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小学数学德育渗透的策略

2022-02-18 20:39秦晓印
关键词:德育小学生评价

秦晓印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的必要性

首先,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在学生的整个成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渗透德育在小学生的日常生活以及学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德育的渗透能使小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还能提高学生的集体意识、责任意识,养成团结互助等品格。其次,小学生的品德决定着整个社会、国家的未来。这些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小学生具有优良的品德才能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才能让祖国朝着更好的方向不断发展。此外,小学生思想已经逐渐成熟,学校要通过数学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让他们及时纠正自己行为和观念上的错误,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和需求将德育完美渗透进小学数学的教学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存在的问题

(一)缺少相关的素材

小学阶段学习的数学知识都比较基础,数学这门学科和其他学科不同,很难将德育相关内容直接融入到课程教学中,数学课堂中缺少相关的德育素材,教师如何将德育相关知识融入自己的教学过程中,成为当前小学数学教师首要思考的问题。有些教师不能恰当地将德育内容渗透在数学教学中,生搬硬套,导致教学效果不佳;还有一些教师在数学课堂中过分渗透德育内容,使得教学过于德育化。这两者都不可取,都不利于数学教学的发展。

(二)忽视德育的渗透

虽然现阶段学校越来越重视小学生数学能力的提高,但忽视了对学生思想道德等方面的培养,学校对学生的评价大多集中在文化课的成绩上,使得学生和家长也主要关注文化课的成绩,对思想品德发展不够重视,导致教师对相关德育内容的教学失去了兴趣和积极性。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的思想品德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学生成绩虽然得到了暂时提高,但是品德修养方面却不尽如人意,势必会制约学生将来的发展。

三、小学数学德育渗透的途径和策略

(一)创设数学德育的情境

为了让德育内容完美渗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可以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例如,在小学生刚接触加减运算时,教师可以设置这样的应用题:为了响应绿色生态环境建设,一年级两个班级的学生共同参加植树活动,一个班植树24 棵,另一个班植树26 棵。两个班级一共种了多少棵树?在解决数学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开展爱护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等德育。再如,学习“元、角、分”时,涉及日常生活中必须用到的人民币,理解“一角等于多少分、一元等于多少角”这三个单位的相互转化,能够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和熟知人民币的用法,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教师可以在这一章节的学习中,适当加入“节约消费”“钱财来之不易,是靠父母辛苦劳动得来的”这样的思想观念,把握住一切渗透德育的机会,有效渗透德育。

(二)在实践活动中加强德育的渗透

小学生在接触新的知识时,思维中很难对一个比较抽象的事物进行想象,往往需要具体的事物辅助教学,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个知识点,实践活动中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记住相关的知识。因此,在情境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实践活动,让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例如,在小学数学“圆柱和圆锥”这一章的教学中,圆柱上下的两个面都是相同的圆,从上到下一样粗;而圆锥有一个顶点,底面是一个圆。两个形状有很大的不同,展开图也有着各自的形状。教师可以在课堂之前准备好圆柱和圆锥形状的物体,并用剪刀将图形裁剪开来,让学生观察不同的展开图,总结这两个图形不同的特点,还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寻找生活中的圆柱以及圆锥形状的物体。刚接触多边形知识时,教师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向学生展示自然中、社会中各种教学的图形形状,或者利用身边的相关事物,如教室的窗户、黑板就是长方形的形状,让学生更加熟知各种图形的相关知识点。这样能让学生不局限在数学课堂中,而是走出课堂,贴近日常生活,大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还能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发散学生的思维。

(三)在数学评价中加强德育的渗透

小学阶段的德育可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教师可以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开始,将评价融入小学生的生活学习中,对学生在生活中做得正确的事情进行表扬和嘉奖。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奖励要与惩罚对策相协调,不能一味地奖励,如果只有奖励对策,学生就不会反思自己行为中不正确的方面,要进行适度的激励,奖励对策过多会让学生骄傲自大,不利于德育的发展。因此,在教学中也需要制定一定的惩罚机制,但要保证惩罚的适度原则,如果惩罚过重,会减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果惩罚过轻,学生很难认识到自己行为的严重性,往往不会重视其错误行为。

(四)加强师生互动,树立正确的榜样

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学生的榜样,有些教师总是言行不一,一方面让学生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在课堂上要遵守纪律等,自己在教学中却对学生出言不逊;一方面让学生要学会平等对待他人,而自己却没有和学生处在平等的地位,总是高高在上;一方面让学生注重班级卫生和个人卫生情况,而自己却随地乱扔垃圾。小学生对事物的是非分辨还不够成熟,他们会不自觉地把教师作为自己的榜样,并模仿他们的行为,这就要求小学数学教师自身要秉承德育理念,用正确的行为引导学生,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处世方式以及正确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此外,在小学数学学习时都是教师在提问,很少有学生对书本上的知识和教师所讲的内容提出质疑,整个课堂都不是以学生为课堂的主体,而变成了教师一个人的舞台。从长期的经验和实践可以看出,会质疑的学生的提升速度比那些从来不会质疑的学生要快得多,他们的学习效果也比那些不懂得质疑的学生要好得多。主要是因为学生质疑的过程就是不断学习和思考的过程,只有进行了足够的思考,才能在其中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之后在解决数学相关问题时,才能善于开动脑筋,跳出传统的解题方式,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从而更好地解决问题。因此,教师要注重提高学生的思维批判能力,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让学生善用批判性思维,善于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思考,对待任何事物要一分为二地看待,有效渗透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五)通过数学历史材料,感受文化底蕴

数学课堂中常常是整个黑板的数字公式,给人一种无穷无尽算不完的感觉,学生常常会感到枯燥乏味。因此,在数学课堂上,教师可以讲一些我国数学名人的故事或者是相关知识点的故事,通过这些故事让学生提高自身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让原本昏昏欲睡的学生能够提起精神,集中全部的注意力投入数学课堂中来。如果是相关知识点的故事,还能让学生加深对这个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并且由于故事本身的趣味性,学生能够更长时间地记住这些故事,这样知识点也就不会那么容易被遗忘,最终对学生学习效率产生十分有利的影响,还能让学生在提高学习能力的同时,了解我国的数学历史,让学生为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而感到自豪。

(六)注重教师评语,发挥导向作用

在课堂中,教师的评语对学生有着极大的影响作用,正面积极的评语会对学生产生正面的导向作用。如今大部分的教师都能意识到要用正面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当发现学生有进步时,要不遗余力地给予表扬。比如在上课铃声响起时,学生还在打闹不止,此时教师走进教室观察学生的情况,并且大声说:“表扬某某某同学,已经端正坐好准备上课了!”这时其他学生会不自觉地向这位学生看齐,也努力坐好,想要得到教师的表扬。这样教师和学生之间既不会有情绪上的冲突,又能借由正面的评价,让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在教学中,教师要经常表扬、赞美学生,丰富评价方式,及时对学生的进步进行鼓励。比如当一个学生自己动脑解决了一个问题时,教师应该在班级中大力表扬,带领其他学生一起给这位学生鼓掌。当享受全班学生的掌声时,这位同学的学习成就感会大大提升,会更加积极主动地思考,培养自身良好的品质,其他学生也会向这位学生学习,以他为榜样,在学习中积极动脑、主动思考。多使用正面的评价,学生将会在不知不觉中获得成长,从而取得良好的德育效果。

(七)完善课后评价体系,对德育情况进行评定

课后评价体系包括作业评价、考试评价、成绩评价等,这些评价都是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记录和反馈,对教师的教学有着一定的指导作用。数学德育渗透中常常缺失课后评价指标,这也是在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效果不甚理想的原因之一。当然,德育的效果很难量化,所以无法通过评价明确指出学生的德育情况,但这并不表示评价在德育中不重要。教师要在作业以及考试评语中,多使用导向性的评语提高学生的德育水平。比如在日常学习习惯上,教师可以表扬作业态度端正、书写字迹清晰的学生。对待不同的学生,教师的评语也要不同,比如学困生本身在学习能力上就有所欠缺,所以对于数学学习也有着抗拒心理,教师更应该重视这些学生,给予学生足够的肯定和鼓励,当学生取得一点进步时,就要马上予以表扬,让学困生也能感受到来自教师的肯定,享受被认可的喜悦。教师要在不断的正面引导下,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学生本身的行为受到其自身心理发展特点的影响,同时外部环境也会让其有各种各样的表现,这些表现有时会呈现出不良行为,继而影响到学生日常的表现,甚至会影响到德育的发展。所以教师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进行监督和管理,这时就必须设置完善的德育评价体系。在传统的评价方式中,如作业、考试都是常用的方式,在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下,这些方式更加注重对学生的考试成绩进行评价,而德育评价体系的缺失,导致学生各种行为没有衡量的标准。所以在课堂学习后,教师可以设置课堂德育打卡,每节课统计学生的德育打卡情况,在期中期末也可以增设德育考评,由教师对学生的德育情况进行评定。在日常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设置德育小标兵等方式,为学生树立学习的榜样,发挥榜样的作用,为学生做出正确的示范,监督不良行为。当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时,教师要及时对其进行制止。

总之,新课程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德育,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重要方式,教师要注重学生良好思想素养和品德方面的培养。针对数学课堂中德育存在的各种问题,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数学德育的情境、在实践活动中加强德育的渗透、在数学评价中加强德育的渗透、树立正确的榜样力量、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师生互动以及通过数学历史材料感受文化底蕴等方式,不断把握住教育机会,提升教学的效果和质量,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德育小学生评价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我是小学生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
多维度巧设听课评价表 促进听评课的务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