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采访中记者提问艺术与技巧研究

2022-02-18 06:20◎石
传播力研究 2022年17期
关键词:信息内容受访者技巧

◎石 竹

(葫芦岛市连山区融媒体中心,辽宁 葫芦岛 125001)

作为一名合格的记者,需要具有良好的应变能力,从而把握好提问的艺术和技巧,最终达到最佳的采访效果。但是当前我国记者的采访工作很难满足上述需求,在采访过程中也缺少了灵活性,整体过程较为死板。记者的采访工作是否能够达成需求,主要与自身职业素养和能力形成正比,所以采访工作需要得到优化。

一、记者在电视新闻采访中的作用

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各行各业蓬勃发展,新闻媒体行业亦是如此,因此,也遇到了一定的发展机遇。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是新闻媒体平台,因此,此类平台对于人们日常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简而言之,新闻媒体是陪伴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要素,不仅给人们带来了信息内容,还带来了欢声笑语,所以记者的采访报道是否精彩,是否可以引起人们的注意,成为了当前我国记者采访工作中所研究的一项重要问题。为了满足相应的效果,记者需要重视采访提问的方式,此项工作具有一定挑战性,所以记者在采访过程中需要结合不同的场景和人物,选择不同的提问方式,因此,采访工作具有一定难度。电视新闻采访工作主要对正在发生的事件进行采访,一般会以现场直播的形式进行工作,针对主题和内容向群众描述事件的全过程。此时记者应该对事件的内容进行深化,选择适当的主题进行切入,按照不同的角度分析问题,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问题的解决。记者在进行组稿过程中需要综合了解民众的需求,针对需求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新闻内容的报道。

二、电视新闻采访的特点

电视新闻采访工作需要应对现场所发生的各类突发状况,并且在采访过程中也应该紧抓主体内容,针对特点和信息内容尽自身最大可能还原事件的真相。在实际的新闻采访工作中,新闻记者需要快速到达现场,结合现场的具体情况,围绕观众想法,了解新闻事件的事实内容。此时为了提高新闻报道内容的有效性,记者需要关心实质问题,尽可能降低夸大实情的情况。因此,电视新闻对于记者的要求较高,在实际工作中,记者还需提升自身沟通能力,提高报道的质量,保证新闻的真实性[1]。

三、新闻采访中提问艺术与技巧的重要性

对于新闻记者而言,采访是基础工作之一,想要提高新闻效果和质量,记者就需要在采访过程中掌握一定的技巧,并且懂得艺术,快速促进与陌生人达成良好沟通关系的目标。新闻采访工作在一定基础之上具有一定权威性,通过权威性对新闻节目信息的真实性和有效性进行确定,确保新闻信息内容的准确性,因此,需要重视谈话的提问技巧,并且也与新闻质量之间存在直接关联。新闻记者需要掌握提问技巧和艺术,并且保证新闻内容的全面性,所以需要正确引导工作,达成正向舆论的引导,因此,对于新闻记者而言,提问艺术和技巧具有重要的意义[2]。

四、电视新闻记者提问的类型

(一)引导式提问

在新闻采访工作中,直接询问的方式进行问题的提出,很容易造成受访者不愿意透露信息真实内容的情况,严重的还会降低新闻的真实性。所以记者在提出问题的前期应该作出相应的铺垫,适当引导受访者信息的输出,提高自然性,从而获取更多的有效信息。受访者属于个体,所以自身意识和主见不能因为问题而发生改变,在发现问题后尽快转移注意力和话题,提高整体工作的融洽性,以此获取更多的信息内容。

(二)封闭式提问

封闭式提问具有一定的特点,比如,此类提问方式的便捷性,新闻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在采访工作中起到稳定性作用,他需要主导受访者进行问题的回答。因此,在选择封闭式提问方式时,记者需要明确自身的主观态度,降低尴尬问题的输出。简单化采访工作,尽可能缩短时间,以此获取更多的信息内容并且保证信息质量和新闻效果[3]。

(三)开放式提问

此类提问的方式在应用过程中,受访者是当事人。同时在采访时相关受访者可以自由地回答问题,并且以最真实的形态输出自身的想法,以此提出更多的意见。开放式提问整体不受约束,受访者和记者之间的沟通较为愉快,整体采访时间较长,此时记者应该把握好技巧以此获得更多的信息,从而还需确保信息的质量。

五、新闻采访中记者的提问艺术与技巧

(一)提前做好准备

科技快速发展,社会快速进步,电视新闻采访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此过程中新闻采访人员怎样通过自身访问艺术形式去了解当事人的具体情况,成为采访记者能力的一种体现。电视采访记者需要在采访工作前期做好规划,为其后续采访工作打下基础。在此过程中如何能够提前做好规划工作,或者模拟现场采访工作中变故,才可确保记者具备现场应变的能力,降低问题发生概率。当前新闻采访工作时间规划较少,此过程想要完成精彩的新闻采访工作,需要提前规划以此与受访人员进行思想交流。比如,在对某一位人员进行采访时,首先需要先从受访人员自身能力背景和重大事件入手,结合社会环境,进行规划,选择合适的问题进行提问。在采访过程中也要选择适当的切入点进行提问,无论谈及到任何理论,确保自身都可以对接。高质量的采访可以满足人们对于信息获取的需求,还可以引起较大的反响,在此过程中更能与现代人们达成心理共鸣[4]。

在新闻记者采访过程中,记者的前期规划需要结合资料和采访时间进行,后期还应该结合受访人的特点,进行提纲的拟定,有序的提问是提高新闻采访质量的关键所在。记者需要意识到采访准备的重要性,在制定采访计划的过程中,灵活应变各类问题,从而提高报道效果。

(二)创造良好的采访环境

记者在采访的过程中,不仅要满足提问的需求,还要适当地记录受访者的回答内容,此时语言组织能力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接受到电视采访工作后,不同的受访者会在不同的档期内进行受访工作,对于采访时间和内容都会存在一定差异性,此时采访所形成的心理状态也出现了不同。不同的情绪都会直接影响到采访的效果,因此,记者需要重视受访者的情绪问题,尽可能理性沟通,减少消极心理的情况,以此积极的态度进行采访,确保采访工作的顺利进行。

此过程需要建设良好的采访环境,尽可能营造融洽的气氛,让记者和受访者可以轻松地进行互动。比如,在采访过程中记者可以从受访者自身入手,结合爱好内容,针对兴趣作为切入点,让其更快速地融入受访工作中。在采访工作进行时,前期可以先从受访者的家乡入手,进行简单的问候,拉近距离,缓解紧张气氛,提高整体质量。记者需要通过引导受访回忆的方式进行主题的切入,最大限度地聆听受访者的倾诉,以此获取更多的新闻素材。

实际上采访工作需要记者自身心理素质达标,并且在采访的过程中还应该以稳定的心态进行工作,选择直接有效的方式进行工作,进而提高采访质量和效率。

(三)避免笼统空洞

一些新闻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会受到采访的传统方式影响,问题的抛出范围较大,语言组织方面和问题的引导都需要受访者独立进行,所以后期的采访效果并未达到相应的效果。为了避免此类问题的发生,相关记者需要提出具有针对性的内容,充实问题,单刀直入、一针见血,直观地面对信息问题。

比如,在进行受访工作时,此过程需要以多个小问题为基础进行重要问题切入,确保受访人员明确记者问题主要目的,以此保证自身答案的有效性。除此之外,在实际的问题设计工作中,记者需要重视群众的关注重点,同时还应该以社会热点为基础,以此提高新闻热度。记者所提出的问题也不能单纯地只是对问题进行提出,还需引导受访者作出相应的回答,确保给予的信息内容具有较高的质量和准确性。针对较为敏感的话题,记者需要给予受访者较多的时间,确保受访者可以遵循内心需求选择性回答问题,降低整体突兀感,确保新闻的真实有效性[5]。

(四)紧抓重点

提问要结合特点进行,不能为了提问而提问,失去独特性,所以新闻不能总是出现统一的话术或者问题。此类问题的广泛性较强,因此,在采访的过程中缺乏独特点。记者需要明确问题,确保和受访者之间可以达成侃侃而谈的效果,并且保证交谈过程中所得出的信息内容均能引起一定烘托效果,以此作出信息总结,确保新闻的质量。

此时记者应该抓住以下几个特点,结合相应的技巧作出独特性的提问。首先在采访时需要从问题入手,然后结合受访者的个人情况,最后引入大众感兴趣的热点内容,并且吸引受访者回答问题,以此增加自身新闻的热度。新闻采访问题需要设计,通过采访提纲的设计,紧紧抓住重点内容,确保关键问题的提出,让其受访者提出的问题更具有价值,充实新闻内容,随机应变。

特点是记者避免明知故问的关键,同时也是避免照本宣科的主要因素,以此降低重复性内容的出现。比如,在进行火灾报道时,记者应该先从火灾的时间入手针对原因和危害程度进行深化,以此满足不同观众对新闻内容的需求。除此之外,还需避免严查逼供的提问方式,尽可能按照受访人员的思维进行,提高问答的深层次,降低无效提问的概率。

(五)深入提问

深入提问一共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单刀直入,另一种是跟踪追击。对于单刀直入而言,主要是通过核心问题的提出,获取更为准确的信息内容。单刀直入选择的问题较为尖锐,往往可以直接进入新闻报道的主旨,但是此类方式较为突兀可能会出现矛盾问题,因此,在提出问题时应该降低此类问题,尽可能以开放性的方式进行提问,以此缓解氛围,使其洽谈更为顺利。对于跟踪追击的方式而言,此类方式需要记者不断跟踪调查,多次取证才可归纳出结果,以此分析出事件的发生原因和具体情况。在一些较为严重的事件报道工作中,记者可以通过此类方式进行真相的推进,以此获得更为理想的采访效果。

比如,偷工减料的事件问题,此类问题需要记者多次走访,并且多次展开调查,才可确保事件的完整性。偷工减料所造成的质量问题会让受访者将其归纳成为其他影响力度较小的问题所影响,以此可以规避相应的责任,此时记者可以选择不断追击提出问题,以此寻求出真相内容。

(六)合理控制情绪

记者的情绪控制对于自身能力是一种较大的考验,在此过程中紧张感会给记者带来影响,规避此类问题,可以给受访者良好的访问形象,还可以确保受访者认真回答相应问题。此时记者需要不断树立自身形象,摆正位置的同时控制情绪,尊崇不卑不亢的原则,确保采访工作的氛围。但是还应该尽可能降低新闻采访工作的严肃性。除此之外,记者还应该重视受访者的情绪问题,察言观色,以此控制采访的进度,选择适当的方式进行采访工作的推进。在交谈过程中,记者可以选择细微的动作,推进采访,但是动作需要避免气氛的破坏,整体要保证恰当。

举个例子,比如,在采访过程中提出问题后,结合问题选择情绪控制,尽可能渲染周围情绪,严格控制进度和内容。此时需要观察受访者的情况,如果出现未回答或者回答不情愿的情况,记者则需将其向其他方向引导尽可能降低不和谐情况的发生。如果受访者所给出的答案对于新闻报道内容具有促进作用,记者则需选择给予相应的情绪,或者选择专心聆听的方式向其表达自身情绪,以此烘托相应的情境。除此之外,记者还应该了解当事人实际情况,在采访的过程中适当选择谈话方式,放松双方的心情,以此更好地提出问题,无论是在坐姿方面还是精神方面都应该将其更好地融入在采访工作中,从而才可提出更多的有效信息内容。

六、结语

综上所述,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发现,新闻采访记者的提问艺术和技巧,需要保证一定的逻辑性,还需提前做好准备,为其整体采访工作创设良好的环境,以此避免问题的空洞性和死板性。在采访过程中需要紧抓重点内容,利用自身积累的专业技能知识,为其整体采访工作作出准备,在采访工作开展之前需要了解采访工作的大体情况,从而对事件的背景所处环境进行了解和深化,以此归纳出提纲和应急情况下的处理措施。在实际采访工作中要做到有备而来,才可保证自身采访工作思路清晰,最终形成良好的采访效果。当前我国新闻记者面临较为严峻的问题,此类问题需要得到优化,并且达到转机,为其后续采访工作奠定良好基础。技术开发和渠道资源也是人才队伍革新的关键所在。

猜你喜欢
信息内容受访者技巧
今天,你休闲了吗?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肉兔短期增肥有技巧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浅析知识仓库及其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信源、信息内容、情绪特征对微博转发的影响探究
论《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的创新与完善
开好家长会的几点技巧
指正要有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