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研究
——以江苏省南京国家农高区为例

2022-02-18 14:21邵笑冰陈小平于佳佳黄倧睿
江苏科技信息 2022年15期
关键词:农高区科技成果南京

邵笑冰,陈小平,于佳佳,黄倧睿

(江苏省生产力促进中心,江苏 南京 210042)

0 引言

加快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是促进农业科技与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有机结合、加快传统农业改造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关键举措,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内容。江苏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南京农高区”)作为长三角地区唯一的国家农高区,肩负着探索东部发达地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的使命;同时也承担着通过科技创新促进农业科技成果集成、转化的重要任务。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践行农业供给侧改革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认真研究、创新构建新时期农高区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对加快探索江苏省、长三角地区乃至东部发达区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路径、完善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体系、做强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助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 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研究现状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是指成果转化各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和运行方式。关于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的研究,目前我国学者主要集中在供求机制、激励与动力机制、管理机制等方面。

1.1 供求机制

对供求机制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供求对接的角度。张雨[1]认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运行机制的变迁与经济体制的变化密切相关,计划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对应着单轨制运行、多元化运行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林青宁等[2]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农业科技成果供求机制是一个由单轨制过渡到双轨制,最后发展到多元利益联结机制的过程,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协调农业科技成果的供给者、中介机构、需求者等微观主体的行为目标和利益动机来构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机制。

1.2 激励与动力机制

这个方面的研究主要从评价、激励、人才、平台等角度,研究如何解决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乏力与提升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驱动力。徐辉等[3]提出可通过转化解决存在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建立和完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科技创新绩效的评价体系、推动利益与风险共担的成果转化合作机制和确立企业市场经济主体地位等,从而使科技成果转化具有原动力。杨柳等[4]认为资本市场难以打开,融资成本门槛高,金融机构投资风险大是制约转化效果的主要原因。潘冬梅等[5]提出技术平台缺失,资金平台不完善、转化中介平台不成熟是造成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难的制约因素。

1.3 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研究主要聚焦在农业科研管理体制、科研评价机制等方面。林洲钰等[6]认为健全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领域法规体系、推动体制创新和改革科技评审体制、建立风险防范和控制体系等对于激发微观单位的转化动力,进一步加快我国科技成果转化具有重要作用。王敬华等[7]提出进一步做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工作,需要在转化体系和机制、绩效管理和考核评价等方面进行管理创新。孟洪等[8]在新常态视角下,提出促进我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创立灵活的科研评价机制、调整农业研究的导向等措施。

2 江苏南京国家农高区科技成果转化问题分析

2019年11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建设江苏南京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南京农高区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具备一定的基础,建设一年多来也取得一定成效,创新资源不断集聚,产业体系初具雏形,转化服务多措并举,政策落实取得一定成效。但对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示范、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面临一些问题和困难。

2.1 农业创新成果转化为应用技术的通道不够畅通

南京农高区在产业应用技术的集聚方面还存在短板,缺少将科技成果转化为能够直接使用的应用技术,主要体现在专门从事应用技术的专业机构和专业团队较少,无法从技术层面给予有效支撑,且以产业技术研发和企业孵化为主的新型研发机构及相关人才在重点产业的布局尚不完善。截至2020年年底,南京农高区仅建有2家市级新型研发机构,未来食品技术创新中心、现代化农业装备研究院尚在建设方案推进和论证阶段。同时,从产业布局看,目前新型研发机构的布局重点在农业装备领域,而在食品深加工领域仅布局了未来食品技术创新中心,在生物农业领域尚无布局。

2.2 成果应用主体少、能力弱

企业作为成果应用的主体之一,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尚未发挥出相应作用。截至2020年年底,南京农高区虽集聚了超过520家企业,但是高新技术企业只有23家、瞪羚企业1家(包括部分非农企业),没有独角兽和上市企业,缺乏在国内外有影响力的行业头部企业;也没有农业领域相关企业承担过省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可以看出,南京农高区企业实力相对薄弱,创新能力和需求弱,其规模、资金、人才和技术储备都离完成科技成果的自主创新和转化的要求有很大差距,很难在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扮演主体角色。

2.3 农业科技成果评价体系没有建立

南京农高区对农业科技成果缺乏完整的评价体系,尤其是以转化为目的的应用开发类农业科技成果评价体系还没有建立。既没有建立农业科技成果的评价规范,也没有专业的第三方评价机构,更没有对相关评价工作的监管。对软科学类农业科技成果和基础研究类农业科技成果基本是依托高校院所或项目管理部门组织的第三方评价;而对于需要开展成果转化的应用开发类农业科技成果评价主要是根据供需双方的协议由第三方评价机构进行评价。

2.4 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投入体系尚未形成

南京农高区在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投入方面还缺乏体系保障。一是财政资金投入有限。南京农高区科技工作经费主要用于知识产权、高企培育、科技政策制定宣传、科技金融、科技平台建设、人才项目申报、新型研发机构申建等方面,对于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没有专门的资金保障。二是社会资本多元投入体系的建设并不完善。南京农高区仅有一支投资于市场成长期和成熟期项目的良润产业基金,亟待建立以财政资金投入为引导,天使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产业投资基金相衔接,科技保险、科技信贷相配套的多元化投融资体系。

2.5 专业化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有待完善

南京农高区对于提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的机构、团队、平台以及政策保障等方面还有待完善。一是专业服务机构少。目前,除了原有的农技推广机构,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现代农业分中心尚处于起步阶段,提供成果评估、知识产权、法律等专业服务的机构较少。二是符合市场机制的专业化服务队伍尚处于建设阶段,目前主要依托农技推广人员和入驻的高校院所的科研及管理人员。三是双创平台还不健全,缺乏全产业链的众创平台,没有农业领域特色的创业大赛品牌,缺少面向全球集聚农业领域双创资源的平台。四是政策体系有待健全。对着力打造的生物农业、农产品特色加工、农业智能装备制造等产业尚未出台支持发展的政策文件,对于农业领域的科技资源集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构等都缺乏政策引导和支持。

3 国内外创新型园区科技成果转化的经验启示

3.1 美国农业硅谷

加州是美国的农业大州,有近8万个农场,集聚了一批农业领域的科研机构和企业,形成了“农业硅谷”。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将服务地方经济和行业发展视为使命,拥有支持技术转移和产业合作的基础条件和商业开发网络[9],形成了创业导向的组织结构功能,积极为当地提供农业等方面的技术支持,支撑产业发展。在戴维斯分校的带动下集聚了“种子生物技术中心”“世界粮食中心”“罗伯特·蒙达维葡萄酒和食物科学中心”等一批农业科研机构,将科研、教学、产业应用联系在一起,不断产生新的科研成果,并推动商业化应用[10]。同时,在戴维斯分校周边地区,集聚了包括美国最大的9家种业公司在内的约150家种业公司,并保持竞合的关系。

3.2 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该示范区成立20多年来,在全国建成农业科技示范推广基地300多个,年示范推广面积超过6×1010m2,推广效益达230亿元[11]。杨凌农高区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杨凌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院所为依托,构建“大学+试验示范站+科技示范户+农户”的科技进村入户模式;在此基础上,组建校地协同的专家团队,构建“科研试验站、区域示范站、技术推广站”三级产业服务平台和配套网络信息服务体系,联合开展产业技术创新与成果转化[12]。杨凌农高区聚焦产业,以涉农企业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科技+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带动技术扩散和产业发展,并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推进农业成果转化,带动农户共同发展。此外,“农高会”成为农高区科技示范推广和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通过建设现代化、信息化农高会,引进、吸收、推广世界先进农业技术成果方面的作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3.3 苏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

2017年,在国家科技部的指导与支持下,江苏依托苏南5市及辖区内10个国家高新区和15个省级高新区建设了苏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示范区依托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布局建设了17家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探索具有产业特性的科技成果转化不同路径;示范区强化产业技术研发机构建设,聚焦企业需求,创新研发组织方式,发力于科技成果二次开发及转移转化的重要环节,畅通创新成果向产品转化的渠道示范区,通过命名省科技成果转化示范企业,树立成果转化样板,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此外,示范区通过强化成果转化专业服务机构建设,提升服务能力;完善成果转化相关配套政策,营造良好生态,推广南京工业大学、江苏大学等单位在完善科研成果转化分配激励机制等方面的先进做法;构建成果转化投融资多元化保障体系,持续强化财政资金投入,推进苏南科技金融合作试点示范,发展以“首投”“首贷”“首保”为重点的创业投资、科技信贷和科技保险。

3.4 启示

(1)产业技术研究机构引领技术开发和成果转化。无论是以农业为主导方向的美国农业硅谷、杨凌农高区,还是以工业为主的苏南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在成果商业化方面的成功乃至整个园区发展成功的关键都在于以一所或多所以应用技术推广为主导方向的行业顶尖研究机构为核心,从而集聚了一批相关领域的研究机构。通过这些研究机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开展创新成果的二次开发,形成产品化的技术成果;通过与企业合作或自己孵化企业,来实现成果的市场化推广。

(2)企业真正成为成果转化的主体。美国农业硅谷聚集了美国最大的9家种业公司在内的150多家种业公司;杨凌农高区通过实施协同创新项目提升企业研发能力和成果转化能力,并通过“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进一步实施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苏南示范区 “科技成果转化示范企业”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可以看出,企业能较早地掌握市场需求、挖掘新的市场需求;同时,对于具有市场潜力的技术,企业也更有积极性、主动性开展成果的应用开发和市场化工作。因此,企业成为科技成果转化的决策主体、投入主体和实施主体将从根本上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工作。

(3)充足的资本有力保障科技成果转化。充足的资本是保障科技成果转化的关键因素。国外的园区,主要依靠企业和社会风险资本投入来保障科技成果转化;国内的园区以政府投入、社会投入相结合,苏南示范区还建立了创业投资、科技信贷、科技保险相结合的社会资本投入体系。科技成果在研发阶段、二次开发阶段、产品化阶段及产业化阶段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风险,通过政府投入和社会资本的有效结合,将全面支撑科技成果从研发到产业化的全过程,保障成果转化的有效推进。

(4)良好的服务生态有效支撑科技成果转化。杨凌农高区在科技特派员队伍建设、展会平台建设、职业农民培训等方面的实践有力地推动了农业科技成果推广应用;苏南示范区更是在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等专业服务机构和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方面进行了探索,并通过完善成果转化相关配套政策进一步优化科技成果转化环境。因此,专业的服务机构和服务团队,以及良好的服务机制和外部环境将有效支撑科技成果转化。

4 新时期南京农高区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研究

4.1 建立以需求为导向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源集聚机制

加强产业应用技术、创新人才、重大创新成果等科技成果转化资源要素的集聚。一是以新型研发机构为引领,加快应用技术研发平台的高度集聚,提升农高区科技成果供给质量和服务水平。在深化与江苏省内高校院所合作的基础上,面向国内外对接行业顶级研究机构,共建新型研发机构,引入更优秀的研发团队和平台;以争创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为目标,高起点建设未来食品技术创新中心;引入“长三角乡村振兴研究院”,在南京国家农高区进行实体化建设,针对农业产业领域卡脖子核心关键技术开展联合攻关。二是加快创新人才的高度集聚。引进农业领域大院大所,形成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人才培养集聚,自主培育农业创新人才;通过江苏省双创人才计划、创新创业大赛和创新创业项目引进国内外高端人才。三是加快重大创新成果的高度集聚。积极参与“100+N”开放协同创新体系建设,主动对接“100+N”体系协作单位,促进先进适用成果在农高区落地转化;建立与国家有关部委、中国农业科学院、江苏省有关厅局等重大农业科研项目成果的对接机制,积极承接重大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到南京农高区落地转化。

4.2 完善以成长为导向的农业企业引培机制

以重点产业为核心,以健全产业链为目标,引进培育一批科技型农业企业。一是构建农业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建立农业大户、家庭农场、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瞪羚企业、独角兽企业、上市企业的梯次培育体系。二是构建农业创新型产业集群,扶持符合南京国家农高区产业定位的企业建设和发展,聚焦重点产业领域引进和培育行业头部企业,集聚一批高成长性的产业链上下游农业科技型企业,前延后伸产业链条。三是提升企业实施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引导企业设立企业研发机构,培养研发团队,全面提升企业研发能力;支持企业承担各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提高企业承接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四是开展“互联网+现代农业”行动,大力引进互联网企业和行业头部企业,开发开放相关应用场景,构建从生产到销售的智慧农业全链条服务体系,实现现代农业的数字赋能。

4.3 探索以价值为导向的农业科技成果评价机制

聚焦应用开发类农业科技成果,建立成果评价机制。一是构建以转化、交易为目的的应用开发类农业科技成果评价规范。建立体现农业科技成果特点的成果评价指标体系、规范可行的评价流程,实现由专家主观评价到标准化评价方式的转变。二是发展具有公信力的第三方评价机构。引导技术交易市场分中心、行业协会等公信力强的第三方科技服务机构建立科技成果评价服务能力。三是建立农业科技成果评价监管制度。建立标准化评价线上平台,形成评价全过程监管;开展第三方评价机构绩效考核,保证服务水平。

4.4 构建多层次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投入机制

保障财政资金投入、引导社会资本投入,构建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投入的多层次结构。一是加大南京农高区政策性支持力度,用制度固化对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专项投入。二是健全南京农高区社会资本投入体系。运行好良润新产业基金,加强对企业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后期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创投机构,设立南京农高区创投基金,加强对处于种子期和起步期的农业科技型企业的投资;创新金融服务产品;用好江苏股权交易中心“农业板”等区域金融服务平台,扩大农业企业融资渠道。三是完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风险防范机制,建立南京农高区风险补偿制度,设计农业科技成果保险产品,降低农业技术的应用风险。

4.5 优化以目标为导向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机制

一是完善线下线上相协作的服务体系。完善高校院所、农技推广部门、企业、农民合作组织等相协作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体系;在运行南京白马现代农业星创天地的基础上,探索建设面向全产业链的“星创天地综合体”,搭建农业创新创业综合性平台;探索“科技特派员+载体”服务模式,以江苏省农村科技服务超市、科技小院、亚夫科技服务工作站、专家工作站等科技成果转化服务载体组建相对固定、长期有效的科技特派员服务网络工作体系;以服务南京农高区为重点,深化江苏省农业科技成果交易平台建设,将供、需、服务的对接形成一种常态。二是强化专业服务机构建设,全力建设江苏省技术产权交易市场现代农业行业分中心,建设技术经理人(农业)事务所;设立科技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开展技术中介、知识产权、金融保险、咨询、经纪、信息等服务成果转化的相关专业服务机构建设。三是打造具有农高区产业特色的全国性乃至全球性南京农高会品牌、南京农高创业大赛品牌、农业专场路演活动品牌。四是完善成果转化政策环境。争取国家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试点;支持重点产业领域的企业做大做强;聚焦应用技术开发、推广示范、转化服务等环节,加强新型研发机构、示范推广基地、专业化服务机构能力提升和队伍建设;探索符合农业产业特性的成果转化激励制度;探索在更大程度上与南京自贸区联动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农高区科技成果南京
晋中国家农高区无花果采摘正当时
“南京不会忘记”
加快培育百亿企业 建好晋中国家农高区
楼阳生:敢于拼搏 勇于开拓 打造一流国家农高区
南京国家农高区9个重大项目集中签约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南京·九间堂
又是磷复会 又在大南京
南京、南京
科技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