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自主学习模式的应用探究
——以初中生物课程为例

2022-02-18 16:31殷玉娥
教育信息化论坛 2022年2期
关键词:双减教学方式生物

殷玉娥

作为学生初中阶段首次接触的基础学科,初中生物课程主要围绕生命系统内各个层次的类型、结构、功能、行为、发育、起源和进化等内容展开,是学生感受自然生物现象、探索人类起源奥秘的重要课程,同时也是初中教育培养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重要途径。

一、初中生物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手段陈旧,学生缺乏生物课程学习兴趣

传统的生物课堂教学存在明显的课堂教学主体地位错位的现象,即教师以其教学优势始终处于主体地位,在对学生开展生物教学时往往奉行“教师中心论”,教学手段也多采用“满堂灌”和“填鸭式”教学,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单向的知识和思想灌输。这种陈旧的教学手段没有体现现代化、信息化和创新化,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无法建立,更无法实现以学习兴趣引导课堂教学效率提升的目标。另外,这种教学手段作用下的课堂教学扼杀了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力的发挥空间,从而使学生可能无法真正地理解教师课堂教学的内容,只能占用课下时间来巩固和再学习重难点内容,使学生的学习负担无限增加。

(二)教学过程形式主义,缺乏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

经过小学阶段的学习,学生已经具备了基础的知识理解能力和学习能力,但由于受教育基础、学习态度等各方面的差异性影响,不同学生对初中生物知识的理解程度和应用程度存在明显的差异。而传统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却往往忽视了对学生个体差异的尊重,采用统一化的教学内容、教学评价标准和考核标准,造成的结果就是: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可能无法获得充足的能力提升空间;而那些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可能会因为考核内容超过自身的知识掌握能力和认知能力,从而承担较大的学习压力,影响自身学习自信心的建立。与此同时,初中生物教师面临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其有限的教学精力不足以支撑其对每位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导致学生的学习问题和思想负担越来越重,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三)教学方式单一,过度依赖机械化的题海战术

我国初中生物课程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导致教师在生物课程教学过程中始终围绕如何提升学生的考试成绩、提升学校中考升学率而展开,因而在教学方式上缺乏创新和与时俱进,仍旧延续传统的题海战术,即让学生反复利用习题集或试卷来加深对生物知识的掌握。尽管这种方式确实可以发挥显著效果,但久而久之,会造成学生学习兴趣的缺失,造成学生学习厌烦心理的产生和课堂教学氛围的松散,学生会在课堂教学中交头接耳、传纸条等[1]。长期受到这种单一化的教学与训练方式的影响,学生所增加的将不再是理论知识,而是上课时间和习题练习量,这也是初中学生在生物课程中学习负担和心理压力不断增长的主要原因。

针对以上情况,国家相关教育部门制定并在各学校普及了“双减”政策,意在通过教学手段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变革、教学内容的丰富等途径有效改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现状,有效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作业负担,从而使学生实现个性化发展。而教师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模式的教学,一方面体现了对学生课堂学习主体地位的尊重,有助于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和个性发展;另一方面与现代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相吻合,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

二、自主学习的特性

(一)自主性

作为自主学习的主要特征,自主性指的是学生开展的活动要立足于学生的现实需求,是学生自主设定学习目标、自主选择学习内容、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学习过程。

(二)开放性

自主学习的开展离不开开放性这个基本前提,也就是说,不同学习基础、学习能力和理解与应用能力的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现实需要和实际能力选择不同的学习模式[2]。这样一来,就可以有效地缓解传统教学方式对学生学习天性的束缚,使学生拥有更开放、更广阔的学习空间。

(三)民主性

因为自主学习模式可以实现学习主体地位的纠正,教师不再是知识灌输者,而是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释疑者,所以从本质上来讲,自主学习模式作用下的课堂教学氛围更加民主,学生可以自主表达个人观点、验证个人猜想,有助于平等民主的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四)实践性

自主学习的过程是学生学习自主性和主观能动性共同发挥的过程,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可以为学生的思维活动和动手实践提供一个开放化的空间。学生在自主思考、小组合作的过程中,既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同时还可以锻炼自身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说,实践性集中体现了自主学习的本质特征。

三、“双减” 背景下自主学习模式应用于初中生物教学的策略

自主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将自主学习模式应用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既有利于学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又有助于初中生物课堂积极践行素质教育理念。

(一)预留自主思考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潜能

现阶段的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存在明显的知识单向强制灌输、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和经验分享的问题,同时生物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总是将整节课的时间都用来进行知识的讲解,并没有为学生的独立思考预留充足的空间,从而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学习惰性,初中生物课程自主学习的开展更无从谈起。因而,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教学角色,变革陈旧的教学观念,即由知识传输者逐渐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3],有机结合讲授知识与启发学生两种不同的教学思路,在每堂课上预留充足的时间,启发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潜能,激发学生对生物知识的探索欲。比如,在讲解激素调节相关内容时,为了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教师可以采用提问教学的方式提出问题,例如,人体的甲状腺激素紊乱,会导致怎样的后果?在解答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回顾之前所学的知识,并结合本堂课所学知识,进行总结与概括,这个过程便是学生独立思考习惯和自主学习能力养成的过程。

(二)创新教学方法,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多元化的教学方式是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的重要途径,更是学生自主学习生物知识的良好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在初中生物教学中开展自主学习,可以通过教学方式的创新,缓解学生所承担的知识理解压力和知识应用负担,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和整体教学质量。

1.情境教学法

所谓情境教学法就是以学生的学情差异为出发点,构建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一致的教学情境,使抽象复杂知识形象化的教学方法。将情境教学法应用于初中生物课堂自主学习模式的开展过程中,主要包括两个层面。

首先,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因为生活是理论知识的来源,理论知识学习的最终目的在于服务现实生活。同时,生物学科本身与学生的现实生活之间就存在着紧密的内在联系,让学生以现实生活中存在的现象来解决生物自主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种学习兴趣会逐渐转化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钻研生物知识的欲望,而这种自主性的学习欲望就是学生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得以锻炼、自主性学习习惯得以养成的重要基础。

其次,创设信息化教学情境。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将信息技术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相互融合、相辅相成,已经成为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和重要发展方向。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信息技术手段,能够将复杂晦涩的生物原理、生物实验过程等内容以一种更加直观、更为形象的信息化形式(如图片、动画、视频等)呈现出来,既可以有效缓解以往教师口头讲解生物知识和生物规律对学生造成的理解压力,又可以在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同时,营造和谐向上的课堂教学氛围,为自主学习的顺利开展提供坚实的环境保障。

2.小组合作学习法

在初中生物自主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除了以指导的方式处理这些问题之外,还可以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集中不同学生的智慧,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相较于教师直接讲述问题的解决方法,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和学习获得答案,学生更能够获得多重思维的提升和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小组合作学习方法应用于初中生物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意义在于服务于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问题释疑和通过以优带劣实现全部学生的个性发展。为此,在小组划分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将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划分到一个小组,从而做到对不同学情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尊重和引导。

3.分层教学法

运用分层教学法的主要目的在于充分发掘不同学生的自主学习优势,使不同学生在初中生物自主学习过程中都能获得认知的培养、能力的锻炼、自主学习习惯的养成。尊重初中学生学习特征、年龄特征是开展分层教学的基本前提,因为初中阶段的学生普遍具有不成熟的心理状态、偏小的年龄特征以及极其容易受到外界因素干扰的基本特征。具体来讲,分层教学法在初中生物自主学习活动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两方面。

第一,学习内容的针对性。针对那些基本知识素养较高、生物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较为良好的学生,其自主学习内容可以适当向外延展,如引导学生主动观察生活中的生物现象,自主探究该生物现象发生的原理;针对那些学习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其自主学习内容则主要集中于对教材中现有的生物知识的讨论与探究。

第二,评价活动的全面性。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关键环节,是教师客观评估学生当堂学习效果、调整教学方式、丰富教学内容所需依据的重要来源。全面性评价要求初中生物教师积极培养自身的全局观念,除了要评价学生学习成果的好坏之外,还应当对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心态的转变、能力的提升、参与积极性等内容进行综合评价和适当奖励,以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坚定学生继续开展自主学习的信心和愿望。与此同时,相较于直接以成绩评价的评价标准,全面性的评价活动更能真实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负担承受情况,从而做到对症下药。

(三)积极开展生物实验,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热情

与自主学习模式一样,初中生物课程同样具有明显的实践性特征,即学生需要动手实践,以验证发现的生物现象或教材中的生物理论正确与否,这就使得生物教师利用生物实验开展初中生物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一方面,实验教学能够激发学生参与生物实验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在生物学习活动中,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生物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另一方面,在亲自动手实验的过程中,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自主学习生物知识的意识将得到有效培养与提升。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学生的学情差异、个性发展应当成为新课程改革教育背景下初中生物课堂教学的首要出发点和最终目标。针对现阶段初中生物教学模式所导致的学生生物学习兴趣不足、自主学习思维和能力较为薄弱以及初中生物课堂教学效率较为低下的情况,初中生物教师要延伸自身的教学视野,以更前沿、更有效、更有针对性和更信息化的教学方式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生物理论知识,探究生物现象,总结生物规律,从而提升初中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优质人才。

猜你喜欢
双减教学方式生物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双减”出台,校外培训面临巨震
省教育厅基础教育处一行到莒县开展“双减”工作专项调研活动
持续推动“双减”,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
优化教学方式 提升初中语文教学质量
高校钢琴教学方式拓展的思考与实践
灵活采用教学方式 提升语文教学效率
第12话 完美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