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

2022-02-19 03:54张冬雪
关键词:体育教师德育小学生

张冬雪

对学生来说,良好的道德水平是其各项素质提升的基础,是实现全面发展目标的根本保障。小学生正处于天真烂漫的阶段,极容易受周围环境以及人、事、物的影响,好的引导能够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养成良好的行为与学习习惯。所以,为了更好地培养高素质人才,既要注重打好文化课基础,同时也要注重提升身心健康水平,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培养也要作为重点。所以,在小学教学活动中,德育要先行。基于小学阶段学生的特殊性,当前德育无论是从内容上还是形式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要积极借助学科优势拓宽德育路径,通过体育教学与德育的结合,实施课程思政一体化建设,突破传统单一的体育教学或是德育模式,以全新的路径引导学生更好地成长。

一、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是学生身心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利用有效的引导方式打好基础、形成良好习惯、养成优秀思想品质的关键时期。小学教学活动中,体育教学是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也是有效提升学生运动能力、强化学生身体素质的重要途径。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影响下,学科教育的功能性更加全面,体育也是如此。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教育的功能不再局限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而是更着重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小学阶段的学生如同一张白纸,此时正是引导其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行为习惯,建立三观的最重要的时期,学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除了注重学生的知识培养外,精神文明与思想道德的培养也至关重要。所以,利用一切可行的办法加强小学生的德育刻不容缓。从本质上来看,小学体育教学的主要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动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德育则是从思想层面着手,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具有一定分辨是非的能力,虽然表面上体育与德育没有特别直接的关联,但是在体育教学中可以深入挖掘出许多有益的德育元素,比如团结协作精神、奋力拼搏精神、自强不息精神等。所以,一方面可以利用德育增强学生学习体育的信心,使学生正确对待体育学习过程的苦与累;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体育教学提升学生的运动水平,为学生更好地学习与生活打好基础,利用体育教学与德育形成的合力,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有效策略

(一)结合学生实际,做好渗透规划

小学体育教学的形式十分丰富,但要使德育与体育教学实现更好的融合与渗透,就需要从课程设计上做好规划。德育在体育教学中的渗透应该形成常态化,而不是为了落实教育改革的要求流于表面,需要长期、深入地发挥出渗透作用,这就需要结合体育教学的目标与要求以及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做好德育的渗透。无论是体育教学还是德育,都不能漫无目的,必须有出发点,更要具有针对性,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加强课程建设着手,这样才能够有效发挥体育教学中的德育功能。目前,随着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以及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深度应用,现阶段的小学生无论是在思想动态上还是在学习的思维与习惯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时,要深挖教材中的德育元素。比如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现在很多小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对于分享、互助、团结的概念不够清晰,那么在体育教学中,就可以通过深入挖掘体育教学的团结协作元素加强学生的德育。比如球类活动,传球是为进球服务的,而进球所得到的荣誉是小组的、是集体的。

(二)创新教学形式,促进渗透效果

随着教育的目标全面向素质教育转移,体育教学的重要性日益被社会与家庭所认识,因此,教学的模式与方法也越来越受到关注。尽管体育教学模式一直在改革与探索之中,但不可否认,小学体育教学的有效性仍然不足,学生主动参与体育活动的意愿不强,在这种情况下,德育的渗透显然也会受到影响。所以,要重视体育教学中的现实问题,通过有效的方法培养学生的动商,然后再循序渐进地推动体育教学与德育的融合与渗透。这就需要对体育教学的形式进行创新,调动学生的兴趣。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快乐体育思想,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参与兴趣,以多样化的体育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体育热情,再对学生进行德育。比如针对小学生的从众心理强、班级荣誉感强的特点,设置一些集体性的小游戏,可以让学生结合当下的现状与他们的喜好提出,也可由学生即兴创造,这样能很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无论是选择游戏项目的过程,还是参与游戏的过程,学生都是主动的、快乐的。这种轻松的教学模式能够打破文化课与专业课的局限性,给学生全新的体验,而且游戏化的教学模式可以把学生从繁重的作业中解放出来,也能让学生摆脱对互联网的依赖。小组合作期间,每一位学生都是参与者、组织者,会带给学生不同的情感和心理体验,既增进了学生之间的感情,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合作精神、集体主义精神,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起互相帮助、携手共进、共建共享的深度链接。这种实践形式可以有效补充教材的不足,通过多角度深挖课程内容中的德育元素,切实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

(三)加强教学队伍建设,提高渗透水平

教师是学生学习和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教师良好的教学水平是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保障,广大教师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德育水平,革新自身的教学理念,与时俱进地把握好德育发展的新动态。学校也要加强对教师的引领和培训,要深入研究德育、社会进步、学生发展之间的相通性与关联性,分级分层逐步推进、深入,突出德育与体育教学一体化课程设计研究;同时,也要结合当前的社会形势发展以及学生的学习现状,定期组织教师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不断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和创新能力,为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做好保障。

除此之外,还要引导体育教师落实自主学习,加强自身德育建设。体育教师本身和德育的连接并不多,尤其在立德树人提出以前,不少体育教师较少关注德育方面的工作,导致自身对德育缺乏理解。要将德育渗透进小学体育教学,体育教师除了接受学习和培训之外,还需要发挥自身的学习动能,开展自主学习,利用空闲时间学习德育理论知识和教育方法,提高自身的德育建设,从而为德育渗透创造良好条件。

(四)挖掘体育资源,有效开展德育

将德育融入小学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还需要挖掘体育资源,从中提炼出德育元素,然后面向小学生实施德育。立足体育本身挖掘德育资源,可以让小学生在体育教学中更好地接受德育,取得理想的德育效果。比如,在进行篮球教学时,就可以从篮球比赛的规则出发,挖掘其中的德育内涵,还可以立足具体的比赛视频挖掘德育内涵,比如在篮球比赛中,很多球员往往会从地上拉起摔倒的对手,这就是一种体育精神的体现。

综上所述,在素质教育全面推进的新时代背景下,体育教师要以立德树人为出发点,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落脚点,结合体育教学与德育的具体要求以及当前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思想动态,积极挖掘体育课程中的德育元素,探索更为有效的德育融入模式,以丰富的教育形式,统一德育与体育,在提升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夯实学生的道德根基,切实提高小学生的核心素养。除此之外,教育工作者也要根据教育改革的相关要求,不断充实与提升自我,尤其要与时俱进地更新教学理念,学习教学新方法,充分发挥自身的教育功能,在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切实提升体育教学与德育渗透质量,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德育小学生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高中英语教学中德育的渗透
怎样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我是小学生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体育教师要重视“听、说、读、写”
由“小学兼课体育教师”引发的思考
体育教师应重视自主发展