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与德育的一体化分析

2022-02-19 03:54张北平
关键词:德育音乐教师

张北平

音乐是美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艺术鉴赏能力有着不可小觑的作用。音乐不单纯是一种富有旋律的声音,它是一种具有感染力的文化传播工具,音乐中蕴含了许多故事、情感,它同时也是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优质素材。在当前核心素养培养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小学教育不仅要落实基础的智育,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也提出了新要求。小学生年龄尚小,对客观事物的是非辨别能力较差,在意志品质、道德素养方面尤其需要加以正确的引导,只有同时重视智育与德育的建设才能培养出全面发展的新时代小学生。音乐学科在德育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以此作为德育的沃土,能够使学生的身心、情感得到净化和放松。

一、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渗透德育的优势

(一)音乐教材本身的优势

小学音乐教材是音乐理论、音乐知识、趣味性和实践活动的整合,不仅能够完成基础的音乐教学任务,也充分考虑了学生的学习感受,教材内容的选择符合学生身心客观发展规律,注重生活化与趣味性的结合。在这种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生的身心更加放松,思维也更加活跃,为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加之教材中的许多内容除了具有美学欣赏功能外,还具备较为深刻的教育意义,因此,通常在教材内容的学习中就已经潜移默化地完成了德育任务。

(二)音乐学科的平台优势

小学音乐教学的课堂氛围通常十分活跃,课堂上教师更关注学生的全面参与,跟随歌曲的学习,学生既能够动口、动脑,也可以动手,能够全方位调动学生的感官思维,使学生在这种自由自在的氛围中解放天性。在这个过程中,同学间、师生间的互动十分频繁,拉近了师生之间的关系,更便于教师渗透德育,对于德育的内容,学生也更愿意主动接受。

二、小学音乐课堂德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队伍综合素养有待提高

德育不同于智育,德育体现在教学工作和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相比于刻意地教育,更倾向于无形的渗透。因此,教师自身的三观、道德观念、一言一行都对学生有着重要的影响,是学生模仿的对象。但是,在现阶段的小学德育工作中,教师队伍综合素养不高是出现的问题之一。不少教师为刚毕业的大学生,他们虽然掌握了一定教育理论知识,但却相对缺乏教育经验,或者并不能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导致德育不完善。在音乐教学中,教师不能顺利地将教材教学内容与实际的德育相融合,或者融合得比较生硬,导致德育效果不理想。

(二)未对德育引起足够重视

有的学校和教师未对德育引起足够的重视,使得其流于形式,没有达到真切的教育效果。并且,一些德育的主题班会、实践活动等也常被占用和挪用,对学生的评价也集中在成绩和分数上,没能将对学生的道德品质评价列入评价范畴内。在音乐教学中,个别教师认为音乐是一门偏向娱乐性的学科,在课上只完成基础的音乐教材知识学习,没有认识到其中蕴含的德育内容。

三、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德育的策略

(一)细化音乐背景解析,激发学生的爱国精神

爱国精神和爱国情怀培养是小学德育的重要内容。小学音乐教材中,作品都具有一定的创作背景,其中包含了比较深刻的艺术内涵,十分适用于开展德育。由于小学生理解能力和生活经验有限,对于其中深刻的音乐背景知识知之甚少,教师可以此作为德育的突破点,细化分析音乐作品的背景,挖掘其中的爱国主义教育内涵,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爱国精神,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例如,在《义勇军进行曲》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的学习中,不仅要完成基础的音乐教学任务,还要结合这两首作品的背景展开深入分析,从时代背景、国家处境等方面进行讲解,使学生感受我国人民艰苦奋斗的历程,认识到当今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树立起家国情怀。在这样的背景分析下,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更加深入,在歌曲演唱和欣赏的过程中也更加富有感情。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设备为学生播放天安门广场的升旗仪式视频、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国庆阅兵仪式和当今的阅兵仪式等,让学生深切感受到今日祖国的繁荣强大,使学生建立起更加崇高的家国情怀。这种教学模式让学生对两部音乐作品有了新的认知,当旋律再次响起时,学生的脑海会浮现出一幅幅激动人心的画面,音乐作品不再停留于作品本身,提升了学生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信心。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广泛的讨论,让学生清晰自己应当做什么,应当怎样做才是对祖国、对社会最好的回报。这样的背景分析,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养,还能提升其进取心,使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二)注重民族音乐学习,强调学生民族意识培养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意识,使他们兼容理解不同的民族文化、民族信仰是德育的内容之一。民族音乐是民族文化的体现,包含了较为浓厚的民族特色和民俗气息,因此,在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民族音乐的学习,培养学生正确的民族意识。

例如,在陕北民歌《秋收》学习中,在课前备课阶段,教师可以查阅陕北地方特色文化和一些与秋收有关的农业常识,在课上讲给学生。在歌曲的欣赏中,学生不仅对农民伯伯的辛苦劳作和丰收有了初步的认知,还感受到了陕北地方的音乐文化特色。同时,教师还可以与其他地区、其他民族的劳动音乐进行对比赏析,让学生感受不同地区和民族的特色。通过音乐作品赏析,学生可以发现我国平原地区的劳动歌曲是充满力量和希望的,每首音乐都体现出了丰收的喜悦;一些位于山区中的少数民族山歌则高亢嘹亮、起伏较大;草原民歌则质朴、爽朗、热情、豪放。除此之外,还可以为学生展示国外民族的劳动歌曲,在欣赏过程中既找到中外音乐的区别,也发现劳动音乐的共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带领学生跟随音乐的节奏翩翩起舞,充分调动学生的肢体语言,让他们全身心地感受民族音乐的魅力。这样,学生不仅能够逐渐了解不同民族的音乐特色,还可以在教师的引导下形成兼容并蓄的民族意识,理解、尊重不同民族的文化,让学生能够用更开放的视野看世界。

(三)开展丰富音乐活动,培养学生协作能力

小学音乐与德育的融合不能只停留于课堂之上,还要适时开展形式多样的音乐活动,以此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精神。在一个阶段的学习后,教师可以组织开展音乐主题的文艺演出、竞赛活动,不仅可以小组为单位,还可以班级为单位。例如,教师可以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原则,将4~6名学生分成一个小组,再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音乐学习。在小组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要依靠集体的力量、发挥集体的力量。如在元旦、中秋节等各种节日来临之际,教师可以组织相关主题的歌曲小竞赛活动,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参与合唱,最终根据小组的整体表现结果、过程中的小组配合等选出获胜小组。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进行音乐知识方面的指导,还要注意观察学生的组间协作能力,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在有的学生学习进度慢,不能顺利完成歌曲的学习时,教师要引导学生之间相互帮助,而不是互相埋怨。再如,在需要乐器伴奏的活动中,学生不仅要完成歌曲的演唱练习,还要开展相应的伴奏乐器训练,训练的过程一定是充满困难和挑战的,优美的音乐需要经过刻苦的练习,因此,在学生进行乐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引导学生,使其理解凡事想要成功,只能勤奋刻苦。并且,乐器的训练中,学生之间也要相互帮助、互相鼓励地完成训练任务,一个人的成功不是成功,整个小组的默契配合才是圆满完成任务的关键。所以,教师需要不断引导学生交流协作,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合作观念。

猜你喜欢
德育音乐教师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最美教师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音乐
圆我教师梦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