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务驱动策略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妙用

2022-02-18 18:42张晓军
今天 2022年15期
关键词:社戏驱动初中语文

张晓军

(张掖市甘州区张掖市第四中学 甘肃 张掖 734000)

前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事业的进步,越来越多的教学方法应用到我国的基础教育当中,其中,任务驱动策略可以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任务为形式来驱动学生实现主动学习,从而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以及学习态度,将对语文教学的学习兴趣不断转化,内化成驱动学生主动学习的不竭动力,所以教师需要对任务驱动策略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的有效应用加以高度重视,针对目前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任务驱动策略的实际教学要求,促使任务驱动策略能够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实现有效妙用。

1.合理设定目标确定学习任务

任务驱动教学法就是在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在老师的指导和引导下,围绕在既定的学习任务下,不断激发学生的探究思维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问题的驱动下学会主动探究和积极思考,通过完成设定的任务来学习相关知识。为了更好地保证任务驱动策略能够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实现有效妙用,首先就需要教师能够对任务驱动策略具备充足的了解,任务驱动策略是一任务作为载体,教学生的学习活动与任务相结合,利用任务的方式来驱动学生主动学习。当前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就在于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不够明确,学生缺乏主动学习意识,而通过落实任务驱动策略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这一学习问题。其次,任务驱动策略的关键所在就在于任务,任务的合理性决定着任务驱动策略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应用的有效性,通过合理的设定教学目标,确定学习任务,并创设多元化的学习任务,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能够积极地展开任务的探究学习。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分化学习内容,把相关的知识点转化为任务或者问题,注重挖掘学生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改变了以往师教生学的格局,一定程度上适应了社会发展、教学环境和学情的变化,提高了教学和学习的效率。例如,在部编版语文教材《伟大的悲剧》这一节课,在情感与态度目标当中激起学生探索自然奥秘的兴趣,培养敢于探索的勇气;团结合作,集体主义以及为了所热爱的事业而献身的崇高精神。在知识和能力目标当中丰富学生的探险知识,地理知识以及相关的知识内容,并加强学生的阅读以及鉴赏能力。而在过程与方法目标当中主要需要学生能够掌握课文当中的主要信息,理解文中所要传递的思想感情。而在这一节课当中,教师就可以这样设计学习任务:

(1)设置预习任务,将当节课的教学内容以作业的形式让学生提前进行预习,了解当节课的教学内容,明确当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并将重点文章段落以及语句进行标记,尝试自主探究课后习题内容,初步理解文章中心。通过设置预习任务可以进一步的帮助学生理解当节课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使学生能够快速地融入到教学活动当中,使学生能够充分地展开思考。增强教学效率。

(2)设置探究任务,以问题的形式,根据当节课的教学内容向学生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能够围绕问题来展开学习,用通过自主探究或者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完成对问题的解答,使学生能够进一步地理解当节课的文章内容。任务驱动教学法以任务或者问题为手段,让学生充满好奇心,激发他们探究问题的意识,学生就会情不自禁的参与教学之中,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有效的教育不是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讲解,而是启迪心智,让学生敢于探究,善于思考,并且能做到活学活用,学以致用。在《伟大的悲剧》这一节课当中,教师就可以这样提出问题,题目中的悲是什么意思?文章当中又在哪几个方面当中体现出了悲剧?伟大又体现在哪里?如何理解伟大的悲剧?

(3)布置资料拓展任务,教材虽然具有一定的实用性与基础性,但是教材要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通过在教学当中向学生布置资料,拓展任务,让学生以《伟大的悲剧》这一节教学内容为核心拓展学习资源,通过观看相关的文学作品或者搜集相关的新闻报道资料,进一步了解美丽又神奇的南极,体会斯科特团队为了探索南极甚至不惜奉献生命的崇高精神,并感受斯科特团队探索南极的艰苦与伟大的探索精神。

2.创新组织活动高效完成任务

任务驱动策略是以任务为主来驱动学生实现探究学习,重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应用实践能力方面的培养,也就是说任务驱动策略具有较高的应用灵活性,可以通过创新组织活动,来促使学生能够实现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从而保证任务驱动策略能够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实现有效妙用。而在这当中,有效的组织活动则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特点对学生进行合理的划分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来展开合作探究,从而完成学习任务,以此来达到任务驱动策略的教学目的。一方面是由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使得学生之间存在必然的学习差异,这种差异无法避免,而教师唯一要做的就是尊重学生的这种学习差异,并通过创新组织活动让学生以团队的力量来削弱学生的学习差异,使学生能够高效地完成学习任务。而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学习任务就有一定的难度,通过小组探究的方式来提高任务的完成效率以及当节课整体的教学效率。例如,在部编版语文教材《桃花源记》这一节课的展开过程当中,教师就可以带领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并以比赛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竞争意识。使学生能够在探究的过程当中提高任务的完成效率。《桃花源记》是一篇文言文,阅读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通过以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对《桃花源记》课文进行通篇阅读,熟悉阅读语感,并结合课文底部的释义对文章进行简单翻译,难以把握的内容利用记号笔或者标注符号的方式进行重点标注。同时小组直接还可以通过分工合作一人负责一个段落,并最后进行整合。在教师授课时紧抓重点标注内容展开重点学习,以此来达到提高效率的目的[1]。

3.构建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参与

在新课改的教育目标当中,重视学生学习的参与度,通过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以任务为切入点创造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实现全面参与,并全身心地投入到任务的学习与探究过程当中,充分发挥任务驱动策略的教育价值,从而达到任务驱动策略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实现有效妙用的教学应用效果。例如,在部编版语文教材《社戏》一课的展开过程当中,教师的教学情境创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第一,创建生活化教学情境,当前阶段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初步认知能力以及一定的社会生活经验,通过创建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将社会生活与语文学科相结合,使学生能够充分的运用自身的社会生活经验理解文章内容,以此来达到高效的学习效果。《社戏》同样是鲁迅先生一篇回忆童年的文学作品,不过这是一篇小说,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的艺术概括,本身就源于鲁迅先生的童年生活,教师可以以此借助多媒体教学设备将文中所表述的内容利用多媒体教学技术进行展示,以抽象的文字表述以具体的视频内容进行展开,并在这当中提出学习任务,按照题目所示本文的全篇重点应该都在于“戏”一字当中,但文章真正写戏的内容并不多,甚至大量的篇幅写了戏外的天地,是不是有些偏题呢?那既然如此为何文章题目叫做《社戏》,让学生带着任务融入的教学情境当中展开学习探究。理解作者的良苦用心。本文并非要表现社戏的优劣,而是以看戏作为线索,展现平桥村景、人情的美好。所以略写社戏,大量描写社戏外的内容。第二,创设趣味化的教学情境,新时期的学生很难感受到过去热闹的集体活动,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得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反而有所拉开,学生很难体会到平桥村的风景,人情对作者的影响,而通过创设趣味化的教学情境,让学生亲身参与到鲁迅先生笔下的社戏当中,以此作为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便向学生布置搜索有关社戏学习资料的学习任务,丰富学生认知的同时让学生能够认识到农民以及农民孩子高尚,纯朴的优秀品质和聪明才干,以此来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深厚真挚的思想感情[2]。

4.根据学生特点明确任务原则

新时期的学生有着十分鲜明的个性特点,而这种学习特点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所以教师在应用任务驱动策略的过程当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明确任务的布置原则,以此来确保任务驱动策略能够在初中语文教学当中实现有效妙用。例如部编版语文教学《智取生辰纲》这一节课当中,教师就可以这样设计习任务:

(1)根据学生爱玩的特点,设计趣味化的学习任务,让学生以表演的形式将文章进行展示。要求表现出人物形象,体现出人物性格[3]。

(2)根据学生求知欲望强的特点,以设置悬疑的方式来布置学习任务,三十六计是兵家常用之计谋,而在智取生辰纲这一节当中,同样也运用到了三十六计,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对运用了三十六计当中的哪几个计谋?分别对应了哪个情景?以此来作为任务驱动学生主动学习。

总结

总而言之,在现代教育高速发展的今天,越来越多的教育方法以及教育理念浮出水面,在这当中,任务驱动策略是以问题和任务作为载体,将学生的学习活动与任务相结合,利用问题来驱动学生实现主动学习,从而实现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变,将学生被动地学习状态转变为主动学习,强调学生在教学当中的主体性,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使学生能够通过任务积极探索,养成良好的学习兴趣,并将兴趣内化为驱动学生不断学习的不竭动力。

猜你喜欢
社戏驱动初中语文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
定准语文课堂的出发点——丁卫军《社戏》教学实录评析
风景这边独好——丁卫军《社戏》教学课例深度研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