构的支撑效果以及承载能力,避免在后续的使用过程中产生不稳定性情况,全面提高精准工程项目混凝土主体结构的刚性程度。

第三,在混凝土结构设计工作过程中,必须要对建筑体主体结构的隔热性能进行充分考虑和分析,对于建筑体的隔热设计工作而言,需要有效考虑到建筑墙体所使用的各种施工原材料以及各种保温材料的性质情况,要有效保证建筑墙体基础结构的稳定性效果,实现良好的隔热保温能力。

2.建筑主体结构混凝土裂缝防控技术。

在建设工作项目主体结构混凝土施工中,必须要充分考虑到混凝土材料成型之后所产生的裂缝问题,需要根据项目工程的实际施工条件,有效做好主体混凝土结构裂缝防控工作内容。由于建筑主体结构混凝土裂缝问题,一直是混凝土结构施工当中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到整个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为了全面提高建筑工程项目混凝土施工质量,需要对混凝土裂缝问题进行合理解决,对混凝土裂缝防控施工技术进行合理应用和创新,对以往主体结构混凝土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裂缝问题原因进行总结和分析,有效做好科学的预防工作,最大限度上降低混凝土裂缝问题所产生的影响。在建筑工程项目主体结构混凝土施工过程中,裂缝问题产生的影响因素相对比较复杂,主要包含工程施工人员的施工技术应用不到位,受到项目工程施工条件、施工设备以及施工原材料等多方面因素的干扰,对于各种不同类型的影响因素,需要对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全面优化和完善,对一些常见的施工影响问题事先进行解决,全面提高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和稳定性。在实际施工中对于混凝土裂缝问题的控制工作方法,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在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需要全面做好项目工程施工现场的考察工作,同时在混凝土结构施工正式开始之前,需要完成整体性勘查和分析工作。在混凝土结构施工期间,需要尽可能依照由低到高的顺序来进行施工,确保混凝土结构浇筑施工的一次性完成。

第二,混凝土结构式工程中,相关施工单位和施工技术人员之间必须要做好信息沟通和交流,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性施工技术进行交底,尤其对于混凝土裂缝问题的防治工作,需要从施工原材料的选择、混凝土浇筑施工方法、混凝土温度控制以及后续养护工作等多方面来加以开展,必须要对混凝土裂缝问题的防治工作方法进行合理选择和应用,特别是混凝土结构施工过程中后浇带施工环节内容,必须要引起施工人员的充分重视,有效提高后浇带结构部分的混凝土材料成型强度,提高整个建设工程项目主体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第三,在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需要对浇筑施工流程进行合理控制,对结构裂缝问题进行事先预防,相关施工人员需要根据建筑工程的施工标准要求,在混凝土浇筑施工当中有效做好混凝土材料的振捣处理工作,需要保证混凝土材料对充分证实,避免出现过证或者漏症等情况。在混凝土渗透工作过程中需要有效遵循快插慢拔的振捣工作原则,有效提高混凝土材料成型之后的密实程度。

3.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要点。

在建筑工程项目主体结构混凝土施工过程中,必须要对混凝土浇筑施工技术进行合理应用,要严格控制混凝土的浇筑厚度,同时需要对混凝土坍落度大小进行有效控制。首先,对于混凝土材料的浇筑施工是厚度大小控制工作,必须要基于主体混凝土构件的类型、混凝土参数信息等进行针对性处理,如果是大体积混凝土浇筑施工,则可以通过使用跳仓的方式来进行浇筑处理,需要将大结构浇筑施工构件,合理划分成多个不同的浇筑施工部分,并且可以通过采取间隔浇筑施工技术方法,有效开展混凝土分层浇筑施工处理,每一个小部分混凝土浇筑施工结束之后,可以将其合并成一个完整的混凝土构件,整体有效避免混凝土浇筑施工中产生的裂缝以及材料分布不均匀等各种问题,提高建筑工程项目结构安全性和稳定性。其次,在剪力墙结构部分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需要将初期阶段的混凝土材料浇筑施工厚度控制在50mm,然后再有效结合60cm的混凝土标准施工厚度对其进行分层浇筑处理。在建筑工程项目主体结构内部,对于板体结构梁体结构施工过程中,需要将混凝土的初期浇筑施工厚度大小控制在100mm左右,根据200mm的标准有效开展混凝土的连续性系统化施工。最后,在进行混凝土材料坍落度度控制工作当中,需要根据项目工程的实际施工特点和施工要求,对其中的各项参数信息进行合理设定。比如,在进行一些密度较高的配筋混凝土浇筑施工当中(如图2所示),工程施工人员必须要对混凝土材料坍落度的大小进行严格控制,通常情况下控制在60mm左右,同时在针对一些无配筋结构混凝土构件进行浇筑施工过程中,需要将混凝土材料的坍落度大需要控制在20mm左右,以此来有效提高混凝土工程结构成型之后的质量和稳定性。除此之外,在针对建筑工程项目梁体结构、板体结构混凝土浇筑施工当中,同样也需要对混凝土材料的坍落度大小进行控制保持在40mm左右,以此来有效防止和规避混凝土结构产生重要缺陷以及各种不稳定性问题。

图2 建筑混凝土浇筑施工

4.对混凝土成型质量检测技术进行合理应用。

要充分保证建筑工程项目混凝土结构成型之后的质量和稳定性,需要使用一些更加先进的混凝土构件质量检测技术方法,及时掌握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以及各种缺陷问题。在保证建筑工程主体结构混凝土施工质量符合标准的条件下,需要从根源角度着手有效防止建筑工程项目混凝土结构产生严重的病害和安全隐患问题。首先,通过混凝土质量检测技术,对混凝土构件内部产生的缺陷和质量问题进行检测,主要是观察混凝土主体结构表面是否产生明显的裂缝、空洞以及材料破损等情况。相关施工技术人员可以通过使用先进的检测方法,比如超声波无损探伤检测技术方法,对混凝土构件产生的各种缺陷问题进行分析,有效获取混凝土构件的回弹测试数值,帮助工作人员及时掌握混凝土构件内部所产生的各种缺陷和病害情况,防止后续病害问题进一步扩张造成更大的影响以及安全隐患。其次,在混凝土构件检测工作过程中,必须要对检测技术方法进行进一步优化和完善,要全面统一混凝土构件的质量检测工作标准以及检测工作流程,通过采取更加科学合理的技术手段,对项目工程施工质量进行严格控制,充分体现出先进施工质量检测技术方法的应用优势,有效保证项目工程检测工作质量和效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建筑工程项目主体结构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相关工程施工单位必须要对整个工程施工流程进行全面了解,对于主体结构混凝土施工及要点进行全面控制,除了包含工程施工原材料的选择和配比、混凝土浇筑施工过程中的这个控制以及混凝土裂缝问题的预防工作策略,有效做好混凝土成型之后的检测工作,保证建筑工程项目主体结构的安全性和稳定性,推动我国建筑工程项目不断朝着更高目标和层次上发展。

猜你喜欢
工程项目工程施工主体
采暖工程施工常见问题探究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市场经济下工程项目的招投标管理
探讨自来水管道工程施工的通病与防治
BIM在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论高层建筑电气防雷接地工程施工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海外大型铁路工程项目设备采购实践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怀旧风劲吹,80、90后成怀旧消费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