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物理学科实施德育的策略

2022-02-18 20:39倪佳东
关键词:物理德育学科

倪佳东

如今的初中教学工作,更注重立德树人思想渗透。教育部明确,教师在教学阶段,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将德育视为基础,注重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导,让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的同时,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及思想意识。在初中物理教学阶段,教师要对学科属性有基本的认知,应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在物理学史、物理实验、教师示范等不同环节,体会德育与物理知识的密切联系,最终形成唯物主义世界观,找到适合自己的物理课程学习方法。

一、初中物理教学渗透德育的重要作用

(一)实现新课改目标

教师在物理教学阶段,了解学生的学科学习状况,有效渗透德育,能够达到新课改的要求,也是以物理学科为基础,实现长远教学的有效途径,从某种层面上看,渗透德育也是学校组织教师、学生开展的爱国主义行动。教师确定物理教学目标后,要注重学生科学文化知识的培养与实践技能的引导。针对学期的德育目标、方法、内容等,落实细致,达成管理目标,如此才能实现德育的有效渗透。

(二)建立良好习惯

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普遍重视学生知识、技能的培养,而忽视过程、方法的实践,忽略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引导。教师应该帮助初中生树立良好的学习观念,养成认真、诚实的态度。教师将德育与物理相结合,可以从学生的课前准备开始,让学生从小就注意个人的生活状态、物品使用方法等。当学生能够从小事开始,逐步建立学习兴趣,有坚定执着的态度,物理课程教学目标就能深度落实。

(三)实现人才综合培养目标

从素质教育实际要求来看,如今学校教育更关注对综合性人才的培养,通过德育工作,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渗透德育不仅能推进新课改,也能帮助学生实现自我全面发展,是实现素质教育、课程改革的有效途径。初中物理是自然基础学科,物理教学是渗透德育的基本环节,学生通过课堂学习,不仅能习得物理知识,还能实现自我的学习思维拓展,教师可以利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激发潜力,因此渗透德育对物理学科教育有关键影响。

(四)形成良好品格

初中阶段学生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自身有较强的不确定性,思想意识还不够成熟。学生处于世界观养成以及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教师将德育与物理学科以及其他学科建立联系,有效落实德育渗透的目标,才能为学生的品格发展奠定良好条件。初中物理教学渗透德育有发展意义,学生在掌握物理知识的同时,能获得知识或技能的拓展机会,还能慢慢培养良好品德。

教师向学生介绍物理学科成就以及伟人的付出,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升民族意识,强化自豪感,产生热爱社会主义的基本情感,通过物理学习,认识到科技发展情况以及我国的物理学科发展状态。在科学知识探究的过程中,穿插相应的知识点,不仅能提升学生兴趣,还能帮助学生了解物理发展史以及伟人的奋斗历程,逐步激发爱国情感。

二、初中物理教学渗透德育的基本原则

教师在物理课程知识讲解阶段,使用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要适度,不能完全依赖教学技术。教师要采用多元化的德育渗透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物理是一门自然学科,在传播学科知识的过程中渗透德育不能生搬硬套,而是要结合学科的基本特征,有效挖掘德育素材,在教学的过程中展现学科的魅力,这样德育渗透会更加自然。现如今各个学科渗透德育都依托于课堂教学环节,但物理学科特征较为明显,在一些知识竞赛、实验课程中渗透德育也极为关键。德育要贯彻于初中物理的各个方面,不能与物理知识脱节或者与教学内容相悖。初中物理教学阶段,渗透德育是教学的关键环节,在实践阶段要紧扣教材主题,有效落实教学任务。

教师在物理课堂中渗透德育,要利用多维度渗透的形式,而不能使用教条式的教学方案。教师要结合教学目标培养初中生的世界观、价值观,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在学习互动的过程中,体会良好思想品质的重要意义,配合教师有效完成德育相关任务。这样一来,教师在讲解物理知识的过程中,始终围绕学生的精神品格,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情感态度,此时学科德育与教学活动有效融合,在多个教学环节都能实现渗透德育的目标。

三、初中物理教学渗透德育的相关举措

(一)合理利用物理学史渗透德育

物理学是科学文化的基本构成部分,是多年来人们探索自然知识的成果,其中包含诸多科学思想、学习态度、科学精神等,具有独特的精神价值,能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带来一定的启迪。教师将物理学史带入课堂教学中,将物理学家的发展历程、生平事迹带入课堂教学中,不仅能调动学生情绪,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还能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物理课程的兴趣。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述物理学家的科学贡献,要突出机遇与个人努力之间的关系,使学生了解一个伟大的科学成果,是科学家付出大量时间和精力后获得的。看似偶然的科学事件中,其实是科学家们抓住了探索的机遇,而不是真的“偶然”出现。

教师在讲解物理学家生平事迹的过程中,要客观公正地看待事物,让学生感受科学家最真实的一面,其中科学家的示范以及在科学实践期间的刻苦奋斗、不辞辛劳,都是很好的意志品质。教师强调的重要科学成就,很多都是科学家相互合作完成的,甚至是数代人的梦想凝结在一起,奋力争取,获得的科学研究成果。初中物理课程中的知识,多半是经典物理学,很多规律或概念并不是科学家独立完成的。此时教师可以契合德育培养目标,发展学生的合作意识,这对学生的自我成长进步有关键影响。

(二)合理利用实验教学环节渗透德育

物理教学阶段,教师要做好科学精神、科学态度以及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物理本身是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师要帮助学生强化实验探究能力,掌握自然科学的发展规律。在实践的过程中,学生保持严谨的态度并展现思维逻辑的缜密性,能获得良好心理品质的发展。实验课中,教师要不断提升学生的物理实验探究兴趣,让学生参与其中,细心观察实验细节并强化自我的实验技能,保持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师讲解流体压强相关知识期间,要认识到这一课程内容是渗透学科德育工作目标的基础依据。利用吸管在两个塑料球之间吹气,教师让学生想象那是怎样的情境,然后教师公布答案:小球是向中间聚拢的。这一实验探究与学生日常的学习探索不同。向中间吹气,小球的内侧压力会减小,压强也变小。此时是帮助学生解决认知冲突的关键时期。在实验过程中,各个环节的设计、操作分析、推理等,都对学生的个人能力有一定的要求,同时在小组实验阶段,学生的有效合作也极为关键。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发言,表达自我想法,引导学生灵活地设计实验方案。学生在问题探索的过程中,有诸多新思路,自我科学意识也会不断提升。在实验教学阶段渗透德育,教师要做好学生思维能力、实验探究能力的培养。在实验演示环节,要保障各项操作的规范性,突出展现实验现象,不能单纯地用讲解实验替代具体的操作,避免教学过程设置不合理,造成学生物理学习认知问题。

(三)不断提升物理教师德育素养

物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引导者,要想实现德育渗透目标,离不开教师的支持。所以要不断提升教师的德育素养,科学地渗透教育理念,展现物理学科的渗透能力。学校要注重师德师风建设,结合现有的师资力量,探索提升德育质量的有效途径。

首先,教师在授课阶段要应用科学理论,丰富物理课程教学内涵。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更关注学生物理知识的累积,而忽视了学生在文化学习期间的发展需要,这种思想与素质教育相背离。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摒弃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再一味地关注学生的分数,或用成绩评价学生在物理学习期间是否认真投入。教师完成物理知识讲解的同时,要将德育渗透至知识点中,关注学生思想价值观的发展情况,让学生在学习或探索的过程中,始终保持勇于挑战的态度,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学业成绩。教学管理过程中,教师要明确教学思想,构建完善的德育体系,在学科知识教学中有效渗透德育,确保物理课程教学工作平稳有序。

教师渗透德育要准确把握教学时机,用自然且缓和的方式帮助学生共建德育空间。在空间建设阶段,教师要注入正能量,这样学生不仅能掌握物理知识,还能升华自己的物理学习思想。教师要帮助学生提升物理教材分析能力,其次还要做好教学资源拓展。教师要时常积累德育知识,做好这部分内容的加工与整理,富有价值的信息资源能够给德育提供一定的支持,教师有良好的专业实力,才能构建优质的德育氛围,实现德育渗透目标。

(四)通过物理规律实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物理规律很多富含哲学思想,在给学生传授物理知识期间,注重辩证唯物主义理论的教育,能让学生树立良好的世界观,掌握处理问题的方法或基础理论。教师在讲解机械能转化相关知识期间,讲到人造卫星升空后绕地球以椭圆轨道运行,卫星运行阶段,机械能是不变的,卫星在近地点的高度低,重力势能最小,动能最大;在远地点的高度高,重力势能最大,动能最小。所以卫星从近地点向远地点运动时,势能增大则动能减小。卫星在运转期间,因为什么原理而出现圆周运动呢?教师让学生分析匀速直线运动、单摆等知识,让学生在分析问题的过程中紧抓事物的主要矛盾,这是一种处理问题的哲学原理,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从不同角度思考物理问题的方法。教师要帮助学生强化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认识到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21 世纪的创新人才,在少年时期要努力学习物理知识,未来用科学文化知识实现理想,深入基层,做一个优秀的人。

物理公式是简洁且严谨的,但其中的内涵是丰富多样的,也富有对称美、和谐美的特质。教师在形式美教育阶段,要帮助学生扩展物理知识内涵,帮助学生强化理解物理基础知识。教师讲解欧姆定律期间,与学生一起分析表达式,了解这一表达式是反映某一个导体中的电流跟导体两端的压力成正比的关系。电阻是导体的一种属性,在这一定律中,导体对电流的阻碍包含矢量性和对应项。师生一起探索,学生就会从不同的角度分析物理知识,深受科学文化知识的熏陶。

(五)用伟人事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初中物理教学阶段,书本中有很多物理学史上的知名人物,比如牛顿是经典力学的创始人,他的研究成果是力学发展的基础;爱因斯坦经过数十年的奋斗,在物理学科研究方面贡献了力量。综观国内外的物理学家,他们都有着数十年如一日的执着,在面对科学的过程中,有一丝不苟的态度,这种勤奋、刻苦、执着的态度值得每一位学生学习。他们不畏强权,为科学不断奋斗的精神,教师都可以联系教学实际为学生深入讲解。这些名人事迹富有感染力,能够净化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升华思想,树立远大理想,立志为我国的科学事业发展做出一番贡献。

初中物理教师要用立德树人思想,明确物理的学科特质,探索实现学科德育目标的有效途径。在实践教学阶段,学科教学工作要落脚于实践,构建正确且完善的德育体系,最终实现全时段、全方位的教学,有效渗透德育,提升初中生的综合能力。

猜你喜欢
物理德育学科
只因是物理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学科新书导览】
《中国德育》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处处留心皆物理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超学科”来啦
三脚插头上的物理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