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时代”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困境及对策研究

2022-02-18 20:48雍楚婷邱贞龙
吉林教育(党建与思政版) 2022年8期
关键词:微时代舆情辅导员

雍楚婷 邱贞龙

教育部于2021年7月16日发布了《关于开展第十三届“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暨2021年“最美高校辅导员”推选展示活动的通知》,强调此次高校辅导员推选人物,要基于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领导、学习辅导、行为教导等工作内容,荐选在思政教育工作中有所建树的高校辅导员。该活动一方面是为了表彰那些对人才培养与思政教育工作鞠躬尽瘁的教育工作者,另一方面是为了向辅导员群体深入传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辅导员进一步加强对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而在互联网技术向各个领域渗透的背景下,以“双微一抖”为代表的新媒体平台逐渐变为新时代的思想文化交流聚集地。“微时代”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就是占据网络思想阵地,牢牢把握人才的思想引领与政治觉悟提升。但是由于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大学生容易受到一些网络舆情、片面的思想观点所影响,这对辅导员在“微时代”开展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阻碍。辅导员要确保思政教育工作落实到位,仍须结合实际情况进一步探索思政教育工作创新道路,因此,对当前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困境进行了研究。

一、“微时代”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困境

(一)信息多样化冲击大学生价值观

随着现代网络通信技术的不断创新,信息传播的渠道和方式逐渐多样化,且传播速度也越来越快,传播范围越来越广。网络技术的进步进一步促进了全球化交流,一些外来思想文化的传入与传播扩散也更加便捷化。当前阶段来看,全球化影响在经济领域的表现最突出,并且在文化、社会、思想等多个领域中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与渗透,逐渐改变了各个国家的生产生活方式。现代大学生在如此复杂的环境背景下,各种思想相互交织碰撞,一些西方的意识形态、价值观、生活方式等难免会对大学生群体产生一定的影响,引起部分大学生思想观念和思想政治理论知识的理解产生偏差等,不利于辅导员通过思政教育工作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也正因为中共中央认识到价值观培养的重要性,以及网络世界对于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也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中指出和强调,必须加强对大学生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人才。

(二)信息传播的扁平化影响思政教育工作的权威性

现阶段,以微博、微信、抖音为代表的“微载体”快速发展,微时代环境下,大学生的学习、人际交往、娱乐等生活内容的方式愈加丰富。在以往的教育环境中,教育工作者在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地位是具有权威性的,学生对于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教导是坚信、认同、深信不疑的,而在“微时代”环境中这一局面逐渐被打破[1]。新媒体平台等为载体突出用户主体的平等性与言论自由,每一个人都可以在新媒体平台上发表个人的观点和看法。也正是因为这类为载体建设促进了主体意识不断增强,网络环境又是大学生活动的主要阵地,所以大学生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教导不再是单纯的全部接受,而是会提出并坚持自己的观点。虽然这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与辩证思维,但是网络中的信息有真有假,难保大学生不会因一些社会舆论引导而出现断章取义等情况,这也为辅导员的思政教育工作增添了难度。还有部分学生甚至会对辅导员的思政教育工作抱有质疑态度,这种情况对思政教育工作的权威性会形成一定的削弱作用。

(三) 网络舆情治理不善影响大学生思政道德建设

微时代背景下,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中既是社会舆情的接收者,也是社会舆情的传播者。网络舆情在同一发展过程中具有双面性作用,可以对高校大学生发挥积极作用的一面,促使其从不同社会现象中更正思想道德观念,也可能对高校大学生产生消极影响,让大学生在网络舆情中迷失自我。而网络舆情的治理不善是导致其对大学生以可乘之机,错误引导大学生思想政治观念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些不良、传播负能量的网络舆情会不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对辅导员的思政教育工作展开造成一定的影响,阻碍大学生提升个人思想政治素养水平。并且网络信息具有开放性、多样性等特点,容易引发大学生过度依赖网络环境等现象,导致部分大学生的独立思考、辩证的思维能力逐渐退化,影响大学生的判断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如果有一些恶势力借助网络途径传播有害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还容易诱发学生出现人格发展不健全、不完善等问题。所以网络舆情治理对于高校大学生思政道德建设存在重要影响。

二、“微时代”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困境的成因分析

(一)大学生对思政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

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作为我国社会主义德育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是保障社会主义接班人与事业建设者培育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性工程。作为即将参与到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一分子,高校大学生必须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必须基于思政教育树立正确的个人发展目标,培养健全的人格,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如此,才能实现为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等建设出一份力。而据有关学者调查研究表明,有大学生表示“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所接受的思想政治教育已经足够了,不需要再接受其他形式的思政教育”。简短的一句话看似在认可当前思政教育工作的建树,以及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教学能力,其实反映的则是我国思政教育工作的形式、方法单一,结构缺乏多样性与灵活性,也反映出了我国部分大学生对于思政教育缺乏更加深刻的见解与认识,对于思政教育的重要性没有形成全面的认识,所以才错误的认为思政教育只需要在课堂进行[2]。

(二)思政教育工作者的教育教学方法创新有待加强

高校辅导员与思政教育课程教师所负责的思政教育工作范畴有所不同,但是二者同样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主力军,对于思政教育教学的方法要结合时代特性不断进行创新,这也是保证思政教育工作具备时效性的前提与基础。然而,虽然微时代为高校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提供了更多的教育资源,以及挖掘资源的渠道、方法,但是由于一些辅导员无法全面掌握和灵活应用“微载体”。导致思政教育工作的展开与大学生之间无法形成有效对接,思政教育对大学生缺乏足够吸引力与影响力,等等。且高校辅导员对微时代背景下的思政教育教学方法创新存在探索不足等现象,部分辅导员因为习惯于沿用传统的思政教育工作方式开展学生教育,虽然有结合微时代背景与学生的实际需求进行创新探索,但是在思政教育工作过程中的应用较少,或者存在难以将创新的思政教育教学方法充分融入其中等情况。

(三)高校基于“微载体”的网络舆情监管能力有限

由于大学生群体在社会活动中的活跃性较强,并且他们具有高知且思想前卫的特点,所以大学生群体比一般社会群体相对容易受到网络舆情的影响。一些高校虽然认识到关于网络舆情治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但是由于缺乏实践指导与经验,对于网络舆情治理和监管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3],导致辅导员的思政教育工作难以与“微载体”进行紧密联系,无法进一步拉近与学生的距离。高校基于微时代对大学生开展思政教育工作,而狠抓网络舆情监管的原因还有许多,例如,有部分高校会因为校内并没有发生因网络舆情而引发恶性事件,认为不需要过多干预网络舆情监管治理。另外,还有高校因缺少健全完善的网络舆情监管机制,也没有得到有关部门的通知通告,故而将网络舆情监管划分至软指标任务范围中,没有基于“微时代”“微载体”提升其网络舆情监管能力。高校由于种种原因导致其实际监管和治理网络舆情的能力有限,因此,无法为辅导员的思政教育线上线下工作提供便利与更加详细的指导。

三、“微时代”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的对策

(一)强化大学生的思政教育重要性认知

强化大学生的思政教育重要性认知首先可以从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中,增强其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引导。具体来说,就是由辅导员从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入手,引导大学生将生活中的事件事物于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进行联系,帮助学生从多维度理解思政教育工作及相关理论知识。包括利用一些大学生关注的时政大事,比如台湾形势等等,既可以引导学生关注国家大事,还可以让学生从中体会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其次,辅导员可以在日常的素质教育工作中加强对学生的督导。辅导员可以充分利用“微时代”信息传播于接受的开放性特点,为思政教育工作补充新的内容,利用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有的放矢[4],挖掘一些网络热议的教育事件带领学生进行关于思政教育重要性的探讨。以此刷新显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知,拓宽辅导员与显示之间的沟通渠道。最后,辅导员可以基于思政教育工作为学生营造浓厚的思想政治氛围感。辅导员可以组织学生干部、学生会成员,在日常的学生服务工作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氛围营造,在校园社团活动融入一些素质教育与娱乐活动相结合的内容,通过“微载体”进行活动宣传,等等。

(二)加强思政教育工作方法创新探究

高校辅导员基于“微时代”背景下加强思政教育工作方法创新探究,可以通过自主探究、合作探究、实践探究等形式进行。其一,辅导员自主探究思政教育工作方法创新。辅导员可以利用网络平台的搜索引擎发掘相关文章进行阅读思考,借鉴他人提出的思政教育工作实践指导和方法等。辅导员还可以借助网络直播等形式,与大学生进行线上互动,通过对线上进行疑惑解答促进其深入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及相关理论知识。其二,辅导员之间可以彼此合作探究思政教育工作方法创新。高校辅导员之间可以借助微信创建校内校外等多个合作群,如此,可以增进辅导员之间对于素质教育资源的互通共享,还能促进辅导员在遇到困难时彼此交换意见,通过集思广益将思政教育工作落到实处。其三,辅导员还要学会从实践中探究创新。高校可以组织思政教育工作者举办相关的比赛,以此引导辅导员参与到思政教育工作方法创新的探究中来。由辅导员提出相关建议与方法,待高校决策层判断过后再正式施行,由辅导员记录教育方法的可行性于是将操作出现的问题,并提出改善的具体策略,等等。

(三)构建大学生网络舆情联动管理机制

“微时代”下建立健全的大学生网络舆情联动管理机制是很有必要的。高校要确保该舆情监管机制立足于尊重大学生网络舆情传播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分析大学生群体的时代特性与发展特点,完善网络舆情联动管理机制每一要点。高校需要向大学生群体树立正面、积极的大学生网络形象,通过榜样影响进一步打造良好的校园网络舆情环境。[5]例如,中南大学基于网络技术与相关工具构建了专门的网络舆情监测系统。通过重点解决大学生群体热议的网络热点问题,从而引导学生群体向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进行延伸与助力。所以,高校可以借助科技手段,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前提下,通过正面案例的引导,带领学生一起完善校园网络舆情监管体系。另外,高校还要加强自身权威发布建设,以确保在发现网络舆情的初期就能实现沉稳应对,通过向大学生做出积极回应、解释等,预防以讹传讹、信息误传等情况。

综上所述,“微时代”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面临的困境主要是来自网络中一些片面、错误的信息,对大学生群体产生的消极影响,会阻碍辅导员推进思政教育工作进程以及切实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所以,辅导员基于“微时代”开展思政教育工作,首先需要引导大学生从生活中认识到思政教育的重要性。辅导员还需要创新思政教育工作方法,让大学生主动参与到思政教育工作中来。高校需要加强校园网络舆情监管,为思政教育工作落实到位提供保障。如此,有望进一步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水平。

猜你喜欢
微时代舆情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消费舆情
微时代语境下创新高校党建工作方法探析
微时代背景下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思考
“微时代”视阈下医德教育的变革、创新与坚守
微时代文化创意类创业现状调查
舆情
舆情
舆情
以人为本做好辅导员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